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試題不斷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面對語言技能的提升瓶頸,高中生常感茫然無措、力不從心。在此背景下,“思辯譯”理念應運而生,為廣大學子指明了一條全新的學習之路。何謂“思-辯-譯”?如何用“思-辯-譯”助力英語學習?本文將從“思辯譯”的內(nèi)涵出發(fā),結(jié)合高考真題,闡述其在閱讀理解、寫作等方面的實踐路徑,為高中英語學習提供一些新思路、新方法,以助力英語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何謂“思-辯-譯”?
“思-辯-譯”是一種全新的英語學習理念,它致力于培養(yǎng)高中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幫助他們突破英語學習的重重障礙,提升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一)“思”: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思”即思維。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更要學會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高中英語學習強調(diào)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而閱讀正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最佳途徑。當我們閱讀英語材料時,要學會提取關鍵信息,分析文章結(jié)構,揣摩作者意圖,領悟言外之意。這一過程不僅能夠鍛煉我們的語言理解能力,還能發(fā)散我們的思維。
以2022年新高考全國卷Ⅱ閱讀理解A篇為例,這是一篇說明文,介紹了兒童探索博物館團體參觀的相關信息。我們在閱讀時,要迅速抓住諸如“Group Play $7/person”“We require one chaperone(監(jiān)護人) per ten children”“Children are not allowed unaccompanied in all areas of the Museum”等關鍵信息,分析文章結(jié)構,把握重點內(nèi)容進行思考,進而準確答題。這樣的訓練,日積月累,必將提高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思”的第一步,但“思”不止于閱讀。在聽說寫等其他語言實踐活動中,同樣要具備“思”維意識。比如,在英語演講或?qū)懽鲿r,我們要運用論點論據(jù)論證的邏輯思維;在小組討論時,我們要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用批判性思維看待他人觀點;在項目學習中,我們要學會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提出新穎獨特的見解。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實現(xiàn)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辯”:語言能力的提高
“辯”即辯論、表達。語言是思維的載體,思維的深度決定語言能力的高度。在提高思維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我們在英語學習中注重口語表達和寫作訓練??梢酝ㄟ^小組討論、英語辯論、演講比賽等形式,學會用英語清晰、連貫、得體地表情達意;通過寫作練習,學會遣詞造句,行文布局,邏輯論證。
口語表達和寫作訓練,不僅能提高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深化我們對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討論或?qū)懽鲿r,我們常常需要即學即用地運用詞匯、語法、修辭等。這種將所學運用于實踐中的過程,有助于我們真正消化吸收所學知識,實現(xiàn)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zhuǎn)變。同時,在表達自己觀點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也會變得更加縝密??梢哉f,“思”與“辯”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如果我們能將二者有機結(jié)合,學會用英語思維思考問題,用英語表達觀點,那么無論是在高考還是未來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有望更加自信、從容地進行語言表達。
(三)“譯”:跨文化意識的形成
“譯”即翻譯,是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之間的轉(zhuǎn)換與溝通。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學習一門語言,就是在學習一種文化。高中英語教學要著力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了解中外文化異同,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在閱讀英語作品時,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詞句中蘊含的文化信息,體會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用平等、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不同的文化現(xiàn)象。
比如,在閱讀《傲慢與偏見》時,我們要理解其反映的19世紀英國社會的婚戀觀、階層觀念的社交禮儀等,區(qū)別作品反映的紀實與我們當下社會的異同。再如,在學習介紹西方節(jié)日的文章時,我們要學會從文化的視角理解詞語的內(nèi)涵,領會中西方節(jié)日背后的價值觀念差異。唯有深入了解并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我們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游刃有余,成為一個具有國際視野與文化自覺的現(xiàn)代公民。
“思-辯-譯”可以說是打開高中英語學習大門的一把“鑰匙”,讓我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錘煉思維、歷練語言、涵養(yǎng)文化,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成就最好的自己。只要我們學會“思”,善于“辯”,勤于“譯”,就一定能獲得開啟通往英語學習成功之門的“金鑰匙”。
二、“思-辯-譯”助力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是高中英語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一些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常常感到困惑:題目明明看懂了,解答卻出問題了;明明做了大量的練習,成績卻提高不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只是被動地“讀”,而沒有主動地“悟”?!八?辯-譯”為我們提供了一套科學、高效的閱讀理解策略,幫助我們化被動為主動,學會深度閱讀,真正將文章讀懂、讀透。
(一)尋章摘句,錨定關鍵信息
英語閱讀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快速、準確地提取關鍵信息。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積累,廣泛涉獵各類題材的文章,熟悉不同體裁的語篇結(jié)構和語言特點,培養(yǎng)語感,提高閱讀速度。同時,要學會運用略讀、跳讀等技巧,抓住關鍵詞句,把握文章脈絡。
以2022年新高考全國卷Ⅱ閱讀理解板塊的B篇為例,這是一篇記敘文,講述了作者與孫子一起閱讀童書的故事。閱讀此文時,我們就要迅速鎖定“He was actually a stranger to books”“His father frequently amused the boy with a tablet computer”“I edit video and produce audio”等關鍵信息,領會文章主旨,即在數(shù)字時代,閱讀傳統(tǒng)紙質(zhì)書籍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作為長輩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多讀書。
(二)比較分析,揭示內(nèi)在邏輯
很多閱讀理解題需要我們舉一反三、推理判斷,這就考驗我們分析、比較、歸納、演繹的邏輯思維能力。做題時,我們要學會對比選項與原文,排除干擾項;要善于將文中零散的信息整合起來,揭示其內(nèi)在的邏輯關聯(lián)。
2022年高考全國卷Ⅱ閱讀理解板塊的C篇講述了美國為解決司機開車時發(fā)短信的問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第30題問劃線詞“something”指代的是什么。我們對比選項與原文,發(fā)現(xiàn)只有D項的“Laws”與文中的“If the Textalyzer bill becomes law”吻合,由此可判斷答案為D。這一過程,就是“辯”的體現(xiàn),所考驗的正是邏輯分析能力。
(三)歸納概括,提煉中心思想
許多主旨大意題,都需要我們在把握細節(jié)的基礎上,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在閱讀時學會“由表及里”“去粗取精”,透過紛繁的表象把握本質(zhì)。
2022年新高考全國卷Ⅱ閱讀理解C篇介紹了美國為解決司機開車時發(fā)短信的問題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此文章開篇即指出“Over the last seven years, most states have banned texting by drivers”,第二段具體指出這一問題日益嚴重,第四段提出要用對待酒駕的老辦法來解決這一新問題,第五段介紹了紐約立法者提出使用Textalyzer技術來解決這一問題。由此可歸納出本文的中心思想:美國各州正在努力解決司機開車時發(fā)短信的問題。這一思考過程,體現(xiàn)的正是“譯”的內(nèi)涵,即對文本深層意義的領悟與表達。
(四)評價鑒賞,形成獨立見解
閱讀的更高境界,是學會評價、鑒賞,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這需要我們在深入理解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聯(lián)系自身閱讀和生活經(jīng)驗,對文章的觀點、思想、藝術特色等做出恰當?shù)呐袛嗪驮u價。
“思-辯-譯”,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極高的智慧。它昭示我們:閱讀要學會提問、學會思考、學會表達、學會鑒賞。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讀懂文字背后的意義,領略語言的魅力,體味思想的力量。
三、拓展“思-辯-譯”的應用空間
“思-辯-譯”不僅是一種閱讀理解策略,更是一種學習方法和能力素養(yǎng)。它不應局限于課堂或考場,而應滲透英語學習的方方面面。只有讓“思-辯-譯”落地生根,才能真正發(fā)揮其育人功效。
(一)從語篇入手,感悟語言魅力
語篇蘊含著豐富的語言知識和人文內(nèi)涵。閱讀語篇,不僅能幫助我們擴大詞匯量,鞏固語法知識,更能提高我們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鑒賞力。因此,高中生要主動拓寬閱讀面,多讀、多感悟。
除了課本中的文章,我們還要廣泛閱讀課外材料,如英文報紙、雜志、名著等。在閱讀中,我們要用“思-辯-譯”的眼光去分析語篇的結(jié)構布局、語言風格、修辭手法,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語言的魅力。比如,在閱讀《紅與黑》時,我們要認真分析司湯達的諷刺手法和心理描寫特點;在閱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時,我們要學會體味菲茨杰拉德的唯美色彩、浪漫情調(diào)和象征手法。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提高文學鑒賞力和語言表達力。
(二)在寫作中提升“思-辯-譯”素養(yǎng)
寫作是運用語言的最高形式,在寫作中運用“思辯譯”,能有效提高我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寫作時,我們要學會深入思考話題,用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學會搜集和篩選材料,用邏輯思維組織內(nèi)容;學會選詞造句,用語言藝術表達觀點。
例如,以“The Power of Nature”為題,寫一篇文章。在寫作時,我們就要運用“思-辯-譯”方法。首先,要“思”:深入思考“大自然的力量”這一主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取恰當?shù)那腥朦c和論證點。然后,要“辯”:搜集相關事例和數(shù)據(jù),選取恰當?shù)恼Z言,邏輯清晰地論證觀點。最后,要“譯”:用準確、地道的英語表述內(nèi)容,做到語言流暢、文理通順。這樣的訓練,既能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又能鍛煉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開拓視野,增強文化自覺
語言學習的目標之一是跨文化交際。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要主動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和國際視野。
課堂內(nèi),我們要用心體味教材中內(nèi)容的文化內(nèi)涵,用“思-辯-譯”的方法分析中外文化異同。課堂外,我們要主動接觸英語國家的文學作品、影視資源、新聞報道等,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異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此外,我們還要積極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與來自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動,在實踐中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思-辯-譯”之路沒有終點,它需要我們在英語學習的漫漫長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實踐。讓我們以“思-辯-譯”理念為引領,在語篇閱讀中感悟語言的魅力,在寫作實踐中提升思辨品質(zhì),在文化體驗中開拓國際視野。如此,我們必將收獲一段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之旅,收獲終身受用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