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是一部經(jīng)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從面世至今,100多年的時光倏然飄逝,作品里的曲折情節(jié)與玄妙情思,一直在吸引著不同的讀者不斷地走進尋找“青鳥”的世界。
大朋友讀了,看到了故事里的寓言和人生真諦;小朋友讀了,在跟隨小主人公不斷探尋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獲悉了人生真相與幸福的秘密。套用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幸?!眳s在燈火闌珊處。
今天,讓我們走進《青鳥》,靠近幸福。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世紀初象征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被稱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代表作《青鳥》,是歐洲戲劇史上的一部杰作。
《青鳥》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廣泛的影響。該劇在1908年問世后,當年就由俄國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zhí)導,在莫斯科首場演出就獲得成功,并連續(xù)上演了300場。它也很早就被翻譯到中國來,當時的譯名為《翠鳥》。1921年,上海中西女塾的學生還用英語進行了演出,這也是中國上演的第一部外國話劇。
從前,在古老的大森林邊有一座小屋,10歲的哥哥蒂蒂兒和6歲的妹妹米蒂兒就生活在這里,他們是窮苦伐木人蒂爾的孩子。圣誕夜前夜,兄妹倆守在簡陋破舊的家中,因為沒有圣誕禮物,所以他們看著對面富人家熱鬧非凡的聚會時會心生憧憬。這時,一位老太太推門而入,乞求他們?yōu)樗〉男∨ふ乙恢荒軒硇腋5那帏B。原來,這便是貝麗露恩仙女。仙女送給蒂蒂兒一頂裝飾了魔法鉆石的帽子,按住頂端,就能展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往右轉(zhuǎn)一下,就可以看見過去;往左轉(zhuǎn)一下,未來就在眼前。
隨著帽子飛到了蒂蒂兒頭上,老仙女變成了年輕仙女,屋子里沒生命的靜物、有生命的動物全部像人一樣說話、行動,小屋里熱鬧極了。因為爸爸蒂爾的突然醒來,來不及變回原位的狗、貓、面包、牛奶、水、火、糖決定和蒂蒂兒兄妹以及光之女一起出發(fā),去尋找青鳥。
蒂蒂兒兄妹首先來到了“記憶鄉(xiāng)”。在這里,蒂蒂兒兄妹見到了去世多年的爺爺奶奶和7個夭折的兄弟姐妹,老兩口告訴他們,人間人們的思念就是他們的慰藉,只要人們還能想起他們,他們就會存在。這時,蒂蒂兒發(fā)現(xiàn)爺爺家居然有一只青鳥,他高興地拿起鳥籠,可當走在古老森林中時,來自“記憶鄉(xiāng)”的青鳥就變成了普通的鳥。
休息后的蒂蒂兒兄妹和伙伴們重聚在一起,向“夜宮”進發(fā)。“夜宮”有5道大門,分別代表鬼魂、疾病、戰(zhàn)爭、陰影和恐懼,蒂蒂兒在最后一扇大門里抓到了許多青鳥,卻不知這些可憐的青鳥一旦離開這里,就會全部死去。
在“未來國”,蒂蒂兒兄妹看見一群穿著青色衣服的孩子從四面八方涌來,這些是尚未出生的小孩。每個小孩來到人間都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使命,這時他還看到了一個小不點兒——蒂蒂兒明年即將出世的弟弟。不一會兒,時間老人來篩選要出生的小孩了,他的身后停泊著一艘壯觀的金色大船。遠行的孩子爬上那艘美麗的船,向身后的朋友揮手告別。就在此時,老人發(fā)現(xiàn)了蒂蒂兒兄妹,光之女趕緊從斗篷里掏出一只鳥,蒂蒂兒欣喜若狂,誰知他被喜悅沖昏頭腦,不小心張開雙臂,青鳥便飛走了。
接下來,在墓地、森林,蒂蒂兒兄妹同樣險象環(huán)生,也經(jīng)受了考驗。在森林里,他們見到了樹木、野獸的靈魂,老橡樹告誡眾人:如果青鳥被人類奪走,動植物的命運就會很悲慘……
終于到了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時。蒂蒂兒兄妹同光之女以及狗、貓、牛奶、面包等事物告別,再醒來時,他們已回到了家里。
這天早上,鄰居貝琳格特太太到他們家里,請求蒂蒂兒把他的小鳥送給她生病的小女兒,蒂蒂兒這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他的小鳥是青色的!小姑娘一得到青鳥,病馬上就好了,可是青鳥卻飛走了。蒂蒂兒兄妹安慰小女孩,因為在此時,他們已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義。
青鳥在書中是希望,是夢想,是美好的一切,談一談你對《青鳥》的理解。
兒童文學家陳伯吹曾說:“這是一個青色的夢,在色彩學上,青色是一種希望與安慰的顏色。”梅特林克把劇本題名《青鳥》,用心良苦,他是要告訴人們:幸福的真諦在于奉獻,幸福往往就在你我身邊。
《青鳥》在立意構(gòu)架上,以“尋找”作為基本情節(jié)線索,將青鳥這一意象,首尾呼應(yīng)。故事里的青鳥,也可以象征幸福、理想、信念等一切美好的事物。整個故事歌頌同情與友愛,探索人類幸福的真諦,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其間經(jīng)過許多次希望、失望,最終發(fā)現(xiàn)一直辛苦尋覓的青鳥,不在遠方,就在自己的家中,而這種尋找無疑是必要的,只有經(jīng)歷種種,才能更加懂得并珍惜幸福。
談一談在《青鳥》中,作者是如何處理生與死這一主題的。
一般在文學作品里一寫到死亡,多半是恐怖陰暗或是令人黯然神傷的。但在《青鳥》里,就如同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一樣,因為在世親人們的思念,所以即便去世,亡者們也存活于“記憶鄉(xiāng)”。蒂蒂兒兄妹就在那里見到了故去的爺爺、奶奶和七個夭折的兄弟姐妹,蒂蒂兒兄妹深感欣慰,讀者也沉浸在親情中,不覺傷感,反而有了慰藉流連之感。
與記憶相對應(yīng)的是未來,在“未來國”同樣饒有趣味:一群身穿青色長袍的孩子均勻地分布于大殿中,在等待著出生那一時刻的到來。他們中有人在玩耍,有人在散步,也有不少孩子在準備著出生后為人類世界帶來的發(fā)明。然而,并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有積極意義,蒂蒂兒見到了他第二年將要出世的小弟弟,小弟弟在短暫地流連人間后,也會因疾病離開他們。當?shù)俚賰捍蠡蟛唤庑〉艿艽诵械囊饬x時,小弟弟卻說出了很有哲理的一句話:“我們不能對命運挑挑揀揀!”
作者尊重命運,就像尊重死亡。同樣的,在墓地這一章中,蒂蒂兒他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世上沒有死亡,生命一直在延續(xù),只不過改換了新的形態(tài)……萬物從不消亡,只是變化更迭?!薄肚帏B》雖然是童話劇,但是對于生與死的表述,透徹、深邃,具有一種讓人不斷思考的精神力量。
他穿著綴有亮片的鮮紅色緊身衣,長胳膊一揮,披在肩上的絲巾飛舞得就像熊熊火焰,他的頭發(fā)一綹綹筆直地立在頭上,仿佛在燃燒。火先生揮起胳膊彈起腿,像個瘋子一樣滿屋子飛旋。
在《青鳥》中,作者極富創(chuàng)造性地塑造了一批鮮活的擬人形象,上文的火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在仙女鉆石魔力的影響下,小屋里的一些動物和靜物變得像人一樣:又矮又胖的是面包先生,身材婀娜的是水姑娘,而穿著一套火紅的衣服、性格火暴的便是火先生。作者采用了擬人化手法,不僅充分表現(xiàn)了“火”獨特的“物性”,鮮紅色緊身衣、絲巾飛舞、頭發(fā)仿佛也在燃燒,同時還形象地寫出了“火”鮮明的“人性”——“像個瘋子一樣滿屋子飛旋”,描寫出火的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