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選取2021年
2月至2023年2月南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椎板開窗術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日本骨科協會(JOA)評分、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評分、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P)、紅細胞沉降率(ESR)]水平、相關恢復指標。結果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F時間=23.469,P時間<0.05;F組間=19.861,P組間<0.05;
F交互=10.256,P交互<0.05)。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24 h、7 d、1個月、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均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24 h~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者患者OD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0.05)。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CRP:F時間=21.143,P時間<0.05;
F組間=18.251,P組間<0.05;F交互=24.452,P交互<0.05。ESR:F時間=21.127,P時間<0.05;F組間=17.341,P組間<0.05;F交互=11.243,P交互<0.05)。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7 d、3個月CRP水平及ESR均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7 d~3個月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患者獨立行走時間、日?;顒踊謴蜁r間、社會活動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改善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腰椎功能的恢復,抑制炎癥反應,縮短恢復時間,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椎間孔鏡BEIS技術;甲鈷胺;腰椎間盤突出癥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4.21.0009.04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4.21.003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脊柱退行性病變,通常是由于椎間盤的髓核突出,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引起,會導致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無力等癥狀,嚴重時甚至會影響行走和站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針對該疾病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保守治療、手術治療、中醫(yī)康復治療等。椎板開窗術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減少腰椎對神經的壓迫,但該手術創(chuàng)傷大、患者恢復速度慢,且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較高[2]。椎間孔鏡寬視野、簡易、即可手術(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 BEIS)技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的脊柱外科新技術,具有術后患者恢復快、手術創(chuàng)傷小等的優(yōu)點,可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3]。甲鈷胺是一種維生素B12的衍生物,可促進神經的修復與再生,對神經功能的提高有重要意義[4]。有研究表明,甲鈷5ing9MEgsbmi5Zs3PVr5oj6mPfx+OPmnIA1l72IFd+c=胺在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方面效果顯著,故將椎間孔鏡BEIS技術與甲鈷胺聯合應用,可在減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疼痛和縮短康復時間方面發(fā)揮協同作用[5]?;诖?,本研究探究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南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56~75歲,
平均年齡(68.48±3.07)歲;病程2~6年,平均病程(4.28±1.04)年。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55~75歲,平均年齡(68.46±3.06)歲;病程2~6年,
平均病程(4.26±1.0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南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⑴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6]中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標準,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⑵對照組患者符合椎板開窗術手術指征[6];⑶觀察組患者符合椎間孔鏡BEIS技術手術指征[6]。排除標準:⑴存在嚴重心、肺、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⑵存在椎管狹窄、椎體滑脫者;⑶患有感染性疾病者;⑷存在嚴重的精神異常或認知功能障礙者;⑸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⑹近半年內接受過其他腰椎手術者;⑺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椎板開窗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抬高患側腰部,充分顯露術野。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全身麻醉后,采用后正中切口,沿中線切開,逐層剝離皮下組織,達到深層組織。使用槍狀鉗咬除椎板,形成一個直徑約1 cm的小骨窗,顯露出病變節(jié)段的上、下椎板及關節(jié)突關節(jié)。剝離并移除硬膜外的黃韌帶,將神經根及硬膜向內側牽拉,完全顯露病變椎間盤。使用手術刀切開后縱帶及纖維環(huán),取出突出的髓核,減輕突出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檢查脊髓及神經根,確保無殘留的髓樣組織后,松解脊髓及神經根,減輕術后的神經疼痛。常規(guī)止血后,留置引流管,然后逐層縫合切口。
觀察組患者接受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治療:患者取健側臥位,充分顯露術野。根據X線片選取合適的手術部位,并在此基礎上用定位器準確定位需切除的椎間間隙。行常規(guī)消毒、鋪巾、全身麻醉后,于穿刺點放入0.6 cm導絲。沿導絲采用逐層擴張的方法,充分分離軟組織,然后沿導絲將TOM針從椎間孔插入,向上滑動TOM針至低位椎體上端,確保穿刺針平穩(wěn)。用鐵錘輕敲患處椎骨,后依次放入4、6、7、8 mm的安全鉆頭,逐步增大椎間孔,同時進行上部關節(jié)突磨除術,擴展狹窄的關節(jié)窩。完成上述操作后,置入椎間孔鏡,觀察神經根并游離粘連組織、摘除髓核。使用冷凍等離子體刀清除皺縮纖維環(huán)及殘余髓核,并使用冷凍等離子體消融術解除神經根與髓核的粘連。止血并取出神經根及硬膜外所有加壓材料,確保神經根及硬膜囊受壓完全消失。沖洗殘余核漿,觀察有無再出血情況,后縫合切口、加壓包扎。術后當天開始,患者口服甲鈷胺片[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3107,規(guī)格:0.5 mg], 0.5 mg/次、3次/d。根據癥狀緩解情況適度增加藥量(最大劑量1 mg/d),連續(xù)治療1個月。
術后,兩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抗感染等治療。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和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逐步進行康復鍛煉,內容包括輕度活動、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肌力訓練等?;颊叱鲈汉笠噪娫挕⒕W絡、回院復查等方式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⑴視覺模擬量表(VAS)疼痛評分[7]。于術前、術后24 h、術后7 d、術后1個月、術后3個月,采用VAS疼痛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總分0~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⑵日本骨科協會(JOA)[8]和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9]評分。于術前、術后3個月,采用JOA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腰椎損傷恢復情況,滿分3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腰椎損傷恢復越好;采用ODI指數評分評估兩組患者腰椎功能,滿分50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腰椎功能恢復越好。⑶炎癥因子水平。于術前、術后7 d、術后3個月,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半徑7 cm)離心10 min,取上層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另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2 mL,采用西氏法測定紅細胞沉降率(ESR)。⑷相關恢復指標。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指標恢復時間,包括獨立行走時間、日?;顒踊謴蜁r間、社會活動恢復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多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24 h、7 d、 1個月、 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24 h~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JOA和ODI評分比較 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者患者OD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CRP水平及ESR均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7 d、 3個月的CRP水平及ESR均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7 d~3個月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指標恢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獨立行走時間、日?;顒踊謴蜁r間、社會活動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以下背痛、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特征的脊柱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10]。椎間孔鏡BEIS技術作為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近年在老年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逐漸增多。甲鈷胺作為一種維生素B12類藥物,對神經損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24 h、7 d、
1個月、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24 h~3個月的VAS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術后
3個月,兩組患者JOA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者患者ODI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炎癥指標具有時間、組間、交互效應差異。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7 d、3個月CRP水平及ESR均呈下降趨勢,且觀察組術后7 d~3個月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獨立行走時間、日?;顒踊謴蜁r間、社會活動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這提示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改善緩解患者疼痛,促進腰椎功能的恢復,抑制炎癥反應,縮短恢復時間。分析原因為,BEIS技術通過擴大椎管內壁,為手術提供清晰的視野和更大的操作空間,能有效地治療各種類型的椎間盤疾病[11]。同時,術中采用后側入路,可避開脊髓及神經根,無需切開椎旁肌、韌帶及椎板,因此對脊柱的穩(wěn)定性影響較小,更利于術后患者的康復[12]。甲鈷胺有助于促進受損神經纖維的修復,增高神經的傳輸速率,減輕神經病理性疼痛,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減少術后炎癥反應發(fā)生[13]。劉獻強等[14]研究表明,甲鈷胺可通過抑制或阻斷神經組織的異常傳導,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達到鎮(zhèn)痛的目的,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椎間孔鏡BEIS技術聯合甲鈷胺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改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抑制炎癥反應,縮短恢復時間,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張勇,王侃,牟健,等.舒筋活血祛痛方熏蒸配合正骨手法治療L4~5腰椎間盤突出癥合并骶髂關節(jié)功能紊亂癥的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22, 38(36): 77-79.
張博,朱紅鶴,董暉,等.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復發(fā)性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 2023, 23(11): 813-817.
王振龍,張祖強,劉勇,等.定位器輔助經皮椎間孔鏡BEIS技術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2, 45(6): 655-659.
周志斌,張秀妮,申云樓.益腎活血逐瘀方聯合甲鈷胺片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微創(chuàng)術后殘余神經痛臨床觀察[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 2024, 36(6): 1171-1175.
何圭國,丁麗麗.活血逐瘀通痹湯聯合甲鈷胺、七葉皂苷鈉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 2023, 30(5): 1017-1019.
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學組,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科康復學組.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J].中華骨科雜志, 2020, 40(8): 477-487.
嚴廣斌.視覺模擬評分法[J/CD].中華關節(jié)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2): 273.
鄭琎喆,李伍建,趙金龍,等.經椎間孔入路與椎板間入路脊柱內鏡下治療老年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對VAS、JOA評分的影響[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 2020, 32(7): 72-75.
翟炳生,王朝魯.藥物罐聯合夾脊穴深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及對M-JOA評分、ODI指數、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9, 28(7): 692-696, 700.
XU J, DING X, WU J, et al.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for the treatment of middle-aged and old-ag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 by shis spine balance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and muscle guidance[J].Medicine (Baltimore), 2020, 99(51): e23812.
張蕓,高觀,王磊,等.椎間孔鏡BEIS技術治療髓核游離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分析[J].頸腰痛雜志, 2022, 43(6): 898-900.
李嗣生,劉法銀,羅漢民,等.經皮椎間孔鏡BEIS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應用效果[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21, 27(6): 426-430.
經歷,羅選翔,潘彬,等.甲鈷胺聯合神經妥樂平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術后殘余神經癥狀療效觀察[J].徐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1, 41(4): 257-260.
劉獻強,唐臻一,王博韜,等.祛風止痛膠囊聯合甲鈷胺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 2022, 37(5): 1066-1070.
1作者簡介:劉二濤,碩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脊柱關節(jié)創(chuàng)傷和運動醫(yī)學。
通信作者:朱小建,碩士研究生,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脊柱關節(jié)創(chuàng)傷和運動醫(yī)學。E-mail:1721557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