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紅茶是安徽名茶的金字招牌,不要說在國內紅茶圈里,就是在國際茶葉市場上也是頂流產品。當地政府與茶企,對于茶文化也高度重視?,F如今的祁紅博物館,位于黃山市祁門縣祥源祁紅產業(yè)文化博覽園內,展館總建筑面積達到4500平方米。博物館門口懸掛的館名,更是由茶界泰斗、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老先生題寫。
2024年10月,承蒙安徽茶界同仁錯愛,聘我為安徽省祁紅博物館的顧問。更令我感動的是,祁紅首批非遺傳承人陸國富老師特意趕到博物館祝賀,并且現場送上了一份神秘厚禮。
陸國富老師是安徽安慶人,20世紀80年代初從學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祁門茶廠當技術員,自此與祁紅結下了不解之緣。他趕上了老祁門茶廠最紅火的時代,也見證了祁門紅茶近半個世紀的跌宕起伏。陸老師送給我的這份厚禮,是他珍藏了二十余年的祁門紅茶標準樣。這批標準樣是金屬聽裝,高7cm,蓋子直徑9cm。聽罐標簽保留完好,上面寫有“安徽省祁門茶廠樣茶標簽”字樣,年份為2002年。這樣珍貴的老茶,陸老師竟然一口氣送了我三罐,等級分別是特茗、一級和五級。
那么問題來了,祁門紅茶到底有幾個等級呢?清末民國,祁門紅茶并沒有統一的分級制度,各家茶號是自說自話。新中國成立之后,祁紅逐步有了分級標準,也基本遵循了國際紅茶的等級劃分原則,只是更加精細合理。根據如今《祁門紅茶》地方標準,祁紅分為七個等級,即特茗、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和五級。
特茗和特級,都是祁門紅茶的頂級產品。這兩個等級的祁門紅茶,從制作工藝上最大程度保證香氣和滋味的平衡協調,完美體現了祁門紅茶“香高、形美、味醇、色艷”的四絕特點。一級至三級的祁門紅茶,其茶湯滋味甜醇,也有明顯的祁門香。四級與五級,都屬于大宗貨物,主要用于出口。前些年由于匯率原因,外國人喝咱們中國茶也不心疼。這幾年咱們中國茶成本不斷提高,外國人馬上消費降級了?,F如今四級或五級的祁門紅茶,在外國茶店里那都是天花板級別的產品了。
陸老師送我的這三罐茶樣極有講究,特茗代表祁門紅茶的最高水平,一級代表祁門紅茶內銷茶的特點、五級代表祁門紅茶外銷茶的風格。三罐茶樣在手,祁門紅茶的脈絡也就梳理清楚了。您可能會問,這么老的祁門紅茶還能喝嗎?這一次在博物館,我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身為祁紅權威的陸國富老師。按陸老師的說法,老的祁門紅茶不僅能喝,而且沖泡得法味道還相當迷人。但是陸老師強調,從專業(yè)審評角度來看,老祁紅的茶湯風格變化很大,絕不能用常規(guī)的祁門紅茶標準去評判。
當年優(yōu)質的祁門紅茶茶湯里,一定要有明顯的祁門香。什么是祁門香呢?說白了就是一種綜合香氣。前調甜香為主,兼具花香,后調還有明顯的蜜糖香。如今91歲高齡的祁紅泰斗閔宣文老先生曾經跟我回憶,1980年祁門茶廠曾為某部委做了一批茶,蘭花香很明顯,還帶有祁門紅茶特有的青蘋果香。開湯沖泡,細細品味,茶湯里又有股蜜糖味。閔老感嘆,做了這么多年的茶,也是第一次遇到這么馥郁的“祁門香”。
按陸國富老師的經驗,年份祁紅除去祁門香外,還往往會出現陳香、棗香甚至藥香。這時候判斷一款茶的好壞,就看您用什么樣的審評標準了。剛做出來的祁門紅茶,里面出了藥香那叫生產事故??墒悄攴萜罴t,茶湯里一出藥香可就是上上品了。我問陸老師,喝過最老的祁門紅茶是哪款?他說是1996年原祁門茶廠做的精品紅茶。據說時隔近三十年品飲,茶湯韻味悠長,風味不輸給陳年普洱。
現如今想喝到陳年普洱并不算難,錢到位就行。陳年祁門紅茶,可就真是花錢買不到了。究其原因,與它特殊的歷史文化有關。祁門紅茶自誕生之日起,就是外銷茶,國內市場上很少見到。早在20世紀初期,祁門紅茶在南洋勸業(yè)會及意大利都靈博覽會上均獲頭獎,算是在世界上嶄露頭角。1915年,祁門紅茶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榮獲大獎。一枚最高獎項“甲項大獎章”,再加上兩枚“金質獎章”,直接把祁門紅茶送上了當時國際茶葉市場的熱搜榜。
祁門紅茶,逐漸成了中國出口名茶的金字招牌。筆者收藏有一只20世紀30年代上海鴻怡泰茶號出品的康健牌祁門紅茶鐵聽茶葉罐,此茶的外包裝上為中英雙語,其中還有長達數百字的祁紅英文介紹,其外銷茶屬性顯而易見。
上海老茶莊汪裕泰的盧仝牌祁門紅茶,更是當年國際市場上的紅茶名品。這次筆者將自己收藏的一張20世紀30年代盧仝牌祁門紅茶5磅裝包裝紙,捐贈給了安徽祁紅博物館。也是希望更多來參觀的愛茶人,都能感受到祁紅當年的輝煌。
20世紀50年代,國家建設急需外匯。當時我國的工業(yè)基礎還很薄弱,能夠拿到國際市場上賣錢的主要是農副產品和輕工業(yè)品。祁門紅茶,不僅能夠換取外匯,而且還能賣上高價。正因如此,祁紅外銷茶的定位得以鞏固和延續(xù)。
自20世紀50年代起祁門縣大力發(fā)展祁紅生產。筆者收藏的1958年8月26日《大公報》中就報道稱:“十年以來,祁門茶鄉(xiāng)的面貌起了很大的變化?,F在,一座現代化的大型茶葉初制廠即將在祁門誕生。它的整套初制設備是蘇聯制造的第一流現代化機器。這個初制廠投入生產后,日產量將等于現在祁門茶廠初制車間的三倍?!?/p>
不懈努力下,祁紅的產量比民國時期有了大幅度提高。筆者收藏的《祁紅品質是怎樣提高的》(1958年出版)一書中寫道:截至1958年9月上旬全縣生產紅毛茶五萬九千二百九十六擔(每擔100斤),預計還能生產一萬余擔,總產量可達七萬余擔,超過戰(zhàn)前最高年產量的40%,比去年增產62.5%。但在大幅增產的情況下,祁門縣委還是要求全縣人民再苦戰(zhàn)三年,必須使“祁紅”紅遍全球。
到了20世紀80年代,祁紅仍是供不應求。當時的祁門紅茶屬于國家嚴格管控的產品。國內市場上,很難購買到祁門茶廠生產的正宗祁門紅茶。后來放開管控,祁門紅茶在內銷市場也并不暢銷。倒不是質量不好,而是價格太高。據陸國富老師回憶,當時的祁門紅茶價格普遍高于其他紅茶。等級低的普貨,出口價為15元一公斤。最高等級的國禮茶,出口價達到了四百多元一公斤。當時普通人的月薪基本不足百元。這么高檔的茶,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老百姓還消費不起。
正因如此,祁門紅茶在國內市場的存量很小。再加上當年的祁紅就極好喝,很少有人刻意留存。后來我?guī)捉浥?,也只收到兩款陳年祁門紅茶。其一,是2009年的國禮。其二,是2014年的一級。由于太過珍貴,逢年過節(jié)才舍得拿出來沖泡一次。祁門香里伴隨著陳香與藥香,喝過之后令人難忘。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