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妻子想吃桃子,但是看到家里還有蟠桃,覺得也能將就,就說不用買了。我對她說:“想吃就買,附近水果店就有,沒必要退而求其次。家里的蟠桃我可以吃,不會浪費。”說完,我們一起去水果店買桃子,妻子吃到了最想吃的桃子。
生活中要面對很多選擇,我曾經(jīng)就是一個很容易對替代選項妥協(xié)的人。只要有相似的物品可以替代,縱然它不是心里真正想要的,也愿意放棄原先的選擇。譬如買書,明明心向往之的是某位詩人或小說家的得意之作,但翻遍書架未曾找到,想著來都來了,就隨便買一本吧,結(jié)果錯失心頭好而留下遺憾。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多,我意識到不同的選項會有差別。譬如,桃子與蟠桃都有一個“桃”字,但桃子就是桃子,蟠桃就是蟠桃,是不同的。我們?nèi)ヒ粋€地方,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擇,但不同的路上會遇見不同的風(fēng)景,是別處無法替代的。將就可能讓我錯過很多最想要、最喜歡的東西,而且將就多了,會形成不夠認(rèn)真和堅持的壞習(xí)慣。
于是,我決定改變過去的做法。若是心中目標(biāo)明確,時間充足,又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nèi),我就不會輕易選擇妥協(xié),而是朝著目標(biāo)努力,不是還沒開始爭取就先退而求其次。就算有些喜歡的事無法馬上就做好,也要去試試,盡力而為,說不定就做成了。
若是事事將就,到頭來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丟了自己。高考后選專業(yè),畢業(yè)后找工作,處理日常事務(wù)……若是不斷地退而求其次,就可能虛度了光陰,心中所想依然遙遠。所以,我很慶幸,因為不愿將就,我勤奮地讀書,努力地工作,把人生目標(biāo)定為成為最好的自己,去行動,并盡力。
人生有時候真的需要執(zhí)著一些,如果對喜歡的人和事、對想要的東西目標(biāo)明確,而且那個目標(biāo)不算太離譜,那就不妨認(rèn)真一些,不將就,不湊合,不敷衍,堅持到底,不給自己設(shè)限,盡力去嘗試,努力做到最好。
(摘自《廣州日報》)(責(zé)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