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社交”作為一種新型的社交方式,在網(wǎng)絡媒體蓬勃發(fā)展的當下,走進了大眾視野,流行于年輕群體。而“搭子”是指陌生人因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結成的臨時性社交關系。凡是社交關系,都需要我們“擦亮”眼睛,“小心”對待。
為何“搭子社交”在年輕群體中盛行?在快節(jié)奏生活的當下,年輕人很少有時間去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還有不少人“社恐”,于是“搭子”因其減少了結交好友所需付出的時間、精力、金錢成本,很好地滿足了年輕群體的社交需求,而受到推崇。
“搭子社交”相較于傳統(tǒng)社交是更符合時代背景的“新”社交。傳統(tǒng)社交細水長流,車馬慢且書信緩的方式已不太適用于當今。當然,時代發(fā)展衍生出的“新物種”——“搭子社交”并不是完美的,我們需辯證地看待這一新事物?!按钭由缃弧彪m滿足了年輕人的社交需求,但也降低了篩選朋友的標準。這種社交方式,并不能保證你結識的每個搭子都是符合你期望的,你甚至可能被這種新社交方式傷害。而知心朋友,是付出多少時間、精力、金錢也換不來的寶貴財富。
因此,我們需要正確對待“搭子社交”,看到它的優(yōu)勢與不足,找到“同頻共振”的好友。我們并不用否定“搭子社交”或傳統(tǒng)社交。我們因一時的社會需要可用“搭子社交”,要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則保持傳統(tǒng)社交,如此,友誼的大樹就能夠在各自的土地上生根發(fā)芽,結出友誼之果。朋友對我們自身習慣的影響、價值觀的塑造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深刻影響著我們的認知、情緒和行為。而交益友,是個人社交最重要的部分。正如馬克思指出的:“人的本質(zhì)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蔽覀円谌穗H關系中,成為活生生的、現(xiàn)實的人,就要正確對待各種社交關系。
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書中說:“人一生下來,便有與他相關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將始終在與人相關系中而生活(不能離社會),如此則知,人生實存于各種關系之上……于教學則有師徒;于經(jīng)濟則有東伙;于政治則有君臣官民;平素多往返,遇事相扶持,則有鄉(xiāng)鄰朋友。隨一個人年齡和生活之開展,而漸有其四面八方若近若遠數(shù)不盡的關系?!蔽覀兛梢栽凇按钭由缃弧焙汀皞鹘y(tǒng)社交”中實現(xiàn)情感傳遞和情感滿足,交“同頻共振”之友,最大限度地提升情緒價值。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中學高三(7)班】
點評
本文圍繞“搭子社交”在年輕群體中的盛行原因、與傳統(tǒng)社交的對比以及正確的對待方式進行了深入且創(chuàng)新的分析,主旨明確,邏輯清晰,分析深刻,既看到了“搭子社交”方便、低成本的優(yōu)勢,又指出了其降低了篩選標準、可能帶來傷害等不足,體現(xiàn)了辯證思維。對于如何將“搭子社交”與傳統(tǒng)社交更好地結合,文中提出了建議和方法,不僅增強了作文的實用性,而且表現(xiàn)出認知的新與深??傮w而言,這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作文,對“搭子社交”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探討,能引發(fā)讀者對新型社交方式和傳統(tǒng)社交方式的思考。
【陳香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