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亮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
秘魯電影業(yè)如同拉美電影天空中的一顆星辰,雖不甚耀眼,但卻以其獨特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1897年,愛迪生制造的維太放映機將電影帶進利馬。1900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的影片在利馬上映,為秘魯電影播下種子。起初,看電影是利馬富人的娛樂方式,秘魯早期的電影作品常在莊園和豪宅中拍攝,展現(xiàn)上流社會生活方式。1911年,秘魯首部紀錄片《秘魯?shù)陌肴税腭R怪》誕生。1927年,秘魯電影史上首部長故事片《劉易斯·帕爾多》橫空出世,該片以19世紀著名強盜的傳奇故事為題材,正式開啟了秘魯電影的歷史。
uxSZgqNsKXP/DOvpzeNjRA==20世紀上半葉,受經(jīng)濟危機、戰(zhàn)爭等影響,秘魯電影生產(chǎn)時斷時續(xù),直到1935年阿塔電影公司成立才有了較為正規(guī)的生產(chǎn),年產(chǎn)量一度達到六部故事片,成為拉美第四大產(chǎn)片國。
20世紀中葉以后,秘魯電影業(yè)走上正軌。1945年,先驅電影有限公司成立。1948年,城市電影制片廠在利馬建立。1955年,庫斯科電影俱樂部的成立激發(fā)了名為“庫斯科學派”的紀錄片運動,作品主要聚焦印第安人的生活。
作為印加文明發(fā)祥地,秘魯電影深受印加文化影響,影片中常見古老遺跡、神秘的宗教儀式和獨特的傳統(tǒng)服飾,擁有濃厚而獨特的地域魅力,被譽為“印加電影”。1961年的《庫庫里》是秘魯電影史上首部“印加電影”,也是第一部完全講克丘亞語的作品。影片講述了在??ㄌ共┕?jié)日期間,一名15歲少年被惡熊追捕的故事,通過獨特的敘事手法和影像風格,真實反映了安第斯山區(qū)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文化。
克丘亞語是南美洲原住民的重要語言,1975年秘魯將其列入官方語言。每天清晨,秘魯國家廣播電臺都會用克丘亞語播送新聞和農(nóng)業(yè)節(jié)目。2023年,秘魯電影《故土》上映,這部影票再次以克丘亞語為媒介,講述了一位名叫阿托查的年輕人離開鄉(xiāng)村,到庫斯科追求新生活的故事,生動展示了印第安人的生活現(xiàn)狀。該片榮獲馬德普拉塔電影節(jié)的“阿斯特金獎”。在領獎典禮上,導演帕納托克特別感謝了他的拍攝團隊,稱他們?yōu)榱伺臄z影片而“徒步穿越安第斯山脈”是影片成功的關鍵。
秘魯曾涌現(xiàn)出眾多杰出導演和作品。阿曼多·羅伯斯·戈多伊是秘魯首位作家電影導演,被譽為國寶級人物。他深受法國導演阿倫·雷奈和意大利導演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的影響,其作品常探討“遠離的城市”“無法建立的叢林家園”等主題。1967年上映的《叢林中沒有星星》是戈多伊的早期代表作,以叢林尋寶為題材。
秘魯?shù)摹靶吕顺薄彪娪耙惨愿甓嘁翞闃藯U。1970年上映的《綠墻》是戈多伊的自傳電影,講述了他離開利馬在森林中尋找“廣義幸?!钡墓适拢谐涑庵拿髋c荒蠻的沖突,雖然在西方廣受好評,但在本地卻不賣座,因其簡潔的劇情和平靜的敘事風格挑戰(zhàn)了當時秘魯人的審美習慣。
弗朗西斯科·胡塞·隆巴蒂被譽為“繼戈多伊之后第二位偉大的秘魯導演”。20世紀80年代,他通過圣塞巴斯蒂安電影節(jié)和哈瓦那電影節(jié)進入國際視野。1985年,他把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的小說《城市和狗》拍成了同名電影。十多年后,略薩獲諾貝爾文學獎。從《在狼的口中》到《龐達隆上尉與勞軍女郎》,隆巴蒂的作品始終致力于反映小人物在極權環(huán)境下的抗爭,開創(chuàng)了風行至今的拉美同風格電影之先河。
近年來,新生代秘魯電影人逐漸贏得國際關注。2010年,丹尼爾·維加·威達爾和迭戈·維加·威達爾兄弟執(zhí)導的《十月》摘得戛納電影節(jié)“一種關注”單元評審團大獎。
受拉美文學影響,秘魯電影常出現(xiàn)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元素。秘魯女導演克勞迪雅·洛薩2006年拍出的首部個人作品《瑪黛努莎》充斥著秘魯山區(qū)的宗教儀式,首映于圣丹斯電影節(jié),獲得多個國際獎項。2009年,洛薩執(zhí)導了《悲傷的奶水》。影片講述了一名因母親遭強奸而不幸降生于世的少女自我救贖的故事,奪得第59屆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2024年11月,就在亞太經(jīng)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開幕前夕,“中國電影節(jié)”在利馬舉行,電影節(jié)主席凡妮莎·維茲卡拉表示,電影可以成為加強中秘友誼的文化紐帶。開幕影片《三大隊》主演張譯說,我們希望把更多的中國故事講給秘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