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以后,野花野果多了起來。在各地的平原、田埂、山野或丘陵等地方,常常會見到開著淡黃色花朵,葉子有點像西瓜葉的植物,它的名字叫做野西瓜苗(圖1)。
別誤會,野西瓜苗雖然有著西瓜的頭銜,卻不是野生的西瓜,更不能長出西瓜,一句話,野西瓜苗跟西瓜沒有絲毫關(guān)系。
野西瓜苗是錦葵科木槿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各地的叫法很多,有香鈴草、燈籠花、小秋葵、火炮草、黑芝麻等等,跟木槿、芙蓉葵、玫瑰茄是近親,遍及全國各地,是比較常見鄉(xiāng)田間小草,花果期7-10月(圖2)。
它的葉子有二型:下部的葉圓形,不分裂,上部的葉掌狀3~5深裂,有掌狀葉脈,裂片常常羽狀全裂,葉柄有粗硬毛(圖3)。
花朵單生在葉腋,淡黃色的花瓣5枚,中間花心部位是迷人的紫色(圖4)。
仔細看花朵中間:雄蕊柱合生成管狀,花藥黃色;花柱上部有5個分枝,柱頭紫紅色。
俯看整個花朵,中間5個紫紅色的柱頭周邊圍以金黃色的花藥,花瓣底部的深紫色襯托著明艷的雌雄蕊,使得整個花朵明亮耀眼。大自然真是個匠心獨到的調(diào)色師(圖5)。
花兒如此漂亮,花萼也非常精巧:膜質(zhì)的花萼鐘形,上部5個裂片,花期時呈淡綠色,上面有長硬毛,有縱向的淡紫色條紋(圖6)。
花落后,原本打開的5枚萼片會重新聚攏到一起,圍成一個燈籠狀,里面包著發(fā)育的蒴果。同時,萼片上的紫色脈紋不斷加深(圖7)。
你看,花落后,透明的膜質(zhì)萼片都圍攏在一起,再加上底部12枚線形的小苞片,如同漂亮的底座一樣,形成了一個個別致好看的小鈴鐺或者小燈籠,“香鈴草”“燈籠花”的名字就來源于此(圖8)。
竊以為,它們的果期甚至比花兒更奇巧、更別致,引人探究和遐想(圖9)。
野西瓜苗的嫩苗能吃。明代《救荒本草》記載:“救饑,采嫩苗葉,煠熱水浸去邪味,淘過,油鹽調(diào)食,味微苦”。同時,野西瓜苗的全草、果實、種子均可入藥,用于治療燙傷、燒傷、急性關(guān)節(jié)炎等(圖10)。
找到成熟的植株,剝開圍攏的干枯萼片,可以看到里面的蒴果長圓形,直徑約1厘米,被粗硬毛,果爿5,果皮很薄,黑色(圖11)。
剝開成熟的蒴果可見多數(shù)種子。種子腎形,黑色,具腺狀突起(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