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探索中藥治療奶牛乳房炎遣方用藥規(guī)律,提供臨床治療奶牛乳房炎新思路,本研究綜合運用數據庫和統(tǒng)計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對治療奶牛乳房炎的中藥藥方進行數據挖掘,通過數據的量化直觀證明中藥療法的治療效果,并找出治療常用的藥物和藥對。研究結果表明,中藥組方的單味中藥中蒲公英、金銀花等藥物出現頻率較高。藥物類別分類中以清熱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使用次數相對較高。藥性統(tǒng)計四氣以“寒、溫”較多,五味以“苦、甘、辛”較多。藥物歸經以歸肝經、胃經、肺經的中藥較多。關聯規(guī)則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中藥組合是蒲公英-金銀花,置信度最高的中藥組合為蒲公英-紫花地丁。通過對大量相關中藥方劑信息分析挖掘,中藥組方規(guī)律匯總,提煉重要中藥組方數據為臨床上治療奶牛乳房炎提供重要資料參考。
關鍵詞:中藥;奶牛乳房炎;用藥規(guī)律分析;數據挖掘
為探索中藥復方治療奶牛乳房炎的用藥特點,本研究在全面收集治療奶牛乳房炎方劑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數據庫、數據挖掘和統(tǒng)計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大量中藥方劑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方劑信息的分析挖掘,從中總結規(guī)律,以期對臨床上治療奶牛乳房炎提供數據參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數據來源
以中國知網、萬方作為數據來源,采用主題“奶牛乳房炎”+全文“中藥”進行高級檢索,對1979—2020年與中醫(yī)藥治療奶牛乳房炎相關的期刊文獻進行篩選分類,在中國知網檢索出434篇文獻。在萬方數據庫中檢索出440篇文獻。
1.2 篩選處理
閱覽梳理臨床研究文獻,剔除缺乏臨床研究類、試驗研究類、研究現狀類、綜述類、無具體復方組成或僅使用單味中藥等文獻;試驗組使用中藥復方治療,對照組治療方式不限(也可以不給予治療);文獻中需列舉中藥復方的全部治療藥物,且需含有具體的劑量或中藥復方藥物配比。最終從874篇中篩選出符合標準的文獻共142篇,共涉及195首中藥復方,涉及單味藥150味。以中國藥典2015年版[1]和中藥學[2]收錄的中藥為標準,對上述中藥的名稱、類別、藥性、藥味、歸經進行規(guī)范化處理。
1.3 統(tǒng)計方法
首先,將上述經過規(guī)范化處理的中藥名稱、藥物性味、藥物類別、藥物歸經、文獻來源、方劑名稱逐一輸入Excel表格,建立一個中藥治療奶牛乳房炎數據庫。其次,將數據庫中的中藥進行歸納分類。最后,使用Excel表格對數據庫內相同的藥味、藥性、歸經、藥物種類進行累計頻數統(tǒng)計,最后利用函數快速算出頻率。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進行關聯規(guī)則的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單味中藥的使用情況
124篇文獻中共涉及150味中藥,有效個案數1 727,使用頻數≥2 的中藥共 91種,累積頻數1 668次。對使用頻數≥2 的中藥進行統(tǒng)計,其中,使用頻數最高的前十味分別是蒲公英(153次,8.9%)、金銀花(120次,6.9%)、當歸(105次,6.1%)、連翹(88次,5.1%)、甘草(74次,4.3%)、黃芪(65次,3.8%)、瓜蔞(55次,3.2%)、王不留行(55次,3.2%)、紫花地?。?3次,3.1%)、川芎(51次,3.0%)。
2.2 中藥性味分布情況
將同一味中藥的不同性味分別統(tǒng)計入內,統(tǒng)計結果表明,150味藥物涉及4 種藥性,分別是寒、溫、平、涼。其中寒性藥物出現947次,占藥性總數的54.8%;溫性藥物出現492次占藥性總數的28.5%;平性藥物出現246次,占總數的14.2%;涼性藥物出現42次,占總數的2.4%??梢钥闯龊运幬锸褂米疃啵瑴匦运幬锲浯?,平性藥物第三,涼性藥物最少。
150味藥物涉及7種藥味,分別是苦、甘、辛、淡、酸、咸、澀。其中苦味出現987次,占總數的39.0%;甘味出現825次,占總數的32.6%;辛味出現584次,占總數的23.0%;淡味出現60次,占總數的2.4%;酸味出現33次,占總數的1.3%;咸味出現32次,占總數的1.3%;澀味出現13次,占總數的0.5%。藥味以苦味藥物為主,其次是甘味藥物,辛味藥使用也較多,淡、酸、咸、澀這四種藥味使用較少。統(tǒng)計結果分別見表1和表2。
2.3 藥物類別和歸經情況
對上述中藥的類別進行統(tǒng)計,累積頻次1 727次。根據其功效分類,共牽涉到18種類別:清熱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解表藥、化痰止咳平喘藥、利水滲濕藥、理氣藥、殺蟲止癢藥、止血藥、瀉下藥、祛風濕藥、消食藥、化濕藥、開竅藥、平肝息風藥、收澀藥、補陽藥、溫里藥。其中頻數較高的前 5 類依次是清熱藥(691次,40%)、補虛藥(349次,20.2%)、活血化瘀藥(269次,15.6%)、解表藥(94次,5.4%)、化痰止咳平喘藥(76次,4.4%),其他類藥物使用頻率和百分比比較低。
對上述中藥的歸經進行統(tǒng)計,結果表明,150味中藥包括12 種不同的歸經。累積頻數4 587次,前五類分別是肝經、胃經、肺經、心經和脾經,其中肝經(926 次,20.2%)、胃經(844次,18.4%)、肺經(795 次,17.3%)、心經(479 次,14.8%)、脾經(579 次,12.6%)。
2.4 高頻中藥關聯規(guī)則分析
中藥關聯規(guī)則的網絡化展示(線條的粗細程度,表示不同中藥之間的關聯強度,線條越粗關聯強度越高)。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軟件,對中藥治療奶牛乳房炎的藥方數據庫中使用頻率≥20的高頻藥物進行關聯分析。使用對使用頻率≥20的藥物建立TF表格。將這個Excel表格作為源導入SPSS Modeler軟件中,高頻中藥(使用頻數≥20)之間的關聯網絡展示,結果如圖所示。圖中直線的虛實、粗細代表藥物之間關聯程度的大小。
使用Apriori建模,設定支持度20%,置信度為80%,最大前項數為5等條件進行數據挖掘,即可得到高頻中藥關聯規(guī)則統(tǒng)計分析結果。關聯分析是對常用方劑的潛在藥物組合進行挖掘,統(tǒng)計結果顯示,支持度前五的藥物組合分別是蒲公英和金銀花(65.51%)、蒲公英和當歸(54.36%)、金銀花和連翹(45.13%)、蒲公英和連翹(45.13%)、金銀花和連翹和蒲公英(42.05%);置信度前五的藥物組合分別是蒲公英和紫花地?。?8.03%)、蒲公英和連翹 & 當歸(97.96%)、蒲公英和連翹 & 當歸 & 金銀花(97.73%)、蒲公英和連翹 & 金銀花(93.67%)、蒲公英和連翹(93.18%)。
3 討論
依托Excel、IBM 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8.0等軟件工具,對奶牛乳房炎的中藥療法進行數據挖掘,探究文獻中治療奶牛乳房炎的豐富的中藥組方,尋找已知中藥方劑中治療奶牛乳房炎的用藥規(guī)律。
3.1 單味藥物用藥頻次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結果表明,在單味藥中蒲公英、金銀花、當歸、連翹、甘草、黃芪、瓜蔞、王不留行、紫花地丁、川芎、木通、黃芩、赤芍、乳香、柴胡、青皮、皂角刺這幾種藥物在195首中藥復方中出現的頻率在30次以上(包括30次)。蒲公英中主要的功效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金銀花與連翹的主要功效是清熱、抗菌、抗病毒;紫花地丁和大青葉的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毒、消癰腫[3]。這幾種藥材都屬于清熱解毒藥,在治療奶牛乳房炎的藥方中使用頻率相對來說是較高的?;钛鏊幨褂妙l率較高,如川芎、赤芍、乳香、王不留行,其中川芎主要功效是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赤芍的主要功效是清熱涼血、活血散瘀;乳香的主要功效是調氣活血、排膿消腫;王不留行的主要功效是行血通經、下乳消腫。除此之外,甘草這味補益藥也應用較多,它的主要功效是補脾益氣、潤肺止咳、清熱解毒、調和中藥[4]。藥物類別分類中以清熱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使用次數相對較高,清熱藥使用頻率為691次,占藥物類別總數的40%;補虛藥使用頻率為349次,占藥物類別總數的20.2%,活血化瘀藥使用頻率為269次,占藥物類別總數的15.6%。清熱解毒藥對瘡癰腫痛、陰傷內熱治療效果較好,主要用于里熱證。而補虛藥則是以提高抵抗疾病能力為目的,具有補充機體氣血陰陽之不足、消除機體虛弱證候、改善臟腑功能、增強體質的功效,治療各種虛證的功效?;钛鏊巹t以溫經通絡、散寒化瘀為主,使經脈疏通、活血化瘀。經統(tǒng)計這三種類型的藥物使用較多,并且它們的功能主治也與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癥狀一一對應。藥性統(tǒng)計四氣以“寒、溫”較多,五味以“苦、甘、辛”較多;歸經之中共涉及12經,以歸肝經的中藥較多,其次是胃經、肺經等。將統(tǒng)計出的數據與中藥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治療原則相對比可以發(fā)現,中獸醫(yī)治療奶牛乳房炎一般以疏肝氣、清胃熱、化熱痰為治療原則,因此用藥歸經大多數在肝經、胃經、肺經。
3.2 中藥復方關聯規(guī)劃與聚類分析研究
關聯規(guī)則分析中支持度相對較高的中藥組合為蒲公英-金銀花、蒲公英-當歸、金銀花-連翹、蒲公英-連翹、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等。置信度相對較高的中藥組合有蒲公英-紫花地丁、蒲公英-連翹-當歸、蒲公英-連翹-當歸-金銀花、蒲公英-連翹-金銀花、蒲公英-川芎-當歸等,與單味藥物用藥頻次統(tǒng)計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在關聯分析中蒲公英-金銀花這一藥對支持度最高,說明這兩種藥物在同一中藥組方中出現概率較高,蒲公英、金銀花配伍可治療復發(fā)性皮膚癤腫,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消癰散癤,因其與奶牛乳房炎治療原則相符,所以在臨床治療上同時出現的幾率較高。在關聯分析中蒲公英-紫花地丁這一藥對支持度最高,蒲公英、紫花地丁配伍使用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腫,蒲公英偏散滯,紫花地丁偏解毒,兩種藥物共同使用可以達到較好的清熱解毒、消腫行滯之功效。
4 結論
通過對中藥治療奶牛乳房炎臨床參考文獻的數據挖掘,以所得的統(tǒng)計結果為支撐,初步分析探討了治療奶牛乳房炎中藥組方的組成規(guī)律。分析結果表明,奶牛乳房炎臨床治療常用清熱藥、補虛藥、活血化瘀藥,常選擇藥性偏寒,藥味偏苦、偏甘,歸肝經、胃經的中藥。臨床用藥時重點考慮金銀花、蒲公英、當歸、連翹、甘草、黃芪、瓜蔞和王不留行中藥組方。■
參考文獻:
[1] 中國藥典(2015版):一部 [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2] 竇昌貴.中藥學(成人高等教育藥學專業(yè)教材)[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3.
[3] 李賀赟,曾方興,朱瑞雪,等.蒲公英的臨床應用及其用量[J].吉林中醫(yī)藥,2019,39(10):1291-1293.
[4] 程士德,喻森山,章真如,等.活血化瘀法在疑難雜證中的運用[J].中醫(yī)雜志,199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