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母愛經(jīng)常會遭到誤解,但能經(jīng)得住歲月的考驗。
6歲那年,父母將我接回縣城讀書。在那之前,我一直被寄養(yǎng)在農(nóng)村親戚家。面對陌生的父母,我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和他們的相處之道。
當時,父親工作繁忙,很少露面。母親一邊忙工作,一邊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每天早晨她給我留下一句“趕緊起床吃早餐”后,便匆匆騎著自行車趕去上班了。晚上我也比母親先到家。暮色將至時,我總是遙望她騎著自行車,出現(xiàn)在家門口那段坡路上的身影。待蹬上坡后,母親額頭上已布滿細細的汗珠,臉上寫滿疲憊。四目相對時,她沒有多余的表情,轉(zhuǎn)身就消失在了家里那扇泛黃的鐵皮大門后。
我一邊羨慕地看著玩兒伴們一個個遠遠沖過去,一頭鉆進自己母親的懷里,一邊安慰自己:“好在我媽廚藝不錯,有什么是一頓飯治愈不了的呢?”餐桌上母親要求我“食不言”,吃完飯后我們也很少交流。我要寫作業(yè),母親有時縫縫補補,有時埋頭織毛衣,不久后這些衣物將齊齊出現(xiàn)在我身上。只不過,比起飯菜和衣服,我更渴望得到溫暖的話語和親密的擁抱。
為了討母親歡心,在家時我積極承擔家務,在學校是“三好學生”。但忙碌的母親沒注意到我一廂情愿的“單戀”,她既不對我說“甜言蜜語”,也未曾給過我擁抱和愛撫。
一天天長大的我不再幻想和母親親密無間。比起自己的小家,我更渴望走進電視畫面中的新世界。那個世界足夠大,一定比眼前這座只有一條主街道的小縣城繁華不少;那個世界也足夠溫暖,會有戀人厚實的臂膀和朋友溫熱的手掌。懷著對未來的憧憬,我揮手作別了父母和小縣城。
自那時起,父母就成了“網(wǎng)友”。如同定了鬧鐘般,母親會在周日下午打來電話。她重復著和上周一樣的話題,直到沉默再次攀爬上電話線,每周的通話任務就算完成了。偶爾短暫的相聚中,母親也沒有表現(xiàn)得格外欣喜,只是默默地端出一盤盤我喜歡的菜。
再次與母親朝夕相處,我已人到中年。因為老二出生,已退休的母親主動提出幫我?guī)Ш⒆?。想到母親的冷淡,我在自己辭職帶娃和請母親幫忙之間搖擺不定。先生先從現(xiàn)實角度勸我不要辭職,看到我猶豫不決,又開始攻心:“母女之間哪有過不去的坎。想想你和女兒以后如果有心結(jié),你是不是也想找機會和解?!?/p>
剛開始和母親獨處時,我們都有些別扭。時間一天天過去,在看到母親對我的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耐心和愛心時,我慢慢放下了之前的擔憂。但與此同時,我依舊因母親曾經(jīng)的冷淡而耿耿于懷,從未嘗試主動解開心結(jié)。
先生在家扮演著氣氛調(diào)解員的角色,他時常問起母親過往的故事。這時,看上去漠不關心的我,默默地記下了所有細節(jié)。
外婆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兩個年幼的兒子身上,很少關注到身為長女的母親,而外公常年在外地工作。母親16歲那年,外公因病在異鄉(xiāng)突然離世。母親孤身前往外地,把外公的遺體帶回了故鄉(xiāng)。出于好心,外公所在的單位給了母親一份工作。料理完后事,母親再次匆匆啟程,如約回到了外公曾經(jīng)工作的地方。她聽不懂當?shù)卦?,沒有可以交心的好友,擔負著養(yǎng)活一大家人的重擔……進入婚姻后,面對一心撲在工作上的父親,母親也倍感孤獨。后來她有了孩子,但由于沒能從外婆那里獲得過育兒經(jīng)驗,她只是本能地認為讓孩子吃飽穿暖、有條件讀書就是愛。
在偷聽母親講述的過程中,我開始明白,母親也許不冷漠,只是缺愛的她不懂得怎樣去表達愛,她能想到的方式只有做菜或者縫補衣服。坦白說,這么多年過去了,母親依舊不會表達愛。有段日子我生病了,連續(xù)幾天都沒有胃口。她像路過我房間似的徘徊在門外,用試探的口吻問我想不想吃點東西。當我走到餐桌旁一看,發(fā)現(xiàn)她幾乎將我年少時愛吃的菜都做了出來??吹轿乙荒樤尞?,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不知道你最想吃什么……”
眼前冒著熱氣的飯菜似乎和記憶中的飯菜融為一體,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了這么多年后,這一瞬間,我才看清升騰起的熱氣背后是母親無言的關愛。沒有模板的母愛總會帶來誤解。好在,余生漫長,我和母親從現(xiàn)在開始雙向奔赴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