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快樂,也需要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

      2024-11-19 00:00:00劉強
      名作欣賞 2024年11期

      這是一本關于快樂的書,而且是從古書中發(fā)現(xiàn)快樂、體驗快樂、享受快樂和傳遞快樂。

      在這個快樂不一定多過焦慮、憂郁和傷痛的時代,這樣一本書,應該對讀者有著某種治愈和撫慰的效果。

      說到快樂,我們難免會想到幸福。而我的一個偏見是:快樂與幸福的距離,有點接近滑稽與幽默。

      我不知道作者為什么沒有使用“幽默”這個詞。是因為作者不愿意對《論語》中孔子“樂亦在其中矣”的名句“忍痛割愛”,還是他對于快樂和幸福、滑稽與幽默的理解,于我“心有戚戚焉”呢?關于這一點,我沒有向作者去求證——我知道,有的事情,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快樂和幸福,若從哲學層面分析,其實并不對等,甚至相差甚遠??鞓犯粫r的感官滿足更貼近,而距離關乎精神滿足和心靈自適的幸福,可能“比永遠更遙遠”。

      所以,快樂比幸福簡單。一個人可以不幸福,但不妨礙你偶爾有快樂。拿到應得的收入,享受難得的假期,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吃一餐不必考慮減肥的美食,或者與朋友喝一場大酒,興盡而返。凡此種種,都是凡俗生活中容易獲得的快樂——且不管這樣的快樂是否算是幸福。

      那么,當我們無法確認自己是否幸福之時,是否可以獲得短暫的哪怕是轉瞬即逝的快樂?這是一個問題。

      孔子是一個快樂的人。他對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多答案,都記載在《論語》一書中: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

      ……

      看了上面這些格言,我們會覺得,孔子和顏回的快樂也許已經(jīng)接近幸福,甚至就是幸福。后人以“孔顏樂處”名之,真是別有會心。

      而這本題為《樂在其中》的書,則是以六朝志人小說名著《世說新語》為中心,作者從中發(fā)掘和呈現(xiàn)的魏晉時代的快樂答案,顯然與孔子時代有所不同。本書副標題“《世說新語》的社交秘笈”所提示的,大概正是在一種日常的人倫交際中,能夠不斷捕捉和創(chuàng)造轉瞬即逝的“快樂瞬間”吧。最后,作者完成了他的任務——以快樂的心情,為讀者拼接了一幅《世說新語》的“快樂拼圖”。

      關于《世說新語》,我曾有一個“六書”的評價,即:性情之書、趣味之書、智慧之書、靈性之書、人性之書和詩性之書。其實,若要推衍開來,《世說新語》何嘗不是一部幽默之書和快樂之書呢?

      打開《世說新語》,隨處可見精彩的人物,機智的應對、詼諧的場景、俏皮的語言、幽默的氛圍、笑話的作料、滑稽的效果,這些能夠引人發(fā)噱、制造快樂的元素,讓這本書充滿一種輕盈而超逸的藝術精神、游戲風格和喜劇況味。尤其是《言語》《文學》《捷悟》《任誕》《排調》《輕詆》《儉嗇》《紕漏》諸門類,可以說是笑料不斷,令人解頤展顏,有些段子,最好不要在用餐時讀,以免噴飯。

      人一快樂,難免就會笑。笑,可以說是人類最美好的天賦之一,笑的表情既是官能性的,也是心靈性的,不僅讓人愉悅,且具有傳染性——笑,可以說是人類最具天賦靈性、良知良能的外在證明,所謂“自然靈昭不昧者也”。法國哲學家伯格森在《笑:論滑稽的意義》中說:“在真正屬于人的范圍以外無所謂滑稽,景色可以美麗、幽雅、莊嚴、平凡或者丑惡,但絕不會可笑。我們可能笑一個動物,但那是因為在這個動物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人的態(tài)度或表情?!盿可以說,正是笑的能力,讓我們和動植物徹底區(qū)分開來,成為“三才”之一的“人”。

      笑這種精神現(xiàn)象,以及與笑有關的文學作品,顯然是很值得研究的。我曾經(jīng)動念寫一部“中國笑文學史”,其實是想把古今以來的幽默文學和笑話作品做一番巡禮,勾勒其歷史,展現(xiàn)其風貌,探明其價值——只可惜至今未能真正開啟——我想,如果真有這本書,《世說新語》是應該隆重推出、專章論列的。在我看來,《世說新語》無疑是中國幽默文學的一個里程碑。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幽默感,這話真是大錯特錯。法國學者、《笑的歷史》的作者讓·諾安在對世界各民族幽默感進行研究后,認為中國人的幽默感可達到“四星級”,在亞洲是唯一一例。而勞蘭博士在進行一種與笑有關的科學研究時發(fā)現(xiàn),人臉部的開張幅度與笑有關,而中國人在臉部總寬和顴骨直徑長度這兩項指標中分別是134毫米和137毫米,遙遙領先于世界各大民族。所以,在林語堂“中國人天性富于幽默”(《幽默雜話》)和魯迅“幽默既非國產(chǎn),中國人也不是長于‘幽默’的人民”(《從諷刺到幽默》)這兩個正反相對的觀點中,如果要我站隊,我肯定會投林語堂一票。

      “辛苦一生須有樂,有閑且去讀《世說》?!边@是我在一次講座中說的話,與本書的主題可謂不謀而合。因此,我對作者質疑魯迅的“名士教科書”之稱,徑直將《世說新語》當作“快樂寶典”的說法,還是頗有幾分體貼和認同的?!妒勒f新語》之所以讓歷朝歷代的讀書人喜聞樂見、流連忘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讓人快樂。換言之,不僅《世說新語》中充滿快樂,而且,因為這快樂是人人所求的,它的“溢出效應”就特別強烈,以至于從古到今,“人鮮不讀,讀鮮不嗜,往往與之俱化”(劉熙載:《藝概》)。

      為了寫此文,我特意翻看了《中國幽默文學史話》(盧斯飛、楊東甫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漢魏六朝詼諧文學研究》(徐可超著,遼海出版社2010年版)、《中國古代幽默文學史論(先秦至宋)》(魏裕銘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三書。不無遺憾的是,或許因為體例的原因,這三部研究幽默詼諧文學的專著,都沒有為《世說新語》設立專章,予以討論。我又打開王利器輯錄的《歷代笑話集》,發(fā)現(xiàn)邯鄲淳、陸云《笑林》之后,直接就是侯白的《啟顏錄》,也沒有給《世說新語》留下一席之地。其實,如果從幽默文學或笑話文學的角度看待《世說新語》,至少有上百條故事是可以選出來作為笑話文學精品的。

      職是之故,本書將《世說新語》作為“快樂寶典”來解讀,無疑是具有獨到的學術眼光和清醒的問題意識的。

      精神分析心理學的鼻祖弗洛伊德在《詼諧及其無意識的關系》一書中,專門研究“快樂的機制和詼諧的心理起因”,并且探討了“詼諧的動機——作為社交過程的詼諧”這一問題。他寫道:“人是一種‘永不疲倦的快樂的尋求者’——我忘記在哪里遇到這種樂觀的表達——而且要他放棄所享受的快樂是極其困難的。”人們在“游戲”“俏皮話”甚至“胡說”中都能找到“快樂”。尤其是,人在社交生活中,快樂特別需要分享和傳遞:“如果我能以告訴他人而使他人大笑,我也能很高興這樣做?!芸赡苁俏倚枰堰@詼諧傳達給其他的人,以某種方式與那些通過詼諧而笑的笑者相聯(lián)系,這種笑拒絕在我身上出現(xiàn),卻在其他的人身上很明顯。

      正如笑是人類最美的表情,快樂也是產(chǎn)生于人與人的交往和互動之中的。沒有人的身份角色的設定(也即今之所謂“人設”),沒有在這種設定之中不斷錯位和出格的“越位沖動”,以及伴隨此一沖動不斷閃現(xiàn)的靈感火花和奇妙話術,也就沒有真正的“快樂”和“幽默”。《世說新語》中的快樂故事就是如此,常常是當事人一本正經(jīng),卻令旁觀者忍俊不禁,甚至捧腹大笑。

      問題是,在魏晉那樣一個兵荒馬亂的亂世,為什么偏偏盛產(chǎn)“笑料”?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并不容易。本書作者別出心裁地抓住了兩個關鍵詞:“關系”和“習俗”,從而將倫理學、社會學、文化學的相關知識融入對文本的分析中,形成了一種跨學科的研究視野和敘述格局。比如,作者在談到王戎的“百變?nèi)烁瘛睍r,這樣寫道:

      各種人倫關系為一個具體的王戎下了多面的定義:他是父親、是兒子、是臣子、是朋友、是同僚……他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社會關系中的一環(huán)。他要快樂,就必須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恰如每一個普通人——我們不快樂的根源之一正是無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梢哉f,關系是我們理解《世說新語》名士快樂的第一個關鍵詞。

      在論及禮制和習俗的“張力”時,作者又說:若將《世說新語》中的名士言行和《禮記》的規(guī)定作比較,就會發(fā)現(xiàn)中間存在著相當?shù)牟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鴻溝。這并不是指名士們以“反抗”禮教為樂,至少在兩晉禮教的地位還是毋庸置疑的。問題在于即使在尊重禮教的情況下,他們的言行還是會在一定程度上偏離禮教,但這樣的偏離又是大家所允許的。究竟可以偏離到什么程度?名士們對此似乎有一個默認的共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習俗,也就是在現(xiàn)實實踐中的尺度。……可見習俗盡管偏離了禮教的規(guī)定,卻也依然不離禮教的精髓——保證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相處,從而讓人獲得快樂。

      這些論述,無疑是十分新穎而獨到的。這讓我想起羅丹的那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表槾宋覀円部梢哉f:“生活中不是缺少快樂,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快樂的眼睛?!蔽蚁?,本書的作者董鐵柱先生,應該就是一個擁有這雙眼睛的人。

      順便說一句,在作者發(fā)給我的電子書稿中,我看到的章節(jié)正是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長幼、朋友、同僚等人倫關系來安排的,這無疑是作者對“關系”和“社交”的最好理解和建構,至于在出版時做了更通俗也更“親民”的改動,也算是成人之美,于作者和讀者雙方,亦可謂“兩得其中”。

      最后,結合我所認識的董鐵柱兄談談這本書的三個特色。

      先說說我和董兄的交往。記得是2023年上半年,我在《走進孔子》雜志上讀到一篇文章,題為《走進孔子世界的梭羅》,文中對《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如何接受《四書》并援引孔子,做了非常富有見地的介紹,令我耳目一新。董鐵柱這個名字,我一下子就記住了。

      過了不久,收到中華書局編輯朋友寄來的一本書:《演而優(yōu)則士——〈世說新語〉三十六計》(中華書局2021年版),作者也是董鐵柱??春喗椋憾F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哲學博士,現(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lián)合國際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學,出版有《孔子與朽木——中國古代思想的現(xiàn)代詮釋》。譯有《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至此,我基本上判斷,這個董鐵柱應該與寫梭羅的系同一人。

      說來也巧。2023年8月第五屆“世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即將在黃淮學院召開,作為會議召集人,我通過中華書局的責編黃飛立兄向董鐵柱發(fā)出了邀請,希望共赴天中,期可一晤。一切都很順利,會議如期召開,我和董兄終于在黃淮學院握手言歡。其人雖不善飲酒,然相貌堂堂,玉樹臨風,才子氣和書卷氣兼?zhèn)?,首次見面,便有“傾蓋如故”之感。

      此后,微信時?;樱P墨因緣得以展開和延續(xù)。去年小書《〈世說新語〉通識》問世后,董兄還出我意料地寫了一篇書評,其文頗有雅人深致,序志析文,深得我心。這次適逢其大著出版在即,承蒙董兄不棄,命我作序,因為是《世說新語》的同好和同道,我實在沒有推脫的理由,遂一口答應。

      私心也想借此機會看一看,在寫過《演而優(yōu)則仕》之后,董兄對《世說新語》還有什么新奇的發(fā)現(xiàn)。

      有了以上的鋪墊,再談談本書的三個特色。

      特色一:中西兼顧。

      董兄是留美博士,對于中西學問有著長期的浸淫,這使這部談《世說新語》的書具有“中西文明互鑒”的開闊視野。順便說一句,我主編的《原詩》第五輯即將出版,其中就有董兄的一篇論文——《作為中國哲學基石的〈詩經(jīng)〉》,是對以胡明曉(MichaelHunter)為主的幾位美國漢學家《詩經(jīng)》研究的專門論述,不少觀點為我首次聽說,頗可起到他山之石的功效。所以,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看到他對古今中西著作的穿插引據(jù),腳注中不時標注一些外文出處,我一點兒也不感到奇怪。大概是受到西學長于哲學分析和邏輯思辨的訓練,本書在看似散漫的敘述中,其實是有一個相對“緊致”的邏輯結構的,而作者的“文本細讀”能力也很了得,常常發(fā)人所未發(fā)。這里僅舉一例。

      在分析《簡傲》篇第1條“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時,作者寫道:

      劉義慶的敘述極為簡潔,然而寓意深遠,看似晉文王和阮籍是其中的主角,實則留白處更加意味深長。通常學者都會把目光放在阮籍身上,認為他的簡傲是對司馬氏的不滿。其實,司馬昭才是簡傲的鼻祖。劉義慶用“擬于王者”四個字提醒讀者,司馬昭不是君王,但就好像君王一樣。把自己當作皇上一樣,這難道不是更大程度的簡傲嗎?我們不禁要接著問:真正的皇上去哪里了?于是,缺失的皇上、司馬昭和阮籍之間就組成了有趣的雙重君臣關系。在這雙重君臣關系中,司馬昭成了樞紐:他既是皇上的大臣,又是阮籍以及其他大臣的君王。司馬昭身上的雙重身份引發(fā)了微妙的效果:大臣們對他的嚴肅莊重恰恰意味著他們對真正的皇上沒有足夠的尊重,因而如果只有乖乖聽話的大臣,那么就坐實了司馬昭想要稱帝的野心。因而對于既想手握大權又不想背上篡位惡名的司馬昭來說,阮籍的存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司馬昭才是簡傲的鼻祖”,這真是一個振聾發(fā)聵的判斷!這種回到歷史的現(xiàn)場,通過“知人論世”“以意逆志”的工夫來抉發(fā)文字背后的“留白”的手段,不禁讓人感嘆作者的心細如發(fā),別具只眼!

      特色二:雅俗共賞。

      這個特點是就本書的文體和表達來說的。初讀本書的目錄,你會下意識產(chǎn)生一個錯覺:此書是不是太“俗”了?這里,我特別想提醒讀者注意的是,如前所述,作者的初稿目錄是綱舉目張、別具匠心的,非常能看出他對《世說新語》“快樂”問題的整體思考,而且,從行文來講,作者也謹遵學術規(guī)范,引據(jù)文獻一律出注,討論問題如抽絲剝繭,使此書具有相當?shù)膶W術性。與此同時,本書還兼顧通俗性和可讀性,用講故事的方式闡明道理,發(fā)掘隱藏在文字背后的“微言大義”,不時提出問題并予以巧妙解答,似乎是以一種“面對面”的方式與書里書外的人物和讀者進行“實時對話”。至于作者流暢生動的敘述、優(yōu)雅清通的文筆,就無須我來饒舌了,相信順著作者的思路讀下去,大家自會曲徑通幽,漸入佳境。

      特色三:“雙語”交響。

      這里的“雙語”不是中英文雙語,而是特指《論語》和《世說新語》。我在同濟大學長年開設《論語》導讀和《世說新語》導讀課,美其名曰“雙語教學”。這兩部經(jīng)典深深地滋養(yǎng)著我的生命,塑造著我的人格,拓展著我的世界。對我來說,這是最值得珍惜的“學術情緣”。我曾在拙著《〈世說新語〉研究史論》的后記中這樣寫道:

      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從魏晉到先秦,從玄學到儒學,從老莊到孔孟,或者說,從“自然”到“名教”,其實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近!正如謝安所說“其間亦邇”,也如桓溫所謂“咫尺玄門”。我從《世說新語》上溯至《論語》,絕非“搭錯車”或“敲錯門”,而完全可算是沿波討源,振葉尋根。于我而言,從“世說學”到“論語學”,并非從一個文本到另一個文本,從一門學問到另一門學問那么簡單,而是,從對于“情境”和“意境”的盤桓和迷戀,漸次轉入對“理境”和“道境”的體貼和證悟。或者說,是“自家事”告一段落,轉而開始關注“大家事”了。這“雙語”的磨合與激蕩,不僅是學術探究的進境,也是生命體驗的轉關,其中的萬千風景與微妙愉悅,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我很欣喜地發(fā)現(xiàn),海內(nèi)外學術界,竟有不少這樣的“雙語”同好。如《魏晉清談》的作者唐翼明先生,大半生治魏晉玄學,卻終生服膺孔孟,酷愛《論語》,晚年出版了《論語新詮》,了卻了一份夙愿,且受到讀者的歡迎。我的好友、臺灣東華大學的吳冠宏教授,本以研究嵇康玄學和“世說學”名家,近年卻尤為關注儒玄對話,出版了《從儒理到玄義:〈論語〉與〈世說新語〉之詮釋理路的探索》一書,體現(xiàn)了明確的“辨異玄同”的學術氣質。

      本書的作者董鐵柱兄也是如此。他雖曾負笈海外,卻心系古典詮釋。先是出版了《孔子與朽木——中國古代思想的現(xiàn)代詮釋》,今又有關于《世說新語》的兩部新著,其思力和筆力兼具,又加年富力強,筆耕不輟,相信以后還會不斷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年來雜事纏身,文債山積,此文忙里偷閑,倉促命筆,難免掛一漏萬,言不及義,權當是朋友間的推杯換盞、投桃報李可也,豈敢言序?

      凌海市| 綦江县| 景宁| 精河县| 周口市| 邻水| 册亨县| 曲周县| 呼伦贝尔市| 潢川县| 富源县| 新竹县| 青冈县| 房产| 延长县| 平谷区| 洛扎县| 宣威市| 桐乡市| 黑山县| 遂宁市| 德兴市| 睢宁县| 静乐县| 边坝县| 鹤壁市| 海南省| 岗巴县| 凤台县| 阿图什市| 简阳市| 安达市| 聂荣县| 江山市| 咸阳市| 响水县| 玛沁县| 池州市| 宾阳县| 巴东县|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