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幾位朋友不約而同給我轉(zhuǎn)來同一則視頻——秋天的第一只大閘蟹。
“我給您打一只新鮮的陽澄湖大閘蟹哦?!敝灰娨曨l里的售貨員小姐姐,一把兜起幾只橙黃色的螃蟹,用可愛的“夾子音”對顧客說,“您挑一挑吧,看看最喜歡哪一個?”
顧客問:“這個是公的還是母的?”小姐姐回復(fù):“都是母的。我們現(xiàn)在母的黃賊多賊多。”
顧客挑中一個,小姐姐馬上給螃蟹甩甩水,放到臺式秤上稱一稱,然后用粗棉線給螃蟹包扎好:“我已經(jīng)給您包完了,回家后可以先拿小刷子刷一刷它,再上鍋蒸15分鐘,蔥姜蒜也給它安排上?!鄙獬山弧n櫩烷_開心心拎回一只大閘蟹。
——然而,你能想得到嗎?這令買賣雙歡的竟是一只毛絨螃蟹玩具。
原來,這是借鑒英國玩具品牌Jellycat的情景表演售賣方式。這種沉浸式的“過家家”,據(jù)說能夠為顧客提供充足的情緒價值。與其說顧客買回的是毛絨螃蟹玩具,不如說買回的是治愈的心情。毛絨玩具對顧客而言,是如同寵物一般的“陪伴者”的存在,是緩解精神壓力的一種行為。
很多人在評論里直呼世界癲成了看不懂的模樣。這令我想起奧斯汀在《愛瑪》里寫過的一句話:“世界上這一半人的快樂,另一半人不懂?!?/p>
或許,成年人的世界因為缺愛而孤獨。所以明知行為瘋狂,還是有不少人樂意為此買單。假若能讓自己獲得片刻的放松,付出一些成本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毛絨玩具一直爆火,持續(xù)至今。
想想自己,我不也有一個鐘愛的毛絨小玩偶嗎?那是老公20多年前送給我的新年禮物,5厘米大小,不知其名。在老公外派異地工作的那些年里,小可愛的確充當(dāng)了陪伴者的角色。即便現(xiàn)在,每當(dāng)和老公拌嘴后,看到這只小可愛,氣就慢慢消逝了。從前不知道,原來這就是情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