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18個龍眼茶無性系2019-2022年4個年度的生長、結實性狀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樹高、地徑、冠幅、產果量、冠幅、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等五個指標極值變動幅度大,具有較大的變異系數(shù),各性狀變異規(guī)律為單株產量≈冠幅產果量>冠幅>地徑>樹高。方差分析表明,五個指標無論在年度間還是無性系間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冠幅、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的年度和無性系交互作用方面交互作用均達顯著性水平,龍眼茶無性系之間存在較大的遺傳差異,年份會影響到龍眼茶的結實產量。相關性分析表明,產量與樹高相關性不顯著,與地徑顯著相關,與冠幅、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極顯著相關。選取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冠幅、地徑等四個指標對18個無性系進行評價,選出C22、C23、C43、C30、C51、C19等六個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的無性系,其年度間生長、結實情況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可作為今后油茶良種選育的重要材料。
關鍵詞:龍眼茶;無性系;產量;評價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rowth and fruiting traits of 18Camelliameiocarpa clones in eastern Fujian
GONG Ling-ling
(Fu'an State owned Forest Farm,F(xiàn)u'an 355000,F(xiàn)ujian,China)
Abstract:A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growth and fru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18C. meiocarpa. clones for four years from 2019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emum values of five indicators, including tree height, ground diameter, crown area, fruit yield, Crown yield per unit area, had a lar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 variation pattern of each characteristic was that the fruit yield ≈Crown yield per unit area>crown area>ground diameter>tree height.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shows that the five indicators have reached a highly significant level of difference between years and clones, and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crown area, fruit yield, Crown yield per unit area between years and clones have all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lones, and the year will affect the fruiting yield.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tree height, bu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ground diameter, and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rown area and fruit yield per unit area. Four indicators, including fruit yield, Crown yield per unit area, crown area, and ground diameter,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18 clones. Six excellent clones, including c22, c23, c43, c30, c51, and c19, were selected. Their annual growth and fruiting performance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y can be used as important materials for the breeding of high-quality oil tea variet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amellia meiocarpaHu.; Clone; fruit yield; evaluation
油茶在我國已有23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歷史,是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經濟樹種,其茶油品質高,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適合中國傳統(tǒng)高溫烹飪,社會認可度高[1-2]。龍眼茶學名小果油茶(Camellia meiocarpaHu),是油茶屬的一種,具有高產穩(wěn)定、出籽率較高、出油率較高、油質較好、抗病蟲害能力強、宜加工處理等特點[3]。龍眼茶的年產量及分布面積在山茶屬中均排名第二位[4],在福建省葉有較大的栽植面積,但長久以來,未能得到足夠重視,其良種選育、推廣種植、科研成果等方面與普通油茶相比(Camellia oleifera Abel)要落后很多,其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態(tài)特征、遺傳多樣性等方面,高產、穩(wěn)定的品種尚未推出,影響了龍眼茶的進一步推廣種植[5-8]。從生態(tài)學上來說,油茶推廣種植不應過于單一的集中在某一品種(會導致遺傳基礎變窄),而應注重適地適基因型的選擇,發(fā)揮品種的遺傳潛力,保存豐富的優(yōu)良遺傳基因[9-10]。因此對龍眼茶進行研究,選育優(yōu)良推廣種植品種,有利于豐富油茶造林品系,保留油茶優(yōu)良基因,提高油茶生態(tài)穩(wěn)定性,維護糧油安全,對發(fā)展油茶產業(y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對福安市國有林場2011年開始營造的龍眼茶林進行研究,分析龍眼茶生長、結實性狀表現(xiàn),并對參試無性系進行評價,選出優(yōu)良無性系,為下一步良種選育做好基礎,豐富油茶造林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處位于福安國有林場沃里工區(qū)11 林班 1大班 9 小班,東經119°39′~119°44′,北緯27°0′~27°8′,海拔100m,坡向西南。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6℃~19.8℃,年降雨量1350~2050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87天。試驗地土壤為山地紅壤,立地等級Ⅲ級,坡向西南,坡度約23°。
1.2試驗材料和撫育管理
試驗材料為福建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提供,共38個無性系。造林采用2年生芽苗嫁接苗木,裸根苗,苗高大于等于40cm,地徑大于等于0.4cm,一級合格苗。2012年春造林,采取機械挖水平梯帶進行整地,株行距2m×3m,穴規(guī)格60 cm×40cm×40cm,在穴底部施有機肥2kg,初植密度110株/畝。參試無性系安排在同一坡面上,隨機區(qū)組設計配置,每個無性系設5個重復,6株小區(qū)設計。造林后,每年6~8月全劈撫育一次,結合施NPK15%復合肥0.25kg/株,9~10月安排第二次塊狀撫育(不施肥),3~6月用甲基托布津或波爾多液進行病害防治,12月至翌年1月,對油茶樹進行疏枝、截枝等樹體管理措施。
1.3數(shù)據(jù)調查與處理
2019年-2022年每年11月調查油茶樹高、地徑、東西、南北冠幅、產果量等,每個無性系固定調查10株,2022年每個無性系調查5株。在數(shù)據(jù)分析時,由于山場油茶保存和數(shù)據(jù)測定問題,最終選取C16 、C18 、C19、 C20、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27、 C28、 C29、 C30 、C31、C43、C51、 C54等18個無性系進行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軟件對測定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年度間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采用SAS 軟件進行,分析程序為一般線性模型,模型為雙因素方差分析模型。
Xijk= μ +a i +bj +abij+eijk
式中 Xijk為第 i無性系第 j 無性系的第k單株的觀測值,μ為總體平均值,a i為第 i 無性系效應,bj為年度效應,abij為無性系和年度互作效應,eijk為誤差項。
2 結果與分析
2.1無性系結實性狀總體變異分析
對龍眼茶2019-2022四個年度的生長、結實性狀變異情況進行分析。不同年度間,樹高、地徑變異系數(shù)有一定的幅度變化,樹高變異系數(shù)基本維持在10%-20%區(qū)間,地徑變異系數(shù)維持在20%-24%區(qū)間,兩者極大值和極小值之間差距較大,說明單株間的樹高、地徑生長存在較大差異。冠幅生長量在年度間表現(xiàn)不穩(wěn)定,在2020年冠幅平均值最大,變異系數(shù)維持在29%-36%區(qū)間,同時也表現(xiàn)出極大值和極小值之間差距較大現(xiàn)象。至于2020年冠幅大于2021和2022年,這是因為2021年對樹體進行了修剪,而2022年又遇到夏秋連旱,部分側枝枯死,導致冠幅生長緩慢。單株產果量和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兩個指標變異系數(shù)同年度基本保持一致,年度間均維持在80%以上,且兩個指標無論是在年度內還是年度間極值差異較大,一是說明不同單株間的結實情況差異大,另一方面說明可能存在結實大小年現(xiàn)象??傮w上龍眼茶生長、結實性狀變異系數(shù)表現(xiàn)為:單株產量≈冠幅產果量>冠幅>地徑>樹高。
2.2年度間生長結實性狀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龍眼茶生長量指標樹高、地徑、冠幅面積在年度間和無性系間都達到了極顯著差異水平,說明油茶的樹體還處在顯著生長階段,同時不同的無性系生長量也存在一定差異。在結實性狀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方面,年度間差異極顯著,說明油茶的年度產量變動較大;無性系間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說明無性系間存在較大產量差異,有較豐富的遺傳變異基礎,這是下一步選擇的重要基礎。產果量和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的年度和無性系交互作用極顯著,冠幅的年度和無性系交互作用顯著,樹高、地徑的年度和無性系交互作用不顯著,說明油茶結實情況可能會受到年份的影響,至于影響的結果可能是大小年現(xiàn)象。
2.3相關性分析
將18個龍眼茶無性系2019-2022年平均的樹高、地徑、冠幅和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等5個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性分析(表3)。結果表明,樹高與地徑、冠幅的相關性極顯著,地徑與冠幅極顯著相關,產量與樹高相關性不顯著、與地徑顯著相關、與冠幅是極顯著相關,這與普通油茶的研究結果相符合[11-12]。
2.4綜合選擇評價
根據(jù)方差分析和相關性分析結果,選取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冠幅、地徑等四個指標對18個無性系進行評價。評價采用隸屬函數(shù)分析法,具體做法是分年度按照排名指標大小進行給分,排名從高到低依次打出,最高得18分,最低1分。在做分析時,要綜合考慮各指標的權重。由于產量是衡量油茶栽植成效的重要指標,參考有關研究[13-16],將單株產果量的權重比重設定為0.6,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權重0.2,冠幅面積0.1,地徑0.1;由于從2019年開始進入豐產期,各年度的權重均設定為0.25;最后對指標得分按年度加權算出總得分。
表4為各無性系綜合評價情況表。以30%入選率,C22、C23、C43、C30、C51、C19等六個無性系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年度間生長、結實情況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可作為今后油茶良種選育的重要材料。
3 結論與討論
對18個龍眼茶無性系分析表明,樹高、地徑、冠幅、產果量、冠幅、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等五個指標極值變動幅度大,具有較大的變異系數(shù),總體上看,同一指標的變異系數(shù)基本維持在一個變動較小的區(qū)間內,不同的指標變異區(qū)間差異較大,規(guī)律為單株產量≈冠幅產果量>冠幅>地徑>樹高。方差分析表明,五個指標無論在年度間還是無性系間均達到極顯著差異水平,冠幅、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的年度和無性系交互作用均達顯著性水平,說明龍眼茶無性系之間存在較大的遺傳差異,同時年份會影響到龍眼茶的結實產量。相關分析表明,產果量與樹高相關性不顯著,與地徑顯著相關,與冠幅、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極顯著相關。選取單株產果量、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冠幅、地徑等四個指標對18個無性系進行評價,以30%入選率,C22、C23、C43、C30、C51、C19等六個無性系表現(xiàn)比較優(yōu)秀,年度間生長、結實情況表現(xiàn)比較穩(wěn)定,可作為今后油茶良種選育的重要材料。
在2019-2022年連續(xù)四個年度調查數(shù)據(jù)中,龍眼茶單株產果量和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變異系數(shù)均在80%以上,變異系數(shù)較大,在四個年度均有發(fā)現(xiàn)未結實的單株,這反映出一方面油茶處于生長結實期,不同無性系的生長不一致,甚至同一無性系由于立地環(huán)境、栽培撫育措施等影響,產量是極不穩(wěn)定的。2022年產量急劇下降,這可能與2022年夏秋連續(xù)干旱有關,相關研究也表明干旱推遲油茶成花,適量的水分能促進油茶成花[17],在2023年調查時,整個林分幾乎絕產,這從側面印證了干旱對油茶產量的深遠影響,因此在油茶林分管理上應注重水分管理。在對油茶無性系進行綜合選擇評價時,以產果量為重要指標,以及與產果量發(fā)生顯著正相關關系的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冠幅、地徑等指標進行評價。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是第二個重要權重指標,在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冠幅單位面積產果量和冠幅呈現(xiàn)一定的負相關關系,雖然相關性不顯著,但這可能顯示單純擴大冠幅并不能有效的提升產量,培育合理的冠型結構才是比較重要的。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冠型可以有效擴大冠幅空間結構,產生較多的葉片,從而有利于產生較多的花芽,進而促進產量提升[18-21]。因此在今后的管理上,應注重冠型的培養(yǎng)。選出的6個無性系,除2022年度C23、C30表現(xiàn)不夠優(yōu)秀外,其在2019-2021三個年度的生長基本都比較穩(wěn)定。優(yōu)良的無性系應保持著較為穩(wěn)定的性狀,具有一定的環(huán)境適應調節(jié)能力,對于選出的6個無性系,進一步研究其抗逆性將是下一步研究關注的重點。本研究采用了四個年度的數(shù)據(jù),得到的結果能夠較為準確的反應18個無性系的生長結實情況,但由于沒有對油茶的油質進行測定,僅以生長、結實性狀進行評價,并不能完全反應油茶的優(yōu)良表現(xiàn),下一步需要結合油質、品種抗逆性分析進行進一步評價。
參考文獻
[1]莊瑞林.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8.
[2]彭邵鋒,陳永忠,王湘南,等.油茶育種研究進展與發(fā)展策略[J]. 湖南林業(yè)科技,2010,37(6):32-38.
[3]熊年康,郭江,陳祥平,等.油茶優(yōu)良農家品種龍眼茶的豐產性狀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1987(2) :13-15.
[4]姚小華,黃勇,王開良,等.小果油茶優(yōu)良種質資源篩選與綜合評價[J].經濟林研究,2012,30(4):1-7.
[5]黃勇,姚小華,王開良,等.小果油茶種實形態(tài)變異及其多樣性指數(shù)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33(2):292-299.
[6]姚小華,黃 勇,任華東,等.小果油茶不同居群葉表型性狀頻率分布及多樣性指數(shù)分析[J].西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4,34(5):47-52
[7]謝一青.小果油茶種內類型劃分、評價及親緣關系研究[D].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3.
[8]陳 凱.小果油茶與普通油茶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及果實大小分化的轉錄組分析[D].南昌大學,2020.
[9]康向陽.關于無性系林業(yè)若干問題的認識和建議[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17,39(9):1-7.
[10]李新國,朱之悌.適地適基因型選擇方法的研究[J].河北林學院學報,1994,9(3):195-199.
[11]潘華平,劉君昂,周國英.油茶樹體結構與產量關系的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33(1):0058-0062.
[12]龍光生,黎麥秋,蔣少華,等.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早期判別與分級的研究[J].經濟林研究,1990,8(1):23-28.
[13]陳明威.13個湘林油茶無性系在韶關的表現(xiàn)及綜合評級[D].華南農業(yè)大學,2019.
[14]杜洋文,鄧先珍,程軍勇,等.油茶長林系列品種在引種地性狀表現(xiàn)綜合評價[J].湖北林業(yè)科技,2013,42(06):17-19.
[15]謝 鵬.38個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綜合評價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
[16]張國武.油茶優(yōu)良無性系性狀表現(xiàn)的比較分析與評價[D].南昌:江西農業(yè)大學,2007:11-13.
[17]嚴學成.油茶花芽分化[J].華南農學院學報,1980,1(12): 136-144.
[18]劉少敏,王建偉,羅漢東,等.油茶不同類型枝上葉片特性與產量的關系研[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20,40(2):64-72.
[19]丁曉綱,劉喻娟,張應中,等.氮素營養(yǎng)對廣寧紅花油茶幼苗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4):22-26.
[20]牛自勉,孫俊寶,蔚 露,等.樹干高度對蘋果開心形樹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yè)科學,2011,39(10):1067-1069,1091.
[21]潘華平,劉君昂,周國英.油茶樹體結構與產量關系的研究[J].江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11,33(1):0058-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