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民歌是流傳于南北盤江流域布依村寨的傳統(tǒng)歌謠,是布依族古歌、酒歌、情歌、祭祀歌、禮教歌的總稱,是用原生態(tài)布依語創(chuàng)作并傳唱的民間文學(xué)作品,還是以布依族民族起源、發(fā)展、變更、遷徙為歷史線索,記錄了布依族重大事件、重大活動、英雄人物和布依族聚居區(qū)域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風(fēng)土人情等。布依民歌自古以來就流傳于南北盤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傳承歷史久遠,由于布依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聲承載文明,用歌聲傳承文化,民歌便是布依族記載歷史、表達情感、教育子女、評判社會的重要工具之一。
布依民歌的內(nèi)容、形式種類繁多。世代傳承下來的就有敘事體勞動歌、習(xí)俗歌(含禮俗歌、節(jié)日歌、喜事歌、喪事歌等)、抒情體頌歌(可分為頌歌、揭露歌、哀歌、挽歌、諷刺歌、苦歌、情歌等)和敘事長歌(又稱“古歌”)和新民歌等。布依民歌多為集體男女對唱,也可由一人作自娛性獨唱;或者一人領(lǐng)唱,眾人7b0d67d8c19012cd449a0d5b19560ffb伴唱;情歌對唱一般由男方先唱,然后女方對答,循環(huán)往復(fù)。
布依民歌塑造的人物是布依族的象征形象,刻畫了民族英雄人物——強悍、勇敢、智慧的阿誠,又刻畫了民族的美神——善良、勤勞、美麗的菊桂,還歌頌了耿直、老實、孝順的阿庚,表現(xiàn)出布依族“斷得彎不得”的民族性格和精神特征。布依姑娘們常講:“我們都是菊桂?!辈家佬』镒觽円舱f:“我們都是阿誠。”在布依族的歷史文化中,阿誠是英雄的象征,菊桂是美麗的象征,阿庚是孝道的象征。一般情況下,布依民歌是用布依語傳唱,作為敘事長詩,布依民歌應(yīng)該是朗讀的,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還是被演唱的。用于演唱布依族民歌的曲調(diào)有許多種,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地域的人在演唱不同段落時各自選用相應(yīng)曲調(diào)。布依民歌可以獨唱,也可以對唱,還可以一人領(lǐng)唱、眾人合唱。大多采用“喜調(diào)”“老人調(diào)”“悲調(diào)”等敘事調(diào)傳唱,其韻腳不固定,頭、腰、尾韻任意位置押韻,多用“賦、比、興”的修辭手法,重于打比方而避免直說,顯得更加含蓄委婉,具有抒情韻味。其中,很多句子存在不少襯音、襯字、襯詞。
布依民歌沒有固定的演唱時間和場合,只要高興就可以隨時演唱,姑娘們繡花時唱,小伙子們勞動時唱,青年男女相會時唱,老人們喝酒時唱。在布依族節(jié)日中,歌手們也會唱起布依民歌,渲染節(jié)日氛圍。
(來源:黔西南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