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這里面,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講故事,本質上是以敘事為承載的教育方式,敘事在一定意義上就是講故事,故事化的敘事能讓教育內容直抵人心。“會講故事、講好故事”的論述彰顯了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灌輸論”理念的新發(fā)展,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推動敘事方式創(chuàng)新提出了新要求。概括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選擇、有組織地對現(xiàn)有教育內容進行故事化改造,以口頭、文本、圖像以及數(shù)字等方式將教育內容講述給教育對象,使教育對象在浸潤式體驗與情感性渲染過程中接受、反思、認同教育內容中所傳遞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并外化為行動的教育實踐活動。敘事方式的選擇和應用直接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對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國內學術界、教育界已經(jīng)對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這一新命題的定義、價值和構建路徑有了深入的探索,但就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關于這一內容的研究和實踐還存在不足。隨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更新迭代,信息傳播的媒介和場域不斷被重塑,官兵接收信息的媒介渠道和話語表述有了新特點,這些變化深刻影響著軍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選擇和目標達成,迫切需要創(chuàng)新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因此,研析智媒時代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轉向圖景,客觀分析現(xiàn)實困境,針對性提出優(yōu)化路徑,既是推動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創(chuàng)新的客觀需要,也是強化智媒時代黨對軍隊思想政治領導的現(xiàn)實訴求。
一、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轉向圖景
隨著智媒時代的到來,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轉向勢在必行,這既是提升教育質效的重要途徑,也是迎合官兵需要的必然選擇。在智能媒體的加持下,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平面、權威、封閉的敘事方式正在向立體、平等、開放的敘事方式轉變。
一是敘事方式從平面轉向立體。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傳統(tǒng)的平面敘事方式主要依賴于文字的描述,表現(xiàn)力有限且對受教育官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相比之下,立體敘事方式充分運用智能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將教育內容融入擬態(tài)場域,變枯燥說教為具身探索,使受教育官兵能夠更加直觀、立體地感悟教育內容蘊含的理論智慧,更容易激發(fā)官兵的情感共鳴。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終端等進入軍營,官兵已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tǒng)的文本獲取,他們渴望能夠獲得圖文并茂、全息立體的“知識盛宴”,這倒逼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要逐步實現(xiàn)由平面到立體的轉變。
二是敘事方式從權威轉向平等。軍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政治教員掌控信息來源,擁有絕對話語權。這種權威敘事方式注重教育內容的灌輸,強調理論的權威,在措辭上表現(xiàn)為官方化和書面化,無形中拉大了政治教員與受教育官兵之間的距離,容易形成自說自話的局面。隨著智媒時代的到來,部隊逐步放開對智能移動終端的使用權限,官兵獲取信息的渠道得到極大拓展,官兵的主體意識不斷激發(fā),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呈現(xiàn)去中心化的趨勢,政治教員由灌輸者轉為引導者,受教育官兵由接收者轉為創(chuàng)造者,敘事方式由單向、被動轉為雙向、互動,平等敘事成為一種更受廣大官兵歡迎的敘事方式。
三是敘事方式從封閉轉向開放。以往,政治教員在施教過程中更多地將視野聚焦于軍隊內部和教案本身,對于社會的焦點問題、當下的熱點事件關注不足,這種相對封閉的敘事方式容易導致教育內容的敏感性和時效性減弱。當前,全球化進程勢不可當,軍事與經(jīng)濟、文化、外交等領域深度交融,一味追求單線程封閉式說教,必將削弱官兵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限制官兵的認知水平和全球視野。與封閉敘事不同,開放敘事主張疏勝于堵,強調政治教員在施教過程中更加注重多元思潮沖擊下的價值引導,鼓勵官兵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軍營內外的新鮮事物,在波譎云詭的輿論環(huán)境中堅守從軍報國初心。
二、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現(xiàn)實困境
當前,圖像敘事、影音敘事等多種敘事方式被廣泛應用于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但單一敘事固有的局限性、政治教員素質、敘事對象偏好無不影響敘事方式的有效應用。
一是單一敘事方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文本敘事中抽象的概念、晦澀的內容、乏味的表達增加了官兵的認知負擔,削弱其受教育的積極性;圖像敘事受到畫幅等因素的限制,往往側重于呈現(xiàn)教育內容的某一方面,難以展示全貌,導致官兵認識碎片化;影音敘事為追求視覺沖擊和感官體驗,往往對教育內容進行拆解、重組,導致內容失真或泛娛樂化。由于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體系化、復雜性以及受教育官兵現(xiàn)實需求的多樣性,任何一個單一的敘事方式都很難達成教育目的。如何克服單一敘事方式的弊端,在不破壞理論完整性的前提下實現(xiàn)教育內容的精彩呈現(xiàn),成為政治教員亟待解決的難題。
二是政治教員素質制約敘事方式適用。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有效適用依賴于政治教員的敘事技巧和能力,在智媒時代突出表現(xiàn)為媒介素養(yǎng)。不同于言語敘事依托政治教員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同于文本敘事依靠政治教員的邏輯思維能力,影音敘事、空間敘事等的適用需要建立在高速的軍營網(wǎng)絡和先進的傳媒技術基礎上,要求政治教員不僅要專業(yè)知識過硬,還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功底。不同的敘事方式適用于不同的教育主題,千篇一律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然不能適應廣大官兵需求側的變化。只有以政治教員過硬的敘事能力為支撐,根據(jù)教育內容匹配相宜的敘事方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是敘事對象偏好弱化敘事方式效力。官兵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緊緊圍繞的中心,其認知偏好是阻隔敘事內容“進圈”的阻力之一。智媒時代,官兵喜歡通過短視頻了解外部世界,久而久之其思想必然受到媒體價值觀的影響。在當前資本邏輯的驅使下,部分媒體為追逐流量往往會根據(jù)用戶的興趣偏好,精TB//vBXNAOxpxvumcI8Cw9fopmvYzFMPPN0vMA9JISw=準推送符合其“胃口”的泛娛樂化內容。官兵在使用此類媒體時將逐漸被束縛在同質化的“信息繭房”中,沉溺于算法為其量身定制的“舒適圈”,其對敘事內容的認知能動性和對主流價值的接納吸收率將不斷減弱,原本“對癥下藥”的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將面臨層層阻隔,效力大打折扣。
三、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優(yōu)化路徑
敘事方式優(yōu)化是推動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推動敘事方式多元融合、增強政治教員媒介素養(yǎng)、提升敘事對象認知水平,不斷發(fā)揮敘事的正向價值。
一是推動敘事方式多元融合。要正視官兵“斷網(wǎng)如斷氧”的現(xiàn)實狀況,適應媒體變革趨勢,注重敘事方式創(chuàng)新,聚焦敘事目標實現(xiàn),打好敘事方式“組合拳”。要扎實推進文本敘事、圖像敘事、影音敘事、空間敘事等多元融合,構建更富有時代特征、更貼合官兵需求的敘事新模式。既堅持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敘事立場,也要積極創(chuàng)新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話語的表現(xiàn)方式;既堅持教育內容的體系化輸出,也要善于發(fā)揮智能媒體在場景渲染等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既堅持教育內容的理論性、嚴肅性,也要善于運用生活化敘事話語闡釋晦澀理論。
二是增強政治教員媒介素養(yǎng)。政治教員是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的核心力量,把控教育內容的生成,決定敘事方式的選用。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智能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集聚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合力,建強敘事人才隊伍。要在夯實政治教員理想信念和理論素養(yǎng)的同時,注重提升其敘事能力、增強其媒介素養(yǎng),使其能夠熟練運用現(xiàn)代媒體技術收集、處理、分析反映官兵思想波動的相關數(shù)據(jù),以精準定位官兵思想癥結,進而有針對性地將官兵關注的話題融入敘事內容。如此,將極大拓寬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方式的選擇范圍,助推教育質效提升。
三是提升敘事對象認知水平。認知水平?jīng)Q定了受教育官兵對軍隊思想政治教育敘事內容和方式的接受程度,就效果而言,激發(fā)內心的認同遠比外部強硬的灌輸好得多。受教育官兵認知水平的提升涉及多方策略,需要從內外兩方面用力。一方面,要注重發(fā)揮“意見領袖”的內部引導作用。智媒時代,信息往往經(jīng)過“大眾傳播—意見領袖—一般受眾”三級傳播過程,“意見領袖”具有強大的輿論引導力、情感共鳴力。因此,可以在官兵內部培養(yǎng)高素質的“意見領袖”,使其積極參與本“圈層”敘事內容的傳遞、解讀,推動敘事方式“破圈”。另一方面,要注重發(fā)揮政治教員的外部引領作用。政治教員要主動為官兵闡明“信息繭房”的危害,引導官兵從認知層面接受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引領,認可敘事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
【作者單位:武警上??傟犝喂ぷ鞑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