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有些慚愧,一開始我確實戲謔過禮儀部的同學為“端盤子”的,因為比起學生會的其他部門或者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社團,我總覺得禮儀部的工作不就是往那一站,端個茶倒個水,輕輕松松。
而真正讓我摘掉有色眼鏡的是一次窘迫的經(jīng)歷。那是一次獎學金頒獎典禮,作為獲獎代表的我需要登臺領獎,誰知在臺下等待的時候,旁邊的同學喝水時不小心把水灑在我身上了??粗慌獫竦纳弦?,聽著登臺的倒計時,我一下子慌了:這下要出丑了!正在我拿紙巾慌亂地擦拭之際,站在過道上的禮儀生走了過來,不知何時,她的手上多了一件外套。在她的眼神示意下,我趕緊把外套穿在身上,這才避免了在臺上出丑的局面。
在這之后,我對禮儀生的看法有了轉(zhuǎn)變,同時也察覺到,一名合格的禮儀生是要能夠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處理突發(fā)情況的,這里面的門道還不少呢。帶著這種機緣,大二禮儀部招新時,我踴躍地報了名。雖然我長相一般,但有身高優(yōu)勢。禮儀部的學姐告訴我,禮儀部的選拔并不是選美,只要儀態(tài)端莊得體、落落大方,就能入選。經(jīng)過幾輪面試,我幸運地成為禮儀隊的一員。
誰知,我還沒高興多久,就被禮儀隊長告知,現(xiàn)在入圍的只能算是預備隊員,我們這些預備隊員還需要進行兩個月的訓練和實習,只有考核達標的成員才能正式入隊。
就這樣,禮儀隊的訓練開始了。訓練的第一項內(nèi)容就是練習站姿(需要穿著高跟鞋訓練)?;A站姿分為原立式和自然式。就拿原立式來說,站立時雙腳要呈“V”字形,腳后跟并攏,腳尖打開呈30—40度,雙腿直立,膝蓋微微并攏,雙臀微提,頭正,肩平,背挺直,手指并合,雙手自然放于身體兩側(cè)。就這樣一站就是半小時起步,別提有多累了。等到訓練結(jié)束,回到宿舍,我整個人就癱在床上,完全不想動。
除了站姿訓練,還有坐姿、走姿、手勢等多種禮儀訓練。隨著訓練強度的提升,加上課業(yè)負擔的加重,陸續(xù)有人退出。我算是比較能吃苦的,扛到了考核日的來臨。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一種選拔的策略,總之留到最后的成員全都通過了考核。
禮儀部主要負責學校大型會議、儀式、慶典中的引導、迎賓、頒獎等工作。我們的工作服如旗袍、西裝套裙等都是由學生會提供的,只有鞋子需要自備。由于經(jīng)常參與各種大型活動,見識到大場面,我整個人都變得更加自信,說話、做事也更加游刃有余。在工作中,我提升了自己的溝通、協(xié)調(diào)、應變能力,也結(jié)識了一些優(yōu)秀的同學,拓寬了人脈網(wǎng)絡。當然,有些活動會與課業(yè)有沖突,因此我私下里還要花時間來自學落下的課程。好在,參加禮儀隊是能加綜測分的,這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回顧在禮儀部的日子,最讓我難忘的還是禮儀匯報表演,那是我們禮儀部自己的慶典。在慶典中,禮儀部的所有成員都可以穿上自己喜歡的服裝,畫上最大膽的妝容,就像走紅毯一樣,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記得那天,我背上亮閃閃的蝴蝶翅膀,身上點綴著流蘇亮片,化身成精靈仙子,邁著自信的步伐走上臺,禮儀部帶給我的幸福感在熱烈的掌聲中變得具象化了。
給我們做培訓的禮儀老師曾在課上說過:“禮儀是一種無聲的人際交往語言。”在禮儀部工作的這一年,我真正地感受到懂禮、明禮帶給我的收獲。感謝自己曾經(jīng)的選擇和堅持,我雙手擎著的不是放在托盤上的證書和獎章,而是沉甸甸的人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