殷墟問
甲骨還沒刻好時間。占卜與記事壓不住
大風(fēng)與驚雷。在三千六百多年大地的書架上
閃電洗過的文字叫契文、甲骨卜辭或殷墟文字
塵土也有避讓的時候,一層興一層衰
一層又一層。青銅點燈、司母戊鼎的光輝
照亮皇天后土。天亮前龍、獸、饕餮回到殷墟
荒草和車轍之外的春天,回到那一層
車馬坑里,畜力車?yán)邼M天風(fēng)雪
拉走一座都城的良辰美景
卻拉不動冰冷的姓氏,帶不走無人知曉的烽火
運不回未落地的靈魂。只有月亮這位窮親戚
陪著殷墟。從古走到今,從王陵到宗廟的遺址
一抬腿就是千年。在時空里穿梭,遠與近
只有一個漢字的距離,暮色關(guān)掉聲音
大地空空云朵像故人。草木在書頁間越長越高
祖先端坐在看得見的地方,一座恢宏拔地而起
湯陰羑里城大殿手記
沒有一寸土是多余的。沒有一枚形容詞
愿意在方寸之地逗留。畫地為牢帶著內(nèi)傷
成就一個謝絕花天錦地的人。把苦難當(dāng)枕頭
喝夠思想的泉水,抵達道德之巔
演易臺的風(fēng)不請自來,烏云定在夜幕上
雷電在遠方排隊,宇宙像一幅八卦圖
推與演,天地與人都在卦辭與爻辭中
混濁的夜空越來越清晰。他在算法里遇到自己
先是萬民的王,最后才是自己的王
在羑里城大殿,他為人間鑄造一把智慧的鑰匙
錦衣玉食騎著白馬逃走了。他跟著時間蹲監(jiān)獄
世上最偉大最神秘的牢房,一部經(jīng)書
追上先賢,照亮后世。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之源
在文王的銅塑前仰望,山河也昂起頭來
只是一陣風(fēng),怎么也走不出八卦陣
頓國故城遺址
逐鹿中原,頓國在列強之間飄搖
不接受任何蒼茫。卑微的身世從未看見
提刀的光陰。以命換命,熱血在最小的沙粒里
結(jié)成霜,沒有一只鷹在天空盤旋。無風(fēng)的戰(zhàn)旗
停止搖擺。骨松體垮死在淚水掩埋的方言里
五百五十年扶起大地上的一個頓號,停在
遺址上,需要雪花照亮,需要戰(zhàn)鼓與號角重生
脫帽的春風(fēng),向蔥綠的土地致敬。從不逃亡的
頓國故城呼吸均勻。用泥土密封最后的
春色醒來,忙碌的月光在都城散發(fā)銀色傳單
冀州古城遺址
時辰漸冷,星星跳入護城河,一輪滿月
復(fù)活一座記憶之城。穿透心肺的簫聲
把風(fēng)晾在一邊。青石小巷寂靜而孤獨
大戶人家的亭樓,燈火通明。疾馳的馬車
連同撫琴的楊柳,都在竹簡上晃動
喜歡即興的雷電繞過冀州城,仿佛遇到熟人
又轉(zhuǎn)身折回,與時間對峙的雨滴
被風(fēng)撓了一把癢,忍不住紛紛跌落
雨后的冀州城活了過來,家園和歌謠活了過來
連石頭也擁有呼吸,走失的人在返家的路上
嚴(yán)子陵釣臺
一條江,在等一個披著羊裘釣魚的人
一座山,把一個人從年輕畫到蒼老
一竿風(fēng)月,幾度春秋簽字畫押的余生
由重生的草木認領(lǐng),一蓑煙雨
天下蒼涼,洗凈隱士離去的背影
走來走去,這一生都走不出山水的脈息
上山的清風(fēng)沒有腳印,下山的光影沒有翅膀
寂靜落在葉子上,便有了形狀
孤獨坐在花瓣上,便有了重量
嚴(yán)先生,山水留白的地方只有被星光
簇擁的隱士,才能撫平時間的皺褶
秋日桐廬,江水是鄉(xiāng)愁的當(dāng)鋪,嚴(yán)先生
天大地寬我只從這里上岸。沿著山水的
脈息遙望。東臺一杯明月,西臺一壺清茶
石坊與碑園都曾書寫火焰一樣燃燒的竹簡
馬嶺古道
一條古道讓告別的詞語累壞了,青石板
一路指指點點,山風(fēng)拽著記憶的衣襟
風(fēng)雪還鄉(xiāng),落葉跟著時間走下山脊著色馬嶺
美女峰伸向天空。夢里有點兒涼,高處的孤寂
無人認領(lǐng)的望夫崖,不能劈柴生火
在險要之地,等一陣風(fēng)連接大象崖
把透支的峻峭放緩
陽光落到馬嶺古道,濺起無聲光影,光滑的
青石板輕微的跫音。那些低處的精靈把落葉
抬上石階,讓它成為修辭成為命運的一部分
溪澗的怪石,彈奏送別的旋律,月光臨摹過的
古道。仿佛是回不了家的句子
替人間起伏,讓臨摹者擁有騰云駕霧的勇氣
【作者簡介】孫大順,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第二十一屆高研班學(xué)員。作品散見于《詩刊》《北京文學(xué)》《山花》《星星》《揚子江》《詩歌月刊》《詩選刊》等刊物。出版詩集《山水之弦》。曾榮獲首屆李商隱詩歌獎、第四屆李白詩歌獎、第十屆《中國作家》劍門關(guān)文學(xué)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