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封閉落后的山村度過的。20世紀70年代,家里唯一的家用電器是“話匣子”—半導體收音機。地方臺的節(jié)目中,最受歡迎的是地方戲曲和天氣預報,最不受歡迎的就數(shù)廣告了。每當“現(xiàn)在是廣告時間”的話音一出,總會有人迅速上前關上收音機—一是為了省電,二是出于對廣告的排斥。在鄉(xiāng)親們的日常交流中,既有對大山以外世界的猜想,也有對廣告的質(zhì)疑和評論。
“廣播節(jié)目里為什么要播廣告呢?還不如放段秦腔?!?/p>
老年人七嘴八舌地評論:“那是為了打發(fā)時間。”“電臺為了增加收入。”甚至有人說:“為了讓收音機休息一會兒,這樣有益于延長收音機的壽命?!?/p>
在20世紀70年代的鄉(xiāng)村,男耕女織,吃、穿、用基本自給,只需隔兩三個月去國營商店買些煤油、火柴、食鹽之類,過年前買幾張紅紙、辦點兒年貨就行,誰關心廣告上的“省優(yōu)”“部優(yōu)”“國優(yōu)”“名牌產(chǎn)品”呢!
1986年,我考上縣城的高中,開始住校生活?!皭凼莑ove,愛是amor……愛是人類最美好的語言,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當城里的同學大唱廣告歌時,我既驚嘆于廣告的藝術魅力,也發(fā)現(xiàn)物質(zhì)生活的豐富催生了許多廣告。周末的禮堂里,電視廣告有聲有色,我和同學們看得入迷。放寒假回到家,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的電視機、報紙多了起來。廣告更多地占據(jù)了電視屏幕和報紙版面,鄉(xiāng)親們對廣告的認識也改變了。孩子們?nèi)宄扇海褟V告詞模仿得惟妙惟肖:“多大的蘿卜呀—唉喲喲,牙齒疼得好厲害,原來是牙細菌在搗亂……”接著,就說用某品牌的高級牙膏來對付它:“瞧,牙細菌溜走了,現(xiàn)在我的牙齒刷得白白的,吃起東西來可管用啦!”“這廣告還有點兒聽頭—”一些老人說完,掐著指頭羅列出一系列論據(jù)來:誰家的丫頭學成裁剪開裁縫店了,誰家的小子拿到駕照當駕駛員了……最后,他們鄭重地重復說:“都是‘話匣子’里、報紙雜志上的廣告給指的路!”
包產(chǎn)到戶后,人們的生產(chǎn)勞動積極性提高了,人也更加自由,可以外出打工掙錢。山村的面貌變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廣告中治病、致富的實用信息也多了。有些鄉(xiāng)親專門從廣告中搜集求醫(yī)問藥、培訓務工的信息。買東西時,大家也有了品牌意識。日常生活中,肥皂、洗衣粉、洗發(fā)水買某某牌子;患了傷風感冒,診所大夫推薦某某藥療效好、價格低;男婚女嫁時,收錄機、電扇、電視機自然要買品牌貨……購買的理由總是:“都是上了廣告的!”許多馳名商標風靡城鄉(xiāng),廣告無孔不入地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在蘭州上大學。閱讀的報紙、雜志多了,發(fā)現(xiàn)其中的插頁廣告也日漸增多。一張報紙上的“三快”(快速記錄、快速記憶、快速閱讀)函授引起我的關注,隨后我就報名參加了學習。學習了一年多,我的速記最好成績達到每分鐘350字。這項本領給我在大學里記筆記帶來極大幫助。
當時,許多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甚至成為校園中的流行語。愛美的女生一見面,“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新年聯(lián)歡會上一舉杯,“擋不住的感覺”;買袋方便面,“好吃看得見”……廣告幾乎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一些公益廣告,諸如“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珍惜生命之源—水”“保護動物就是保護我們的同類”等,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進入21世紀,仿佛一夜之間,大街小巷出現(xiàn)了數(shù)不清的LED大屏幕,更多構思精妙的廣告紛至沓來。打開電腦、手機,各種廣告令人眼花繚亂,大到豪車、樓盤,小到香皂、牙膏,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廣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廣告,范圍和領域越來越寬廣;廣告,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一路走來,廣告反映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民眾生活水平的巨大提高;一路走來,廣告連綴出中國日益富強的宏偉畫卷,也必將引領未來的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