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古今,放懷天地”正契合陳文瑛的為人、為學和為藝。“靜觀”是態(tài)度,恬然沖淡,不與爭鋒;“古今”指厚度,上下求索,縱橫有度;“放懷”是風度,游目騁懷,隨情適性;“天地”顯氣度,仰觀宇宙,俯察山林。陳文瑛徜徉于山水林壑間,澄懷靜慮,舒展懷抱,實現精神的釋放與自我超越。
陳文瑛山水畫是傳統(tǒng)的,又是超越現實的、無關乎功利的。在他筆下,山水是其用以溝通天人并最后達成自我實現的一種途徑。王微《敘畫》曰:“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标愇溺宰约旱囊还苤P創(chuàng)造了一個有情的山水世界。在這個山水世界里有漁樵歸隱、山居秋暝、溪山獨釣、舟橋水榭、云林觀瀑等。這些意象滲透著古人的生活理想,但又有他個人關于悠遠傳統(tǒng)、周遭物象的感念,時間與空間都內化于心,并借助筆墨外化為一套具有傳統(tǒng)特征的表意符號,傳達了一種自處與閑適的情緒。他的情感與塑造的山川丘壑融為一體,畫面是靜謐閑適的,葆有了古典山水的內在氣質。陳文瑛以古人生活與藝術的狀態(tài),彰顯對傳統(tǒng)與造化的關照、對須臾與永恒的感悟、對物外與心源的見解,借此溝通天人,體認自我,展現仁智之樂。
這些年陳文瑛的山水風格大致由兩類交織發(fā)展而成——簡闊舒朗一路與綿密樸茂一路,前者刪拔大要,有其父陳玉圃先生之風,力圖展現用筆的書寫性、用墨的抒情性以及用意的詩性;后者遠追王蒙、髡殘等古人,以密體示人,用筆細膩,用墨淡冶,巖岫繁密邈遠,樹木郁郁蒼蒼。大凡疏與密,只是筆墨語言錘煉的結果,而疏密背后是對山水意境的深耕。陳文瑛總是著意于在有限的空間中創(chuàng)造一種夐遠深邃的山水境界,無論繁簡,構建天地人合一的意境都是他追求的方向與落腳點。誠如其父陳玉圃先生言:“畫雖簡而境深,筆雖繁而空靈,皆意境創(chuàng)造之大手筆也。(陳玉圃《中國山水畫畫理》)”盡管他這種“大手筆”的境界還需要不斷地經營并予以深化與升華。
“靜觀古今,放懷天地”道盡了傳統(tǒng)文人身處永恒時間與廣袤空間中的自我調適與精神寄托,顯現出一個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達觀與通明。陳文瑛創(chuàng)造了一個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理想山水世界,其中包含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追索,也有來源于山水物象的感悟與認知。在這個世界里,他可以淡泊明志,可以澄懷觀道,可以悟對通神。陳文瑛能將藝術人生的態(tài)度、厚度、風度與氣度熔鑄于一體,為其通達古今、天地以及回歸自我疏通了道路。
【作者簡介】胡春濤,江西吉安人,博士,現為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宗教美術、中國與東南亞美術。
責任編輯練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