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擁有豐富的桉樹種質資源,并在桉樹育種、種植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推動桉樹種植業(yè)的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進而促進林業(yè)經濟的高質量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廣西國有東門林場為例,從選造林地、林地清理、整地挖坎、施放基肥、苗木選擇、植前除草及苗木栽植等方面闡述桉樹栽植技術,從林地除草、伐樁催腐、松土擴坎及追肥等方面總結桉樹栽后管理措施。
關鍵詞 桉樹;栽植技術;廣西國有東門林場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82
桉樹以其生長迅速、適應性強、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在廣西林業(yè)產業(yè)結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隨著桉樹種植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如何進一步提高桉樹產量和質量、實現可持續(xù)經營成為行業(yè)面臨的關鍵問題。廣西國有東門林場作為廣西乃至全國桉樹種植的佼佼者,其在桉樹種植技術和栽后管理方面的探索與實踐,為整個行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自20世紀80年代,廣西國有東門林場便著手桉樹的人工栽培與管理技術方面研究,通過不斷引進和選育高產優(yōu)質品種、優(yōu)化種植模式及營林技術、實施科學的林地管理等舉措,有效地提高了桉樹的單位面積產量和木材品質。鑒于此,深入剖析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在桉樹種植技術與栽后管理上的具體實踐,旨在總結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桉樹栽培技術,以指導和促進廣西乃至全國桉樹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1 概況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于1965年建場,位于廣西西南部,舊場部位于崇左市扶綏縣東門鎮(zhèn),新場部則位于扶綏縣城南新區(qū)金龍路10號,是廣西13家區(qū)直林場之一,擁有的桉樹良種數量居全國首位,素有“中國桉樹看廣西,廣西桉樹出東門”之美譽[1]。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業(yè)務范圍包括森林資源培育、良種苗木研發(fā)、人造板生產、工業(yè)園區(qū)開發(fā)等。2023年,廣西國有東門林場經營總面積達51 853.33 hm2,森林蓄積總量達320萬m3,總資產達38億元。在桉樹良種選育方面,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成績斐然。自1982年澳大利亞與中國合作協定在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實施桉樹示范林項目以來,廣西國有東門林場一直致力于桉樹良種的引進、篩選和培育工作。合作期間,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成功引進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巴西等多個國家的170多種桉樹樹種,建立了完善的桉樹種質資源庫,為廣西乃至全國的桉樹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在桉樹高產造林方面,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同樣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通過引進先進的造林技術和設備,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形成了一套科學、高效的桉樹造林技術體系。從選地、整地、施肥、造林到撫育管理等各環(huán)節(jié)都嚴格按照科學規(guī)范進行,確保了桉樹的成活率和生長效率。2023年11月7日,廣西國有東門林場通過廣西林控互聯網電子競價平臺成功銷售2023年的第一片“萬元林”,即“右江區(qū)龍川鎮(zhèn)練鄉(xiāng)村沙六屯、六沙屯”桉樹活立木標的,的標面積201.20 hm2,出材約57 648 m3,每667 m2平均出材19.1 m3,成交金額3 210萬元,每667 m2成交單價10 636元[2]。
2 桉樹栽植技術
2.1 選造林地
選擇合適的造林地是一項基礎而細致的工作,理想的桉樹造林地應滿足以下條件。1)海拔要求。原則上應選擇海拔600 m以下的商品林區(qū)種植桉樹,低海拔地區(qū)通常溫暖濕潤,符合桉樹喜溫濕的生長習性。2)地形地貌。選擇坡度平緩的地塊,一般不超過25°,有利于土壤保水保肥,減少水土流失,同時便于機械化作業(yè)和人工管理,降低勞動強度和造林成本。3)土壤條件。土層深厚(大于等于50 cm)、疏松且肥沃的土壤是桉樹快速生長的基礎,土壤類型宜選擇紅壤、黃壤,土壤pH值適宜(5.0~6.5),有利于桉樹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4)交通便利性??紤]到桉樹種植后的管理、采伐及運輸需求,選地時應優(yōu)先考慮交通便捷的地點,不僅能降低運輸成本,還能提高后期管護效率。
2.2 林地清理
在種植桉樹前,需對林地進行全面清理??车沽值貎人须s草、灌木,確保伐根(蔸)高度低于20 cm,并使其盡量壓低以便煉山時充分燃燒。沿山脊或林分交界處開設15~20 m寬的防火線(危險地帶要求20 m以上),清除帶內所有可燃物,確保安全煉山。煉山前需經防火部門檢查,并配備足夠人員和滅火設備,選擇無風時段進行。煉山后需徹底清除余火、余煙,確保安全。若不進行煉山,需在定植行上沿等高線開設1 m寬(以定植坎為中心,上、下寬0.5 m)的種植帶,清除帶內雜草灌木,確保土面露出,為桉樹種植做好準備。
2.3 整地挖坎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桉樹造林整地方法包括機械整地和人工挖坎。場內造林通常采用機械帶墾整地,墾地深度需達到60 cm,沿等高線進行以防水土流失,并確保機耕率超過98%,林地表面平整,無履帶壓痕,然后進行人工挖坎。對于坡度大于20°或水土流失嚴重的林地,以及場外林地,不宜全墾整地,直接人工挖坎造林。人工挖坎分兩種標準:行向平行于等高線的,挖明坎,場內分場株行距為2.0 m×4.0 m、場外分場株行距為2.0 m×3.0 m,明坎規(guī)格為面寬50 cm、底寬40 cm、深30 cm;行向垂直于等高線的,挖明坎,株行距統一為1.75 m×4.00 m,明坎規(guī)格同為面寬50 cm、底寬40 cm、深30 cm。挖坎時,表土和心土需分開堆放,心土置于下方,表土則盡量置于上方,以備回坎使用。所有可利用的林地需全部打坎,確保到邊到位,不留空地。
2.4 施放基肥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桉樹基肥主要選用有機-無機復混肥[m(N)∶m(P2O5)∶m(K2O)=8∶8∶4],此類肥料結合了有機肥的長效性和無機肥的速效性,既能滿足桉樹初期生長對養(yǎng)分的迫切需求,又能持續(xù)供給營養(yǎng),促進桉樹根系與地上部分的均衡生長。挖坎完畢后,讓坎體自然風化約30 d再回坎,在回填表土至坎的1/2深度時,均勻撒施基肥,每坎施用量為0.5 kg,并充分拌勻,最后再用表土回滿整穴?;赝吝^程中要打碎大塊泥土(直徑不超過3 cm),同時去除樹根殘余與石塊,使回土略高于坎面,形成反坡面為宜。
2.5 苗木選擇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桉樹造林一律采用經過省級以上良種審(認)定的優(yōu)良無性系,如通過雜交選育而來的尾巨桉無性系DH32-26、DH32-27、DH32-28、DH32-29等。造林用苗以組培苗為主(科研試驗林除外),組培苗采用輕基質進行培育。造林苗木需達到Ⅰ、Ⅱ級合格苗標準方可出圃造林,Ⅰ、Ⅱ級合格苗標準為苗齡2~3個月,地徑不小于0.17 cm,苗高不小于15 cm,苗莖木質化程度高,主干明顯,無明顯開叉,根系發(fā)達,無病蟲害等,具體苗木出圃質量標準參照《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要求執(zhí)行[3]。
2.6 植前除草
根據林地雜草生長情況和氣候條件,在定植桉樹前,對林地全噴除草劑,有效控制雜草生長,為桉樹提供干凈的生長空間??蓱玫蜐舛扰浞匠輨?,如使用30%草甘膦,按每桶水(15 kg)加入原藥量200~250 mL進行配制,再結合高壓水槍噴霧方法進行噴施,確保噴灑均勻無死角。此外,可選擇鋪設可降解防草布作為植前除草替代方案。對于未定植的林地,沿種植帶上鋪蓋1 m寬的可降解防草布,事先清除草根和樹根,確保防草布貼合地面并用土(石)塊壓實,防止被風吹翻。在雨季水流沖刷嚴重的區(qū)域,對防草布進行剪斷處理,每段約2 m,以減少水流沖刷和牽引防草布導致的林木壓斷風險。
2.7 苗木栽植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桉樹造林通常選擇在春季、雨季(2—4月)進行,也可使用保水劑全年造林。定植前,先在原明坎中心位置挖一個定植穴,深度與苗杯高度相宜。然后,將輕基質杯苗放于定植穴內扶正,回濕土至苗杯2/3處,輕踩苗杯四周再施入保水劑(保水溶劑與水的體積比為1∶200,在定植前4 h完成配制),與土壤充分混合,之后再覆土比杯苗高出2 cm左右,并用手在植株半徑10 cm處稍微用力壓緊,不宜用力踩踏。最后蓋上一層3~5 cm厚的松土,使坎面呈碟形即可。造林15 d左右檢查桉樹成活率,并對成活率不足95%或死亡株集中連片的林地進行補植,補植方法同定植,要求在30 d內完成,確保年終造林保存率在92%以上方可視為合格[4]。
3 桉樹栽后管理措施
3.1 林地除草
造林當年,鋪設了防草布的林地無須除草,否則待林地雜草、灌木高度為30~40 cm時進行鏟盤,以植株為圓心,半徑50 cm的圓形范圍內進行人工鏟盤,雜草連根挖出至樹盤外。待林地雜草再次長至50~80 cm時,全砍雜灌,將林地雜草灌木全部砍倒,要求伐根低于20 cm。造林第2年,待雜草高度為50~80 cm時全砍雜灌1次,同樣要求伐根高度低于20 cm,并在6月底前完工。在全砍雜灌后,林地雜草灌木高度為50~80 cm時全噴除草劑1次,使用30%草甘膦,按每桶水(15 kg)加入原藥量200~250 mL進行配制,每667 m2原藥用量0.8~1.0 kg,藥劑現配現用,要求在10月底完工。造林第3年起,每年除草1次,全砍雜草和全噴除草劑交替進行,作業(yè)要求與2年生桉林一致,注意除草劑不能連年使用。
3.2 伐樁催腐
若造林地為桉樹采伐跡地,則需對桉樹伐樁作催腐處理,此項工作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利用刀斧等工具對伐樁進行劈砍和敲擊,使伐樁表面產生裂紋,同時切斷可能萌發(fā)的芽點。然后,使用噴壺將除草劑原液均勻噴淋于伐樁的裂口和砍傷處,加速伐樁的死亡與腐爛過程,降低其再次萌生的可能性。
3.3 松土擴坎
造林當年,在進行鏟盤后或6月底前實施1次松土擴坎作業(yè),旨在有效打破表層土壤的板結,改善土壤透氣性和保水性,促進桉樹根系的擴展增生。松土擴坎范圍為以桉樹幼樹為中心、半徑50 cm的圓形區(qū)域,要求不松動原坎土,松土深度為17 cm左右,由內向外漸深。
3.4 追肥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桉樹追肥種類主要包括有機-無機復混肥[m(N)∶m(P2O5)∶m(K2O)=15∶6∶9]和生物有機肥。造林當年,桉樹定植后30~60 d內完成首次追肥,在幼樹兩側30~50 cm處各挖一個長20 cm、寬20 cm、深17 cm的坎追肥,場內施有機-無機復混肥250 g·坎-1和生物有機肥500 g·坎-1,場外施有機-無機復混肥250 g·坎-1[5]。2年生及以上桉林,每年在7月底前完成1次追肥。2年生林,在樹的正上方樹冠滴水線往外約10 cm處挖坎(場內挖坎規(guī)格為60 cm×20 cm×17 cm,場外挖坎規(guī)格為40 cm×20 cm×17 cm)追肥,場內施有機-無機復混肥750 g·株-1和生物有機肥1 000 g·株-1,場外施有機-無機復混肥750 g·株-1。3年生桉林,在樹任一側50~70 cm處挖坎追肥,挖坎規(guī)格及施肥量與2年生林保持一致。4~7年生桉林,在樹任一側70 cm處(每年位置不能重合)挖坎追肥,挖坎規(guī)格與2年生林保持一致,場內施有機-無機復混肥1 000 g·株-1和生物有機肥1 000 g·株-1,場外施有機-無機復混肥1 000 g·株-1。
4 結語
廣西國有東門林場桉樹栽植技術與栽后管理措施的研究,不僅是對當前林業(yè)生產實踐的總結,更是對未來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路徑的探索與展望。通過不斷進行技術革新與管理優(yōu)化,廣西國有東門林場的桉樹栽培模式將持續(xù)引領行業(yè)前行,為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tài)效益的雙贏目標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 衛(wèi)忠誠,陸鴻鵠.外來樹種對本地林業(yè)蟲害的誘發(fā)作用[J].農業(yè)災害研究,2022,12(4):7-9.
[2]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局.東門林場銷出2023年首片“萬元林”[EB/OL].(2023-11-10)[2024-04-29].http://lyj.gxzf.gov.cn/xwzx/xxkb/t17444409.shtml.
[3]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林業(yè)科學研究院.主要造林樹種苗木質量分級 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S].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2009.
[4] 石茂鑫,馮名開,彭智邦,等.東門雜交桉無性系DH299-5的選育、育苗及種植管理技術[J].桉樹科技,2023,40(2):101-104.
[5] 彭智邦,尹繼嬌,趙英偉,等.7個粗皮桉無性系生長性狀及中期選擇研究[J].桉樹科技,2023,40(3):19-25.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張雪宜(1997—),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yè)研究。E-mail:14199343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