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低頻電針廉泉穴結合徒手呼吸訓練被應用于腦卒中后出現(xiàn)吞咽障礙患者的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接收的80位腦卒中后出現(xiàn)吞咽障礙的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把他們劃分成參照組與試驗組,兩個組各有40例。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吞咽康復訓練與徒手呼吸訓練治療,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低頻電針廉泉穴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吞咽功能、呼吸功能指標[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呼吸頻率(RR)]、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標準吞咽功能量表(SSA)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參照組(均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VC、MVV水平均升高,且試驗組均高于參照組;兩組患者RR均降低,且試驗組低于參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采用低頻電針廉泉穴結合徒手呼吸訓練的療效良好,可切實降低吞咽障礙程度,提升呼吸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低頻電針廉泉穴;徒手呼吸訓練;腦卒中后吞咽障礙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20.0025.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0.009
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一種生理功能障礙,主要由于嘴唇、軟腭、舌等部位受損,導致食物無法順利從口腔送至胃內(nèi),若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肺炎、營養(yǎng)不良、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多種并發(fā)癥,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窒息死亡[1]。目前,在臨床實踐中,對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治療以康復訓練作為核心手段,康復訓練作為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式,能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和實施。其中,徒手呼吸訓練是通過固定輔助手法進行康復訓練、加強呼吸功能的療法,能加強呼吸肌肌力,調(diào)節(jié)呼吸的方式和頻率,避免誤吸,但其對舌部肌肉群肌力恢復方面治療效果不理想,且整體吞咽能力恢復時間較長[2]。低頻電針廉泉穴是一種利用低頻電流刺激廉泉穴位的治療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吞咽功能恢復[3]?;诖?,本研究探究針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采用低頻電針廉泉穴結合徒手呼吸訓練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劃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40例。參照組患者中男性22人,女性18人;年齡為47~69歲,平均年齡是(58.97±6.07)歲。試驗GLFjWCA/np1/qOXaki2DFcv9Wjjr6KqG744GjcgRUKI=組患者中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齡46~68歲,平均年齡為(58.63±6.87)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本研究得到了臨沂市中醫(yī)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已知情,且簽署了同意書。納入標準:⑴滿足腦卒中的診斷標準[4],且通過影像學檢查確定診斷;⑵經(jīng)洼田飲水試驗確診為吞咽障礙[5]。排除標準:⑴存在吞咽功能障礙既往史者;⑵存在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者;⑶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吞咽康復訓練,30 min/次、 5次/周。參照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徒手呼吸訓練:⑴刺激咳嗽訓練。讓患者深吸氣后短暫屏住呼吸,關閉聲門提升腹內(nèi)壓,隨后突然開啟聲門,從而引發(fā)強烈咳嗽。⑵縮唇訓練。要求患者處于坐位,雙手置于腹部,深吸氣后屏氣1 s,隨后縮唇緩緩呼出氣體,要注意呼氣時間與吸氣時間的比例關系為1∶2。⑶腹部肌肉訓練。以合適力度按摩患者腹部患側肌肉使肌肉放松,然后擠壓、敲擊患側肌肉使肌肉收縮。⑷胸廓及胸式呼吸訓練?;颊呦热⊙雠P位,保持正常呼吸,操作者將手掌觸及患者肋骨前方,在患者呼氣時協(xié)助其下壓、吸氣時協(xié)助其上提,進行胸廓活動;接著患者取坐位,操作者把雙手掌面放置在患者下胸廓處,吸氣時對向上提的胸廓施加一定壓力,以增加對抗吸氣時胸廓活動的阻力。⑸腹式呼吸?;颊哐雠P,操作者將手掌置于患者腹部,囑咐患者緩緩吸氣,同時手掌慢慢向下施壓,讓患者嘗試對抗該阻力。
⑹膈肌訓練。在患者呼氣時,操作者輕微向下施加力量,牽張訓練膈??;體位不變,操作者手指微彎曲且并攏觸及劍突下位置,盡量與腹壁形成角度約70 °,在呼氣末的時機按壓膈肌前下方方向,然后迅速收力使腹壁回彈。以上訓練30 min/次、 5次/周,共治療4周。
試驗組患者在參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低頻電針廉泉穴治療:患者取坐位,消毒局部皮膚,取廉泉穴和雙側夾廉泉穴,將針灸針(江蘇天協(xié)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212200251,規(guī)格:0.25 mm×40 mm)進針30 mm向舌根刺入廉泉穴,穴位得氣后,將電子針療儀(蘇州醫(y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72200675,規(guī)格:SDZ-V)電針夾連于針柄,根據(jù)患者耐受程度設定刺激強度,頻率設為1 Hz進行電刺激治療,30 min/次、5次/周,共治療4周。
1.3 觀察指標 ⑴臨床療效。治愈:吞咽無障礙,洼田飲水試驗等級Ⅰ級;顯效:吞咽功能明顯好轉,等級Ⅱ級或較治療前減少3級;有效:吞咽功能好轉,等級Ⅲ級或較治療前減少2級;無效:吞咽功能未改善,洼田飲水試驗等級增加[6]。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⑵吞咽功能。采用標準吞咽功能量表(SSA)[7]評估治療前后患者吞咽功能,滿分46分,分值與患者吞咽功能呈負相關。⑶呼吸功能指標。采用肺功能呼氣分析一體機(無錫市尚沃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82070947,型號: Sunvou-TM 2125)測定患者治療前后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呼吸頻率(RR)。⑷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在患者治療期間,觀察并記錄誤吸、皮下淤血、吸入性肺炎及疼痛的出現(xiàn)情況。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誤吸+皮下淤血+吸入性肺炎+疼痛)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行秩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表示,行t檢驗。以 P<0.05 作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定標準。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患者在臨床療效方面比參照組更佳,其治療總有效率也較參照組更高,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比較 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SSA評分均降低,且試驗組的SSA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呼吸功能指標比較 經(jīng)過治療,兩組患者的FVC和MVV指標水平均上升,其中試驗組的這兩項水平均高于參照組;此外,兩組患者的RR均下降,且試驗組低于參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嚴重腦血管病,致殘率和死亡率極高[8]。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是由于患者腦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肌群肌力下降,導致食物在吞咽過程中下咽受阻,易引發(fā)吸入性肺炎,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9]。在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過程中,保護呼吸道是關鍵,可降低卒中患者誤吸、侵入性肺炎等發(fā)生的風險[10]。呼吸訓練通過增強呼吸肌群功能,能擴大膈肌活動度,改善肺通氣效率。徒手呼吸訓練是有效改進呼吸功能的康復訓練療法,能控制斜角肌等部位的活動方式,更好地擴張胸廓[11]。電針是結合傳統(tǒng)針灸和神經(jīng)電刺激的新型療法,采用針刺和微電流共同刺激,具有作用精確、操作簡便等優(yōu)點[12]。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參照組更佳,治療總有效率也更高;治療后,兩組的SSA評分均下降,而試驗組的評分更低;同時,治療后兩組的FVC和MVV水平均上升,且試驗組的水平更高;兩組患者RR均降低,且試驗組相關數(shù)值低于參照組,在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方面,兩組差異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此情況說明低頻電針廉泉穴與徒手呼吸訓練聯(lián)合應用于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能有效減輕患者的吞咽障礙程度、提升呼吸功能水平,并且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為,低頻電針刺激廉泉穴能通過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改善腦血流水平,促進局部吞咽肌群的功能恢復。一方面,電流刺激可激發(fā)神經(jīng)傳導,激活受損的神經(jīng)通路,促使腦部神經(jīng)系統(tǒng)加強對吞咽動作的控制;另一方面,對局部肌肉的刺激有助于增強肌肉力量和協(xié)調(diào)性,提高吞咽過程中肌肉收縮能力,從而減輕吞咽障礙程度[13]。良好的呼吸功能可為吞咽動作提供穩(wěn)定的氣息支持,避免呼吸節(jié)律紊亂對吞咽造成干擾[14]。同時,呼吸肌力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增強患者的自我呼吸控制力,進而間接改善吞咽能力[15]。電針刺激著重于局部神經(jīng)和肌肉的調(diào)節(jié),而徒手呼吸訓練則從整體上改善呼吸功能,為吞咽提供良好的生理基礎。另外,這兩種治療方法均具有安全性高的特點,一般不會對患者造成損傷,有利于長期的康復治療。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后吞咽障礙患者采用低頻電針廉泉穴結合徒手呼吸訓練的療效良好,可切實降低吞咽障礙程度,提升呼吸功能,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李振亞,孫潔,王光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吞咽障礙與病變部位的關系[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23, 45(12): 1084-1087.
景榮華,周益凡,孫云豐,等.徒手呼吸訓練聯(lián)合電針穴位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3, 18(4): 737-741, 746.
張雯,金海濤,王非,等.不同頻率電針廉泉穴聯(lián)合吞咽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療效及血清BDNF、SP水平的影響[J]. 西部中醫(yī)藥, 2023, 36(7): 125-129.
中華醫(yī)學會,中華醫(yī)學會雜志社,中華醫(yī)學會全科醫(yī)學分會,等.缺血性卒中基層診療指南(實踐版·2021)[J].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 2021, 20(9): 947-958.
中國吞咽障礙康復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組.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年版)[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7, 39(12): 881-892.
中國吞咽障礙康復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組.中國吞咽障礙評估與治療專家共識(2017年版)[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8, 40(1): 1-10.
馬軍廷,袁燕.標準吞咽功能評估下吞咽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 2018, 15(17): 56-60, 64.
魏淑琦,張偉偉,李辰,等.腦微出血與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再灌注治療后轉歸[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 2023, 31(12): 913-917.
李玲,董旭,吳曄,等.腦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礙的相關危險因素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23, 45(12): 1088-1093.
周菲,陳明亮,王艷,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聯(lián)合呼吸訓練治療老年腦卒中后吞咽功能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23, 43(11): 2657-2661.
景榮華,周益凡,孫云豐,等.徒手呼吸訓練聯(lián)合電針穴位刺激治療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療效[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3, 18(4): 737-741, 746.
馬月,曹奕,汪瑛,等.電針夾廉泉聯(lián)合點刺金津玉液干預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臨床觀察[J].陜西中醫(yī), 2023, 44(9): 1302-1304.
池奎龍,溫靜,張霞,等.電針治療腦卒中后遺癥文獻的可視化數(shù)據(jù)挖掘與分析[J].針刺研究, 2023, 48(5): 508-514.
王賽華,熊鍵,高李俠,等.徒手呼吸訓練干預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9, 41(10): 735-739.
張雯,金海濤,王非,等.不同頻率電針廉泉穴聯(lián)合吞咽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療效及血清BDNF、SP水平的影響[J].西部中醫(yī)藥, 2023, 36(7):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