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警語】
朗讀教學,既是語感的、技能的,又是審美的。
【課文美讀】
《現(xiàn)代詩二首》給學生的語文學習增添了清雅的美感。
《秋晚的江上》是劉大白的小詩。本詩的標題美,點示了季節(jié)、時間、地點,表現(xiàn)出美妙的取材角度,有情景感,有畫面感,與王維《山居秋暝》的標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詩的結構美。第一節(jié)的三句詩,勾勒了一個瑰麗的大遠景,同時也是一個秀美的特寫鏡頭。倦鳥與斜陽,融合為一個動靜有致的奇特畫面。第二節(jié)的四句詩,變化了描寫的角度,從天空寫到了江上,含蓄地表現(xiàn)出斜陽映照江水的美麗畫面;“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紅顏了”特別有表現(xiàn)力,暗寫“秋”的時令,自成一道風景,豐富江上美景的層次,側面表現(xiàn)落日余暉的絢爛。
全詩的照應美。第一節(jié)詩中,“歸巢的鳥兒”“倦”“斜陽”都照應著標題中的“晚”字。第二節(jié)詩中,“江上”一詞,與詩題遙相呼應;“頭白”照應著標題中的“秋”字,“紅顏”則照應著前面的“斜陽”。
全詩的動詞美?!熬搿薄榜W”“翻”“掉”“妝”各有其生動的表現(xiàn)力。最美的是“以物寫景”的手法。作者不是直接描繪江上夕陽斜照、水波瀲滟的景色,而是通過對歸巢的倦鳥和頭白的蘆葦?shù)拿鑼?,用精短的語句描繪出秋天傍晚江面之上動靜相宜、層次豐富、色彩絢麗的美好畫面。
《花牛歌》是徐志摩的小詩。“花牛歌”即“花牛之歌”“歌唱花牛的詩”。“花牛歌”三個字,閃現(xiàn)出童謠般美麗的色彩;一個“花”字用得好,能激發(fā)起讀者的想象?!盎ㄅ8琛边\用反復的手法描繪了花牛的悠閑自在、憨態(tài)可掬;最有味的詩句是“花牛在草地里做夢”,有實有虛,情景生動,表現(xiàn)了作者奇妙的想象。
全詩共四個小節(jié),四節(jié)詩語言形式相同,“花牛在草地里”是全詩的關鍵詞語,它們在詩中的反復形成律動的美感。這四節(jié)詩由動靜有致的四幅畫面構成,每一幅畫面都是對花牛的一次可愛的剪影,“小尾巴甩得滴溜溜”饒有趣味。這四節(jié)詩韻腳各不同,誦讀時顯現(xiàn)出朗朗上口的音樂美感。
《花牛歌》的藝術手法是“以景襯物”。詩中的“剪秋羅”“白云”“太陽”都是物境的設置,都表現(xiàn)出對花牛映襯、烘托的作用與效果。
【新穎創(chuàng)意】
《花牛歌》是一篇略讀課文。單元教學的主題是“感受自然之美”。我們的教學創(chuàng)意是在一個課時上完兩首詩歌,重在讀、背和積累。
《秋晚的江上》的教學大約20分鐘。課始導入,教師介紹“現(xiàn)代詩”、本詩作者,順勢認讀字詞。
活動一:詩歌朗讀背誦
1.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
輕聲地、中速地朗讀,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讀出詩中動詞的重音。
2.學生邊讀邊想象詩中的
三個畫面,各自背誦整首詩歌。
活動二:詩歌品讀欣賞
1.教師出示話題:我喜歡詩中描寫的這個畫面……
2.學生靜讀、圈畫、批注,課中發(fā)言,師生對話。
3.教師小結:詩中畫面的動態(tài)美,景物描寫的角度美,
落日余暉的色彩美,以及詩句與標題的照應美,等。
《花牛歌》的教學大約20分鐘。先進行本詩學習的背景鋪墊,如作者簡介、“畫面”知識介紹,然后認字識詞寫字。
活動一:詩歌朗讀背誦
教師范讀并指導學生:帶著喜歡的情感朗讀,讀好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停頓,讀美詩句的韻腳,讀好詩句中的重音,一齊背誦這首美詩。
活動二:課中微寫訓練
1.教師出示任務:根據(jù)詩歌內容,用微型美文描繪“草地上的花?!?。
2.學生寫作微文5分鐘。
3.課中交流、發(fā)言,教師評說并出示微文:
天氣晴和溫暖,一頭花牛坐在草地上,壓扁了一穗剪秋羅;天上白云悠悠,花牛在白云下的草地上閉目小睡,調皮的花牛還歡快地甩動著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后來花牛在草地里居然進入了夢鄉(xiāng),那夕陽的光輝也悄悄地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
學生輕聲朗讀,教師收
束教學。
責任編輯 吳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