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血壓“預備軍”呈現(xiàn)出的低齡化趨勢,專家指出,高血壓重在預防,非藥物措施是首選基礎療法。
為什么年紀輕輕就有高血壓
中青年高血壓多以舒張壓升高為主,常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比如,頭暈、頭痛、頸項發(fā)緊等,大多數(shù)患者無自覺癥狀。這類人群常伴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患者的性別與年齡呈現(xiàn)出如下特點:35歲以前,男性多于女性;35歲以后,女性發(fā)病率明顯增加。
國家高級公共營養(yǎng)師杜冬梅指出,究其發(fā)病原因,遺傳因素約占40%。高血壓雖不屬于遺傳病,但具有遺傳傾向。家族中有高血壓病史者,其發(fā)病率明顯高于一般患者。另外,不合理膳食、肥胖、缺乏運動、吸煙、酗酒、精神緊張、壓力大、不規(guī)律作息等都會增加患病風險。
防控高血壓,先從飲食入手
對于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或是長期處于高血壓臨界值的人群來說,想要防控高血壓,合理膳食、控制體重、戒煙、避免情緒波動以及合理運動缺一不可。杜冬梅指出,其中飲食調(diào)養(yǎng)十分關鍵——
1.食物多樣化,以谷類為主:谷類食物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它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膳食纖維和B族維生素等。在各類食物中,應以谷類為主,并需注意粗細搭配。根據(jù)不同年齡、性別和體力活動強度,食用量掌握在300~500克左右,同時多吃一些粗糧、雜糧(包括薯類)。
2.多吃新鮮果蔬:保證每天食用新鮮蔬菜400~500克,水果100~200克,以增加膳食中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膳食纖維、鉀等營養(yǎng)素的攝取量。
3.減鈉增鉀: 鉀可以降低血壓。除了腎實質(zhì)性高血壓人群要注意高鉀血癥外,其他人可適當吃些鉀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橘子、土豆、李子等,但不可過量。
4.攝入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豆類及豆制品可以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平均每日可食用50~100克;每天食用50~100克瘦肉和禽類;蛋類每天食用不超過1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每周不超過3個;每周吃1~2次魚類,每次食用150~200克。
5.限食高膽固醇食物:如動物內(nèi)臟、肥肉、魚子、蛋黃、烏賊魚等。
6.控制食用油攝入量:應選用飽和脂肪少的植物油,每天不超過25克。少用或不用動物油。
7.糖果和糕點不宜多吃:進食太多甜食容易引起肥胖,增加患病風險。
8.合理分配三餐:一般早、中、晚三餐的能量應占每日總能量的30%、40%、30%。飲食注意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限制飲酒。
9.忌食興奮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等,此類食品可能加重內(nèi)臟負擔,對高血壓病情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