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沈陽市作為遼寧省重點糧食生產基地,水稻病蟲害防治關系到當地農民收益和糧食安全。有效防控水稻病蟲害,提高水稻產量和品質,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推動沈陽市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為給沈陽市開展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提供技術參考,分析了沈陽市水稻主要病蟲害種類、危害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等,提出了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措施。
關鍵詞 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遼寧省沈陽市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12
沈陽市位于遼寧省中部,東臨遼東半島,西靠華北平原,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年均降水量600~800 mm,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近年來,沈陽市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2萬hm2,總產量超過100萬t,形成了規(guī)?;a,水稻產業(yè)鏈產值超過140億元,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yè)。然而,由于水稻病蟲害危害日趨嚴重,平均每年造成10%~20%的減產,制約了沈陽市水稻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因此,針對沈陽市水稻主要病蟲害種類、發(fā)生規(guī)律及危害程度開展系統(tǒng)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以期確保沈陽市水稻高產優(yōu)質,增加農民收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yè)現代化。
1 沈陽市水稻生產概況
近年來,沈陽市水稻種植面積持續(xù)擴大,重點打造了一批高效設施農業(yè)示范基地,推廣了機械化插秧、測土配方施肥、秸稈覆蓋等綠色增產模式,水稻單位面積產量持續(xù)提高,已成為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qū)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1]。隨著水稻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沈陽市水稻產業(yè)鏈條日趨完善,形成了育苗、種植、收獲、加工、倉儲、流通一體化發(fā)展格局,產業(yè)鏈產值超過140億元,對拉動當地經濟發(fā)展貢獻巨大。然而,病蟲害的發(fā)生嚴重影響沈陽市水稻的產量和品質,2023年沈陽市主要水稻病蟲害中,水稻紋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灰飛虱發(fā)生嚴重,部分重大病蟲害在局部地區(qū)存在偏重發(fā)生風險,加之遷飛性害蟲入侵,使病蟲害防控形勢嚴峻。因此,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控水平,確保水稻高產穩(wěn)產已成為當務之急。
2 沈陽市水稻主要病害
2.1 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是沈陽市水稻常見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癥狀是水稻葉鞘、葉片、莖稈和穗部出現水漬狀病斑,后期擴大成不規(guī)則的云紋狀大病斑,病斑中央枯白,嚴重時整株枯死,谷粒發(fā)育受阻。水稻紋枯病的發(fā)生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持續(xù)陰雨天氣是水稻紋枯病高發(fā)期,低溫多霧有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成和擴散[2]。此外,施肥過多導致水稻植株過于肥壯、長勢旺盛,通風透光差會加重病害發(fā)生。水稻紋枯病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或附著在病株殘體上越冬,翌年形成初始侵染源。
2.2 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生,表現為葉瘟、苗瘟、節(jié)瘟、穗瘟等多種癥狀。其中,穗瘟危害最為嚴重,可導致整穗枯萎,甚至全穗腐爛變白。稻瘟病的發(fā)生與溫濕度條件密切相關,氣溫在25 ℃左右、相對濕度在93%以上的環(huán)境最利于稻瘟病病原菌侵染擴展,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碰上陰雨連綿天氣是稻瘟病高發(fā)期。此外,連作重茬、施肥不當、品種抗性差等會加重稻瘟病發(fā)生。稻瘟病病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有病稻谷和稻草上越冬,成為翌年初始侵染源。
2.3 稻曲病
稻曲病也是沈陽市水稻生產中一種嚴重的病害。稻曲病主要侵染水稻穗部,導致谷粒扭曲變形、米質變差。稻曲病易在水稻抽穗期發(fā)生和蔓延,一旦谷粒被侵染,外殼即被霉菌包裹,表面布滿淡黃綠色小菌核,沈陽市夏季多雨潮濕,利于病菌生長繁殖,因此稻曲病一旦發(fā)生就極易大面積流行。稻曲病病原菌主要通過病谷和病株殘體在田間越冬,翌年形成初始感染源。
3 沈陽市水稻主要蟲害
3.1 稻飛虱
稻飛虱是沈陽市水稻生產中一種危害極為嚴重的遷飛性蟲害,主要有白背飛虱、褐飛虱和灰飛虱等種類,分布廣泛,繁殖力強。稻飛虱通過吸食水稻嫩葉、嫩莖汁液,直接導致水稻植株營養(yǎng)代謝受阻,其排出的蜜露還會引發(fā)煤煙病,間接影響水稻植株光合作用。此外,稻飛虱是重要的病毒媒介昆蟲,能傳播水稻黑條矮縮病等病害,一旦大規(guī)模暴發(fā),將造成水稻嚴重減產。稻飛虱在沈陽市一年發(fā)生2~3代,以5月上旬至6月下旬為發(fā)生高峰期,天氣炎熱多雨,水稻植株葉綠肥壯、種植過密等情況均有利于蟲口數量迅速增長,會加重稻飛虱發(fā)生。
3.2 稻縱卷葉螟
稻縱卷葉螟主要以幼蟲為害水稻,主要行為是卷食水稻嫩葉,造成大量空殼,影響稻穗數量和粒質量。稻縱卷葉螟在沈陽市一年發(fā)生2代,7月中下旬為稻縱卷葉螟發(fā)生高峰期,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最利于稻縱卷葉螟生長,在雨量充沛年份危害往往更重。此外,施肥過多導致植株過于肥壯、葉片營養(yǎng)豐富,會加重稻縱卷葉螟發(fā)生。
3.3 二化螟
二化螟以幼蟲期為害水稻最嚴重,既吞食谷粒造成空殼,又啃食葉尖和葉片中脈,導致谷粒發(fā)育不良。二化螟在沈陽市一年只發(fā)生1代,于6月底至7月上旬孵化,7月中下旬達到危害高峰,高溫潮濕多雨的環(huán)境是二化螟適宜發(fā)生條件。除氣候因素外,連作重茬、施肥過多使植株肥壯、田間殘留雜草多也會加重二化螟發(fā)生。
4 沈陽市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
4.1 農業(yè)防治措施
4.1.1 選用抗病蟲害品種
沈陽市已選育出一批抗性較強的優(yōu)質水稻品種,如沈稻505、遼粳433、沈農508等,其中沈稻505對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主要病害有較強抗性,遼粳433對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蟲害具有較好的抗性[3]。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根據農田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合理配置水稻品種,避免重復種植單一品種,保證抗病蟲害品種種植比例占50%以上,與普通高產對照品種間作或套作,既可減輕病蟲基數,又能保證水稻高產穩(wěn)產。
4.1.2 科學育秧
在沈陽市水稻生產中,可在秧苗移栽前20 d撒施多菌靈或代森錳鋅,以有效預防水稻紋枯病、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和水稻白葉枯病等病害。秧苗移栽前,可噴施嘧霉胺或甲氨基阿維菌素等藥劑,以預防稻飛虱等蟲害。育秧時,控制好澆水量,相比深水育秧,淺水育秧可增強秧苗抗病蟲害能力。此外,保持園藝衛(wèi)生,及時清除雜草和病株,可有效阻斷病蟲害傳播途徑。
4.1.3 合理密植
在沈陽市水稻生產中,播種方式一般采用條播或穴播,株行距控制在18 cm×30 cm或30 cm×16 cm較為合適。水稻植株種植過密會導致通風透光性差,易發(fā)生稻瘟病、水稻紋枯病等病害;過疏則使植株徒長,葉綠過肥,利于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蟲害發(fā)生。在實際操作中,可根據不同水稻品種分調節(jié)種植密度,對于株型粗壯的品種如遼優(yōu)1052應適當密植,株行距15 cm×30 cm;對于株型細小的品種如沈優(yōu)1號則適當疏植,株行距20 cm×30 cm[4]。同時,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控制合理的分蘗數和有效穗數,一般以每叢10~15個有效穗為宜,有利于水分管理和田間通氣,減少病蟲害發(fā)生。
4.2 生物防治措施
4.2.1 生物農藥防治
生物農藥具有高效、安全、無公害的特點,在沈陽市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得到較廣泛的應用。對于病害防治,常用的生物農藥有芽孢桿菌、多抗霉素等。其中,芽孢桿菌可有效防治水稻紋枯病,建議在水稻分蘗期和孕穗期噴施芽孢桿菌生物制劑2~3次,防效可在70%以上;多抗霉素則對稻瘟病有較強防治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噴施多抗霉素生物制劑,防效可在65%~75%。對于蟲害防治,主要采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生物制劑。其中,白僵菌對稻飛虱有較好的防治作用;蘇云金桿菌可持效控制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蟲害60 d以上,防效在80%以上。綜合利用這些高效環(huán)保的生物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可最大程度減輕污染,實現水稻病蟲害的綠色可持續(xù)防控。
4.2.2 天敵防治
沈陽市常見水稻害蟲的天敵昆蟲主要有草蛉、姬蜂、瓢蟲等。其中,草蛉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敵,其幼蟲和成蟲均以稻飛虱、蚜蟲為食,田間一般保持15只·m-2為宜,防效可在60%~80%;姬蜂是重要的寄生性天敵,對稻縱卷葉螟等有很強的寄生能力,田間保持10只·m-2左右即可發(fā)揮較好防治作用[5];瓢蟲等廣食性天敵對多種害蟲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為增加天敵昆蟲種群數量,可采取投放蟲卵或幼蟲的方式,進行適度增殖補充,如投放草蛉卵80萬?!m-2,可使該地塊草蛉種群快速形成。此外,避免化學農藥的不當使用,保護好天敵昆蟲生存環(huán)境,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4.3 物理防治措施
4.3.1 色板誘殺
色板誘殺是利用害蟲對特定顏色的趨性差異,使用合成樹脂制成的彩色板進行誘殺的一種物理防治方法。在沈陽市,色板誘殺主要用于防治稻飛虱、二化螟等水稻常見害蟲。實際操作中,一般在稻田周圍或田間設置誘蟲色板,顏色以黃色為主,色板下方挖小溝,內襯塑料薄膜,溝內注入一定量的殺蟲劑,使害蟲趨向色板后落入溝中即被殺死。結合多年實踐,每667 m2水田一般需要放置2~3個誘蟲色板,色板尺寸以30 cm×40 cm為宜,溝深10 cm、寬10 cm。在水稻蟲害發(fā)生高峰期,每7~10 d補充1次殺蟲劑。利用色板誘殺害蟲不僅操作簡便,而且對環(huán)境友好,已成為沈陽市水稻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措施[6-8]。
4.3.2 殺蟲燈誘殺
在沈陽市水稻蟲害防治中,常使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這類殺蟲燈無須外接電源,環(huán)保省電。殺蟲燈一般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安裝,即4—6月,每間隔50~100 m擺放1盞殺蟲燈。殺蟲燈燈罩上方裝有粘蠅紙,下方則設置有凹形誘蟲盆,內側涂抹有高效殺蟲劑,可殺死誘捕的害蟲。在沈陽市水稻害蟲危害高峰期,每公頃田塊至少需要安裝5~8盞殺蟲燈,方可真正發(fā)揮防蟲作用。同時,注意定期清理誘蟲盆和更換粘蠅紙,保持燈具清潔完好,以確保誘殺效果。
4.4 化學防治措施
在沈陽市水稻生產中,發(fā)生重大病蟲害時,及時、適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可快速控制病蟲害,減少危害擴散。對于病害防治,常用的化學農藥有多菌靈、苯醚甲環(huán)唑等。其中,多菌靈是一種高效的內吸傳導型殺菌劑,在水稻分蘗期和孕穗期噴施多菌靈,可預防水稻紋枯病等病害;苯醚甲環(huán)唑則對稻瘟病有較強防治作用,在稻瘟病高發(fā)期噴施苯醚甲環(huán)唑,防效可在75%以上。對于蟲害防治,常用的化學農藥有溴氰菊酯、啶蟲脒等。其中,溴氰菊酯對稻飛虱、蠐螬等有較強防治作用,一般在蟲害發(fā)生高峰期可噴施溴氰菊酯1~2次;啶蟲脒對稻縱卷葉螟等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蟲害發(fā)生初期噴施1~2次。在水稻病蟲害化學農藥防治中,需要根據田間實際情況和病蟲害發(fā)生程度,科學選擇合適的農藥種類和使用時期,并注意藥物輪換使用,避免病菌、害蟲產生抗藥性。同時,嚴格遵守農藥使用說明和安全間隔期,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合理的化學防治,與其他防治措施的配合,可實現水稻病蟲害的整體高效防控。
5 結語
沈陽市實現水稻病蟲害高效綜合防治,需要多管齊下,統(tǒng)籌兼顧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多種措施。各種措施相互配合、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機統(tǒng)一,方能真正實現水稻病蟲害的整體高效控制,確保沈陽市水稻高產穩(wěn)產,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參考文獻:
[1] 申秀麗.東北地區(qū)水稻種植及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農家參謀,2021(24):58-59.
[2] 崔孝東.東北地區(qū)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2,25(10):125-127.
[3] 樊萍.水稻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技術現狀分析[J].新農業(yè),2024(3):8-9.
[4] 林立文.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2022,47(4):35-38.
[5] 蔣君.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究[J].智慧農業(yè)導刊,2022,2(18):60-62.
[6] 譚帥.綠色優(yōu)質米生產過程中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J].河北農機,2024(8):142-144.
[7] 贠魯財,楊闖.吉林地區(qū)水稻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J].特種經濟動植物,2024,27(1):111-113.
[8] 唐華學.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種子科技,2023,41(23):103-105.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霍曉陽(1982—),碩士,農藝師,研究方向為作物育種和栽培技術。E-mail:huoxiaoy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