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師應樹立整體教學觀念,從重組教材內容、把控教學比例、投放連續(xù)問題、優(yōu)化測評總結等方面入手,提高數學學科單元主題教學體系構建質量,增強數學學科教學的整體性、結構性、系統(tǒng)性,助推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多元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數學;大單元;主題教學
小學數學學科單元主題教學是以一個單元作為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單位,圍繞特定主題進行整體思考、設計和組織實施的教學過程。單元主題教學作為數學學科教學的一種創(chuàng)新形式,能夠改變傳統(tǒng)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知識零散化、碎片化問題,有效提升數學學科教學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增強學生數學課堂學習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數學學科綜合思維能力的多元成長。教師要正確認識單元主題教學的獨特教學價值,聚焦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目標,積極嘗試從以下幾方面設計實施單元主題教學策略。
一、重組教材內容,確立單元主題教學方向
教師基于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個性化成長目標,圍繞單元主題教學的核心追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tǒng)梳理和優(yōu)化重組,引入更多單元主題相關的數學學科教學內容,形成單元主題教學合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教師深潛教材之中,挖掘數學單元教學中能夠聯(lián)結學科知識點和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點,以此確立單元主題教學的主要方向,對單元主題教學內容進行增、刪、合、分等處理,逐步構建完整的單元主題教學體系,為學生充分感知、理解、應用數學知識搭建更多學習思維立足點和生長點,引領學生的數學單元主題學習思維向更深層次蔓延,實現數學知識的深度學習。
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單元教學,從小學階段數學教材的總體內容設計來看,該單元知識“上承”學生3-4年級已掌握的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圖形特點,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等數學舊知,“下啟”學生5-6年級將要學習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等數學新知學習,體現出明顯的承上啟下作用。為確保單元教學內容的結構性和完整性,教師基于培養(yǎng)學生運算能力、數學建模、空間觀念、邏輯推理等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確立以下教學方向:(1)深入講解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強化學生數學運算能力;(2)著重強調采用圖形轉化方法推導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學生空間幾何觀念和數學建模能力;(3)組織開展數學操作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準確完成多邊形面積公式推理構建,鍛煉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二、把控教學比例,調整單元主題教學重心
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設計單元主題教學策略時,要做到教學組織的有的放矢,通過把控教學比例,調整單元主題教學側重點,更有針對性地分配數學課堂教學時間,組織學生高效完成單元主題學習任務。教師立足單元主題教學的多維目標,明確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知識層級,在教學內容整合環(huán)節(jié),主要圍繞單元主題教學重難點知識展開教學設計,并合理整合次要的知識內容,刪減多余、不必要的數學知識,使學生能夠將更多的課堂學習時間和精力放在核心知識點的探究中,確保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目標順利達成。
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正比例和反比例”單元內容時,教師對整個單元教學內容展開深入分析,在充分研讀教材編排內容和對應練習問題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篩選出每個數學知識點在整個單元中的重要性和關聯(lián)性。如在本單元教學中,借助幾個簡單的生活實例,學生就能對“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變化而變化”的數學現象建立較為準確的認識,該部分教學內容無需占用過多教學時間。而正比例、反比例關系的數學概念,以及在直角坐標系畫圖驗證正比例關系,則屬于單元主題教學的核心內容,需要教師有側重性地展開教學。通過單元主題教學重心的有效調整,確保了學生在有限課堂時間內更有針對性地探究數學核心知識,準確掌握該單元的數學核心概念知識。
三、投放連續(xù)問題,梳理單元主題教學線索
問題是數學學科教學的靈魂所在,也是驅動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有力抓手。教師精心設計單元整體教學的問題素材,通過投放帶有連續(xù)性特點的數學問題鏈,彰顯數學學科教學內容之間的表象聯(lián)系和內在關聯(lián),幫助學生厘清數學單元主題學習的關鍵線索,提高單元主題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等多個維度,教師設計投放單元主題教學連續(xù)問題時,要根據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特點,與這些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呼應,依托連續(xù)問題強化學生數學學科單元主題學習意志,循序漸進推動學生數學知識理解和建構的同時,力爭為學生數學學科多元思維成長帶來更多啟迪,助力學生不同維度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單元教學由三個小節(jié)組成。讓學生準確掌握不同平面圖形順、逆時針旋轉運動的數學技能,是貫穿整個單元主題教學的重要線索。小學生在三年級時已初步學習了“旋轉”這一數學概念,教師設置單元主題教學連續(xù)問題時,從學生這一認知起點出發(fā),在課堂導學階段展示摩天輪、旋轉木馬等多組生活動態(tài)圖片素材,投放生活情境導學問題:圖片中顯示的是哪些游樂項目?這些物體在做什么運動?將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思維引向“旋轉”數學概念,喚醒學生數學舊知,切入數學課堂單元教學主題。新知演繹環(huán)節(jié),教師繼續(xù)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展示教輔素材,組織學生觀察對比兩個鐘面上時針旋轉的演示動畫,思考問題:它們旋轉運動的過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旋轉都是圍繞同一中心點,旋轉方向都是順時針方向,旋轉的角度都是90°,以此加深學生對旋轉的三要素概念的認知理解。教師從數學新舊知識間的關聯(lián)屬性出發(fā),由淺及深地設計投放多個數學思考問題,推動學生數學認知有效遷移,使學生順利建構單元主題教學的核心概念,為學生單元主題教學活動的深度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優(yōu)化測評總結,提升單元主題教學效果
測評總結是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最終環(huán)節(jié),主要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對數學單元知識進行整體歸納和學習反思,推動學生數學認知有效內化。教師應始終把學生放在單元主題教學的中心地位,根據學生數學學科認知基礎、思維能力、學習水平、學習品質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性,優(yōu)化調整測評總結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提高單元主題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
教學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據處理”單元內容時,教師在單元主題教學的測評總結環(huán)節(jié),改變“唯結果論”的單一評價方式,從學生的課堂提問反饋情況、習題測評完成情況、課堂學習態(tài)度和過程表現等多個維度展開綜合性評價,并制定不同指向的評價標準,包括:檢驗學生能否正確回答單元主題教學中的數學基礎概念問題;考察學生能否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正確繪制扇形統(tǒng)計圖,并對扇形統(tǒng)計圖進行準確、全面的數據分析;要求學生正確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三種統(tǒng)計圖的不同特點,考察學生能否根據實際問題的不同要求,選擇合適的統(tǒng)計圖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學生數學課堂學習態(tài)度是否積極、學習過程是否認真,是否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得到數學學科學習能力的提升發(fā)展。這樣的測評總結環(huán)節(jié)設計,既涵蓋了單元主題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及時有效地鞏固加深了學生單元知識學習印象,還真正體現出“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有利于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數學學科學習情感,促進不同能力特點的學生在數學單元主題學習中實現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
小學數學教師深度把握單元主題教學理念內涵,積極推進單元主題教學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多點滲透,既是整體統(tǒng)籌數學課堂教學知識點,確保學生數學知識結構完整建構的有效路徑,也是形塑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學生數學學科綜合學力的必然要求。重組教材內容、把控教學比例、投放連續(xù)問題、優(yōu)化測評總結等,都是小學數學課堂高質量開展單元主題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教師要站在整體教學視角,探索創(chuàng)新數學課堂單元主題教學的實施路徑,力求最大限度發(fā)揮出單元主題教學的獨特教育價值,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中取得更大進步和成長。
【參考文獻】
[1]朱正明.小學數學主題單元教學中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J].數學之友,2024(02).
[2]黃梅.深度學習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大單元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教師,2024(09).
[3]林碧.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J].江西教育,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