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zhí)K軾的社交關(guān)系圖吸引了很多人討論。網(wǎng)友感嘆,知道蘇軾人緣好,卻沒料到他的朋友這么多!
作為北宋名人,許多認識蘇軾的人,都走不出“蘇軾圈”,因為他實在太有人格魅力了。這樣的朋友,如果你在人生里有幸遇見,也請好好珍惜。
蘇軾愛吃、會吃,是一個難得的“自笑平生為口忙”優(yōu)秀飯搭子。哪怕生活困窘,他也能找到一個花很少錢就能解饞的方法。
謫居黃州,蘇軾發(fā)明了“東坡肉”,“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謫居惠州,又借機創(chuàng)造了另一道私房菜——“火烤羊脊骨”。哪怕彼時身窮,吃不上羊肉,只能買回一些羊骨頭,用小火慢烤,再細細剔出骨頭上的肉屑來吃,他也居然吃出了蟹肉的味道。別人在家里做了河豚招待他,看他沉默嚼了半天,以為他不愛吃,正失望傷心。蘇東坡忽然放下筷子,來了一句:“真是好吃得讓人想死!”與這樣的“吃貨”朋友在一起,心情應該差不到哪里去。
靠近蘇軾的人,總能得到一些奇怪的能量。這份能量多是被他的生活情趣所感染:
蘇軾喜歡倒騰,閑不住——自己造墨,自己釀酒,鐘情建筑;挖魚塘、筑水壩、養(yǎng)家禽;更多的時候,他讀書、練字、寫詩、與朋友彼此唱和。
下雪天,歲寒,人與人不方便見面,蘇軾就在坡地營造了房屋,取名“雪堂”,專門用來招待朋友。他身上有一股熱氣騰騰的生命力,總能將生活的小環(huán)境營造得活色生香、溫馨逍遙。
難怪詩人余光中說:“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這個人不負責任,沒有現(xiàn)實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嚴肅;可是蘇東坡就很好,他可以做很好的朋友,因為他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和蘇軾相處不累,因為他沒有那么多彎彎繞繞,有話直說,不藏著掖著。
蘇軾曾極其坦白地說:“言發(fā)于心而沖于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為寧逆人也,故卒吐之?!蔽业恼Z言從我的心里面發(fā)出來,從口里面沖出來,我吐出來也許會得罪人,但我吞進去就得罪自己。我寧愿得罪了對方,也要把真心話給吐出來。
蘇軾和朋友黃庭堅一起練書法。他說,你黃魯直近來的字,雖然寫得很清勁,但是你的筆勢太瘦了,就像在樹梢上掛蛇一樣,沒有生命。
黃庭堅就回答說,蘇軾你的字,我固然不敢輕易議論,然而有時候會覺得字形扁且淺,非常像石頭壓了蛤蟆。然后,他們就哈哈大笑,都覺得對方真的是指出了毛病。遇到心直口快、沒有城府的朋友,是際遇,也是福氣。
蘇軾是一名資深黑夜遨游客,月夜徘徊者。40多歲的老蘇,仍腿腳靈活,眼光明亮,膽氣充足,敢在夜晚的赤壁巖石間上下往來。并吟詩一首:“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p>
天地大美,蘇軾自己玩還嫌不夠,常常拉上朋友。這不,公元1083年的一個秋夜,蘇軾正要入睡,這時月光照了進來,美!于是,他到承天寺找友人張懷民,“懷民亦未寢”,多么美妙的驚喜!
交朋友,最怕遇到勢利之人,這方面蘇軾很樸實真誠。他的朋友圈里既有顯赫名流,也有鄉(xiāng)間樵夫,用他自己的話說,“吾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看重的不是對方身份地位,而是相處舒服,聊得來。在《答李端叔書》中,蘇軾寫道:“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每天都活得很簡單,與最底層百姓相處,甚至曾被醉漢推搡,也不氣惱,這大概是傳說中的曠然純真吧。
林語堂形容蘇軾是“火命”,主打一個“元氣淋漓,富有生機”。
雖然蘇軾的一生,充滿了起伏與轉(zhuǎn)折。曾官至高位,也曾被貶至荒涼之地。然而,無論身處何種境遇,他總能以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苦中得樂。
蘇軾的詩詞,如同他的人生,既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也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柔情,更有“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灑脫恬淡。
身邊有這樣的朋友,你就會覺得,自己的難沒有那么難了。風雨會有,但總有平風波的時候。
蘇軾愛朋友,朋友也把這份愛反彈到他身上,提到他,都贊不絕口。
黃庭堅夸他眉眼生得好,“眉目云開月靜”;孔武仲夸他個長得高,“頎然八尺”。夸得蘇軾自己都驕傲了:“30年前,我是風流帥?!?/p>
朋友們不光嘴上夸,對蘇軾還特別好。被貶到黃州,好多朋友冒著丟財、丟官甚至丟命的風險來看望他。蘇軾離開黃州的那一天,就有十幾個人來送他。
你對朋友付出過真心,朋友以加倍的真心回應你,這大概就是蘇軾情誼動人的地方吧。
(摘自《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