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AHP的高中物理跨學科項目化學習評價研究

      2024-11-08 00:00:00朱健
      物理教學探討 2024年10期

      摘 要:隨著項目化學習在初中和大學中推動跨學科學習的廣泛應用,學生在解決復雜實際問題方面的跨學科能力得到提升。然而,在高中階段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組織形式單一、教學方式傳統(tǒng)以及缺乏有效的評估研究等。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以下策略:使用德爾菲法確定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指標權重,并由多位教師的協(xié)同指導來支持項目實踐。

      關鍵詞:跨學科;項目化學習;AHP;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24)10-0077-5

      收稿日期:2024-03-12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學科育人視閾下基于高中物理大概念的‘教學評’模式研究”(B/2022/03/84)。

      作者簡介:朱健(1977-),男,中學高級教師,揚州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教師發(fā)展、中學物理教學、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

      2018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印發(fā)《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探索跨學科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機制”,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交叉融合”[1]。2022年4月,教育部發(fā)布了《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首次提出了4個跨學科概念[2]。目前,在初中和大學教育中,項目被廣泛應用以推動跨學科學習。然而,高中作為承上啟下的階段,應積極參與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教學改革。新的高中物理課程強調(diào),將與生產(chǎn)生活、現(xiàn)代社會以及科技發(fā)展相關的物理學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納入課程中。它重視物理學技術應用所帶來的社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社會責任感[3]。因此,高中物理課程蘊含了大量跨學科內(nèi)容,需要一線教師將其有機融入到項目化學習中,以提升學生整合跨學科知識、設計制作和迭代產(chǎn)品的能力。

      1 研究方向確定

      謝麗教授團隊利用中國知網(wǎng)(CNKI)數(shù)據(jù)庫,在中學物理教育研究領域選擇了五本深耕的學術期刊,包括《物理教師》《物理教學》《物理教學探討》《中學物理》和《中學物理教學參考》[4]。他們以“STEM”或“STEAM”為主題詞,并以“2016—2021”為時間范圍進行檢索,從中選取了143篇有效文獻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結(jié)果顯示,這些文獻主要集中在設計(45.5%)和應用(46.2%)兩個主題上,具體研究內(nèi)容主要涉及教學設計(35%)和應用案例(41.3%)。令人意外的是,實踐效果評價研究僅占總體研究量的4%,表明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評價仍值得深入研究。

      2 學習方式分析

      當前存在四種主要的學習方式,包括項目化學習、跨學科學習、工程教育和“STEM”教育。這么多學習方式給一線教師帶來了選擇、實施和評價的困難。因此,從學習目標、核心概念、研究特征、學習成果以及主要評價方式等角度進行了分析,具體內(nèi)容如表1所示,為一線教師的研究提供參考。

      基于上述分析,試圖建構一個適用于高中物理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采用課堂觀察和視頻切片分析法描述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的表現(xiàn),并把評估的重點放在項目實踐效果上,以便進行評估與優(yōu)化。

      3 評價指標體系建構

      為了建構高中物理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組開展了研讀郭華教授專著《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活動,以探索跨學科項目化學習的屬性,并為評價指標的設計提供理論指導。郭教授指出,許多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注重活動的開放性和真實性,但忽視了其應具備的教育性。這種教育性的缺失體現(xiàn)在通過活動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獲得的發(fā)展方面取得進展。主體性強調(diào)學生在真實而開放的活動中如何自主決策和推動后續(xù)活動。整體性體現(xiàn)在跨學科和長時段兩個方面,長時段指完成項目學習所需的課時多且單個課時的時長不一致。開放性強調(diào)學習過程和結(jié)果的生成性和不確定性。真實性強調(diào)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與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相關聯(lián)。

      李艷燕教授團隊在建構STEM教育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時,選擇了20位STEM教育研究專家,并采用德爾菲法確定了4個一級指標以及28個二級指標[5]。借鑒李教授團隊的研究方法,組織課題組的11名成員和7名外聘專家進行了兩輪研討。第一輪研討中,確定了“知識內(nèi)容”“操作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3個一級指標,從跨學科項目化的“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學習目標出發(fā),將“理解項目原理、解釋器件功能、掌握知識、設計項目方案”確定為“知識內(nèi)容”的4個二級指標。從跨學科項目化的“持續(xù)探究創(chuàng)造作品”學習目標出發(fā),將“制作產(chǎn)品模型”“測試與評價”和“迭代設計”確定為“操作技能”的3個二級指標。從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投入程度出發(fā),將“交流方式”“合作意識”確定為“情感態(tài)度”的2個二級指標。第二輪研討中,采用德爾菲法進一步優(yōu)化指標體系,并組織了課題組成員討論如何觀察和評估指標,形成了具體的評估內(nèi)容(表2)。

      4 指標權重計算

      層次分析法(AHP)用于分析指標之間的重要程度。將指標重要性分為9個級別,并進行比較,然后使用比較結(jié)果建立判斷矩陣來計算指標的權重。具體而言,對于指標Di相對于指標Dj的重要性,將其記為以下數(shù)值:如果Di與Dj同等重要,則記為1;如果Di稍微重要于Dj,則記為3;如果Di明顯重要于Dj,則記為5;如果Di強烈重要于Dj,則記為7;如果Di極端重要于Dj,則記為9。如果認為重要程度介于上述數(shù)值之間,則可以記為2、4、6、8。反之,如果Di稍微不重要于Dj,則記為1/3。按照這樣的規(guī)律,對指標進行重要性比較和評分。

      在實踐過程中,將11名成員和7名專家根據(jù)重要性評分的結(jié)果進行求和并排序,然后建立判斷矩陣進行權重計算。一級指標按照重要性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為:操作技能、知識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接下來建立相應的判斷矩陣:

      AHP層次分析結(jié)果如表3所示;對二級指標求和后,按重要性從高到低進行了排序。排序結(jié)果如下:理解項目原理、掌握知識、解釋器件功能、設計項目方案、制作產(chǎn)品模型、合作意識、測試與評價、迭代設計、交流方式。接下來,建立了相應的判斷矩陣:

      AHP層次分析結(jié)果如表4所示。

      根據(jù)表3中的判斷矩陣,計算得到的CI值為0.005,對應的RI值為0.520,計算得到的CR值為0.009<0.1,這表明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檢驗,計算所得的權重具有一致性。同樣,在表4中的判斷矩陣計算得到的CI值為0.051,對應的RI值為1.460,計算得到的CR值為0.035<0.1,這表明判斷矩陣滿足一致性檢驗,計算所得的權重具有一致性。將一級指標權重值與二級指標權重值相乘,得到綜合權重值,以實現(xiàn)對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的整體評價。具體結(jié)果如表5所示。

      5 評價操作

      在實踐開始之前,首先召集課題組成員學習評價指標體系,明確課堂觀察的要點。其次,根據(jù)觀察要點并考慮到教師的興趣和專長,將課題組成員分成若干觀察小組。最后,每個小組根據(jù)課堂觀察和教學視頻切片,對相應的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完全符合指標的分數(shù)區(qū)間為91~100分,符合為81~90分,較為符合為71~80分,一般符合為51~70分,不太符合為1~50分,完全不符合賦予0分。將每個指標項的平均得分與綜合權重值相乘,以評估該指標的實際效果。

      6 評價案例

      制作電磁炮項目是多個課時和多門學科內(nèi)容的實踐過程,需要多位教師協(xié)同指導。例如,在介紹電磁炮的發(fā)展歷程時,可以從歷史、政治、經(jīng)濟和科技的角度分析其研究價值。這涉及到多門學科的內(nèi)容,需要多位教師進行融合教學。設計電磁炮項目方案時,還需要邀請校外工程設計人員合作,指導學生進行電路圖的設計和改進。組織學生制作、測試與評價模型時,除了邀請數(shù)學和通用技術教師一起參與指導外,也需要邀請校外技術人員參與。電磁炮制作跨學科項目式學習片段的內(nèi)容如表6所示。

      從表6可以看出,b1的得分(80)遠低于b3的迭代設計得分(95),而根據(jù)綜合權重分可推斷,學生前期模型制作(1.00)的經(jīng)驗對后續(xù)模型迭代設計(0.41)起到支撐作用。在模型迭代過程中,學生使用了部分成品器件,降低了制作難度,但也減弱了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綜合權重分可推斷,學生在知識掌握(11.17)、解釋器件功能(7.90)和合作意識(1.50)方面表現(xiàn)更好。但是,也存在跨學科不突出的問題。

      7 總結(jié)與思考

      對項目化學習實踐進行評估的方法,可形成一種實踐教育的質(zhì)量評價工具,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然而,由于參與建構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線教師多于理論專家,實踐樣本數(shù)量較少,評價指標體系主要依賴參與者的主觀經(jīng)驗形成。因此,需要融入更多客觀評價方法,以提高評價的精確度。

      參考文獻:

      [1]鄭石明. 世界一流大學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比較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2019,40(5):113-1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李治,謝麗.STEM教育融入我國中學物理教育研究的現(xiàn)狀——基于5種中學物理教育專業(yè)期刊的分析[J]. 物理教師,2023,44(3):2-5.

      [5]李艷燕,董笑男,李新,等.STEM教育質(zhì)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2):48-55,72.

      (欄目編輯 賈偉堯)

      巴塘县| 平阴县| 东辽县| 邵东县| 织金县| 仙游县| 青田县| 子洲县| 罗城| 清河县| 福泉市| 新密市| 鹿泉市| 新源县| 定兴县| 乐平市| 江津市| 高青县| 太原市| 缙云县| 弥渡县| 江山市| 寻甸| 锡林郭勒盟| 分宜县| 南汇区| 监利县| 离岛区| 武安市| 吴桥县| 慈利县| 静宁县| 左贡县| 马山县| 鄄城县| 兴国县| 察雅县| 南投县| 夹江县| 峡江县| 建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