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已成為當代教育改革的關鍵詞。在這一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尤其是在閱讀教學領域。傳統(tǒng)的單一模態(tài)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現(xiàn)代學生的多樣化需求,而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通過整合多種感官體驗和教學資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構建高中英語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實現(xiàn)綜合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閱讀;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教學資源整合
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對核心素養(yǎng)的明確要求,英語閱讀教學作為高中英語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亟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構建更符合新時代教育目標的教學體系。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能夠通過多種感官的協(xié)同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然而,傳統(tǒ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常常局限于文本解讀,缺少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的有機聯(lián)系,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而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通過引入多種媒體資源,利用文本、圖片、視頻、音頻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幫助他們在多感官體驗中全面提升學習效果[1]。
一、核心素養(yǎng)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一)語言能力
語言能力是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學生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并掌握足夠的詞匯量,這是理解文本的基礎。同時,語法知識的學習也至關重要,它有助于學生準確理解句子的結構和意義。此外,對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邏輯和主旨。通過不斷提升語言能力,學生能夠更加準確地捕捉文本中的信息,為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思維品質
在閱讀過程中,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同樣重要。學生需要進行邏輯推理,通過文本的線索和暗示推斷出隱含的意義。歸納演繹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從具體的信息中提煉出一般性的結論。同時,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它使學生能夠對文本中的觀點進行客觀的評價和分析。這些思維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內涵,還能夠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文化意識
文化意識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也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學生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歷史、地理、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這種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英語文學作品,使他們能夠跨越文化,與文本產生深層次的共鳴。通過融入文化意識的教學,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把握英語文本的內涵和精髓。
(四)學習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不可忽視的。學生需要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主動地尋找和閱讀英語材料,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在小組中互相交流、討論和分享閱讀心得。探究學習的能力則使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這些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2]。
二、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意義
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是一種新興的教學理念,強調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和多種教學資源的整合,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不僅是講授者,更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和探索者。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核心在于強調教學資源的多樣性,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文本教學資源,還包括圖像、音頻、視頻以及虛擬現(xiàn)實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提供的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這些多樣化的資源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有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此外,交互性也是這一模式的顯著特點,鼓勵學生與教師及其他學生之間進行頻繁和深入的互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在線交流等多種形式,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表達觀點和想法。這種互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還促進了思維碰撞和靈感激發(fā),提升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能夠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情境化則是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真實語言情境,使學生在這些情境中學習和運用語言。這種情境學習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實際運用,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還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語言學習中[3]。
三、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教學目標設定
1.語言能力目標
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應貫穿整個多模態(tài)教學過程,以“Diverse Culture”單元教學為例,語言能力的目標設定為:“通過多模態(tài)資源的應用,學生能夠掌握關于‘文化多樣性’的核心詞匯,并在實際語境中使用這些詞匯?!痹诰唧w實施中,教師可以借助課文中的詞匯表,通過PPT展示相關文化差異的視頻和圖片,以幫助學生理解諸如“ethnicity”“tradition”“globalization”等詞匯的實際意義。之后,通過設計情境對話或進行角色扮演,將這些詞匯融入實際應用中,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思維品質目標
思維品質目標可以設定為通過分析多模態(tài)資源中的不同文化現(xiàn)象,學生能夠獨立評估文本中的觀點,形成批判性思維。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課文中的文化沖突,并通過對比不同文化的視頻資源,如春節(jié)和圣誕節(jié)的慶?;顒?,幫助學生認識到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融合與差異,培養(yǎng)他們的歸納總結和批判分析能力。
3.文化意識目標
文化意識目標強調通過課本和多模態(tài)資源,使學生理解全球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并形成文化敏感度。文化意識目標可以設定為學生能夠通過視頻、圖片等多模態(tài)材料,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統(tǒng)和價值觀,并能夠在跨文化交流中恰當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在學習課本中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部分時,教師可以展示一段關于跨文化交際的紀錄片,引導學生分析不同文化中的溝通方式和行為準則,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4.學習能力目標
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學習能力目標可以設定為通過自主搜集多模態(tài)資源并在小組討論中交流,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提升獨立學習和信息整合的能力。具體到“Diverse Culture”單元,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分組查閱各國文化節(jié)日的視頻資料,并結合課本內容撰寫小組報告,最后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學會了如何有效整合信息并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二)教學內容選擇與組織
在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不應局限于教材中的文本,教師應整合多種形式的材料,使教學內容更加多樣化,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1.結合真實生活的材料選擇
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fā),選擇與課本內容相關的真實材料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Diverse Culture”單元時,教師可以播放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節(jié)日慶?;顒右曨l,讓學生對比中國春節(jié)與西方圣誕節(jié)的差異。這樣的多模態(tài)教學有助于學生在豐富的感官體驗中加深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同時增強課文學習的趣味性。
2.多模態(tài)資源的整合
多模態(tài)資源的整合包括文本、圖片、音頻、視頻、虛擬現(xiàn)實等。為了增強課堂的互動性和多樣性,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文內容整合文本、音頻、視頻等資源。例如,在“Globalization”部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展示關于全球化的新聞報道視頻,并結合課本中的觀點討論全球化對文化、經濟的雙重影響。在展示視頻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句型結構等語言知識點,通過提問和討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知識。
3.教學內容的邏輯性與系統(tǒng)性
在組織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確保內容的邏輯性與系統(tǒng)性,應當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邏輯清晰并逐步深入。在“Diverse Culture”單元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熟悉的中國文化開始,引導他們思考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似與差異,然后逐步過渡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融合和沖突的討論。教師可以通過多模態(tài)資源如文化紀錄片、國際節(jié)日慶典的照片等,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文化現(xiàn)象,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深化他們的思維層次[4]。
(三)教學方法與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接近真實生活的語言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體驗和運用所學知識。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虛擬現(xiàn)實技術、情景短片等手段,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在“Diverse Culture”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虛擬的跨文化交流場景,讓學生扮演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代表,討論各自國家的節(jié)日習俗。通過這種模擬活動,學生可以在情境中應用課文中學到的詞匯和句型,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2.合作學習法
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強學生的互動性和協(xié)作能力。在多模態(tài)課堂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要求他們共同分析一段視頻或音頻材料,之后進行角色扮演或小組匯報,分享各自的觀點和結論。例如,在“Globalization”部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每組負責研究不同國家的全球化現(xiàn)象,并通過觀看相關視頻和閱讀課本材料進行討論,學生可以以小組形式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分享對全球化影響的看法。這種合作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還可以幫助他們從不同的視角理解課文內容。
3.探究式學習法
探究式學習法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任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信息搜集完成任務。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開放式問題或項目式學習,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視頻資料等自主探究并匯報。例如,在“Diverse Culture”單元學習中,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探究任務:“全球化對本土文化的影響是什么?”學生需要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觀看視頻和新聞報道等,結合課文內容,獨立撰寫研究報告。這種探究式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提升他們對復雜問題的分析能力。
4. 任務驅動學習法
任務驅動學習法以完成某一具體任務為教學核心,通過任務的完成過程,達到教學目標。在多模態(tài)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具體任務(如寫作、口語表達等),讓學生通過視頻觀摩、閱讀文本等方式獲取信息,最終獨立完成任務。在完成“Diverse Culture”單元的學習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任務:“為學校組織一次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設計展示不同國家文化的展臺?!睂W生需要通過查閱視頻、圖片等資料,結合課本內容,設計各國的文化展示,并在班級中進行實際演示。通過任務驅動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應用所學知識,還能在實踐中提升其語言表達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教學評價與反饋
在教學中,評價與反饋機制至關重要,能幫助學生有效掌握文化多樣性的核心概念,同時提高其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教師應充分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多元化評價,確保學生在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的進展得到及時反饋,并通過正面激勵促進他們的持續(xù)進步。
在多模態(tài)教學的背景下,過程性評價幫助教師持續(xù)跟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關于世界各國文化節(jié)日的視頻,要求學生撰寫簡短筆記或反思,以評估他們對課文內容和文化多樣性主題的理解。學生在觀看視頻后記錄不同文化習俗的特點,如中國春節(jié)、巴西狂歡節(jié)和印度排燈節(jié),并將這些內容與課本進行對比,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理解情況。
在“Diverse Culture”單元中,多元化評價有助于學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學習。學生完成小組展示后,可以撰寫自我評價,反思在小組合作中的角色和貢獻。這種評價方式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促進未來學習的調整和改進。同伴評價也可以在合作學習后進行,讓學生互相評價彼此的表現(xiàn),特別是在使用多模態(tài)資源方面。這樣的互評加深了學生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提供了成長的機會。
此外,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也是評價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具體且個性化的反饋,幫助他們在核心素養(yǎng)框架下不斷進步。例如,當學生準確使用多模態(tài)資源補充文化現(xiàn)象的解釋時,教師應表揚和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新之處。同時,針對跨文化交流中的不足,教師應提出改進建議,如用詞不當或未充分考慮文化差異的復雜性,并通過具體例子幫助學生改進表達。階段性的總結性反饋也非常重要,教師可以在“Diverse Culture”單元結束后,對學生的整體表現(xiàn)進行總結,幫助他們回顧在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方面的進步,并指出未來學習的方向。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英語閱讀多模態(tài)教學模式的構建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通過整合多樣化的教學資源與靈活多變的教學策略,教師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同時增強跨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未來,教師在實踐中應不斷探索和完善多模態(tài)教學方法,為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宋超.核心素養(yǎng)下教,學,評一體化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構建方法[J].中學教學參考,2023(15):35-37.
[2]洪永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4(27):84-89.
[3]姜世佳.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閱讀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4]陳麗萍.核心素養(yǎng)下高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探究[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課程教學與教育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二).江蘇省奔牛高級中學,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