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甘肅省河西地區(qū)種植的鮮食葡萄為研究對象,采用農戶基線調查方法對不同種植區(qū)鮮食葡萄的生產投入和各項農資支出等要素進行實地調查,并對不同種植區(qū)、不同栽培方式的葡萄林地的投入產出、經濟收益等做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2021年度甘肅河西走廊地區(qū)葡萄年均產量為1360kg/667m2,年均總收入為9180.26元/667 m2,其中,葡萄種植過程中勞動力投入占比最高,為57.21%,其次為農資支出費用,占比近40%,燃動費用占比僅為3.66%。年均凈收益為2953.19元/667 m2,投入產出比為2.11,鮮食葡萄平均利潤率為47.42%。不同栽培方式的葡萄經濟收益不同:溫室葡萄總收入為12060.5元/667 m2,凈收益為3309.99元/667 m2;露地葡萄總收入低于溫室葡萄,為5339.75元/667 m2,凈收益為2862.30元/667 m2。由于溫室葡萄總支出費用大,平均利潤率為38.52%,而露地葡萄平均利潤率高達85%,總體來看,甘肅河西地區(qū)葡萄種植產業(yè)經濟效益可觀。同時,本研究針對目前葡萄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勞動力投入數量多,農資支出費用占比高等實際問題,提出了節(jié)本增效的方法與建議。
關鍵詞: 甘肅河西;鮮食葡萄;投入產出;經濟收益
Analysis of Economic Benefits of Fresh Grapes in Hexi Corridor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Sun Tao1,2, Wang Yaolin1, Liu kailin1, Li Yinke1, Yan Peiying1, Qin Sen3, Li Shuo4
(1.Gansu Deser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Desertification and Aeolian Sand Disaster Combating. Lanzhou City, Gansu 730030.
2. Forest Ecosystem National Observation Research Station of Gansu Hexi Corridor. Wuwei City, Gansu 733000
3.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Team of Qili Town, Dunhuang City, Jiuquan City, Gansu 736200
4.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Yongdeng County, Lanzhou City, Gansu 730300)
Abstract: Taking the fresh grape planted in Hexi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method of farmer baseline survey,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be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bor input and all kinds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expenditure in the process of grape planting in different viticulture areas, whil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put and output,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different viticulture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yield of grape in Hexi Corridor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was 1360kg/667m2 in 2021, and the total income of average annual was 9180.26 yuan/667 m2, among which them, the labor input amount and costs in the process of viticulture were the highest proportions, reached to 57.21%, the cost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were followed , nearly 40%; the fuel costs of each planting region were all the lowest, only accounting for 3.66%. The average annual net income reached to 2953.19 yuan/667m2, the ratio of output to input was 2.11, and the average profit rate of grape planting was about to 47.42%.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grapes in different viticulture were different, the total income of grapes planted in greenhouse was the highest of 12060.5 yuan/667m2, the net income reached to 3309.99 yuan/667m2. While, the total income of grapes planted on the land was lower than that of greenhouse grapes, which was 5339.75 yuan/667m2, and the net income reached to 2862.30 yuan/667m2. Due to the costs of input materials in greenhouse grap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and grapes, the average profit rate of land grapes was high to 85% than that of greenhouse grapes, which was only 38.52%. Totally,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grape planting industry in Hexi region of Gansu Province were considerable. At the same time, this study was proposed guidance and suggestions for cost-saving and benefits-increasing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large labor input and high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materials expenditure in the process of grape planting.
Key words: Hexi Corridor of Gansu; Fresh grapes; Input and output; Economic benefits
葡萄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大的果樹之一,但是在我國,由于葡萄生產對自然環(huán)境和氣候條件要求相對較高,葡萄栽培面積相對過小,僅分布在新疆、山東、河南、河北和甘肅的河西走廊等區(qū)域[1, 2]。甘肅河西走廊地區(qū)光熱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葡萄的生長需求且病蟲害發(fā)生率低[3],因此,自古以來甘肅河西走廊葡萄種植歷史悠久,并以鮮食葡萄種植為主[4]。從2000年以來,隨著紅提等葡萄品種的脫穎而出,以及政府對農業(yè)產業(yè)結構的大力調整[5],河西地區(qū)葡萄種植面積急劇擴大,相關葡萄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對提升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fā)展農戶經濟,推動新農村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甘肅河西地區(qū)是主要的鮮食葡萄產區(qū),主要有溫室栽培和陸地栽培兩種方式。不同的栽培方式采取的農田管理措施不同,因此投入的人工勞力和農資支出等均有差異。當前,對葡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釀酒葡萄[2, 6]、設施葡萄栽培技術[7, 8]和葡萄產業(yè)發(fā)展[9]等方面,對鮮食葡萄的研究僅涉及到品種比較[10]、栽培技術研究[11, 12]等方面的研究,對不同區(qū)域鮮食葡萄的種植情況和經濟效益較少涉及。為此,本研究采用農戶調查的方法,對河西走廊地區(qū)不同葡萄栽培區(qū)生產成本及經濟效益進行調查分析,發(fā)掘其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葡萄栽培生產的成本和投入狀況,研究葡萄生產的經濟收益和投入產出比,探討增效節(jié)本的途徑,以期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這對促進區(qū)域葡萄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1 調查樣本及研究方法
1.1調查方法
采用農戶基線調查方法,典型抽樣和訪談式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在葡萄種植的每個村,按照隨機、具代表性等因素抽取葡萄種植典型農戶20-50戶不等,采用發(fā)放問卷、訪談式調查等方式,了解2021年度的葡萄種植的方式,生產過程中的各項投入要素,經濟收益、發(fā)展瓶頸等[13, 14],具體的調查內容包括種植過程中的勞動力投入基本情況,農藥、化肥、生長劑等的使用情況,掐枝、抹芽等農田管理各項投入和農資購買支出情況等近30項指標。
1.2數據處理與計算方法
調查數據全部以電子文檔的形式輸入電腦,按照各項分類匯總,并運用SAS 9.2統(tǒng)計分析和origin9.0作圖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匯總和制圖。根據數據可獲得性,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成本投入費用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農資購買費用支出,包括:1)施用肥料,包括葉面噴施肥、化肥、商品有機肥、腐殖質等;2)施用殺蟲、除草劑等;3)灌溉用水電情況;4)塑料地膜使用;5)生長調節(jié)劑施用;6)其他支出費用等。
(2)勞動力投入及用工費用支出:指田間管理過程中的各項勞動力投入數量及用工量多少等情況,包括澆水、施肥、刨土上架、掐枝、抹芽、疏花、疏果、冬季修剪、埋土、除雜草、采摘果實等人工投入量及雇傭工。葡萄種植過程中主要是農戶自投用工,但是種植面積過大或是葡萄生長過程中需要雇用其他人工進行田間管理,這部分費用為實際支出的用工費,在計算時按照一定的投入比例進行計算。
(3)機械使用及燃料動力費用:主要指在葡萄種植和生產過程中使用機械情況,以及使用電動機械設備和消耗化石燃油的機械情況和費用,包括耕地、松土、機械施肥、機械噴施農藥、果品運輸等。
本研究中涉及的成本計算采用的是一種不完全成本計算方法,通過計算每公頃葡萄地的總收入(TR)、總支出(TC)計算凈收益(GI)。支出費用包括勞動力總支出費用,農資費用支出和其他費用支出。凈收益(GI),根據其總收入(TR)與總支出成本(TC)之差計算得出。本研究的凈收益即為純收入,不同于企業(yè)成本核算和統(tǒng)計學中純收入的概念,是不完全純收入[14-16]。
2 結果與分析
2.1各種植區(qū)葡萄種植面積及分布
河西地區(qū)戶均葡萄種植面積平均為0.28公頃,其中,溫室栽培葡萄戶均0.12公頃,陸地栽培種植平均0.49公頃。在溫室栽培區(qū)域,涼州區(qū)的戶均種植面積最高為0.19公頃,古浪縣的戶均種植最低為0.08公頃左右,均低于河西地區(qū)平均種植面積數。按照溫室大棚計算,則涼州區(qū)戶均有3-4個溫室大棚,古浪為1-2個大棚(表1)。陸地栽培葡萄戶均0.49公頃,高于河西地區(qū)平均種植面積。從不同種植地區(qū)看,敦煌市戶均葡萄種植面積最大為0.61公頃,其次是臨澤,戶均種植面積為0.46公頃;金塔最低戶均種植面積也在0.39公頃。
2.2不同栽培方式葡萄管理基本措施
永登、天祝、古浪、涼州區(qū)的葡萄主要以溫室栽培紅提為主,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質。化肥使用主要以尿素、磷酸二銨、三元復合肥等3-5種不同的肥料。使用葉面肥主要采用噴施和蘸果兩種方式施用,葉面肥種類平均4-6種。由于溫室環(huán)境潮濕,大部分農戶施用低毒殺蟲殺菌劑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除草主要以手工除草為主;灌溉采用溝灌、滴灌,但是在初春、冬灌時采取漫灌的方式保證充足的水分;冬季越冬和保溫采用覆蓋草簾子或是棉布簾子覆蓋溫室棚面的方式。金塔、臨澤、敦煌主要以陸地鮮食葡萄為主,葡萄品種以紅提為主,部分農戶種植里扎馬特,敦煌的陽關鎮(zhèn)主要以鮮食葡萄無核白為主。由于種植面積較大,農戶購買商品化有機糞肥施用比例較高,同時使用以尿素、二銨、硫酸鉀為主的復合肥為主。相比溫室葡萄種植,陸地葡萄殺蟲劑使用較少,甚至不施用。但是在生長初期使用殺菌劑以預防霜霉病、白粉病等相關病害,總體使用量和種類相比溫室葡萄均要少一些。河西地區(qū)冬季寒冷漫長,陸地葡萄采用挖溝、埋土、壓枝的方法進行越冬。在敦煌,部分農戶采用塑料薄膜覆土的方式越冬,效果良好(表2)。
2.3葡萄種植的投入、產出及經濟收益分析
2.3.1不同生產區(qū)葡萄種植的基本投入支出情況
每戶葡萄種植戶平均有1-3人常年進行葡萄的管理和種植工作,根據實際調查情況,對不同的葡萄種植區(qū)設定自投用工比例,超過這一比例的需要雇工,雇工費用作為用工費進行計算。不同地區(qū)葡萄種植過程中的基本投入和支出費用各有不同。表3中可知,古浪的用工費用最高,為6770元/667m2,其次是涼州區(qū),用工費用為6586/667m2元,其它地區(qū)用工費從大到小的排序為天祝>永登>敦煌>臨澤>金塔。河西地區(qū)葡萄種植平均勞動力投入為121個工日/667m2,按照自投用工比例為0.6-0.7/667m2計算,需支付的勞動力平均費用為3700元/667m2左右,占整個投入支出的57.21%(圖1)。農資支出是除勞動力投入外最重要的支出費用,古浪和天祝農資支出最高,超過了3800元/667m2,而敦煌的農資支出最低,為866元/667m2。整個河西地區(qū)平均每667m2葡萄種植農資費用支出為2452元,占總支出費用的近40%(圖1)。各地區(qū)燃動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最低,平均占比為3.7%,約33元/667m2左右。這是因為這些種植區(qū)大部分使用電動車進行農田轉運,因此,燃動費用占比很低。
2.3.2不同栽培方式葡萄種植的主要投入和支出
各葡萄生產區(qū)基本投入支出有差別外,不同栽培方式的陸地葡萄和溫室葡萄種植過程中的主要投入和支出也有差別。從表3中可知,溫室葡萄種植過程中總的支出要遠遠高于陸地葡萄。溫室葡萄支出為8751元/667m2,而陸地葡萄總支出不超過3000元/667m2。溫室葡萄的用工量整體上要高于陸地葡萄,溫室平均用工量為182工日/667m2,陸地葡萄平均用工量為40工日/667m2,溫室用工量是陸地用工量的4.5倍。因此,用工費支出占比均超過了50%,露地葡萄的用工費支出在2000元/667m2左右,而溫室葡萄用工費支出超過了5000元/667m2。
溫室葡萄購買農資支出遠高于陸地葡萄,超過了3000元/667m2,是陸地葡萄生產過程中投入的3倍多。
圖2 不同栽培方式葡萄主要勞動力投入和農資占比(>10%)
通過進一步分析,不同的葡萄栽培方式在種植過程中其主要的勞動力投入和農資支出方面有所差別。如圖2-A所示,陸地葡萄栽培中,占比大于總勞動力10%的各分項勞動力投入大小排序分別是:枝條修剪(24%)、果實采摘(15%)、冬季枝條埋土(11%)和除草用工(10%);農資支出中占比最大的為購買各類化肥(包括有機肥料等)超過了60%,其次為灌溉用水用電費,占比24%。如圖2-B所示溫室葡萄栽培過程中,占比大于總勞動力10%的各分項勞動力投入相比陸地栽培的有所減少,共有3項,大小排序分別是:枝條修剪(38%)、施肥用工(13%)、溫室管理用工(10%);占比大于農資支出10%的各分項農資支出大小排序分別是:肥料支出(70%)、灌溉用水電費用(13%)、殺蟲殺菌劑(包括生長調節(jié)劑等)13%。
2.3葡萄種植的經濟效益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全省葡萄平均每667m2產量為1360kg,凈收益為2953元。但是從栽培方式上看,溫室葡萄的平均凈收益在3310元/667m2,而陸地葡萄的凈收益為2478元/667m2,溫室葡萄比陸地葡萄平均每667m2高832元。從成本利潤率來看,河西地區(qū)葡萄平均每667m2成本利潤率為47.42%。陸地葡萄由于種植面積相對較大,其種植歷史較為悠久,種植經驗豐富,因此成本投入控制的較好,投入成本要比溫室栽培的葡萄低,投入成本較低,使得成本利潤率高達85%;而溫室葡萄的成本投入較高,尤其是勞動力投入較大,雖然整體收入遠高于陸地葡萄,但是其成本利潤率平均僅為38.52%。從產出投入比上看,溫室葡萄每667m2的產出投入比為2.72:1,露地葡萄為1.25:1,溫室葡萄比露地葡萄提高了118%。
3 結論與討論
3.1不同的葡萄栽培方式在種植過程中其主要的勞動力投入和農資支出方面有所差別。陸地葡萄栽培中,占比>總投入10%的各分項勞動力大小排序是:枝條修剪(24%)、果實采摘(15%)、冬季枝條埋土(11%)和除草用工(10%);農資支出中占比>10%的分項支出為購買肥料(包括有機肥料等)>60%,灌溉用水電費>24%。溫室葡萄栽培過程中,占比>總投入10%的各分項勞動力投入相比陸地栽培減少為3項,大小分別是:枝條修剪(38%)、施肥用工(13%)、溫室管理(10%);占比>10%的各分項農資支出大小為:肥料支出(70%)、灌溉用水電費(13%)、殺蟲殺菌劑(包括生長調節(jié)劑等)13%。葡萄生產過程中的枝條修剪包括掐枝抹芽、疏花疏果和冬剪等措施投入的勞力占比高達30%以上,是重要的提升葡萄品質的農藝措施。
3.2不同的栽培方式導致葡萄生產過程中基本投入差別大,經濟收益各有不同。溫室葡萄反季節(jié)上市,價格較高,平均凈收益要高于陸地葡萄,凈收益3300元/667m2,陸地葡萄凈收益約2500元/667m2。相比于陸地栽培葡萄,溫室葡萄勞動力投入大,農資成本高,平均利潤率為38.52%,要明顯低于陸地葡萄平均利潤率84.96%。從產出投入比上看,溫室葡萄每667m2的投入產出比為2.72,露地葡萄為1.25,溫室葡萄比露地葡萄提高了118%。全省葡萄平均每667m2產量為1360kg,凈收益為2953元,經濟收益可觀。
3.3甘肅省河西地區(qū)鮮食葡萄種植基本以農戶為單元進行家庭種植或以農戶經營為主,面積不大,但是種植品種上較為單一,以紅提為主。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在葡萄種植生產過程中許多農戶仍然沿用傳統(tǒng)粗放的管理方式,大量使用化肥而不重視有機肥,精細化程度低,導致產業(yè)效益低下。因此,今后應從兩方面加大鮮食葡萄的生產,(1)加強鮮食葡萄新品種的研發(fā)投入,保障市場上葡萄品種的紛繁多樣,提高農戶收益[7];(2)加強葡萄生產技術培訓,推廣輕簡、勞動節(jié)約型技術,提升葡萄生產“精準化、精細化”管理,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投入,提高葡萄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產出收益。
參考文獻
[1] 李華, 王華, 房玉林等. 我國葡萄栽培氣候區(qū)劃研究(Ⅰ)[J]. 科技導報, 2007,25(18):63-68.
[2] 官景得, 劉靜, 張曉煜等. 中國北方釀酒葡萄氣候適宜性區(qū)劃[J]. 干旱區(qū)地理, 2008,031(005):707-712.
[3] 張強強, 閆貝貝, 施凡基等. 1978~2016年中國水果增產格局及貢獻因素研究[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9,033(010):65-71.
[4] 余生明, 陳翠蓮, 李葆榮等. 對敦煌葡萄產業(yè)發(fā)展的分析與思考[J]. 甘肅林業(yè)科技, 2011,36(1):59-63.
[5] 袁海峰. 敦煌紅地球等葡萄品種發(fā)展前景分析[J]. 甘肅林業(yè)科技, 2000,25(4):50-52.
[6] 胡宏遠, 王振平. 干旱脅迫對赤霞珠葡萄葉片水分及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影響[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17,031(004):124-130.
[7] 朱發(fā)英, 牟德生, 來錫福. 河西走廊葡萄品種日光溫室栽培比較試驗[J]. 中國果樹, 2002,000(003):18-19.
[8] 楊湘, 蘇學德, 李鵬程等. 克瑞森葡萄生命過程中關鍵土壤水勢閾值的界定和調控[J]. 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 2020,034(010):166-170.
[9] 陳強強, 趙丹玉, 楊清等. 中國葡萄酒產業(yè)生命周期判別與峰值[J]. 干旱區(qū)地理, 2017,040(004):866-874.
[10] 施立民. 寧南山區(qū)鮮食葡萄引種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 1996,3(01):142-145, 165.
[11] 龐一波, 侯金祥, 陳劍等. 不同類型果袋對"陽光玫瑰"葡萄果實品質和經濟效益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20(18):48-52.
[12] 古力扎提·包爾汗, 古麗巴哈爾·薩比爾, 艾孜買提·艾尼等. 鮮食葡萄品種苗期抗旱性初步研究[J]. 農業(yè)開發(fā)與裝備, 2022(6):151-154.
[13] 王耀琳. 甘肅景泰鹽堿地枸杞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效益[D]. 蘭州大學, 2015.
[14] 孫濤, 王耀琳, 馬全林等. 景電灌區(qū)次生鹽堿地枸杞林經濟效益分析[J]. 草業(yè)科學, 2013,30(9):38-42.
[15] 穆維松. 中國葡萄產業(yè)經濟研究[M]. 中國葡萄產業(yè)經濟研究, 2010.
[16] 陳品芳, 龐鳳玲. 甘肅省河西區(qū)葡萄滴灌項目經濟效益分析[J]. 農業(yè)展望, 2007,3(8):24-28.
Y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