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正在經(jīng)歷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向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轉變。生活化教學策略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旨在將生物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對此,文章以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及問題為切入點,重點探尋了新課標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
在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強調生物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和應用。然而,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方式往往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和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知識感到抽象和難以理解。因此,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引入成為改善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手段,其豐富了教學內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符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一、新課標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的生活化意義非常深遠,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首先,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和原理。教師通過引入生活中的實例和經(jīng)驗,將抽象的生物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更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例如,在講解細胞膜的功能時,教師可以舉例子說明細胞膜是如何保護身體,防止病菌入侵的,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細胞膜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觀念。通過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和規(guī)律,了解生命的奧秘和生命的意義,學生更加珍視生命、關注生命。同時,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再次,生物生活化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通過實踐活動和借助教具和多媒體資源,學生能夠親身體驗生物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同時,生活化的生物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和意義,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最后,新課標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具有重要意義。生活化的生物教學能夠將生物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生物生活化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讓學生更加關注社會問題和社會發(fā)展,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二、新課標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狀
在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已經(jīng)越來越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許多教師已經(jīng)將生活化教學策略融入生物教學中。然而,盡管生活化教學已經(jīng)得到了一定的應用,但其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仍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一些教師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解和應用不夠深入。他們可能只是簡單地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生物學概念,而沒有真正將生物學知識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是表面上的生活化,缺乏真正的實踐性和探究性。
其次,一些教師可能過于依賴生活化教學,忽略了生物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他們可能花費過多的時間在生活實例的講解上,而忽略了生物學原理的深入剖析。這樣的教學方式可能會讓學生感到缺乏深度和層次感。
最后,一些學??赡苋狈ψ銐虻馁Y源和設施來支持生活化教學的實施。例如,實驗室設備不足、實踐活動難以開展等,這些問題可能會影響到生活化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總體而言,盡管新課標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需要解決。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需要繼續(xù)探索和研究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以提升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三、新課標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將生物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旨在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好奇心和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并且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積極探索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為高中生物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實現(xiàn)高效教學。
(一)利用生活現(xiàn)象導入,激發(fā)學習熱情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巧妙地導入生活現(xiàn)象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提高教學效果。
其一,故事導入法。通過講述與生物學相關的故事,引導學生探究故事背后的生物學原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例如,在講解“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時,教師可以引入電影《侏羅紀公園》中利用恐龍DNA復活恐龍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核酸在遺傳信息傳遞和表達中的作用。
其二,實例導入法。引入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從而引導他們關注生物科學并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例如,在講解“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引入植物生長、綠色能源等實例,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在人類生產中的應用。
其三,實驗導入法。教師組織實驗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生物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從而加深他們對生物學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講解“滲透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滲透作用的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過程,從而了解滲透作用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其四,多媒體導入法。通過播放與生物學相關的紀錄片、科普視頻等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生物學的知識和應用,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例如,在講解“動物的行為”時,教師播放一些動物的求偶、捕食等行為的視頻,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動物的習性和行為特點。
總之,導入生活現(xiàn)象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需要注意的是,導入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相關聯(lián),導入的方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同時導入的時間要適當,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明確生活教學目標,把握教學方向
生活化教學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和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以此為目標,通過引入生活實例和聯(lián)系實際應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生物學知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課堂教學方向,注重教學內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在引入生活實例時,教師應該注意選擇具有代表性、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例,并且通過深入剖析和引導學生探究實例背后的生物學原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另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和層次性,把握好教學進度和深度,確保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例如,《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一課中,蛋白質是細胞、生物體構成不可缺少的有機物,在細胞、生物體整個生命活動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接下來載體蛋白、酶、激素、抗體等知識學習的基礎。針對這一課,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應注重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例如,深入了解氨基酸結構特點、種類、形成蛋白質的過程;知曉蛋白質結構及功能;討論分析生命活動中蛋白質的作用;深入理解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載體;重點關注生物科學領域中蛋白質研究最新進展。接下來,教師基于這些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計劃及具體流程,根據(jù)教材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利用蛋白質結構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理解“熟雞蛋、熟肉易消化”“加熱、加酸、重金屬、紫外線會導致細菌病毒蛋白質變性,從而實現(xiàn)消毒、滅菌的功效”等相關健康防疫知識,全面理解生物知識,從而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三)融入生活內容,彌補教材資源不足
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應把教學內容同生活化理念相融合,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知識點,從而高效、輕松地掌握生物知識點。所以,教師應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巧妙地運用生活元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識點,從而實現(xiàn)高效、深度學習。
例如,“免疫調節(jié)”課堂教學中,縱觀教材,其指出人體是借助免疫調節(jié)對抗病原體、各種異常細胞,且免疫系統(tǒng)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免疫活性物質構成。對此,教師結合生活內容,提出以下問題:“感冒時,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是如何發(fā)生作用的?”在日常生活中,感冒比較常見,所以學生對感冒恢復過程特別好奇,積極思考與討論免疫過程。
又如,在講解“人類的遺傳病”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引入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了解遺傳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影響和預防方法。例如,先天性心臟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病,它通常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教師通過展示一些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了解這種疾病的嚴重性和對兒童生活的影響。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探討先天性心臟病的遺傳方式和預防方法。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咨詢醫(yī)生等方式,了解先天性心臟病的遺傳方式和預防方法。
由此可見,高中生物融入生活教學內容彌補教材資源不足,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需深入發(fā)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引入生活中的案例和熱點事件,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學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四)巧妙引入生活案例,優(yōu)化生活化實驗
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引入相關生活案例,豐富生物實驗內容,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生物知識點。
例如,在“細胞的增殖”教學中,教師組織開展“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關系”實驗活動,因細胞難以無限生長,所以學生無法獲取含有酚酞的瓊脂塊與質量分數(shù)是0.1%的氫氧化鈉溶液。針對這一情況,教師選擇生活中常見事物予以代替,如豆腐替代瓊脂塊,藍墨水替代質量分數(shù)0.1%的氫氧化鈉溶液。接下來,實驗時教師將豆腐分為不同大小的三個小塊,將適量藍墨水滴入豆腐塊中,浸泡一會兒后,學生細致觀察后發(fā)現(xiàn):豆腐塊上滴入藍墨水,隨著豆腐塊體積的增加,擴散體積也隨之增加,以此可以歸納總結出“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表面積越小”的結論,這也會導致細胞物質運輸效率不斷降低。通過這樣的實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學習與理解生物知識,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維,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五)設計生活化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靈活運用
生物來自生活,更應用于生活。教師在作業(yè)設計時應走進生活,賦予作業(yè)更多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體驗感,并引導學生用生物思維去發(fā)現(xiàn)與解決問題,從而真切地感受到知識應用的魅力。
首先,設計生活化的實踐作業(yè)。教師設計一些生活化的實踐作業(yè),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鞏固和拓展所學知識。例如,在講解“植物的分類”時,教師布置一項實踐作業(yè),讓學生到戶外進行實地考察,觀察不同植物的特點和分類方法,并記錄下來。這樣的作業(y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
其次,設計生活化的探究作業(yè)。教師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探究作業(yè),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和獲取知識。例如,在講解“環(huán)境保護”時,教師布置一項探究作業(yè),讓學生調查本地的環(huán)境污染情況,并提出相應的環(huán)保方案。這樣的作業(yè)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增強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最后,設計生活化的應用作業(yè)。教師設計一些生活化的應用作業(yè),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例如,在講解“細胞呼吸”時,教師布置一項應用作業(yè),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探究不同條件下細胞呼吸的影響因素。這樣的作業(yè)能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標下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方向之一。通過將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教師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未來,高中生物教師應繼續(xù)探索生活化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以促進高中生物教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孫賢蘭.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 中學課程輔導,2023(21):45-47.
[2] 楊紅娟. 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究[J]. 中學教學參考,2023(14):88-90.
[3] 李秀秀. 基于生活情境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探究[J]. 新課程研究,2023(13):82-84.
[4] 孟玉珍. 導入生活延伸課堂: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效性探究[J]. 試題與研究,2022(31):55-57.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