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只喜花環(huán)不愛王冠的樸素之美?!泵恳幻處煻际情_拓者,帶著文化的符號,在時間的維度里為萬千“小苗”搬運“陽光”“雨露”和“養(yǎng)料”,這樣的“園丁屬性”令人敬佩。
根植于內心深處的崇敬,一直驅使著我以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為夢想。經過多年努力,我終于成為一名教師,成了兒時最想成為的樣子。
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處在比以往更優(yōu)渥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中。但無論社會怎么進步,陽光的背面永遠充斥著陰影。我們依然會失眠、會膽怯、會掙扎、會流淚、會無能為力。我們也發(fā)現(xiàn):對物質的過度追求,并不會帶給自己無限的歡愉,很多時候反而是更大的牢籠與限制……但正是因為這個不圓滿的世界背后有破損的部分亟需被縫補、被修復,教師的使命才顯得更加任重道遠。
作為思想與知識的雙重傳授者,我們需要帶著快樂的詞匯重組人群生活的句子。教師的使命不單是傳道授業(yè),還是拯救——區(qū)別于政治家、醫(yī)學家、軍事家的拯救方式,我們透過身體,直擊每個受教者的心靈,讓他們有所頓悟,有所感念,讓他們即使在面對社會的黑暗面時,也能汲取正能量的光亮,抵御不良誘惑的沖擊。
我們以三尺講臺為依托,一遍一遍在書本與粉筆之間恢復那些本該完整存在卻越來越缺失的東西,比如愛、良知、堅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我們要教會孩子種愛結善、尋找福澤,教會孩子關照人性最單純而耀眼的部分,教他們學會記錄一生中那些堅強、寬容、救贖、彼此關懷的瞬間。只有教會他們感恩與善良,他們往后的生活才有依附,有果核,有內容。只教書不育人,不能稱之為師之大愛。
所謂師之大愛,是讓大家的生命擁有各自的尊嚴、勇氣和理想,是要讓每一個個體在時間的維度里,與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執(zhí)見的群體,建立起心胸寬廣的友誼,填充起和諧社會的每一個單元,共同推動祖國和2149854e9d3318a3e81b597ad151f6c7社會的發(fā)展。
擁有師之大愛的教師,他們的教育,是春雨潤苗般的教育,具備教化、向上、安慰和鼓舞的力量,為那些在生活深處感到迷茫、無助、卑怯的個體不斷松綁,讓他們獲得物質之外的自由和愛。教師執(zhí)教的對象,不應僅僅局限于學生,局限于學校,而應該放大到每個需要被幫助、需要被救贖的社會個體和群體。給予他們精神之力,幫助他們托舉人性的光輝,才會有更多閃光的、發(fā)光的、帶著溫度的靈魂在茫茫人海中升騰。
越是在物質豐饒的時代,教師就越要恪守那些真善美的東西。我們要先行于受教的個體和群體,先行于大眾,感激、感懷、感動和感恩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美好,在物欲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洪流中立穩(wěn)我們的思想礁石。
作為心懷“國之大者”的教師,擁有師之大愛的教師,我們要將我們的使命外延,我們的每一頁教案、每一面板書,關系學生、關系社會,鏈接著國家的過去和未來。我們給予每一個孩子最真實、最溫情、最有用的教育,便是在間接地安撫背后每一個家庭的焦慮和躁動,給予他們生活的希冀和盼頭。
身為教師,應努力成為有大愛的教師,不以卑微者自居,不以底層者喻已,擁師德入懷,攬良知于心,以昂揚的姿態(tài),躬耕黨和國家火紅且偉大的教育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