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云南省東北部、曲靖市中部的沾益,不僅有“珠源第一縣”的美譽,同時,美味的辣子雞、小粑粑和燒餌塊也吸引著天南海北的人士紛至沓來。每一個溯源而上的游客,除了探尋霞客足跡、欣賞珠江源頭的粼粼碧波和馬雄山上多姿多彩的馬纓花,都不忘品嘗一番沾益的特色美食。尤其是辣子雞,游客們吃了不解饞,臨走時還要捎上一些。
沾益的辣子雞選材三黃雞,用當?shù)靥刂频聂亵卫迸胫贫桑赓|(zhì)鮮嫩,香里透著些許辣,辣中彌漫著滿滿的香。一直以來,辣子雞都是沾益最響亮的名片,深受各方人士青睞。
近年來,為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商家們在行業(yè)競爭中腦洞大開,推出了“一雞三吃”,即將一只三黃雞烹制出三種口味:辣子雞、黃燜雞和清湯雞。他們把雞的頭、脖頸、翅膀和腳這些部位清燉,其余部分烹制成辣子雞和黃燜雞。三種口味的雞擺上餐桌,就能滿足男女老少不同的口味需求,因此,“一雞三吃”特別受歡迎。
辣子雞業(yè)的發(fā)展自然也帶動了養(yǎng)殖業(yè)的興起。在沾益境內(nèi),養(yǎng)雞專業(yè)戶不下百余家。不過,沾益的養(yǎng)雞業(yè)幾乎都是三黃雞為主。因為三黃雞飼養(yǎng)周期短,一般三四個月便能長到五六公斤,利潤高,回本快。不僅如此,三黃雞肉質(zhì)鮮嫩,是烹制辣子雞和黃燜雞的上等食材。
與三黃雞相比,民間傳統(tǒng)土雞飼養(yǎng)周期就很長(即使長上一年,也僅僅只有一公斤左右,長上兩年左右的頂多也就兩公斤左右)。雖然價格是三黃雞的三四倍,但成長周期太長,耗食量太大。因此,靠飼養(yǎng)傳統(tǒng)土雞維持生計的希望還是極為渺茫。在民間,除了農(nóng)戶養(yǎng)幾只自己家用外,幾乎沒人涉足規(guī)?;耐岭u養(yǎng)殖。
不過呢,路都是人走出來的。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會有人為之奮斗。針對清湯雞成為餐桌上等佳肴,而傳統(tǒng)土雞又比較稀缺的問題,有人便在改良、飼養(yǎng)土雞方面展開了不懈的探索,旨在找到一條靠養(yǎng)殖土雞發(fā)家致富的路子……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十余年的實踐探索,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區(qū)金龍街道玉光社區(qū)白沙坡村的野豬林,王成昆集土雞之優(yōu)點,終于養(yǎng)出了土雞行業(yè)中的“戰(zhàn)斗雞”——“飛毛腿”。
“飛毛腿”食用方便,只需配以適量鹽和姜,加水慢慢熬燉至熟即可。讓人未見其肉,先聞其香。待親口一品,無論是湯,還是肉,那種滲到骨子里的香味不得不讓人嘖嘖稱贊。
砸癟的夢
1973年,王成昆出生在沾益區(qū)金龍街道玉光社區(qū)白沙坡村。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兒時,母親一邊種地,一邊拉扯著他和姐姐。中學畢業(yè)后,他務農(nóng)在家。
在農(nóng)轉非盛行時代,父親將他的戶口遷到了曲靖市城關街道。20歲時,憑著對警察工作的羨慕與熱愛,通過競聘,王成昆成為曲靖城關派出所的一名協(xié)警。他身高1.75米,有一副好身手,工作勁兒十足。那年頭,小偷十分猖獗,警察抓小偷的事是家常便飯。每次抓捕,他都是先鋒。到底逮著幾個小偷,他自己也記不清了。
業(yè)余,王成昆和戰(zhàn)友們常常到派出所附近的麗麗雜貨店買東西。比如,一包煙,一個打火機,一雙鞋等。麗麗雜貨店是在水電十四局上班的曹麗梅的大姐開的。曹麗梅生在曲靖城里,長在曲靖城里,是標標準準的城鎮(zhèn)戶口。她在家排行老五,年齡最小,是被父母和哥哥姐姐寵著慣著長大的。1997年8月,技校畢業(yè)的曹麗梅被順利分配到水電十四局工作。
大姐的雜貨店生意不錯。曹麗梅每天一下班就跑去幫忙,對前來買東西的警察們也漸漸熟悉了起來。其間,有個小伙,身姿挺拔,眉清目秀,談吐舉止溫文爾雅。有一次,沿街抓小偷,四五個警察,沖在最前面的一個就是他。小偷拼了命往人群中逃竄,那小伙三步兩步?jīng)_上去,一把揪住小偷的衣領。小偷順勢脫了衣服,溜了。說時遲,那時快,他扔了衣服,一個箭步上前,雙手朝小偷腰間一抱,將小偷死死困住。曹麗梅親眼目睹了那驚心動魄的時刻。后來,她發(fā)現(xiàn),每次抓小偷,那小伙幾乎都沖在最前面。曹麗梅對小伙百般仰慕,每次他來店里買東西,難免多說幾句。一來二去,二人便心生愛慕之情,直至喜結良緣。
小伙便是王成昆。雖然有個城鎮(zhèn)戶口的身份,但他仍是個徹頭徹尾的農(nóng)村人。曹麗梅的婚姻終究還是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曹麗梅非王成昆不嫁,導致全家人都跟她斷絕了來往。青春時代的她堅信,只要努力,牛奶和面包都會有的。然而,當生活具體到柴米油鹽時,她才感到生活真的不容易。不過,她不后悔,因為王成昆為人熱情和善,骨子里總有股不服輸?shù)年J勁兒。她覺得自己沒有選錯,只是眼下確實要飽受生活的磨礪。
他們在外租了間50多平方米的房子,在鍋碗瓢盆的碰撞中享受著二人世界的溫馨與甜蜜。一年后,孩子出生增加了家庭的開支,這讓本就收入不多的王成昆心里升起一股強大的壓力。他想多掙點錢,讓老婆孩子過得好一些。
看著大姐的雜貨店生意很好,王成昆從父母那里借來了5000元,也開了個雜貨店。雜貨店的生意確實不錯,一年下來居然可以賺五六萬元。兩年后,他們就積攢了十一二萬元。
2001年,他們用5萬元買了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還剩六七萬元的閑錢。王成昆想到經(jīng)營大車生意。曹麗梅勸他安心看著雜貨店,暫時不要有太多想法??墒?,看著身邊跑大車的朋友都還有個賺頭,他說服了曹麗梅,大致就是想多掙點錢,把小日子過好。同時,也還有另一個深藏在心底的秘密,就是想讓曹麗梅的娘家人改變對自己的看法。他用6萬元買了輛二手車,又雇了個司機,一邊看著雜貨店,一邊經(jīng)營著大車生意。
然而,經(jīng)營大車生意卻不像開雜貨店那么容易。因大車隔三差五地維修,加之經(jīng)驗不足,一年下來,竟虧了5萬多元。更令他心悸的是,那次帶著妻兒一起去跑長途,途經(jīng)一村子,內(nèi)急,他停了車去方便。不料,剎車失靈,車子沖下坡,撞到了民房。所幸速度不快,未傷及人員,房子也沒構成嚴重性損壞,賠付了6000多元了事。但是,妻子和1歲多的女兒就在車上。那驚險的一幕,他至今想起腦袋都還犯暈。曹麗梅懷抱著孩子坐在副駕駛位上,眼睜睜地看著車子撞上民房,除了無邊的絕望和聲嘶力竭的呼喊,再無能為力。雖然母女倆安然無恙,但此后,曹麗梅卻深陷噩夢的困擾。
“活著真好!”這是他們夫婦倆再一次最痛徹心扉的感受。
他們賣了大車,賠了欠下的貨款。
王成昆坐在雜貨店里,思緒如波濤般洶涌。曾經(jīng),他就是這么身無分文,如今,他還是這樣。昨天的一切,恍然如夢。
妻子埋怨他腦袋發(fā)熱,跟錢過不去。好好看著雜貨店賺錢不愿意,偏要整個大車來折騰。他打趣地說:“媳婦啊,莫難過。人家李白不是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嗎?再說了,來得太容易的東西不一定是自己的。”
妻子沒好氣地說:“啥叫來得容易?那是你誠實經(jīng)營雜貨店得來的!土包子一個,你天生就是刨土的命!”
“還好,有這雜貨店,不然真是喝口水都成問題?!彼?,本來想通過努力讓岳父岳母改變對自己的看法,這下好了,倒貼黃瓜二兩。哎!被人一棒打死也活該,誰叫自己想法多,這山看著那山高呢!
除了沒錢,日子還和一年前一樣的平靜。每天坐在雜貨店里,看人來人往。他想,自己就老老實實待在這里,賺著自己該賺的錢,過點悠閑的小日子,倒也沒什么不好。
結緣野豬林
沒過多久,曹麗梅因為單位效益不景氣,待崗了。他們夫妻倆一邊帶孩子,一邊看著雜貨店。
突然,一種來自男人的自尊像無邊的潮水肆虐地漫過他的胸口,“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他越想越覺得喘不過氣來。
“不能就這樣!”他思索著,“得像個爺們兒,為家里再增加點收入?!?/p>
彼時,農(nóng)村一些人正承包山林種植果樹。
王成昆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他忙趕到老家白沙坡村,跋山涉水,看有沒有中意的地兒。
終于,他相中了村子附近的野豬林。名為野豬林,實際只是個山腦包,之前就有人承包這里種植果樹,因土地太過貧瘠,還未掛果就放棄了。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村長。村長40多歲,是族里的一個叔叔。他佩服王成昆的干勁,同時也告訴他前車之鑒,勸他還是打消這個念頭。他卻堅信,憑著自己的干勁,一定能將這座荒山變成金山。村長見他不到黃河心不甘,只好答應他的申請。
然而,10萬元的承包費卻難住了王成昆。要在一年前,10萬元根本不在話下。而此時,他們手里僅有雜貨店收益的3萬元。
曹麗梅得知他的想法,氣就不打一處來。10萬元的承包費如何付得起。不僅如此,往這光禿禿的山腦包砸進10萬元,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她抱怨他純粹就是個土包子,腦袋跟這山腦包一樣。說做大車生意已經(jīng)賠得一絲不掛了,還要再賠一回,并威脅他說要是承包了野豬林,就跟他離婚。
誰知,王成昆吃了秤砣鐵了心,婚不能離,野豬林也不能不承包。他笑著說:“領導啊,您就再給俺一次機會。發(fā)了,您就等著享福。要是又虧了,我就安安心心守著雜貨店。”
曹麗梅哭笑不得。他知道眼前這男人骨子里的那股闖勁兒,一個雜貨店怎么可能將他拴住。當初要不是因為他的血氣方剛,她還真不會委身下嫁一個農(nóng)夫。若不是因為做大車生意把家當全虧空了,可能她也不會阻止他承包山林。再說了,這愣頭青,他一旦決定的事,那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
“給他次機會吧,也不能憑一次失敗就把他一桿子打倒?!辈茺惷废搿?/p>
王成昆知道曹麗梅不是真要和自己離婚,只是眼前連他自己都沒底的山腦包確實讓她憂心忡忡。大車賠了,這山腦包要再賠了,他不確定自己還能不能再站起來。當初他做大車生意,曹麗梅就堅決反對,守著雜貨店過清閑日子不要,偏要去折騰。但是當自己堅決了想法后,她也就沒再說啥。甚至將一切虧空后,曹麗梅也沒再抱怨,只是跟他湊錢還債。他知道,因為自己愛倒騰,害得妻子跟著自己不但沒過上好日子,還一天天地受苦受累。他打心底里感激妻子對自己的支持,也深感愧疚。他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事業(yè)有成,家大業(yè)大,讓妻子也好好享享清福。
曹麗梅表面上不同意,背地里卻在四處張羅借錢。那年頭,借個幾百或是上千元可以,上萬元的話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父母和哥哥姐姐本來就反對她這樁婚姻,承包山林在他們看來純屬無稽之談,借錢給他們無疑是將他們推向火坑。沒辦法,他們只好托人找關系到銀行貸款10萬元。
60多歲的父母知曉王成昆要承包山林,頓時絮叨起來:“這么大個人,不好好帶娃,不好好過日子,還想當什么老板……”
王成昆振振有詞地反駁了父母的數(shù)落。父母無可奈何,只得撂一句:“讓這個狗嚼的自己吃點虧,我們老了,管不了他們的事……”
數(shù)日后,氣都沒消完的父母將家里賣苞谷、烤煙所得連同父親的工資收入共計5000元齊整整地拿出來支援兒子這個不靠譜的果園。王成昆知道,那是父母辛辛苦苦掙的養(yǎng)老錢,他不能要。要是10萬元砸進這山腦包,最后連個泡影都沒有,他如何對得起二老。都怪自己想法多,餓老鷹想吃天鵝肉,害得自己30歲了仍要父母操心,自己卻從未對父母盡過一絲孝。
推來讓去幾番后,父親將一撻錢狠狠地砸在他手里,并嚴肅地說:“你要有這份孝心就好好整,將來翻倍還給我們!”捧著父母的血汗錢,王成昆出了家門。剛剛在父母面前強忍的淚水,終于在他跨出家門那一刻傾泄而下……
曹麗梅語重心長地說:“你干什么我都不反對。但是,你要用心,要負責。就像帶孩子一樣,既然生了,就要對他負責?!?/p>
妻子的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他深知自己不能有絲毫懈怠。
關鍵時刻,還是父母和妻子的不離不棄和竭力幫扶?!斑@一輩子,辜負誰都不能辜負父母和妻子?!彼搿?/p>
2005年2月,30歲的王成昆承包了野豬林300余畝山林,期限50年,承包費10萬元。當他鄭重地在《承包合同》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頓覺渾身輕松了,隨之而來的又是前所未有的沉重。
王成昆將年幼的孩子和待崗的妻子留在了曲靖,自己住在了白沙坡父母的家里。他找來挖機,將山林進行了休整填補,又花了3000元購了一輛摩托。他騎上摩托,四處尋找,買來了優(yōu)質(zhì)的蘋果、梨、李子等果樹苗。因為沒錢,他沒有找工人,而是全憑自己和父母挖坑、挑水,將一株株果苗種下。
偶得致富經(jīng)
一天傍晚,王成昆給滿山的果樹苗澆完水,踏著最后一縷霞光回到家里,已是精疲力盡。他一進門,就癱軟在沙發(fā)上。母親正做著晚飯,父親也剛從地里回來,一邊吸著煙筒,一邊看著電視。電視里正在播出中央七臺的《致富經(jīng)》,講的是一個土雞養(yǎng)殖專業(yè)戶如何發(fā)家致富的故事。王成昆的疲憊頓時煙消云散,全身來了精氣神。他一骨碌坐起來,雙眼直勾勾地盯著電視。
養(yǎng)雞?種果樹?養(yǎng)雞?種果樹?……晚上,王成昆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電視里成群結隊的雞一直在他腦海里踱來踱去。“養(yǎng)雞”和“種果樹”兩個詞像兩個小精靈,爭先恐后地往他的腦袋里鉆。到底干啥呢?他越想越睡不著。他想,先睡下,待明天再考慮。頓時,眼睛更亮了,腦袋更清醒了。他索性披了衣服坐起來……
第二天清晨,天剛蒙蒙亮,王成昆就急忙趕往果園。看著一株株纖細的還未生根的果樹苗,他再次陷入沉思:養(yǎng)雞?還是種果樹?大車生意的虧本讓他有了些許謹慎,目前做任何一個決定都來不得半點莽撞。
養(yǎng)雞呢,應該不錯,問題是目前沒錢投資。種果樹欠下的10萬元還找不到窩窩呢。不養(yǎng)呢,這果樹兩三年內(nèi)是不會有啥收益。要是養(yǎng)雞,一年半載就有收益。就說養(yǎng)肉雞,頂多三四個月就可以出售,3年下來不但可以回本,還能有點積蓄。但是,要想走得更遠,還是養(yǎng)土雞。在城里,只要是帶“土”的,總是備受青睞。就說土雞蛋吧,在村里頂多賣1元,到了城里,1.5元還個個爭著搶著買。而那人工蛋,三四角一個都沒人要。土雞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是以銷售土雞為主的餐館,價格總是要高出肉雞的三四倍,食客還絡繹不絕。
“養(yǎng)土雞和種果樹一起做!”突然,王成昆眼前一亮,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那樣歡喜起來。目前,果樹上也沒多少事,頂多就是澆水、施肥、除蟲而已。這樣,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養(yǎng)雞。雞糞還可以肥沃土壤,免費的上等肥料。剛好,這貧瘠的山腦包缺的就是肥料。再說了,兩樣一起做,一樣黃了還有一樣?!罢媸翘熘乙?!”想到目前沒有比這更好的路子,他心里就美滋滋的。
邂逅“飛毛腿”
路子是確定了,但如何走卻是個問題。
關于養(yǎng)雞,他只知道像母親一樣,養(yǎng)幾只母雞,待生了蛋,再用母雞孵化。他還記得,兒時像小尾巴一樣,常常尾隨著母親出出進進,所以對老母雞孵小雞是再清楚不過了。每次選蛋,母親都會將大門一關,留一條縫讓光線透進來。母親一只手將蛋拿起,另一只手往上一罩,然后就把蛋分成兩部分,會出小雞的蛋和不會出小雞的蛋。奇怪,分明就是一樣的蛋,怎么有的蛋就孵不出小雞?他問母親,母親也說不出個一二三,只是說透著光線看,有圓圈的就能孵出小雞,沒圓圈的就不能。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每次母親孵小雞,他都爭著搶著幫母親選蛋。他按照母親的方法將沒圓圈的蛋挑出來。然而,時至今日,他也沒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母親也從沒檢驗過,只是說人家都是這么說的。后來,通過看書,他才終于找到了答案:沒圓圈的蛋未經(jīng)過受精,所以孵不出小雞。
他還記得,每次孵小雞,總不能百分之百地孵出。而沒出小雞的蛋,母親就會煮熟給他吃。有一次,當他剝開蛋殼,里面卻躺著一只早已被煮死了的小雞。他嚇了一跳,從此,他再也不敢吃沒孵出小雞的蛋。
只是最近幾年,母親都不再孵小雞了,因為有外地人會專門到村里來賣小雞。他們將黃黃嫩嫩的小雞裝在籮筐里,再放到微型車上,開往各村各寨。比起自己家里孵化,買現(xiàn)成的小雞當然省事多了。所以,自從這些小雞在各個村寨安了家,落了戶,老母雞孵小雞就逐漸成了歷史。只是,這些雞都是肉雞和蛋雞,沒有土雞。
這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至少目前沒聽說誰在大規(guī)模地養(yǎng)殖土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面臨著無限的機遇與挑戰(zhàn)。王成昆無形中成了方圓十里八村土雞養(yǎng)殖業(yè)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有人投來了鄙夷的目光:“在野豬林還想種果樹?還想養(yǎng)雞?頂多給他撐上3年!”
“分明就是別人走不通的路子,干嘛還要走一遭啊!明擺著是個坑嘛!”有人說。
…………
“開弓沒有回頭箭!硬著頭皮干吧!”王成昆愈發(fā)堅定了信心。不管未來如何,他總是要走上這一遭了。
王成昆又到銀行貸款10萬元。他到山坡上選了塊相對避風和濾水的地方,用家里的牛車從附近的磚廠買來些許磚,再買來沙、水泥、石棉瓦,自己摸索著干了起來。村里的發(fā)小知道了,不時地跑來搭把手。一周后,一間60平方米的單層小屋建好了。小屋分兩室,人雞共處,各居一室。他騎著摩托,將鋪蓋行李和柴米油鹽搬進小屋。門前剛好有股箐溝水。他因地制宜,挖了一個蓄水池,將箐溝水引進池子,輕松解決了用水問題。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回只等雞寶寶們?nèi)胱×?。雞寶寶們在哪兒呢?真正付諸行動時才覺得自己是無頭蒼蠅。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無論種啥養(yǎng)啥,種子是關鍵。如果不加以改良優(yōu)化,靠養(yǎng)殖傳統(tǒng)土雞賺錢,幾乎是不可能的。
到哪兒去找上等的雞種呢?他采取最原始的辦法,就是挨村挨戶去找,把方圓各村的優(yōu)良土雞都匯集到野豬林來。
他先將母親家里養(yǎng)的五六只母雞和兩只紅公雞搬到山上。然后又將白沙坡和鄰村訪遍,只要看到哪家有好公雞,他就高價將它們買來。
聽說苗族村的雞不錯,他騎著摩托翻山越嶺跑到苗族村去。哇,不看不知道,一看喜上眉梢。一只只火紅的高高大大的公雞在村里踱來踱去,他們的腿上都長著厚厚的絨毛,像是穿著一條毛茸茸的褲子。一只只公雞看見他,儼然一個個威武的侍衛(wèi)佇立不動,真有種誓死捍衛(wèi)領土的威嚴與霸氣。
“就是這個!就是這個!”他激動得自言自語道。
他從苗族村買回了十只穿著“絨褲”的大紅公雞。這是他走村串寨一個月下來最豐厚的收獲,這是他摯愛的寶貝。他美其名曰“飛毛腿”。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他想,有了“飛毛腿”坐鎮(zhèn),野豬林一定會美名遠揚。
雞寶寶們來到野豬林,為山林增添了無限的生機。窄小的屋子,其樂融融。每天清晨,天還沒亮,公雞們清脆洪亮的打鳴聲就讓山林熱鬧了起來。傍晚時分,吃飽喝足的公雞母雞挺著胸脯,踱著方步,咯咯咯地踏進小屋。勞累了一天的王成昆躺在簡陋的小床上,聽著雞寶寶們的咯咯聲,像是在欣賞美妙的音樂。
王成昆又到附近的村里買來50多只母雞。為了防止小偷和山鼠,他又養(yǎng)了只小狗。
家里曬干的玉米和麥子,母親留夠喂豬喂雞的,其余的全讓兒子拿到了山上。
果樹種起來了,雞也養(yǎng)起來了,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呵護成長,等待著樹掛果,雞生蛋,蛋生雞,讓野豬林繁榮起來。
他到書店買來了養(yǎng)雞和種植果樹的書。每天清晨,當雞寶寶們都出屋來,他就撒些苞谷籽兒、麥粒在屋外的空地上。雞寶寶們爭著搶著吃飽后,就四散到草叢里刨蟲去了。王成昆給果樹澆水、除草后,便坐在小屋門口,靜靜地翻開一頁頁書,汲取著養(yǎng)雞和種植果樹的精髓。
艱難的孵化
一兩周后,陸續(xù)有抱窩的母雞把一窩窩蛋生在草叢里、樹根處或巖石縫里,悄悄地孵化了起來。王成昆知道,那是母雞想當媽媽了。
王成昆開始張羅孵化小雞的事宜。他用耙子到林中耙了些干松針堆在屋內(nèi),簡單備了幾個雞窩。他像母親那樣,看著哪只母雞要抱窩了,順勢整幾個蛋放窩里,就只等小雞出殼了。
21天后,陸續(xù)有小雞破殼??墒?,不管怎么悉心呵護,每一窩至少都有30%的損耗。這個不小的數(shù)字敦促著王成昆不得不思考改進孵化技術的問題。
他還在書上看到:小雞孵化出來后要打疫苗。可是,今天破殼一個,明天破殼兩個,如何注射疫苗?若不做標記,根本不知道哪只注射了,哪只沒注射。倘若要做標記,卻是個不小的工程。
那時沒有任何技術,對剛出殼的小雞仔進行脫溫只有采取最原始的辦法。他在室內(nèi)安了個地爐,并掛了溫度計。要是溫度低,那簡單,只用往爐子里加火。相反,要是溫度高,除了開窗通風,還得爬上屋頂,揭開幾片瓦。他用磚頭蓋在煙囪的頂端,這樣,既可以降溫,還可以讓溫度保持得時間長一些。
“有時一天要上房揭瓦幾次,爬上去直接跳下來。當初像猴子一樣,不會累?,F(xiàn)在不行了,哈哈!”十七八年過去了,談起當時的情景,王成昆仍記憶猶新。
書上說可以用木頭自制孵化箱。于是,他找來木頭,按照說明,一步一步地拼湊起來。經(jīng)過一番敲敲打打后,一個簡易的孵化箱誕生了。
這箱好,一次能容納60個蛋。只是孵化過程沒了母雞的恒溫,需要人為地控溫。他用爐子生了炭火,在炭火上覆蓋了厚厚的火灰,好讓溫度均勻。標準溫度是37攝氏度。然而,雖然在炭火上面覆蓋了火灰,還是很難做到溫度守恒,不是高了,就是低了。還好,孵化箱上開了孔,溫度高時將孔打開,一通風,溫度也就降下來了。而溫度低時,就往爐里加火。他每小時就要檢查一次溫度計。另外,還得每兩小時翻一次蛋,好讓蛋受熱均勻。他整天被循環(huán)往復地升溫、降溫、翻蛋牢牢裹挾著。但一想到21天后,這些小家伙都能整齊破殼,他就倍感興奮和激動。他在等待著,等待著60只小雞齊刷刷地出來與他見面。
時間剛剛過去了21天,小雞如期而出。雖然也有那么五六個寡蛋,但破殼率已經(jīng)很高了。他驚喜萬分,這是自己辛辛苦苦21天的勞動成果。看著孵化箱里一只只黃黃嫩嫩的毛茸茸的小雞仔,他的心里比吃了蜜還甜。
接下來就是脫溫。出殼后的小雞仔得繼續(xù)在孵化箱里待上30多個小時,讓室內(nèi)溫度慢慢降至和室外溫度一樣時方可出來。
為了不出一絲紕漏,王成昆索性搬個凳子守在孵化箱旁。他雙眼死死盯著箱內(nèi)溫度計上的刻度,不曾離開半步。溫度偏高時,他就迅速打開通風口;溫度偏低時就立即升溫。他來不及吃上一口飯,喝上一口水,甚至連眼都不敢眨一下。夏天還好,冬天里,保溫難度太大,他只能將自己用的電熱毯放進孵化箱。30多個小時過后,小雞仔終于嘰嘰喳喳地從箱內(nèi)跑出來時,他已雙眼通紅,腦袋發(fā)脹。還得把小雞仔全部安頓好后,他才能安心地瞇上一會兒。
后來,有了電孵化箱,孵化過程輕松了許多。2012年,智能孵化箱現(xiàn)身野豬林,整個孵化過程全由機器完成。至此,艱難的孵化終于畫上了句號。如今,孵化環(huán)節(jié)已分散到社員家里,待小雞仔們脫溫后才入住野豬林。只是抱窩的母雞得不到妥善安置,不時從草叢中、巖石縫里帶出一窩窩小雞仔。王成昆不失幽默地說:“計劃生育沒搞好?。 ?/p>
閹雞之痛
待小雞長到近一個月,就得閹。這活兒當然非閹雞師傅莫屬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伴著一陣陣唧唧聲,一只只小雞在師傅熟練地把弄下很快被閹完。在未來的日子里,它們將長成一只只肥肥壯壯的大閹雞。
看著一只只小雞慢慢長成大閹雞,王成昆心里美滋滋的,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成長一樣。
閹雞師傅熟練地的動作讓王成昆心生好奇。他想,要是自己把閹雞的技術給掌握了,不是又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于是,每次師傅閹雞時,他都蹲在旁邊仔細地看著。他牢牢記住每一個步驟,并悄悄備了一套閹雞工具。
一個溫暖的午后,他捉來一只小雞,學著師傅的樣子,在一個小凳子上坐下。他先把小雞的兩只翅膀拉起,疊在腳下牢牢踩住。接著,他輕輕地把小雞腹部的絨毛拔了一點。他拿起刀片……他愣住了。他想,將這鋒利的刀口劃向小雞的腹部,跟劃向自己的腹部有何區(qū)別!不施任何麻醉,小雞怎么受得了?他松了松牢牢踩住小雞翅膀的腳,想放開。又一想,不就是一只雞嗎?哪兒有那么多麻醉藥?從小到大,劁豬閹雞的事見得多了,有哪個師傅給小雞小豬實施麻醉的?他覺得自己簡直就是杞人憂天。就這點出息,還想做大事?
他鼓起勇氣,左手輕輕按住小雞的腹部,右手將刀片輕輕在小雞腹部一劃,一條約三厘米的口開了。
他的心開始砰砰直跳。這可如何是好?他騎虎難下。他用顫抖的手拿起工具將開口向兩邊撐開。小雞的內(nèi)臟幾乎全都暴露出來。他用取雞腰子的工具伸進小雞腹腔里小心翼翼地撥弄。他的頭上已開始冒汗。
奇怪,那工具好像在跟他作對似的,怎么也不聽使喚。先是找不到那小東西,好不容易找到了,卻是怎么也拿不出來。好不容易快提出來了,手一抖,又滑落了??蓱z的小雞唧唧地叫著,拼命掙扎。他彎著身子,屏住呼吸,汗珠正一滴一滴地往下落。
他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把兩個小東西給取出來了。一看時間,足足用了40多分鐘。要是閹雞師傅,至多也就兩三分鐘的事。他直起身子,長吁了一口氣,看著面前這只一搖一晃的雞寶寶,嘆道:“不整了不整了!再也不整了!”
為了方便觀察這只小雞的情況,他專門在小雞的右腿上系了一條紫色的帶子。
在雞群中,那只系著紫色帶子的小雞總是顯得很虛弱。王成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不該來這么一出!”他在心里埋怨道。
小雞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一周后,它干脆躺下了,怎么也起不來,它不吃也不喝。甚至眼瞼也閉上,頭也耷拉下來。
可憐的小雞死了。在王成昆對它實施了閹技一周后,在徹底躺下一天一夜之后,它死了。
王成昆悔恨不堪,真是劁死老母豬學手藝。從此,他再也不閹雞了。
第一筆收入
果樹忙著開花結果,公雞忙著交配,母雞忙著生蛋,孵化箱忙著孵化……在野豬林,各自有各自的使命,各自有各自的忙碌。王成昆看看這個,喜;看看那個,也喜。閉上眼,滿心的歡喜。
一年后,最初閹的那批小雞已經(jīng)長成高高大大、肥肥壯壯的大閹雞了。往秤上一放,幾乎都是兩公斤以上。他想起曾經(jīng)在小學課本上讀到的“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黃腳,要比漂亮我第一”。他覺得,若是比美,眼前這個“選用民間優(yōu)質(zhì)雞種,喂食民間無污染糧食,山里自由放養(yǎng)長成”的大閹雞才應該拔得頭籌。就憑這幾點,他的雞絕對稱得上十里八鄉(xiāng)的“戰(zhàn)斗雞”。
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雞是很好了,可沒人知道啊。
妻子建議他到城里的bx8SQmOatSAiVHbtVrL5Ig==餐館挨門挨戶去推銷,找買家。
這可要他的命。像他這樣誠實肯干、任勞任怨的人,讓他在大山里怎么摸爬滾打都行,千萬莫讓他舍嘴失臉去低三下四地求人。他認為,上門去找買家就是屬于低三下四的事。他一向奉行的就是:頭可破,血可流,面子不可丟。堂堂一個五尺男兒,怎舍得下偌大的尊嚴去委身求人。
“這怎么叫低三下四求人呢?只不過是把好東西介紹給人家罷了,買不買是人家的事!我們這雞到了城里的餐桌上絕對是上等加上等的美味??茨隳前驼拼蟮某鱿?,你把那狗尾巴面子掛到天上去人家就來買你的雞了?”妻子氣急敗壞地說,她告訴他這是做生意的門道,城里哪家開餐館不到處發(fā)名片,甚至還免費吃上幾天呢!說這叫宣傳。
王成昆似有所悟,但還是覺得不好意思去。妻子說,不好意思去城里推銷就把雞拉到集市上賣。
到集市上賣,那更是要他的命。熟人街頭不見街尾見,叫他把雞搬進籮筐,守在集市上叫賣,情何以堪。妻子沒好氣地說:“這也不好意思,那也不好意思,那就養(yǎng)著唄!”
他知道妻子說的是氣話。本來就是靠這些雞寶寶們發(fā)家致富的,當然不可能像養(yǎng)老姑娘一樣養(yǎng)著。去吧,進城推銷去。不把自己推到風口浪尖,就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耐。
怎么推銷?總不至于拉著些活生生的雞去吧。別搞了沒賣成一只,還把它們折騰得夠嗆。他立即騎車跑到曲靖,把家里的全自動相機拿來。那是前兩年開雜貨店花了5000元買的索尼相機,效果不錯。
他給林中的閹雞寶寶們拍了幾張美照,又拿到曲靖的照相館里洗出來。
他不敢去那些富麗堂皇的大酒店,他生怕人家把他當乞丐一樣驅趕。他選擇了小餐館。一家,兩家,三家……他輾轉于曲靖城里的大街小巷,把微笑和真誠送進一家又一家小餐館。一天下來,居然沒有一家餐館訂一只雞。
傍晚時分,他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野豬林??粗恢恢粨磹鄣拈庪u,他的心情沮喪到了極點。夜里,風搖晃得樹枝呀呀作響,明亮的月光透過窗簾,射在地上,整個小屋都明亮了起來。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要在往常,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也未能吵醒他。他討厭這風,咋恁個大。他更討厭那射得他心里發(fā)慌的月光。
他索性坐起來?!懊魈爝€要不要繼續(xù)?”他想。去呢,說不定又是一場空;不去呢,眼下更沒啥出路。
思索了一番,他決定還是去吧!雖然去了也不一定有希望,但是不去是絕對沒希望的?!安坏介L城非好漢!既然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就堅持走下去吧!”想通了,心里也就敞亮了。
他拉開門,一陣微風迎面撲來,好不涼爽。抬頭一望,懸在深藍色夜空中的明月是那么美。沐浴著柔和的月光,身心異常舒適。他關上門,回到床上,沉沉睡去。
雞叫頭遍,他就迅速起床,騎上摩托朝曲靖趕去。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今天一定要預定一只雞。
他繼續(xù)穿梭于曲靖的大街小巷,繼續(xù)出入一個又一個餐館之間。遺憾的是,直到黃昏時分,也沒有一家餐館肯訂一只雞。
“好事多磨嘛!”他自言自語道。心里卻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難受。
不到黃河心不甘!第三天清晨,他又繼續(xù)騎上心愛的小摩托駛向曲靖。他不相信,偌大一個曲靖城,多如牛毛的餐館,竟會容不下他的一只雞。他堅信,只要有人開了第一個單,他的大閹雞就一定會火起來。
經(jīng)過前兩天的折騰,他的心態(tài)平和了許多。他不再報啥希望,只想著將曲靖城所有的小餐館都跑一遍,告訴他們在沾益不遠處的白沙坡有個野豬林,那里有最原生態(tài)的土雞和土雞蛋,有各種鮮嫩的水果,還有一個誠實熱心的養(yǎng)雞人。他希望餐館試用他的雞,更歡迎大家到野豬林玩耍。
他的誠心均遭到餐館老板的委婉拒絕,原因大致一樣,目前都有人專門送來。原來,這兩天雖然沒啥收獲,但至少他明白了一點,就是每個餐館都有固定的貨源。人都是講交情的,一旦定了由誰供貨,當然不能輕易更換了。
黃昏時分,突然下起了蒙蒙細雨。他沒帶傘,不過他覺得這雨格外的涼爽,仿佛是上天看他太過疲憊,專為他祛暑來的。
他的肚子咕嚕咕嚕地叫起來。中午他就只吃了個面包加一瓶礦泉水。他騎著摩托慢慢行至一家名叫“福滿樓”的餐館前,他想進去弄點兒東西填填肚。
他將車停在了屋檐下,取下頭盔掛在車把手上,一邊脫手套一邊走進餐館。
門口坐著個50多歲的大媽,眼睛不時地朝外張望,應是店里的老板娘。她中等個兒,微胖??从锌腿诉M來,忙起身,熱情地招呼著:“吃點什么?”
“有炒飯嗎?”他問道。
“有!”
“來一碗!”
“有番茄雞蛋的、酸菜洋芋絲的、苦菜肉絲的,要什么的?”
“苦菜肉絲!”
她到廚房吩咐完畢,又回到門口的座位上,繼續(xù)張望著。
這是一家兩層樓的不大不小的餐館。一樓的八仙桌已坐滿了兩張。他在剩下的一張餐桌前坐下,將脫下的手套放在椅子上。
約兩三分鐘后,一碗熱騰騰的苦菜肉絲炒飯端上來了。他三嘴兩嘴扒完了飯,頓覺胃里充實了許多。
老板娘繼續(xù)坐在門口張羅著生意。王成昆拿出閹雞照片,走到門口,順勢蹲下,問老板娘店里需不需要土閹雞。說著,他把照片伸過去。老板娘一邊說需要,但都是有人專門送來,一邊接過閹雞照片。
三天下來,她還是第一個認真看過閹雞照片的人。王成昆頓覺心里暖了許多。
照片上肥肥壯壯的閹雞在山林中自由散步,看得出來是山中放養(yǎng)的。老板娘對照片上的雞生了幾分興趣,問道:“真是山中放養(yǎng)的?”
“是的。不信我?guī)氯タ纯?!”王成昆驚喜萬分,激動地說。
“暫時就不去了,如果真的像你所說,那就送5只來看看嘛?!崩习迥镎f。
5只!5只!王成昆喜出望外。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幾天總算沒白跑。
從福滿樓出來,天已快黑了。細雨仍然飄著,但他的心里卻是暖的,一年來從未有過的暖。他忙掏出手機,撥通了妻子的電話,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了她,然后才騎上摩托,興奮地駛入幕色中。
第二天清晨,雞才叫頭遍,他就早早起了床。他捉了5只頂大的閹雞裝入籮筐,再牢牢地綁在摩托后座上。天剛蒙蒙亮,他的小摩托就駛出了野豬林。福滿樓開門時,他已早早在門口候著了。30多元一公斤,5只雞,共收入400多元。當他小心翼翼地接過老板娘遞來的錢時,雙手竟顫抖了起來,眼眶也濕潤了……
漫漫銷售路
有了第一筆收入,王成昆的銷售信心著實長了一大截。
沒過幾天,妻子的朋友買了一只,收入80多元。
王成昆萬分感激,他覺得,每一個買他雞的人都是他的貴人,他由衷地感謝他們。
2006年,賣閹雞共收入了8000多元。雖然,這點收入遠遠不及支出,但他異常欣慰,因為野豬林這個名字正慢慢為人們所知曉,野豬林的土閹雞正逐漸出現(xiàn)在城里大街小巷的餐桌上。
同年,看著王成昆的土雞養(yǎng)殖稍見成效,返回單位上班的妻子只好停薪留職,專心打理雜貨店。
王成昆一邊侍弄著野豬林的雞寶寶們,一邊繼續(xù)到曲靖城里推銷。他從小飯館到大酒店,挨門挨戶,他的微笑和誠意漫過曲靖城的大街小巷,野豬林的土閹雞也逐漸為人們所耳熟。從小飯館到大酒店,陸續(xù)有訂單飛到野豬林。
然而,有限的訂單總是滿足不了日漸壯大的雞群。
2008年,王成昆聽朋友說可以通過網(wǎng)絡宣傳。土地上長大的王成昆哪里知道網(wǎng)絡是啥東西,只是聽朋友說網(wǎng)絡宣傳的速度很快。目前,他的雞寶寶們就像養(yǎng)在深閨中待嫁的姑娘,要是沒人知道,再怎么優(yōu)秀也是嫁不出去的。只有讓更多的人知道野豬林和野豬林的“飛毛腿”,才能打開更廣闊的市場。于是,他請朋友在網(wǎng)上租了片服務區(qū),開了個“苗家土雞”的網(wǎng)站。確實,點擊率很高,卻沒一個訂單。由于網(wǎng)絡經(jīng)驗不足,沒續(xù)交費用,半年后,服務區(qū)就被黑掉了。
為了把眼前這些大閹雞成功推出去,王成昆絞盡腦汁。既然最先進的網(wǎng)絡也無濟于事,那還只能靠最原始的辦法,就是挨門挨戶去推銷。曾經(jīng)妻子讓自己去推銷,老覺得是有失大雅之事。如今,逢人就說野豬林的土雞如何如何好,似乎也不覺得丟人。他想,臉皮還是要靠磨煉,練多了,皮糙肉厚,就沒有不好意思的事了。
他從曲靖到昆明,從路人到公交車上,從飯館到酒店。他逢人就說,逢人就講。野豬林的“飛毛腿”正一步步從曲靖走向昆明,甚至更遠。慢慢地,各地不時有人打電話來訂購。逢年過節(jié),訂單就更多一些。
曲靖的訂單越來越多。2012年,王成昆在曲靖南寧農(nóng)貿(mào)市場開起了直營店,找了個小工幫忙看著?!耙柏i林土雞”直營店頓時成了南寧農(nóng)貿(mào)市場的熱門店鋪,前來買雞的顧客絡繹不絕。
直營店生意不錯,但是,好多顧客都要求把雞宰死,砍好。所以,一個小工根本忙不過來。妻子只好并了雜貨店,專門負責直營店的生意。
不久,他們又在東門街“三步兩道橋”開了分店,又找了個小工幫忙看著。妻子則在兩個店之間來回奔波,打理。
2013年,“飛毛腿”的定價由原來的一公斤30多元升到了68元。有趣的是,顧客并沒有因為漲價而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一天,沾益區(qū)農(nóng)業(yè)局農(nóng)經(jīng)站副站長徐云花下鄉(xiāng),期間到野豬林一看,頓覺眼前一亮。他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在大山里,居然還藏著這么高品質(zhì)、原生態(tài)的雞。在她的鼓勵與指引下,王成昆申報了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自此,零敲碎打了8年后,野豬林終于有了一個正式的名字。
2015年的一天清晨,一個陌生的電話打來。因為賣雞的需要,王成昆從不拒絕陌生電話。他接通電話,是四川的口音。一問,才知道是四川大涼山的,要買雞。
天吶,居然是四川的!他驚喜萬分,問他們是怎么知道電話的,說是前幾年在網(wǎng)上看到的。王成昆激動之下,給了他們最優(yōu)惠的價。
20只活閹雞登上了四川大涼山,帶著王成昆的熱情與友愛。
2016年,經(jīng)朋友介紹,一批20余只土閹雞的訂單發(fā)往了廣州。
野豬林的土閹雞美名遠揚,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不時到野豬林來參觀調(diào)研,均為這原生態(tài)的土雞拍手叫好。同時,政府部門也通過多方渠道大力宣傳,想讓野豬林的“飛毛腿”飛到更遠的地方。
自2019年以來,在政府各部門的鼎力幫助下,野豬林土雞作為“珠源益品”,已銷往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全國各地。自此,王成昆不用每天風里來雨里去地到處找商家,他只用待在野豬林,好好侍弄他的雞寶寶們,一個個訂單自會像小鳥一樣從四面八方飛來。
一封辭職信
“他人緣不錯,朋友太多,和村里人都處得相當好……他愛助人,倘若他有10元錢時,自己頂多留兩元?!边@是曹麗梅眼里的王成昆。
曹麗梅的話不無道理,打小他就朋友多。自打有了野豬林后,他絲毫不覺得孤獨寂寞。除了雞寶寶們,村里的發(fā)小們也常去找他玩,有事時幫他張羅事,沒事時圍在一起打打牌,抓只有缺陷的雞一殺,花椒辣子一炒,再加水煮熟,整個山林都是噴香的。有時,他也拉幾只送給村里的孤寡老人、左鄰右舍。
最讓村民欣慰的是,自從他養(yǎng)起了雞,大家每年的苞谷、麥子都沒再車拉馬馱運到集市上去賣,而是全由他以每公斤至少高于市場價5角錢的價格收購。因此,白沙坡的村民們都很感激他。
野豬林有一些村民的田地,常年種著莊稼。為方便村民進出山林,王成昆的合作社沒有設置大門。他自豪地說:“在這里,我除了有把車鑰匙,再沒別的鑰匙。辦公室常年敞開,村民都可以自由進出林中,但除了野狗、山鷹、山鼠對雞寶寶的肆虐,從來沒有人為地丟失任何一樣東西?!?/p>
2010年,村委會組織公開選舉村干部,村民們自發(fā)選舉他為白沙坡小組長。天啊,他頓時就懵了。那么多的雞寶寶等著他,哪兒有時間去當村組長啊。但是,實實在在的選票在那兒,白紙落黑字,他高票當選了。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王成昆卻是還沒上任就忙著去辭職。村支書說:“好歹你也先干上一陣子嘛,別辜負了老百姓對你的厚望!再說了,小組長也沒多少事兒?!贝逯脑捯灿械览恚醭衫ゲ缓靡馑紙?zhí)意辭職,只有硬著頭皮上任了。
一干才知道,雖說小組長事兒不多,但大小是個擔責的崗位,村里哪件大事小事你不得管。王成昆深感無力勝任。心在村里,就怠慢了山上的雞寶寶們;心若在山上,又辜負了村里的父老鄉(xiāng)親們。
然而,幾度辭職,終是落空。
無奈之下,2016年9月23日,他寫下了一份無比沉重的辭職信:
余任職六載有余,回顧去日,所成無幾。余深知重職焉能庸人駐!故,余自感上愧組織培育之恩,下愧鄉(xiāng)親之戀。特自別,望組織另尋賢人,以圖大計。吾意已決,閑野山鷹,歸心欲往。
辭職人:王成昆
2016年10月23日
寫完后,他隨手拿起手機拍了張照片留作底稿,并發(fā)了個微信朋友圈。隨后,他到村委會鄭重遞上了辭職信?;氐揭柏i林,一看朋友圈里的回復,才發(fā)現(xiàn)辭職信上的時間錯寫成“10月23日”了。
村支書反復找他談話,要他繼續(xù)擔任白沙坡小組長,并強調(diào)這是老百姓的意愿。
可王成昆去意已決。
王成昆感謝村支書對自己的認可,更感謝鄉(xiāng)親們對自己的抬舉,他知道自己屬于野豬林。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村委會,背了6年的沉重包袱終于卸下了。
別樣的殺豬飯
“喂,王總,今天晚上下來吃殺豬飯,我家殺豬。哦,又沒空啊……哎呀,既然你每次都來不了,我就明天晚上到野豬林來和你吃殺豬飯!兒子回來,我讓他開車來!等著??!”說完,范見學一邊掛了電話,一邊念叨著:“嘿嘿,你來不了,我就去找你!”他那黝黑的臉龐,加上深深淺淺的皺紋,一笑起來,就像一個被砸癟的銅盆。
范見學曾經(jīng)是大坡鄉(xiāng)石仁村委會范家梁子的貧困戶。他是土生土長的農(nóng)民,一直以來,都靠種植玉米和烤煙過活。面對土地,他總有一股子不服輸?shù)母蓜艃骸5?,任他怎么埋頭苦干,土地上的收入總那么微乎其微。他一直在想,要能再干點啥,為家里增加點收入就更好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野豬林,回報社會的想法正在王成昆心里萌芽。王成昆非常感謝各級政府對自己的幫助,深感自己走到今天不容易,應該為社會做點什么。
2018年,脫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在大坡鄉(xiāng)黨委政府和沾益區(qū)農(nóng)業(yè)部門的指引下,當?shù)刎毨艏娂娂尤肓恕罢匆嬉柏i林土雞養(yǎng)殖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范見學家就是其中的一戶。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nóng)場+農(nóng)戶”的模式,帶領社員立足山林或房前屋后,以品質(zhì)優(yōu)良的苗家“褲腿雞”為主,繁育雞苗、養(yǎng)殖銷售原生態(tài)綠色無公害土雞和土雞蛋,拓寬農(nóng)民增收致富路。
王成昆先組織社員召開會議,告訴他們科學養(yǎng)殖的重要意義,并承諾自己會免費提供雞苗,免費給予技術支持。社員們愿意養(yǎng)多少就養(yǎng)多少,待小雞養(yǎng)大后,自己再用高于市場價的標準收回。他的承諾給絲毫不懂科學養(yǎng)殖的社員們吃了定心丸,大家紛紛報上了養(yǎng)殖數(shù)目。
王成昆滿心歡喜,他終于找到了一條回報社會、服務群眾的好路子。他想帶領貧困農(nóng)民通過科學養(yǎng)殖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一只只幼小的雞仔和水桶、藥品等養(yǎng)殖物品隨著顛簸的面包車進入了村村寨寨。想到小雞仔們將在這陌生的地方安家落戶,王成昆既高興又擔心。他怕小雞仔們不適應新環(huán)境,怕社員們不懂它們的需求,從而導致小家伙們遭罪。
果不其然,問題來了:什么如何保暖啦,不吃食啦……王成昆的電話差點兒被打爆。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他都耐心接聽電話,耐心指導。遇到電話里解決不了的,他便親自驅車前往村村寨寨現(xiàn)場解決。有時夜深人靜,剛剛合上眼,電話一來,一骨碌爬起來,驅車就跑。因此,剛開始那幾天晚上,他幾乎都是和衣而眠。他怕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會對小雞仔們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他不想因自己的磨蹭耽擱影響到小家伙們的健康。白天黑夜地奔波,連續(xù)幾個晝夜沒睡過一個囫圇覺,他神情憔悴,目光黯然,眼里布滿了鮮紅的血絲,但他卻異常地激動與開心。
范見學雖然50多歲,大字不識一個,但他勤學肯干。只要別人教給他的辦法,他都會不折不扣地用好。
合作社每月都要召開一次社員會議,普及養(yǎng)殖方法,解決社員養(yǎng)殖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有的社員怕跑路,借故生病、有事,能不去就不去。為解決社員的交通問題,積極參與學習科學養(yǎng)殖技術,每次會議,王成昆都會為參會社員補足50元的交通費,免費發(fā)放水桶、藥品等。盡管這樣,還是有少數(shù)社員請假。然而,范見學卻不一樣,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嚴寒酷暑,只要開會,他都從不缺席。不僅如此,每次到野豬林開會,他都提前到達,尾隨著王成昆問這問那,他想看看野豬林的雞到底是怎么養(yǎng)得這么好。每次會議,他聽得最認真,領悟得最透徹。因此,第一次,他養(yǎng)了100只雞仔,除去成本,共賺了3000多元,每只雞還收到了王成昆10元的獎勵。
范建學很感激王成昆對他的幫扶。他說:“自己用母雞抱的小雞不好養(yǎng),買了孵化機也不行,養(yǎng)到半大就死了。王總不僅免費送來了雞,還送來了科學養(yǎng)殖技術。不管他有多忙,只要電話里聽我們說雞有啥問題,他二話不說,一小時準趕到。其實,王總才是個‘飛毛腿’?!?/p>
范見學視王成昆為大恩人,逢年過節(jié)都要邀請他去家里吃頓飯。而王成昆除了去解決養(yǎng)殖問題,一般都是沒空去吃飯的。偶爾遇到王成昆養(yǎng)殖回訪,范見學夫婦別提有多激動了。他們整宿不睡覺,殺雞、煮火腿……硬要把家里好吃好喝的全奉上。
新莊村委會老黃口村民徐小鳳是農(nóng)業(yè)局徐云花的掛點幫扶對象。徐云花物質(zhì)、經(jīng)濟上對她的幫助讓她由衷地感到徐云花比她的親妹妹還要好。在徐云花的引薦下,她也養(yǎng)起了“飛毛腿”。她說:“太感謝王總對我們的幫助了。這雞最好養(yǎng)最好賣,不用自己上街去賣,人家會親自上門來搶?!泵看瓮醭衫トニ遥退惆鸭依锓瓊€底朝天,也要給他捎上點土特產(chǎn)。
社員中像范見學、徐小鳳這樣的還真不少。王成昆很感激他們,說:“我只是做了一點點,他們卻如此對我。是這淳樸的民風和這片熱情的土地吸引著我不離去,不放棄!”他想讓他們因地制宜,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真正走上養(yǎng)殖致富的路子。
夕陽西下,一輛轎車蹣跚而來,在合作社辦公室外停下。車門一開,年豬飯的香味撲鼻而來。范見學和兒子將備好的年豬飯和一些生豬肉逐一抬進辦公室。紅燒肉、墩子肉、花菜小炒肉、排骨燉藕……豐盛的年豬飯被端上了會議桌,王成昆叫上工人師傅們圍坐在一起。
碗筷放好,美酒倒?jié)M,一頓別開生面的年豬飯在野豬林擺開。除了范見學的兒子要開車,不能喝酒,其余的都端上了酒杯。吃肉,喝酒。談笑聲、酒杯碰撞聲和著飯菜的香味在野豬林久久回蕩著。
月亮爬上樹梢,微風迎面撲來。年豬飯一直吃到晚上9點多鐘才結束。范見學父子別過王成昆,驅車駛出野豬林,消失在夜色中……
我的爸爸不一般
“我們只有媽媽,沒有爸爸!”曾經(jīng),每次跟孩子通電話,電話那頭傳來的,除了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就是悲痛欲絕的埋怨。
每當此時,王成昆總是無言以對。哽咽中,他試圖跟孩子解釋自己的不容易,說自己是多么的愛他們,也想和他們朝夕相處,但是因為想讓他們和媽媽一起過上好日子,才迫不得已和他們分開。然而,一切的解釋又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他終究還是淚如泉涌,說不出一句話,直到孩子發(fā)泄完悲痛的情緒主動掛了電話。
孩子的話不無道理。自從成了野豬林的主人,妻子、孩子、家庭統(tǒng)統(tǒng)與他無關。不是他不想管,而是山林中的雞寶寶們更需要他。
無數(shù)個夜晚,野豬林像一個沉睡的嬰兒,恬靜怡然。沒有一絲風,皎潔的月亮掛在樹梢,柔和的月光繞過樹枝,投在掛著天藍色窗簾的窗子上,屋內(nèi)頓時明亮了起來。這一切,讓忙碌了一天想舒舒服服睡個飽覺的王成昆怎么也合不上眼?!拔覀冎挥袐寢?,沒有爸爸!”的哭喊聲總在耳畔縈繞,它像鋼針一樣刺痛著他的心臟,讓他無法入睡。
躺在床上,兩眼瞪著朦朧的天花板。王成昆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當初就守著那個雜貨店,收入不少。輕松,安閑,關鍵是可以照顧孩子,照顧家庭,做一個好爸爸、好丈夫。如今,淪落野豬林,風里來,雨里去,使出渾身解數(shù),也沒收入多少。
這些年為了野豬林的雞寶寶們,孩子上學他沒接送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他沒開過一次。甚至孩子上幾年級他都不知道。很長一段時間,當有人問起孩子上幾年級時,他的回答都是二年級,其實早上五年級了。有時,他撥通電話,想跟孩子講講話,聽聽孩子們的聲音,常常傳來的是電話那頭嗚哩哇啦的哭聲和埋怨,大多時候,電話都是不歡而掛。
還好,有妻子的耐心開導和解釋,隨著孩子年齡慢慢地增加,他們終于理解了爸爸,終于知道了爸爸是有夢想、有擔當?shù)暮冒职?。如今,就讀上海對外經(jīng)貿(mào)大學的大女兒深受爸爸鼓舞,心懷夢想,學習成績優(yōu)秀,目前已在攻讀研究生。11歲的小女兒雖然想念爸爸,不時會趴在媽媽懷里嚎啕大哭,也常常在電話那頭問爸爸:“可不可以來陪我過一個生日?就一個。”“可不可以來開一次家長會?就一次?!薄齾s不止一次地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不一般,他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我要像爸爸一樣做一個有夢想、有擔當、有愛心的人?!?/p>
王成昆常常跟妻子說很羨慕她,可以天天和孩子在一起。面對柴米油鹽,吵吵鬧鬧,說說笑笑,其樂融融。不像他,只能與雞為伴,與雞為友。其實,他更深知,作為一個丈夫、一個父親,自己永遠是不合格的。
不咋個
看著滿地被野狗咬死的雞,王成昆的眼眶濕潤了。這1000多只肥肥壯壯的大閹雞正要登上發(fā)往全國各地的列車,卻在一夜之間成了野狗的囊中餐。初步估算,至少20萬多萬元的損失。這可是自己兩年多的心血呀。
他來不及過分傷心,忙著帶領員工清理死雞。他不能讓父母看見真實的現(xiàn)場。這幾年,父母忙完家里的活計,幾乎都是到野豬林來幫助他招呼打理。
待父母聽說野狗肆虐野豬林,三步并作兩步趕來時,現(xiàn)場已被清理得差不多了。面對父母的擔憂,王成昆卻輕描淡寫地說:“不咋個,也就損失千把塊錢?!?/p>
其實,在野豬林,野狗、山鷹是常客,一個不留神,它們就會讓你血本無歸。半夜里提防野狗是很艱難的事情,總不至于成年累月不睡覺地看著。就算是在大白天,你也不至于連眼都不眨地守著。就說那次老鷹叼小雞吧,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剛脫溫不久的雞仔們正成群結隊地在林中嬉戲、覓食。待王成昆聽到雞鳴狗吠的聲音,慌忙趕過去時,一群黑影已從林間消失了。一盤查,500多只雞仔不見了。父母詢問時,他只說被老鷹叼了10多只。
打小就深知父母辛苦的王成昆從不會讓父母窺到自己的難處,再大的事,經(jīng)他一說,都不是事。
王成昆是個地地道道的熱心人,他非常感謝各級領導和親朋好友對自己的幫助。為感謝大家,這些年,他送出的土閹雞不下成千上萬只。其間,有知趣的,深知他養(yǎng)只雞不容易;也有不知趣的,送了一次,還指望天天送,年年送。70歲有余的父親沒好氣地數(shù)落著:“鳳凰是來筑巢的,它是貴客,要好好對它;云雀是來搗蛋的。兔崽子,你好好看看,我和你媽,還有這么多幫助你的人,你對得起嗎?我們辛辛苦苦幫你創(chuàng)造的品牌,是你可以隨意糟蹋的嗎?”王成昆知道,源源不斷的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是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辛酸和汗水。默默付出的人,不是自己,而是他們。他更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對父母的絮叨,他唯有點頭稱是。背地里該怎么做還是照樣,畢竟不能因為幾只雞失了自己做人的原則。
曹麗梅也是如此。當年,自己的婚姻遭到家人的嚴重反對,導致房子自己買,娃娃自己帶,生意要靠自己想辦法。她常常感覺自己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但是,她從未在父母面前抱怨過。倘若父母問起,回答都是:“不咋個,很好!”節(jié)日年下,常常不忘給父母及哥哥姐姐送上幾只土閹雞和一些土雞蛋?!霸?jīng)看見人家殺雞都得遠遠地躲起來。如今,把一只活蹦亂跳的雞加工成桌上的美味也不在話下。”她微笑著說。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當然,也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哥哥姐姐們品嘗著美味的土閹雞,逢人就夸妹妹、妹夫很能干。
路在何方
經(jīng)過七八個春秋的摸爬滾打,王成昆的養(yǎng)殖基地從負債累累到日見起色,慢慢有了點積蓄。2012年,他把欠銀行的20萬元貸款全部還了?!巴蟮娜兆樱嵍噘嵣俣細w自己了。”想到這些,他的心里就美滋滋的。
看著一筆筆訂單,就像捧著一件件摯愛的寶貝。每年的收益也由2013年的15萬多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25萬多元。王成昆夫婦喜上眉梢,這么多年的付出,終于迎來了收獲的春天。他們堅信,不久的將來,野豬林的土閹雞一定會成為雞業(yè)中的“戰(zhàn)斗雞”,野豬林一定會成為沾益、曲靖乃至云南一張亮麗的明片。這不就是王成昆的初衷嗎?“有志者事竟成!”想到這些,王成昆欣慰地笑了。當初,所有的人都懷疑他,怕他堅持不了。他佩服自己身上的韌性,若不是一路的堅持,也就沒有今天的收獲。他更感謝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對他的幫助與扶持,沒有他們,野豬林也僅僅只是個小打小鬧的作坊而已。
“野豬林土雞養(yǎng)殖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的名字正逐漸飛出沾益,飛出曲靖,飛到北京。農(nóng)業(yè)部“無公害農(nóng)產(chǎn)品”、全國“專業(yè)合作示范社”、全國“農(nóng)村科普帶頭人”……各種榮譽讓王成昆夫婦應接不暇,各級媒體紛紛進行宣傳報道,參觀考察、實地調(diào)研者紛至沓來。
然而,正在王成昆的雞業(yè)發(fā)展得如火如荼時,不速之客——新冠病毒肆虐。3年來,每個人都活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王成昆慶幸自己還活著,父母妻兒都還活著。他由衷地感謝祖國3年來對自己及家人的保護,雖然全面放開后,家人都陽了,但是都挺過來了。
在嚴重的疫情面前,人的生命都不算個啥,野豬林的雞寶寶們又算個啥。從2020年春節(jié)開始,隔三差五的封控成了家常便飯。一批又一批成品閹雞被屯了下來,個把月賣不出一只雞是常事。
“總會過去的!”王成昆夫婦總是這么認為。而且眼前是要聽黨的話,做好隔離防護,不給國家添亂,好讓疫情快點過去。在嚴峻的疫情面前,王成昆夫婦踴躍加入到志愿者隊伍里。他們?yōu)楦鞣酪哒舅退?、送菜、送閹雞等食物。面對口罩的緊缺,曹麗梅買來紗布,摸索著縫制口罩。雖然樣子不太好看,但能起到一點作用。一只只粗糙的口罩解決了很多防疫站的燃眉之急。
曾經(jīng),王成昆想,一天,兩天,一月,兩月……頂多耗上半年,疫情準能消失殆盡。2003年的“非典”那么嚴重,不也沒超過一年嗎?
然而,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疫情不僅沒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國家的防控措施絲毫沒有松懈。
“唉,到底何時是個頭???”抬頭看看天,又低頭看看滿山的雞寶寶們,王成昆愁容滿面。
看著肥肥壯壯的大閹雞,王成昆苦笑著說:“雞寶寶啊,怕是老天爺眷顧你們,想讓你們在這兒多待一陣子。”
3萬多張嘴,加上五六個員工的工資,每天兩三千元的開支。3年來,每年20多萬元的虧損,王成昆之前的積蓄已消耗殆盡。
終于,2022年底,全國解除封控,并將新冠疾病列為普通呼吸道疾病。
“終于自由了!”王成昆自言自語道。隨即,從眼角蹦出的是滾燙的淚。和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一樣,為了這一天,他足足等了3年。是的,自由了。一想到又可以像3年前一樣,每天只用待在野豬林,侍奉好雞寶寶們,訂單自會像小鳥似的從全國各地飛來,王成昆就歡喜起來。
然而,事實并非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疫情的冬天過去了,但野豬林的春天卻還遲遲未到。王成昆夫婦接到了來自遠方的很多訂單,卻沒能成功發(fā)出一個。甚至省內(nèi),除了能正常發(fā)曲靖和昆明的訂單外,其他地方的訂單都無能為力。原因很簡單,沒有《動物檢驗報告》。本想著到相關部門尋一個便是,結果卻是,跑了很多部門都無果。
3年的疫情肆虐不僅摧殘著人類的生命,對各行各業(yè)造成的影響也是空前的。很多行業(yè)一蹶不振,破產(chǎn)倒閉。王成昆的土雞養(yǎng)殖合作社,雖然有幸戰(zhàn)勝了疫情,卻遲遲等不來一份《動物檢驗報告》。
沒辦法,和省內(nèi)所有的養(yǎng)殖戶一樣,王成昆只能硬撐著。他們期待著,不久,一切都能回到疫情前的樣子,每天有發(fā)不完的單,有收不完的錢。
“自從禁止活雞進入市場后,曲靖兩個直營店的訂單都是靠頭天晚上在野豬林宰死脫毛后送上來的。對生意影響很大,基本上只有老顧客。一只死雞,誰會相信是山里放養(yǎng)的綠色食品?”曹麗梅說,“為增加點銷量,我們推出了‘黃燜雞’‘辣子雞’‘清湯雞’等特色熟雞?!?/p>
“原本只是想著養(yǎng)點散雞養(yǎng)家糊口,不料,規(guī)模越整越大……唉!如今這境況,不得不懷疑當初走這條路的正確性呀!就在派出所,或許早已轉正。亦或是就守著雜貨店,收入并不比現(xiàn)在少,關鍵是不用這么風里雨里的操持,到頭來,好不容易積攢了一點,一場疫情全洗劫了?!蓖醭衫ミ煅手f。
他常常佇立于山林中,望著山坡上散落的辦公室和數(shù)間雞舍,往事歷歷在目,心情也激動了起來。曾經(jīng),他是怎樣的艱難創(chuàng)業(yè),直至三易辦公室,屢建雞舍。他不忍拆除任何一間廢棄的辦公室或雞舍,它們多像久經(jīng)風霜的長輩,在山林中陪著他,不離不棄。還有那輛斑駁的摩托,靜靜地靠在墻角,像一個耗盡所有能量的默默無聞的知己。它曾經(jīng)是多么地英姿勃發(fā),陪伴著王成昆風里來,雨里去……
關于下一步的打算,王成昆淡然一笑,說:“我一直想把‘飛毛腿’做成沾益的品牌。如果不是新冠病毒,這個心愿應該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4年了,我們在溫飽線上掙扎,‘飛毛腿’被死死困在了深山老林,飛不出去呀!一天七八十只的銷量,我們快撐不住了!
“眼下,最想做的就是壯大養(yǎng)殖后方,讓更多的農(nóng)戶了解‘飛毛腿’,養(yǎng)殖‘飛毛腿’。其次就是擴大加工規(guī)模,對一時半會兒銷售不出去的成品雞進行深加工?!?/p>
新的一天如期而至。在野豬林,仍一片繁忙的景象。王成昆忙著喂雞,忙著張羅有限的訂單。哪怕只有一只雞的訂單,他也要用最快的速度送至顧客手中。雞寶寶們忙著吃,忙著生蛋,忙著長肉……一只只大閹雞飛上枝頭,在林間穿梭,清脆的雞鳴聲和著婉轉的山雀聲,宛如一支豐收的交響樂,在野豬林久久回蕩,回蕩……
一陣北風襲來,王成昆不禁打了個寒顫。他打開手機看了看日歷,已臨近大雪。在林中,他窺到了枯枝上尖尖的小芽兒……
作者簡介:
楊瓊芬,小學語文教師,愛好閱讀與寫作。作品散見于《曲靖日報》《掌上曲靖》《珠源文藝》等。
責任編輯/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