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濟南30多年,我一直恪守著“埋首耕耘,不問收獲”的人生信條,在文學創(chuàng)作和書畫幾個方向,刻苦努力,盡管都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從來沒有奢望過,會得到濟南市的高度認可、被評為高層次人才,給予享受住房補貼等各種人才扶持優(yōu)惠政策。
濟南是一個有溫度的城市,現(xiàn)在,回首自己在濟南不懈奮斗的歲月,深深體味到這個城市對于一個外來者的胸懷與溫暖。
古人說“歷盡鉛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每一個人的成功,都來源于他對夢想的矢志不渝,來源于他畢生不懈的刻苦追求。我常說,如果一個人一生朝著一個方向持續(xù)發(fā)力,即便每天拿出3個小時,這個人也必定會成為這個行業(yè)的翹楚,成為光彩奪目的人生贏家。
1992年夏天,在我還不到而立之年的年齡,離開故鄉(xiāng)的政府機關,到濟南新聞行業(yè)發(fā)展。那個時候,正是紙媒開始擴張的時候,率先改革的《山東青年報》邁出了招聘編輯記者的第一步。我拿著自己前幾年在幾家媒體發(fā)表過的剪報,拿著自己的一摞手稿,到報社應聘。我通過了報社的條件,成為一名年輕的新聞記者。
那是紙媒的黃金時代。
也就是做記者不久,在到濟南的社區(qū)采訪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這樣的線索。濟南岔路街一個居民區(qū),有一個叫王相洋的孩子得了白血病,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條件很難支撐起高昂的治療費用。我到他的家庭,到社區(qū)居委會,到醫(yī)院主治醫(yī)生那里,進行了采訪,寫成“請伸出愛的雙手,救救小相洋”。報社在影響更大并有街頭零售的周末版頭版,以一個正版的篇幅發(fā)表了。
報紙出版的當天,這篇報道就在濟南產(chǎn)生很大反響,掀起巨大的捐款熱潮,有100多位讀者到報社,到岔路街社區(qū),到孩子的家里,捐款捐物。當時還有一個叫趙小竹的畫家,以義賣捐款的方式,聯(lián)系了一位企業(yè)家,以一萬元的潤筆賣出了自己的一幅國畫,所得全部捐獻給小相洋。
當時,報社專門在團省委會議室舉行了義賣捐贈儀式。
幾天以后,來自全省各地的捐款也陸續(xù)寄到報社,一周的時間,就收到各種捐助5萬多元,這在那個年代,是一筆難得巨款,解了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收到捐助之后,濟南岔路街社區(qū)居委會,孩子的父母家人,專門到報社感謝??粗@個場景,我第一次感覺到記者這個職業(yè)的崇高和力量,憑自己的一顆愛心,靠自己手中的筆,靠一篇報道,真的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還有一次采訪,盡管幾十年過去了,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那是1994年的9月初,這是學生到學校報到入學的時間,我接到采訪任務,去煙臺采訪。在從濟南去煙臺的火車上,邂逅了一對父子。他們是安丘人,孩子被電子學校錄取,他們來學校報到,被拒收了,原因是孩子的眼睛高度近視,這個學校主要是電子專業(yè),恰巧是對學生視力要求最嚴格的。他們不理解的是,孩子在報考志愿時,知道自己的視力受限,并沒有報考這個學校。
我聽到他們的敘述,感覺不公平,我對這對父子說,你們回家,等我的消息。我要了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在下一站立刻下車,坐上返回濟南的車,連夜趕稿,第二天,報社在頭版以一個正版的篇幅發(fā)表“誰為他主持公道?”。
報紙刊出之后,立刻在全省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巨大影響,分管副省長專門做了批示,省教育廳招辦和濰坊市招辦,馬上找到學生,抓緊研究替代方案,后來,孩子被濰坊師范錄取。
得到消息之后,我非常激動,深深感受到記者這個職業(yè)主持正義的力量,感受到一個記者為民請命的擔當。
成為一個作家,是我自幼的夢想。到了2000年,我在新聞行業(yè)8年之后,到了37歲的年齡,我在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已經(jīng)有了很多作品。
文學創(chuàng)作與新聞職業(yè)不同的是,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教化更多的人,倡導世道人心,激勵無數(shù)的讀者積極上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就寫作來說,有幾位老師,在我人生的幾個關鍵時刻,給了我深刻的啟發(fā)和引領。
我很感激我的文學啟蒙老師陶老師。那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當時中國剛剛步入建設的初期,國內(nèi)教師大范圍調動,紛紛回鄉(xiāng)工作,就這樣,一位大學的教授來到了我所在的小學教五年級,教我們語文課。當時我很喜歡寫日記,并且一直堅持,日記也經(jīng)常拿給老師看,有一天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問我想不想成為作家。我那時并不知道什么是作家,老師就問我,平時喜不喜歡讀書,我說我喜歡看《水滸傳》,老師便告訴我,作家就是給全世界人寫書看的人。就這樣,在我少年的心靈里,樹立起成為一個作家的崇高夢想。
我之所以喜歡看《水滸傳》,因為我的家離梁山很近,我們當?shù)厝司徒?jīng)常聊水滸的英雄故事。我對水泊梁山108位好漢非常感興趣,不滿足于從當?shù)厝苏勗捴新牭降哪切┖喍坦适?,就找來《水滸傳》,對照著字典一點一點地看,然后再講給其他人聽。
這個文學的夢想,后來,無論是中學,大學,還是在故鄉(xiāng)工作,一直隱藏在內(nèi)心深處,從來沒有中斷過。
讀高中時,我幸運地遇到了語文老師錢道君老師。錢老師上的第一堂課就是讓我們寫一篇描寫春天的作文。他讓我們走出課堂去,去校外的田野,看看小河,看看樹木,看看莊稼,看看陽光,然后回來再寫。
正是梨花盛開的時節(jié),梨園里潔白的花朵讓我想起了唐朝詩人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句子,茅塞頓開,回到教室奮筆疾書。晚自習的時候,錢老師急匆匆地來到教室,拿著一本作文本說:“一篇難得的好作文,我要讀給大家聽?!?/p>
他開始讀了。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正在讀的作文正是我寫的那篇。直到現(xiàn)在,我還能夠感受到當時那種激動興奮喜悅的心情。下課后,錢老師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對我說:你很有寫作天賦,你的思維很敏銳,好好努力!然后錢老師又說,把這篇作文重新用方格稿紙抄寫一遍,他要投稿給報社的副刊。
一個月以后,我的文章在報紙上發(fā)表了!消息傳遍了全校,那篇文章又被老師抄寫在了校宣傳欄里,我成為了全校的作文明星。
到了大學之后,對我影響最深的一件事,是1982年的秋天,學校組織同學們參加省作家協(xié)會和省學聯(lián)組織的“山東省文科大學生散文競賽”。給我們布置這個任務的,是教我們寫作的助教郭玲玲老師。郭老師特別告訴我說,競賽沒有具體的題目,就是讓大家寫一篇散文,寫時代的變化,寫生活的變化。你的文筆不錯,家在農(nóng)村,可以寫一篇反映農(nóng)村變化的散文。
恰好是周末,我回家去看望父母。到了村口的時候,看見我父親帶領著村里的干部在責任田里檢查土地。父親用一把鐵锨翻開一層土,用手抓起來說:好墑情啊,正適合播種小麥,明天就開始播種吧。
看著滿臉喜悅的父親和鄉(xiāng)親,我突然想,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不也如同這適合播種的土地,正是發(fā)展的好墑情嗎?
我立即伏案疾書,很快以《墑情》為題目,寫好了這篇反映農(nóng)村實行生產(chǎn)責任制以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散文。到了年底,郭老師到班里告訴我,我的散文《墑情》在省里的征文競賽中獲得大獎,她作為輔導老師,將帶領我去濟南珍珠泉大禮堂領獎。
這些年,我經(jīng)常因為參加一些會議活動到濟南珍珠泉大禮堂,每次到這里,當年來這里參加頒獎大會的情景都歷歷在目,心潮澎湃。
我也常常想,這次到濟南珍珠泉領獎,是我文學生涯的第一次獲獎,對于我后來的文學之路,不僅僅具有里程碑意義,冥冥之中,更是一個巨大的暗示:我的未來,將在濟南這方熱土,施展才干,實現(xiàn)抱負,完成夢想!
從1993年起,我一邊從事新聞事業(yè),文學創(chuàng)作的激情也被點燃,當時影響很大的《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濟南日報》趵突副刊,《濟南時報》文學副刊,還有幾家在濟南的報刊,多家省外的報刊,都同時給我開設散文隨筆專欄,影響很大,引起出版界的關注。自1996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蒼茫人生》開始,以每年兩三部的節(jié)奏,先后公開出版了53部文學著作,并多次獲得全國大獎。獲得第十八屆孫犁散文獎,2009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2015年魯迅雜文獎,是全國唯一的特等獎,2011年6月成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文學創(chuàng)作,不僅僅是創(chuàng)作數(shù)量的豐盈,更在質量上精益求精,這些年,先后有20多篇散文被《讀者》轉摘,并成為全國100位簽約作家;有32篇散文被《青年文摘》轉摘,成為簽約作家;有37篇散文入選教科書和教輔閱讀,成為全國被中高考語文試題選為現(xiàn)代文閱讀篇目最多的作家。
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在書畫領域也不斷拓展自身的疆域,我?guī)煼▊鹘y(tǒng),在文人書法繪畫領域獨具一格,梅花作品,書法作品,青綠山水,獨樹一幟,受到全國書畫收藏界的認可與推崇,被教育部聘請為“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評委”,多次受邀參加全國和在濟南的書畫展覽,得到業(yè)內(nèi)好評。
大家都知道我是一個極其自律的人,在濟南的32年時間里,我每天凌晨4時起床,先是冷水浴、洗漱,然后開始或讀書,或書畫日課,或寫作,到7時半左右,人們普遍起床的時候,我已經(jīng)工作了3個多小時了。
這是我自青年學生時代就養(yǎng)成的作息習慣。前不久,見到我中學時期的同班同學,他還回憶說,那時候我每天凌晨4點從宿舍起床,端著一盞罩子燈去教室學習,無論冬夏,無論風雨,堅持不懈。同學們開始有不少人效仿,也隨我起床去學習,可是后來,越來越少,漸漸又恢復到我一個人了。
多年以來,從學生時代到今天,每一天,我用凌晨的這3個多小時,讀書、寫作,練書畫,白天與大家一樣工作和生活,從來沒有間斷過,中年以后,我建立起了自己壯闊的文學和書畫藝術世界。
常常有人問我,凌晨,特別是冬天,誰不愿意戀被窩啊,你怎么能起得來?你為什么有這樣的意志?
我說,看起來很難做到的事,其實,只不過每天的一秒鐘意志而已。凌晨4點,生物鐘提醒我該起床了,這個時候,我也同樣有起還是不起的較量。一秒鐘,我想,一個有遠大抱負的人,難道起床還需要猶豫嗎?就是這一念之間,每一天,我都選擇了起床。事實上,不論天氣多么惡劣,一旦從被窩里坐起來,穿上第一件襯衣,你就再也不愿意躺下了。
就是這一念之間,當選擇學習還是玩樂的時候,我選擇了學習;當懶惰與勤奮抉擇的時候,我選擇了勤奮;當放縱還是自律相遇的時候,我選擇了自律;當選擇善舉還是私欲的時候,我選擇了善行。
這一念之間,每天給了我3個小時的時間,專注于自己喜歡的事業(yè)。前幾年,我寫長篇文史傳記《陳寅恪傳》《100位杰出的中國母親》等,都是在早晨完成的。每天早晨寫兩千字或三千字,日積月累,幾個月下來,一部20萬或者30萬字的作品就完成了。
我常常對朋友和讀者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個人,不論是誰,如果能在一輩子里每天拿出兩個小時做同一件事情,這個人,必定能成為那個領域的杰出人物!而那些沒有成功的人,或者犯下大錯的人,也不過是一念之差的錯誤或放縱罷了。
一念之間,我做到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
在濟南32年,深深愛著這方神奇的熱土,更深深感恩這個接納了我、成就了我的城市。我也因此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描繪濟南大好河山,歌頌濟南人文歷史的文學作品和書畫作品,也期待以后多去了解濟南基層的美麗鄉(xiāng)村,為美麗的泉城再譜新篇章。
(本文轉載自齊魯壹點)
I’ve been living in Jinan for over 30 years, adhering all the while to the life principle of ‘plowing diligently without expecting immediate rewards.’ In the fields of literary creatio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I’ve worked hard and achieved considerable success. However, I never expected that the city of Jinan would recognize me to such a degree, designating me as a high-level talent and providing me with various forms of support, including housing subsidies and other preferential policies.
Jinan is a city that exudes warmth. Looking back on the years of relentless effort here, I deeply appreciate the city’s embrace and the kindness it extends to newcomers.
An ancient saying goes, ‘Having gone through all the vicissitudes to achieve this scenery, every affair in the world is accomplished through hardships.’ Every person’s success stems from an unwavering dedication to their dreams and a lifelong commitment to tireless pursuit and hard work.
I often say that if a person consistently dedicates themselves to one direction throughout their life, even by committing just three hours each day, they are bound to become a top figure in their field and a shining victor in life.
In the 32 years I’ve lived in Jinan, I’ve grown to deeply cherish this enchanting land. I am profoundly grateful to this city that has embraced me and facilitated my growth. As a token of my appreciation, I have created a plethora of literary works, as well as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s that portray Jinan’s breathtaking scenery and extol its profound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I eagerly anticipate the opportunity to delve further into the charming countryside of Jinan, so that I can continue to write new chapters for this exquisite City of Spr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