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三更過天曉白,奢香夫人趕月歸來。她把日光畫心上,照得漆黑的夜,亮堂堂……”
很少有人能夠字正腔圓地讀完上面的句子。往往第一句還沒念完,就著那熟悉的調子,人們已經開始哼唱起后面的歌詞。
2024年,鳳凰傳奇的《奢香夫人》可謂是華語流行樂壇的頂流。這首歌在中國的大街小巷傳唱,坐實了鳳凰傳奇“國民中國風組合”的地位。不過,很多歌迷對這首歌背后的故事鮮有了解?!吧菹惴蛉恕痹跉v史上確有其人。她并不是一位簡簡單單的貴婦人,還是一名杰出的女政治家、一位巾幗不讓須眉的華夏英雄。
一
奢香夫人出生于川南永寧的一個彝族恒部部落,父親是四川永寧宣撫司、彝族恒部部落首領。她自幼聰明伶俐,飽讀詩書。明洪武八年(1375年),17歲的奢香嫁給貴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領靄翠。
在貴州這樣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qū),明朝采用了被稱作“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任用少數民族部落首領為世襲土官,賜予他們兵馬、土地,并給予土司較大的自由度來治理當地政務。宣慰使是明朝土司制度中職位最高的官銜之一,奢香的丈夫靄翠主政貴州,官序為從三品,轄地四千里,勝兵四十八萬,手中大權在握。
奢香夫人婚后與靄翠感情很好,是靄翠的賢內助。她不但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經常輔佐丈夫處理宣慰司的許多政事。久而久之,奢香以賢能聞名于水西各部,深受族人愛戴,被族人尊稱為苴慕。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靄翠病逝。因靄翠與奢香夫人的孩子阿期隴弟年幼,朝廷讓奢香代襲她亡故夫君的職位,任貴州宣慰使。
同年,朱元璋命傅友德等率軍從四川、湖南經貴州南征云南。出任宣慰使的奢香讓明軍在水西境內安營扎寨,主動貢馬、獻糧、通道,支持明軍經貴州進伐云南。奢香還親自出訪烏撒、芒部等地,勸說開導,使割據勢力失去支持。最終,明軍順利進入云南,云南結束割據統(tǒng)治。
當時,云南地處偏僻,地形復雜,難以輕易攻下。可以說,沒有奢香的支持,明朝廷很難在短時間內剿滅割據勢力。奢香從政伊始就為明王朝做出了重大貢獻。明太祖朱元璋贊曰:“奢香歸附,勝得十萬雄兵?!?/p>
二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朝廷派封疆大吏馬燁奔赴貴州任貴州都指揮使。馬燁心高氣傲,他認為奢香這位少數民族女首領不過是 “鬼方蠻女”,對她攝貴州宣慰使職的政績滿心忌恨。在馬燁看來,貴州這片土地不該由土官管理,而應該由他這樣的流官(朝廷派遣到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地方官)來UqqDFNdWcFyhYGkhYe7l3DL2JwOqhTvErtX6Jj+ojp4=統(tǒng)治,如此方能彰顯他的功績,向朝廷邀功請賞。
馬燁在任期間,驕縱蠻橫之態(tài)盡顯。他大肆殺戮彝族人民,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fā)指。據史料記載,馬燁在貴州“以殺戮懾羅夷,夷畏之,號馬閻王”。
同時,馬燁不顧貴州正遭大旱、糧食無收的艱難處境,強行逼迫貴州百姓交納高昂的賦稅。貴州百姓本就因大旱而生活極端困苦,賦稅的重壓更是讓他們苦不堪言。彝族與政府的矛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尖銳局面,危機形勢一觸即發(fā)。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馬燁借召見奢香之名,將她抓到貴陽。他指令壯士鞭笞奢香的背部。對于古代女子而言,恐怕沒有比這更難堪的恥辱了。
奢香作為貴州宣慰使,一直以來為當地百姓盡心盡力,卻無端遭受如此屈辱。事情流傳出去,愛戴奢香的貴州百姓無一不覺悲憤難忍,奢香的下屬們得知此事,更是怒不可遏。奢香下轄的48部兵眾當即聚集在一起,“愿盡死力助奢香反”,紛紛表示要為了奢香起兵謀反。
奢香此時也處于極端憤慨的情緒中。她將自己所佩戴的革帶剪斷,立誓一定要報今日所受之辱。但是,作為一名政治家,奢香理智地制止了下屬們出兵的沖動。馬燁在名義上是朝廷派遣的官員,起兵反馬燁就等于起兵反抗朝廷,這并不是奢香所想見的結果,也不利于貴州百姓的安寧生活。只有保持冷靜,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才能真正為貴州百姓謀福祉。
奢香明白,此時動兵反而是中了馬燁的圈套。她忍下了所受的屈辱,耐心勸說手下的兵士們不要以武力解決問題。
深思熟慮過后,奢香決定上京入朝,面見朱元璋,為自己、為貴州百姓討回公道。古代車馬遲緩,進京前路漫漫,且馬燁是有著赫赫戰(zhàn)功,深受皇帝喜愛的封疆大吏,奢香無法確定此行能否達成目的,但她心中的信念堅如磐石。
歷經艱辛,奢香終于到達京城。她目光堅定地站在朱元璋面前,自陳家世,細數家族世代守衛(wèi)邊疆的功勞,痛斥了馬燁預謀逼反、禍國殃民的罪狀。
朱元璋聽聞此事后,立刻意識到了馬燁行為的嚴重性。他下令召回馬燁,將其治死罪,為奢香一雪前恥。同時,朱元璋賞賜奢香大量金銀和絲織品,以表彰她的忠誠,封奢香為 “順德夫人”。
三
奢香一貫深明大義?;氐劫F州后,奢香大力宣揚朝廷威德,安撫百姓此前對朝廷的不滿。同時,她廣泛組織人力,“開偏橋、水東,以達烏蒙、烏撒及榮山、草塘諸境,立龍場九驛”。此龍場九驛,又被后人稱為奢香九驛。驛道全長500余里,成為縱橫貴州以達云南、四川、湖南邊境的交通要道,改變了貴州險阻閉塞的狀況,對西南的開發(fā)和管理起到了重大作用。
奢香夫人的政績還不止于此。她積極推動貴州地區(qū)的文化教育發(fā)展,鼓勵彝族子弟學習漢文化,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她以身作則,將子弟送入太學,此舉引發(fā)貴州其他土司的效仿,陸續(xù)有更多彝族子弟進京求學。此舉對后世影響深遠,提升了貴州彝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漢文化水平,在進學的學生中培養(yǎng)出了一批有為的人才。
在經濟方面,奢香夫人對貴州的農業(yè)、紡織業(yè)、商業(yè)都進行了合理規(guī)劃以及政策引導,促進經濟發(fā)展。
農業(yè)方面,她鼓勵百姓開墾荒地,學習中央王朝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引進高產的農作物品種,提高了糧食產量。
紡織業(yè)方面,她派人去江南學習繡花技藝,學成后將技術傳授給各族婦女,教婦女們去集市售賣刺繡作品,改善了當地女性的生活。
商業(yè)方面,她積極發(fā)展商業(yè)貿易,以貴州特有的水西良馬撬動當地的商業(yè)貿易活躍度,設立了無需繳納販馬稅、可用其他貨物換馬等政策,推動了水西馬交易的繁榮,進而使得貴州成為商賈貿易往來的繁榮之地,促進了貴州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
縱觀奢香夫人的理政方針,能看出她是一名目光長遠、有勇有謀的出色政治家。無怪乎《明史紀事本末》一書中稱贊她“智溢唐蒙、功高博望”“觀變隨機,勇于丈夫”。
民間對奢香的贊譽之詞更是不絕于耳。楊文瑩在《黔陽雜詠》寫道:“烏撒窮荒九驛開,奢香應變亦奇才。長簪窄袖蠻方女,曾見大明天子來?!庇嗌香簟缎U峒竹枝詞》中寫道:“風煙濟火舊巖疆,禮樂千村變卉棠。 際得承平遺事遠,部人猶自說奢香?!边@些文人自發(fā)對奢香的功績由衷傳唱,可見奢香在百姓中的口碑與崇高地位。
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奢香夫人積勞成疾,與世長辭。朱元璋謚封奢香為“大明順德夫人”,并“遣使祭之”,以正三品規(guī)格下葬,可見中央王朝對奢香政績與品性的認可。
奢香夫人所開辟的龍場九驛,見證了貴州地區(qū)從落后閉塞到如今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滄桑巨變。她曾經靠龍場九驛讓貴州與其他地區(qū)相連通,如今,機場、高鐵、高速路等現(xiàn)代交通設施進一步讓貴州與祖國各地緊密相連,各民族之間的溝通交流遠比她那時更為密切。她的家鄉(xiāng)變得更發(fā)達、更美好,而不變的是,奢香夫人的故事依然被人們傳頌,“奢香夫人趕月歸來”的歌聲響徹中華大地。她來過,她的年華被傳說,象征著貴州的百里杜鵑花將不凋落地一代代綻放,奢香夫人的精神也將會被我們這些后人永遠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