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想
1.教材依據(jù)
議論文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寫作文體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面臨社會的復雜性,教師更要著重提高學生的思辨性思考能力。議論文寫作既是必備知識,也是時代之需。統(tǒng)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上冊第六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明確提出“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從合適的角度以恰當?shù)姆绞疥U述自己的看法”的要求,以此開啟學生高中生涯的議論文寫作。
2.學情分析
高一新生雖然已在初中接觸過議論文,但大多停留在“擺觀點”“舉事例”的階段。對于如何進行有效辯證,學生是一頭霧水。萬丈高樓平地起,建立議論文框架,可從小切口進行,如核心段落結構。于是,筆者以“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五個句子為框架進行了第一次議論文授課,并讓學生完成以“勤出成果”為論點的核心段落寫作。
第一次的議論文片段寫作效果不佳,學生的習作中出現(xiàn)了“結構不清”“闡述不明”“針對性不強”“偷換概念”等問題。因此,列舉范例進行具象化教學迫在眉睫。
所謂具象化,是指將抽象的事物或概念通過形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過程。而具象化教學則通過把學生的寫作片段具體拿來分析對比,讓學生在具體的范例中感知正確的寫作模式。高一新生初學議論文,教師以核心段落結構框架為切入口完成了第一次作文授課。在學生以“勤出成果”為論點的核心段落寫作后,教師進行具象化作文講評,強化議論文核心段落結構。
二、課堂實錄
1.課前準備
(1)將自己的作文按核心段落五個句子的層次結構劃分,并確認打鉤。
議論文核心段落結構:
觀點句( )闡釋句( )材料句( )分析句
( )結論句( )
(2)對比身邊同學的作文,找找差距,進行小結。
小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課堂導入
師:同學們好!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議論文核心段落的結構化寫作,還記得由哪五個層次組成的嗎?
生:記得。分別是觀點句、闡釋句、材料句、分析句、結論句。
師:是的。有同學在對比了自己和同學的作文后,馬上向我提出了疑惑:“似乎寫得差不多,為何分數(shù)相距這么大?”我想,不止他一人有這個疑惑。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疑惑。同學們,你們有吃過漢堡包吧?市場上各個門店的漢堡包價格不一,知道為何嗎?同樣是雞肉漢堡,為何有些昂貴、有些便宜?
生:因為用料不同,有些多,有些少;有些材質好,有些材質劣。
師:對的,同學們,其實議論文核心段落寫作正如漢堡包制作,需要有完整的用料、新鮮的食材,這樣制作出來的漢堡包才好吃,寫出來的議論文才有說服力。
(投影展示不同的漢堡包圖片)
3.問題、方法具象化
(1)聚焦闡釋句,準確詮釋論點
(投影展示)
以下闡釋句是否恰當?
①“勤出成果”四個字常被人掛在嘴邊,或許可以將其看成俗語“笨鳥先飛”。這兩者之間都在于“勤”。當一個人想要獲得成果,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勤”。
②勤勞是每個人所能擁有的優(yōu)秀品質……勤勞不一定能得到什么,但一定有所結果。
③俗話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敝挥写_立目標,并朝著目標的方向去努力,才得以收獲成果。
④努力,是勤出成果的引力棒。很多人在現(xiàn)實中為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做到勤出成果。
師:闡釋句的作用是?
生:準確詮釋論點。
師:以上闡釋句是否準確詮釋了“勤出成果”?
生1:似乎第一句本身的表述就存在問題,“勤出成果”與“笨鳥先飛”兩個強調的重點并不同。
生2:第二句的觀點恰好與論點相背離。
生3:第三句似乎在闡述“目標”的重要性。
生4:是的,第四句也是如此,在闡述“目標”“努力”。
……
師:想必同學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問題了,那怎么寫才可稱為“準確詮釋論點”?
生:緊扣“勤”和“成果”。
師:很好。那是否可以稍作修改,讓它準確詮釋論點?
生1:當一個人想要獲取成果,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勤”。
生2:俗話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敝挥星诳?,才能收獲成果。
師:優(yōu)秀,闡釋句不在多,而在于精準扣住核心詞進行詮釋,望同學們能掃清迷霧,準確詮釋。
(2)聚焦材料句,準確對接論點
(投影展示)
以下材料句是否恰當?
①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剛入行時,體能不如女運動員,甚至被安排到女隊做陪練,這大大打擊了他的自尊心。為了奪回尊嚴,武大靖狠下心來,每天比別人多練幾倍,最終在冬奧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②在那個饑寒交迫的年代,“肥甘不足于口,輕暖不足于體”。年輕的袁隆平就有著一個想要人民過個幸福日子的夢想。于是他投身于雜交水稻的研究中,最終研究出雜交水稻,使無數(shù)的人免除饑餓。
師:材料句的作用是?
生:準確對接論點,作為論據(jù)支撐觀點。
師:以上材料是否能支撐觀點“勤出成果”?
生:不能。
師:那怎么修改?
生1:第一段材料并沒寫出武大靖的“勤”,反而在寫他的自尊。
生2:第二段材料在寫袁隆平的夢想。
師:選取材料應該注意表述方式,成功必然需要諸多要素,但此刻需要注重哪個點,就應該往重點靠攏。在這個論點統(tǒng)籌下,我們選取的材料應該注重突出“勤”。簡單來說,我們可以根據(jù)觀點來組織材料的表述。如“勤出成果”,我們可以表述為“什么人,怎么勤,獲得了什么成果”。如以下示例:
(投影展示)
①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剛入行時,體能不如女運動員,甚至被安排到女隊做陪練。但他狠下心來,每天比別人多練幾倍,日復一日的高強度訓練,使他的手磨出泡,雙腳變形,但他在所不惜,最終在冬奧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②在那個饑寒交迫的年代,袁隆平投身于雜交水稻的研究中。他在水稻里度過了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廢寢忘食地觀察著水稻的發(fā)展趨勢,最終研究出新型雜交水稻,使無數(shù)的人免除饑餓。
(3)聚焦分析句,準確分析論點
(投影展示)
以下分析句是否恰當?
①這充分體現(xiàn)了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勤加練習為的不只是我們一時的目標,更是我們積累經(jīng)驗、磨煉意志的漫長過程。
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更是收獲成果,彌補缺漏,讓自己刻苦琢磨,并讓自己磨礪精進而卓然,驅趕內心妄自尊大的“猛獸”。
師:分析句的作用是?
生:把材料與論點結合起來,準確分析論點。
師:那以上材料是否結合觀點“勤出成果”?
生:沒有。
師:優(yōu)秀的品質帶來的肯定不僅是成果,還有很多作用。但我們沒必要一一論述,過多論述,這會模糊我們的論點。簡單來說,圍繞論點去進行假設論證或因果論證,就能很好地論證觀點。
(4)聚焦結論句,準確概括論點
(投影展示)
以下結論句是否恰當?
①學會堅持不懈,學會腳踏實地,學會無論面對何狀況,都懷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樂觀與豁然。
②愿廣大青少年能夠化壓力為動力,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向目標前進。
師:我想,已經(jīng)不需要多言,大家都明白這些屬于無效結論。
生:是的,這些都沒有概括論點。
師:緊扣論點,緊扣核心詞,進一步強化論點,這才是結論句的正確打開方式。
4.范例具象化
師:初次寫作,大家或多或少遇到疑惑之處,希望通過具體對比后,大家都能圍繞論點,緊扣論點進行論證。在這次習作中,也涌現(xiàn)了很多優(yōu)秀作品,現(xiàn)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投影展示)
①勤出成果。(觀點句)多勤則有成效,成效日積月累則變?yōu)榱顺晒?,只有勤,才有果。(闡釋句)我國乒乓球運動,之所以名揚海外,都因為有“勤”。乒乓球運動員張怡寧曾在低谷時期,早出晚歸,每日都沉浸在枯燥而又反復的訓練中。最勤時曾一天只睡幾小時。她在這樣高強度訓練之下,最后在一次次比賽中擊敗王楠等冠軍選手,成為戰(zhàn)無不勝的大魔王。(材料句)因此,勤奮刻苦地練習,在勤中磨煉出意志,訓練出技藝,才能結出一次次成功之果,所以勤是成果之因,有勤才有果。(分析句)。通過一次次勤,我們在各方面的造詣也會逐漸提升,在勤的作用下,才能不斷成就自我,展現(xiàn)一次次完美的成果。(結論句)
②勤出成果。(觀點句)當一個人足夠勤奮的時候,才能不斷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成果。(闡釋句)偉大的詩仙李白,小時因看到老奶奶讓鐵杵成針而大悟,開始勤奮好學,閱覽萬卷書,最終成為一代詩人;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從小開始堅持練字,日復一日從不停歇,也正是“勤”讓他成為一名書圣,所寫的作品被后人熟知。(材料句)這些事例無一不體現(xiàn)出只有勤奮,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成就也要通過勤于努力去獲取。(分析句)通過勤奮,我們不僅獲得其帶來的成果,也可以從勤的過程中學習到經(jīng)驗,使我們進一步成長,因此我們應多勤才能獲得成長,獲得成果。(結論句)
5.課后作業(yè)
師:同學們,緊扣論點,準確詮釋論點、對接論點、分析論點、概括論點。緊扣核心詞,準確表述尤為重要。希望大家通過這節(jié)課,通過各個具象的范例,能撥開迷霧,看到議論文核心段落的正確表述。
(投影展示課后作業(yè))
(1)請確認自己作文的核心段落結構是否完整,并修改自己的習作。
(2)拓展閱讀,積累相關素材。
三、課后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基本能夠明確議論文核心段落的結構以及緊扣論點的重要性,但從課堂效果以及課后作業(yè)的反饋來看,依舊需要進一步改進。
首先,筆者想通過具象化教學,讓學生在具體范例中感知、感悟。但由于課堂時間緊迫,課件翻轉得快,學生所獲取的瞬時知識并不能很好地轉為長時知識。若在課前能將課件內容形成學案,讓學生先思考,效果會更好。學生也能手握具象化的例子去修正,形成個性化認知。
其次,由于時間無法壓縮,學生缺乏當堂訓練,甚至有個別學生仍處于懵懂狀態(tài),未及時解決疑惑,課后再次修改的習作仍未達到理想效果。接下來應該要進行個別面授,確認同學們的議論文入門課堂順利通關。
課堂本就環(huán)環(huán)相扣,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沒做好,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都會被牽連。但毋庸置疑,具象化教學解決了學生大部分的疑惑,能很好地完成課堂目標,提升學生的思辨意識。筆者相信,在其他知識板塊,具象化教學依舊是上乘之選。
[作者通聯(lián):廣東佛山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