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這個荒唐的世界

      2024-10-27 00:00:00王火煬
      南腔北調 2024年9期

      前 言

      《受戒》是汪曾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以一種幽默的筆觸寫出了一個看似荒唐,細想之下卻又無比真實的故事。步入社會,經(jīng)過生活的磨礪后,才能真正讀懂《受戒》的內(nèi)核,看似是在寫生活,其實是在描繪人文社會的結構。就像《西游記》,初看時那就是一部神怪小說,仔細看那是在描繪蕓蕓眾生,當終于明白了那其實是在描繪中國社會內(nèi)在的運行機理時,就已經(jīng)對社會對人情世故有了深刻的理解。

      《受戒》就是這樣一部有著傳統(tǒng)韻味的小說,在看似荒唐的情節(jié)背后,隱藏著的是一個再真實不過的現(xiàn)代社會。當你看明白這一點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蕓蕓眾生的一員了。筆者深知自己水平有限,剖析這種經(jīng)典之作未免有些貽笑大方,權當諸位茶余飯后消遣之作。

      一、初看時,是個笑話

      《受戒》很吸引人的地方是幽默風趣的表達方式,讓人只看個開頭就欲罷不能,很想一口氣就讀完全文。這呈現(xiàn)出一個作家的功底,一部文學作品的好壞,最簡單的檢驗方式就是看讀者是否愿意讀下去。

      當然,《受戒》之所以被稱為汪曾祺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除了寫作的方式很吸引人之外,還在于該小說用了大量的篇幅交代一些基礎的環(huán)境信息和人物信息。這看上去很反常,因為一般的寫作方式是一邊推進情節(jié)一邊交代人物和環(huán)境,這樣小說的前半部分才不會顯得過于臃腫。

      汪曾祺先生在其他小說里,也喜歡用很大的篇幅去交代這些基礎信息,而且交代的方式很像是聽一位老先生在講故事,并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jié),但故事就是很好聽。

      認真回想一下的話,現(xiàn)在這樣的作家已經(jīng)很少了,似乎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國內(nèi)作家的寫作手法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沒有了那種“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當然這可能跟年齡也有關系,汪曾祺老先生出生于1920年,之后的人生幾乎經(jīng)歷了中國最動蕩又最有希望的年代。

      因為種種歷史原因,他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候,已經(jīng)是1979年,當時他已經(jīng)59歲,放到現(xiàn)在都準備退休了。這個年齡段的作家肯定有了足夠的定力,足夠的技巧,再加上他的經(jīng)歷,形成了一種較為獨特的寫作風格。

      所謂的“獨特”是相較于現(xiàn)在而言,在跟魯迅先生同時期的那代作家里,也有類似的風格,但似乎在那個動蕩的時代結束后,這樣的風格就越來越少見。放到現(xiàn)在來說,汪曾祺先生的風格是比較獨特的,而且他的小說沒有新文學運動的作家們那么強烈的批判性。

      《受戒》里用大量篇幅交代基礎信息的設計,之所以不會令人覺得臃腫和累贅,大概是因為表達方式比較幽默風趣。筆者第一次讀《受戒》的時候,還在校園上學,當時感覺很有意思并印象深刻的緣由,就在于《受戒》足夠風趣。

      比如小說中關于和尚的描述:“他(明海)的家鄉(xiāng)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出劁豬的,有的地方出織席子的,有的地方出箍桶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鄉(xiāng)出和尚。”[1]

      這個描述就很有意思,尤其是把“婊子”跟“和尚”放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在我們的文化里,婊子是不被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一種職業(yè),但和尚卻不同,他們給人的印象是:坐在幽靜的大殿里,面對神色安然的佛祖塑像,盤著腿,敲木魚,朗誦經(jīng)文,似乎超脫于俗世。

      之前的劁豬、織席子等等,那都是鋪墊,就為了引出“婊子”和“和尚”。這個巨大的反差,迅速把“高高在上”的和尚,拉到了世俗的塵埃里,還形成了一個十分幽默的橋段。

      最初在讀完《受戒》后,筆者還希望模仿這種寫作手法,但每次嘗試都感覺不倫不類,完全沒有這種灑脫。到很多年之后才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不是想模仿就能模仿得來,它需要時間的沉淀,需要人生經(jīng)歷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天賦。

      很多涉及神韻的東西都需要天賦,所謂的“神韻”像是畫龍點睛,這一筆稍微有點兒歪就喪失了其“神韻”。之所以說需要天賦,是因為這種神韻大概率需要寫作時的某種感覺來促成,這像是《莊子·天道》中所說的:“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在創(chuàng)作具備“神韻”的文學作品時的感覺,很難用具體的語言表達出來。

      就好像《莊子·天道》中提到的人物輪扁,在他做了很多很多的車輪后,終于感受到了制作車輪的奧妙。這種感受就需要天賦,很多人做了一輩子車輪都沒有開竅的那一瞬間。寫小說跟做車輪的開竅條件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或者同一個職業(yè),不同人對于開竅的感觸都不太一樣。

      當然有這些思考,那都是后話了,筆者在最初讀到《受戒》時,就感覺這是一部有著幽默色彩的小說,當時就覺得好玩,感覺汪曾祺先生是在講一個很有意思的笑話。另外就是有魯迅先生《社戲》的感覺,看到小和尚明子(即明海)跟農(nóng)家女小英子日常生活中的橋段,就感覺像是在回憶童年中令人魂牽夢縈的點點滴滴。

      比如明子和小英子在玩“正經(jīng)人”的“銅蜻蜓”時的表現(xiàn),所謂的“正經(jīng)人”是經(jīng)常到“荸薺庵”打牌的兩位牌友?!拜┧j庵”就是明子出家的地方,看了《受戒》筆者才了解到,原來“庵”并不只是指“尼姑庵”,大者為廟,小者為庵,庵里也能住和尚。

      經(jīng)常到“荸薺庵”打牌的“正經(jīng)人”,一個是收鴨毛的,一個是打兔子兼偷雞的,“銅蜻蜓”是偷雞的必備工具,或者說作案工具也可以。汪曾祺把他們稱為“正經(jīng)人”,這又是一個令人會心一笑的地方。

      明子和英子在玩“銅蜻蜓”的時候,一時之間在庵里找不到“實驗對象”,于是英子便帶著明子去自己家,用她家的黑母雞做實驗。在很久之后他們回憶起來,這些搗蛋經(jīng)歷一定是在童年中最有趣的記憶。

      起初,筆者覺得《受戒》跟王朔的小說類型差不多,也是到了很多年后才發(fā)現(xiàn),兩者還是有區(qū)別的,《受戒》所表達的內(nèi)核,更偏向于描繪社會的運作邏輯。

      二、這是一個無比荒誕的世界

      如果稍微有點兒社會經(jīng)歷的人去讀《受戒》的話,就能感受到這篇小說當中從內(nèi)到外的荒唐感。在小說的一開始,介紹了主人公明海以及他的年齡后,字里行間就開始透著一股荒唐感:“這個地方的名字有點兒怪,叫庵趙莊。趙,是因為莊上人大都姓趙。叫做莊,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這里兩三家,那里兩三家。一出門,遠遠可以看到,走起來得走一會兒,因為沒有大路,都是彎彎曲曲的田埂。庵,是因為有一個庵。庵叫菩提庵,可是大家叫訛了,叫成荸薺庵……庵本來是住尼姑的。‘和尚廟’‘尼姑庵’嘛??墒禽┧j庵里住的是和尚?!盵2]

      這些描述初看沒什么,但認真閱讀的話又覺得有點兒古怪,這個地名從理論上來說沒什么特別的地方,但是一解釋就不一樣了。首先從描述上來看,庵趙莊根本不像是一個“莊”,就像是一個阡陌縱橫的村落,但它叫“莊”。還有就是“庵”里住著和尚,前文中也有解釋“大者為廟,小者為庵,庵里也能住和尚”,從理論上而言,這一點確實沒什么不妥的地方,不過跟大多數(shù)人的常識有偏差,令人覺得反常。

      細想的話,這應該是在作心理鋪墊,這個地名就很反常,那么在后面出現(xiàn)更反常的描述時也就讓讀者有“心理準備”了。果然,后面很快就“語出驚人”:“他(指明海)是從小就確定要出家的。他的家鄉(xiāng)不叫‘出家’,叫‘當和尚’?!盵3]

      之后就列舉了前文中提到的那些劁豬、織席子等等職業(yè),讓讀者很快就明白過來,在明海的家鄉(xiāng),“當和尚”是一種職業(yè)!跟織席子、箍桶沒什么區(qū)別。這個時候第一輪荒唐感來了,和尚竟然是一種職業(yè)?

      宗教光環(huán)和文化環(huán)境賦予了和尚一定的社會地位,同時也讓大家對他們有一定的刻板印象,總覺得出家人是不殺生、不愛財、不好色、不貪嘴的修行人。可是汪曾祺先生卻將人們對出家人的這些印象逐一打破,隨著《受戒》小說內(nèi)容的繼續(xù)展開,開始介紹荸薺庵,以及住在這里的和尚。首先是老和尚普照,一開始的描述還中規(guī)中矩,“一花一世界”“一聲不響地坐著”,好像還有點兒高僧的樣子,但在最后卻說:“他是吃齋的,過年時除外?!?b name="jFIrcYqbXzsRamxYlKyEPw==">[4]

      這是一個很有喜感的描述,本來那句“他是吃齋的”,依舊沒什么問題,可是后面那句“過年時除外”,突然來了個轉折,讓人啼笑皆非的同時,也忍不住懷疑起這老和尚對佛祖信仰是否虔誠?

      另外三個和尚分別是仁山、仁海、仁渡,隨著對他們的介紹,第二輪荒唐感撲面而來。首先“仁(人)山仁(人)?!钡闹C音就有點兒不正經(jīng),再單獨說這三個和尚,仁山是荸薺庵的主持,但大家都不叫他主持,也不叫他方丈,而是叫他“當家的”,他每天所做的也是算賬、理財?shù)氖聞铡?/p>

      仁海則更有意思了,他有老婆,而且他們在庵里的生活,跟正常的兩口子過日子沒什么區(qū)別。唯一不同的是,仁海的老婆很有分寸,為了不影響仁海的事業(yè),白天不怎么出門。仁渡則像是現(xiàn)今的“夜店歌手”,不光人長得帥,還有許多絕活兒,比如很會打牌,比如雜技表演,比如很會唱小曲。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可是細想一下,他是個和尚啊,會這么多絕技,還有那么多相好,這真的好嗎?

      當介紹完這些人物后,已經(jīng)能明顯感受到字里行間那股荒唐感,荸薺庵叫庵也就算了,這些和尚的品行也都有問題啊,太沒有“職業(yè)素養(yǎng)”了!最終,在幾個和尚殺豬的橋段中,荒唐感達到了頂峰:“他們(指和尚們)吃肉不瞞人。過年也殺豬。殺豬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里一樣,開水、木桶、尖刀。捆豬的時候,豬也是沒命地叫。跟在家里不同的是多了一道儀式,要給即將升天的豬念一遍‘往生咒’,并且總是老師叔(普照)念……三師父仁渡一刀子下去,鮮紅的豬血就帶著很多沫子噴出來。”[5]

      試想一下,在大殿當中,在神態(tài)安詳?shù)姆鹣衩媲?,幾個和尚在殺豬!這怎么想都覺得是對佛祖的褻瀆。但一上來就說“他們吃肉不瞞人”,可見庵趙莊里的人們,對和尚們的行徑早已經(jīng)司空見慣,沒有誰覺得這有什么不妥,所以他們才“不瞞人”。這就很荒唐,他們哪怕是在院子里殺呢?在佛像面前干這樣的勾當,未免有些過分了。

      而且殺豬時的往生咒聽起來就很敷衍,畢竟那是由“過年的時候吃肉”的普照老和尚來念的,讓人不禁質疑,念不念的有什么區(qū)別嗎?另外就是三師父仁渡那“一刀子”,不得不說仁渡和尚真的是多才多藝,連殺豬都會。

      《受戒》的情節(jié)推進到這里,會讓人不禁感嘆,這真是一群荒唐的和尚??!

      一群荒唐的和尚住在一個荒唐的庵里,庵所在的地名都很荒唐!

      更荒唐的是,他們就這樣堂而皇之地存在著,沒有人質疑和尚吃肉,沒有人質疑和尚收賬,沒有人質疑和尚娶老婆,沒有人質疑和尚殺生。最終會發(fā)現(xiàn),其實是沒人跟和尚們較真,或者說這就是底層社會的狀態(tài):對于大多數(shù)事情沒人較真。

      這樣的狀態(tài)就是現(xiàn)實社會的真實寫照,很多我們認為有規(guī)矩、有秩序的事情,其實是沒什么規(guī)則可言的。就算突然了解了一些內(nèi)幕,比如外鄉(xiāng)人聽說荸薺庵的和尚殺生吃肉,也不會有人跟和尚們較真。仔細想一想,現(xiàn)在寺廟里的和尚,大多數(shù)都跟荸薺庵的和尚們差不多,沒有多少真正的修行人。

      從很久之前開始,寺廟就是像景區(qū)一樣的營生了,只是人們出于各種各樣的緣由,不愿意往這個方向想而已。比如人們覺得自己拜佛時十分虔誠,佛祖也一定十分靈驗,那么侍奉佛祖的和尚們也一定是虔誠的,否則對不起自己的虔誠,對不起佛祖的靈驗。就算和尚們不夠虔誠,但自己禮佛的心態(tài)是虔誠的,于是和尚們吃肉、殺生、娶老婆就都不重要了。

      這更像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欺騙,或者為了達成自己心中某種目的,所以視而不見。可是人們在潛意識里早已經(jīng)有了定論,因為在讀到荸薺庵的和尚們的行徑時,相信大多數(shù)人并不會覺得驚訝。

      看吧,沒人跟他們較真!

      到這里,會讓人覺得《受戒》似乎是在批判這些和尚們的行徑,但繼續(xù)深讀的話又會發(fā)現(xiàn),汪曾祺并沒有作任何批判的意思,最多就是調侃了一下。比如描寫仁山的時候,是這樣說的:“他屋里擺的是一張賬桌,桌子上放的是賬簿和算盤。賬簿共有三本。一本是經(jīng)賬,一本是租賬,一本是債賬。和尚要做法事,做法事要收錢,——要不,當和尚干什么?”[6]

      這個描述只說到“賬簿和算盤”,卻沒有說仁山貪財。如果要說明仁山貪財?shù)脑?,不需要直說,只需要有一兩句描述,比如加一句仁山打算盤或者翻賬本的描寫,這個人物立即就變得貪財陰鷙起來。在后文中說到荸薺庵有幾十畝廟產(chǎn)的時候,仁山甚至會變成一個地主的形象。

      《受戒》中仁山給人的感覺沒有那么陰鷙,反而是一個盡量幫助外甥、打牌總是輸?shù)男蜗蟆_@就像是個“又菜又愛玩”的中年大叔,讓人討厭不起來。能給人這樣的感覺,完全是因為汪曾祺先生一開始就不打算把和尚們寫成貪財好色的人物,所以在字里行間都沒有關于仁山貪財?shù)拿鑼憽?/p>

      特別是最后那句反問“要不,當和尚干什么?”問得理直氣壯!這絕對是賦予了仁山這個人物內(nèi)在神韻的一筆。這個和尚可能跟人們想象中的和尚不大一樣,但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真實的、有著七情六欲的人!

      那么汪曾祺先生寫《受戒》的目的如果不是批判,詳細地描述這些荒唐的和尚們干什么?

      這才是《受戒》的內(nèi)核,這部小說本身不是在寫和尚,而是在寫生活。

      三、荒誕,但真實

      如果普照、仁山等四個人不是和尚,而是四個搭伙討生活的普通人,而荸薺庵也不是庵,而是這四個人共同經(jīng)營的事業(yè),情況立即就不一樣了。普照是他們事業(yè)的領路人,或者說是他們這家公司的元老,經(jīng)驗豐富,沉著老成。仁山則是這家小公司目前的總經(jīng)理,仁海和仁渡都是公司的員工,仁海穩(wěn)重干練,仁渡業(yè)務能力強。仁海的老婆是職工家屬,明海是新來的實習生。

      有毛病嗎?

      一點兒毛病都沒有!

      這似乎才是《受戒》這篇小說的精髓,也是筆者讀到的第三個層次的意思。在筆者看來,這是《受戒》之所以經(jīng)典的重要原因,這篇小說的三個層次幾乎滿足了所有讀者的需求。第一個層次,這篇小說像是個很好玩的笑話,這滿足了以讀書為娛樂的人們的需求;第二個層次,這篇小說在描寫荒誕的寺廟生活,滿足了有著批判眼光的人們的需求;第三個層次,這篇小說在描寫一切的一切重歸生活,滿足了有豐富閱歷的人,或者像筆者一樣,從事寫作事業(yè),帶著學習大師的心態(tài)閱讀的人們的需求。

      一般而言,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都具有廣泛的讀者群體,不同群體能讀到不同的東西。這是《受戒》比較獨特的地方,看上去像是在漫無目的地閑聊,其實寫著寫著又重歸生活,而且是十分真實的生活。

      和尚們吃齋念佛,傳經(jīng)布道,這是人們想象中的修行者,但不一定每個和尚都是這樣。和尚首先是人,只要是人就有自己的生活,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和尚們吃肉、打牌、娶老婆、做法事的時候收錢,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這就是普通人生活的寫照,只要沒有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做不做修行人都沒關系,沒人跟他們較真。

      這樣說可能聽上去很沒有公德,但這就是生活,因為人們?yōu)榱俗约旱纳钜呀?jīng)精疲力盡,沒人有精力會去計較和尚吃不吃肉的問題。這也是底層社會一直以來的現(xiàn)狀,只要不是利益相關,一般大家都不會管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在大多數(shù)時候這并不冷漠,而是做人太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荸薺庵里的和尚們搭伙過日子,在最初的時候也一定是為了生計,很可能是沒辦法成家,才只好出家。這依舊是社會百態(tài)的真實寫照,朱元璋為了生計也做過和尚,這是中國人獨有的特性:世間百態(tài)皆可為生計!和尚、道士的宗教信仰也不例外。

      很多高高在上的人曾經(jīng)批判過這一點,但筆者卻認為,這是中國人的智慧。有了生計才會有閑情逸致去談宗教,去談倫理道德,沒有生計一切皆是虛妄。所謂“未經(jīng)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沒有經(jīng)歷過絕望的人生,就不要去批評以“做和尚”為生的人。他們在庵內(nèi)吃肉就吃肉,打牌就打牌,只要沒有影響到他人,沒有在庵外有惡劣的行跡,都是可以諒解的。

      《受戒》所表達的社會性在如今的文學作品中也不多見,它沒有批判,只有描述,也不是在抒發(fā)個人的情感,或者發(fā)牢騷,就是把底層社會的一幕幕生活狀態(tài)擺在讀者面前;而且對社會性的描述,是那種社會運作狀態(tài)的描述,《受戒》沒有覺得這樣的狀態(tài)是病態(tài)的,是應該被抵制的,而是告訴大家社會的運作邏輯就是這樣的。

      這是筆者在前言中會提到《西游記》的原因,這部名著讀著讀著就會讀到人情世故,就會讀到中國上層社會的運作方式。吳承恩是見過中國社會上層建筑的人,所以他把上層社會的運作邏輯,隱藏在了《西游記》里面?!妒芙洹芬灿羞@樣的內(nèi)核,它在深層次中所描繪的,就是中國底層社會的運作邏輯。

      至于小說名為什么叫做《受戒》?而不是破戒?可能是因為沒有受戒的話,就不會有破戒吧?如果說《受戒》只是在描繪生活,描繪社會的運作邏輯的話,那么這部小說也不會成為經(jīng)典。它還作了升華,明子和英子的愛情部分,就是讓小說得以升華的部分!

      這是一段十分干凈的愛情,兩個人青梅竹馬,早就暗生情愫。就算他們最后劃船進入蘆葦蕩,也不影響這段感情的純凈。

      英子是一個很聰明的姑娘,在她姐姐為自己準備嫁妝,請明海來畫花樣的時候,英子就喜歡上了明海。原文中有這樣的描述,因為明海能畫很多花樣,而且惟妙惟肖,于是“大娘(英子的母親)看著也喜歡,摟住明海的和尚頭:

      “‘你真聰明!你給我當一個干兒子吧!’

      “小英子捺住他的肩膀,說:

      “‘快叫!快叫!’”[7]

      在筆者看來,英子十分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明海做了英子母親的干兒子,英子以后便很容易有理由去找明海了。果不其然,因為姐姐要趕嫁妝,田間零碎的活兒英子就全包了。她一個人忙不過來,就找明海幫忙。

      為什么找明海?因為他是英子母親的干兒子,幫干娘家里干點活兒,這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就顯現(xiàn)出英子的“高瞻遠矚”了,一來二去,他們的感情當然就越來越好。

      明海也很聰明,不然他也不會有機會成為善因寺的“儲備方丈”(沙彌尾),到這里,其實明海也是個有故事的和尚了。就像仁渡很會唱小曲,有很多相好一樣,明海和尚很會畫花樣,十里八鄉(xiāng)的姑娘都請他幫忙畫花。

      對于明海和英子的情愫,汪曾祺先生一直處理得很隱晦,這都是為了情節(jié)上最后的爆發(fā)。在《受戒》的最后一部分,明海到善因寺受戒,在善因寺待了幾天后,英子劃船來接他。兩個人在船上討論起善因寺的方丈,一開始還像是在聊八卦一樣,聊著老方丈的小情人,但當英子得知明海未來可能要做方丈的時候,談話的氛圍立即就不一樣了:“劃了一氣,小英子說:‘你不要當方丈!’

      “‘好,不當。’

      “‘你也不要當沙彌尾!’

      “‘好,不當?!?/p>

      “又劃了一氣,看見了那一片蘆花蕩子了。

      “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8]

      前文中對英子和明海的所有描寫,都為了讓這句“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更有沖擊力。情節(jié)推進到這里,所有讀者就已經(jīng)知道,明海絕對會答應,后面的情節(jié)都理所當然了。而英子說這話也并沒有給人不夠矜持的感覺,汪曾祺先生在這里處理得非常巧妙,英子先是讓明海不要當方丈,又讓他不要當沙彌尾。因為方丈不像是普通和尚那樣隨意,方丈不能娶老婆,只能養(yǎng)情人,顯然這并不是英子想要的。

      如果對這一段的描寫稍微多了點兒,或者稍微少了點兒,味道就都不一樣了,這又是“神韻”,也是模仿不來的東西。有了前面的兩個問題,那么當英子說出“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的時候,讀者會祝福他們,而不覺得這是在誘惑剛受戒的明海破戒。

      這段唯美的愛情讓《受戒》得到了升華,畢竟每個人都在生活中煎熬,誰不希望有這么一份美好愛情呢?它在《受戒》里面就有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感覺,典雅,芬芳??上?,明海是個剛剛完成了受戒的和尚,這段愛情又是沖突的,不恰當?shù)模@時候再次把讀者送到了煎熬的生活當中。

      《受戒》所呈現(xiàn)的,就是這樣一個荒誕的世界,但它又真實無比,因為這個世界本質就是荒誕的。每時每刻都在發(fā)生荒誕的事情,世界在一個個荒誕的疊加中持續(xù)地運作下去,直到永遠。但也不用灰心,也許在下一個路口,就能遇到“明海”或者“英子”那樣唯美的佳人。

      參考文獻:

      [1][2][3][4][6][7][8]汪曾祺.汪曾祺小說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4:1,1,1,5,6,13,21.

      [5]汪曾祺.汪曾祺小說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9.4(2020.10重?。?0.(引用的片段中出現(xiàn)過兩次的“家里”一詞,原文中是“家人”,為了避免發(fā)生誤讀,筆者改為“家里”)

      責任編輯 饒丹華

      建湖县| 灵石县| 大港区| 依安县| 浙江省| 富裕县| 德州市| 克拉玛依市| 洛扎县| 台中市| 威信县| 都安| 沂源县| 临高县| 滨州市| 武山县| 沁水县| 镇远县| 太保市| 砀山县| 明水县| 公主岭市| 娄底市| 监利县| 渑池县| 磐石市| 炉霍县| 锡林郭勒盟| 新巴尔虎右旗| 丰城市| 利辛县| 龙泉市| 曲沃县| 望都县| 新源县| 富蕴县| 瓮安县| 平舆县| 徐汇区| 尼玛县|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