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同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時而明媚,時而陰霾。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有些人選擇逃避風(fēng)雨,而有些人則選擇迎難而上,將挑戰(zhàn)化為成長的養(yǎng)料。許改艷,便是后者中的佼佼者。她如同一朵在風(fēng)雨中傲然綻放的堅韌之花,用她的堅持與希望,書寫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家風(fēng)故事。
面對家庭的重重困境,許改艷沒有退縮,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勇敢地承擔(dān)起責(zé)任。她堅信,只要心中有愛,有希望,就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她前進的步伐。在她的堅守與努力下,家庭的陰霾逐漸散去,希望的陽光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許改艷,一個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自20歲那年步入這個家庭起,就以柔弱的肩膀,支撐起了一家的希望與未來。15年間,她用自己的愛和堅強,書寫了一段平凡人為愛堅守的故事。
“公婆也是爸媽,我到了這個家就要盡孝。”許改艷說。她深知,作為家中的兒媳,她有著不可推卸的責(zé)任。面對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婆,她從未有過任何怨言。每天清晨,當(dāng)?shù)谝豢|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許改艷便開始了忙碌的一天。她先是為公公換尿布、清理房間、燒炕、洗臉,風(fēng)雨無阻細心地照顧公婆的飲食起居。后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公婆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zhuǎn)。照顧完家人后,許改艷開始耕種近20畝的土地,飼養(yǎng)10多只羊。她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為家庭帶來了穩(wěn)定的收入。她每天早出晚歸,辛勤勞作,她的付出,不僅讓家人過上了溫飽的生活,更讓他們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關(guān)愛。
許改艷的困境并不止于此,當(dāng)她滿懷期待地迎接家庭新成員的到來時,命運卻給了她一個沉重的打擊。她的第一個孩子,這個全家期盼已久的小天使,卻被診斷出患有先天性腦癱。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許改艷的心瞬間碎成了無數(shù)片。然而,她并沒有被命運擊垮,反而更加堅強地站了起來?!拔蚁嘈胚@個病能治,至少能讓女兒好一點?!痹S改艷堅定地說。她帶著孩子四處尋醫(yī)問藥,從縣到市再到省,各大醫(yī)院都留下了她的足跡。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女兒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能夠依靠輔助器具坐起來了。這一點點的好轉(zhuǎn)對許改艷來說,都是莫大的希望和動力。正當(dāng)許改艷為女兒的康復(fù)而高興時,命運再次給了她一個沉重的打擊。2014年,她的丈夫被查出患有多發(fā)性腎結(jié)石。這個消息讓許改艷瞬間感覺自己的天塌了。她從醫(yī)生那里了解到,這個病不僅要切除一個腎臟,后續(xù)還要進行多次手術(shù),并且不一定能徹底治好。然而,她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更加堅定地站在了丈夫的身邊。“病該怎么治就怎么治?!痹S改艷沒有喪失希望。她向親鄰借錢、向政府申請救助,帶著丈夫四處奔波。
從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6年間,她陪伴丈夫經(jīng)歷了11次手術(shù),每一次都充滿了艱辛和淚水。但許改艷從未放棄過,她說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堅持治療下去。她用自己的愛和堅強,為家人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漸漸地,她的家庭逐漸走出了困境。在政府的扶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她蓋起了新房,加固了兩孔窯洞,新修了崖面。同時,她還擴建了羊棚、新建了草棚,擴大了養(yǎng)殖規(guī)模。家里的一切向好的方向發(fā)展,許改艷用自己的雙手為家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馨而幸福的家。在這個過程中,許改艷始終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她堅信只要心中有愛、有希望,就能戰(zhàn)勝一切困難。她也鼓勵老人和孩子積極面對生活。在她的影響下,全家人都充滿了正能量和幸福感。
許改艷深知自己能夠走出困境,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因此,她始終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回饋社會傳遞愛心。她經(jīng)常參加各種公益活動,為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同時她還鼓勵自己的孩子們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在許改艷看來,家風(fēng)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堅守與希望,什么是大愛無疆。
她的家風(fēng)故事不僅感動了我們每一個人,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普通女性在面對命運挑戰(zhàn)時,所展現(xiàn)出的堅強與勇敢。2023年,許改艷家庭被評為慶陽市“最美家庭”,同年,她榮登慶陽市第一季度孝老愛親類“慶陽好人”榜、“甘肅好人”榜,被評為2023年第八屆慶陽市道德模范。2024年,許改艷家庭獲評甘肅省“最美家庭”。
平凡的人生中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笑對路途中的酸甜苦辣,相信春暖就會花開。許改艷,這位生活中的勇士,用她的堅韌與毅力,譜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家風(fēng)贊歌。她的故事,如同那盛開在風(fēng)雨中的花朵,歷經(jīng)風(fēng)霜,卻依舊燦爛奪目。在未來的日子里,愿許改艷的故事能激勵更多的人,在困境中堅持信念,在挫折中尋求成長。
(摘自“文明慶陽”微信公眾號)(責(zé)任編輯 張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