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沒有的、未知的微笑
被發(fā)明,固定,封存在博物館的
玻璃柜里。推測它
顯現(xiàn)的年代——是個考古學謎團
島嶼沉沒,島嶼重生,大海嚼過數(shù)遍
水變成土壤,礁石變成沙
但它沒有被消化
講解員微胖,像一只
聲音和笑容合成的漂亮小舟
行駛在記憶的深海
她笑著說:海門人向死而生
死亡來臨時臉上就會出現(xiàn)
泥俑臉上的這種微笑
并在原有的笑容之上
一閃而過地演示了泥俑之笑
她被自己的講解詞打動
但我沒有。死亡的經(jīng)驗是絕響
在死亡時刻將其發(fā)明,然后捏土
用烈火焚燒、預先埋入自己的墓坑
如此從容,大海不會有耐心
發(fā)明家從死神的口中也得不到
時間允諾——盡管對死亡知識
人們深有研究,可以借用的
笑容范本多如水花
肉身之外的自我拯救
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的空白
剎那,一瞬,電光火石
文字頑固地指向毀滅和死亡
人們的靈魂還能跳出身體
懸浮在大海上空顯現(xiàn)奇跡
把自己從水里撈起,并將出塵
干凈而又自洽的虛幻之笑
化為實物,這是理論上的構想
而且復活,或者一個人
反反復復的死亡
在大海之子的身上,沒有出現(xiàn)過
——除非所有人就是一個人
一個人沒完沒了地復制自己的死亡
終于把罕見的沙粒般細小的
微笑,拼湊成一張臉
一張不存在的臉
我確有不解的死結需要
時間和大海
援手解開:這博物館里必將
永恒的笑,無論是在溺水時遽然
閃現(xiàn),還是在泥俑埋入
墓坑后由恐懼慢慢演化而成
(黑暗墓土中的笑聲,多么驚悚)
我覺得它都是在笑我
以及我身邊汗流浹背的眾人
這是真的嗎?還是我
站到了它的對立面?它的
笑,它的聽不見的笑聲
讓我在海門蟬鳴的火焰內(nèi)
如同身處南極,四周都是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