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它既彰顯著一家一族的道德、涵養(yǎng),又承載著獨特的中華文化和精神。我國歷史上有許多聲名遠揚的家族,創(chuàng)造了豐富燦爛的家風家訓文化,對家庭成員、家族乃至整個國家都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吳越錢氏,如果從五代時期吳越王錢镠算起,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家族內(nèi)載入史冊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后更是群星璀璨,涌現(xiàn)出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錢穆、錢鐘書等文壇碩儒、科技巨擘、國學大師。錢氏家族卓越的成就,也是我國文化史上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
錢氏家族何以歷經(jīng)千年仍興盛不衰、人才輩出?這與吳越王錢镠定下的家訓密不可分。
一部家訓傳后人
江南錢氏的發(fā)跡始于吳越王錢镠。錢镠生于五代亂世,憑借戰(zhàn)功建立了吳越國。雖然靠武功起家,錢镠卻有著與一般武人完全不同的思維,不僅治國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嚴謹。朝廷為了表彰錢镠平定兩浙的功績,特意賜給他金書鐵券,即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免死金牌。面對這個殊榮,錢镠非常清醒,他召集家人,告誡族人不得恃寵而驕,違法亂紀,并同時頒布了八條家規(guī),即《武肅王八訓》,要求族人必須銘記于心,嚴格執(zhí)行,這也是《錢氏家訓》的最初版本。錢镠辭世前,留下了十條遺訓,即《武肅王遺訓》,對其之前創(chuàng)立的家訓作了強調(diào)和補充。五代十國時期,各國在繼承問題上兄弟相爭、父子相殘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吳越國歷經(jīng)三世五王,政權(quán)平穩(wěn)過渡,政局始終穩(wěn)定,與錢镠的教誨不無關(guān)系。
其后世子孫錢弘俶對錢镠創(chuàng)立的家訓進行了認真整理和補充,重新編定為《錢氏家訓》。這部家訓以儒家“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理念為框架,只有區(qū)區(qū)六百多字,分為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部分,對子孫如何立身處世、持家治國作了全面的規(guī)范和教誨,成為錢氏后代人才輩出的不竭動力。
2021年,《錢氏家訓》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名錄,成為第一個國家級家訓非遺項目。
一個家族興千年
《錢氏家訓》影響了一代代錢家后人,造就了吳越錢氏一門世代人才興盛的傳奇,史書中有明確記載的錢氏人才就有一千一百多位,國內(nèi)有跡可循的錢氏宗脈有一百多支。錢氏后裔枝繁葉茂,無論遷到哪里,都注重家風建設(shè)、個人品德修養(yǎng)、家族素質(zhì)提高。以無錫錢氏為例,其后代繼承祖先遺訓,發(fā)奮讀書,取得了卓越成就。
在無錫鴻聲鄉(xiāng)七房橋村,有一處錢家的故宅。宅院前有一條名為“嘯傲涇”的小河,連接七房橋與蕩口鎮(zhèn),東往蘇州。據(jù)說,錢家人為它起名“放生官河”。錢氏子弟曾在此坐船,東往蘇州求學,再經(jīng)由上海出國留學。古稀之年的錢偉長重返故居,曾在這條小河前長久矗立。
七房橋錢氏承繼吳越錢氏千年世系,家訓家風家教代代相傳,英杰輩出,涌現(xiàn)了中科院院士錢偉長(彈性力學專家)、錢臨照(物理學家)、錢令希(工程力學家)、錢俊瑞(經(jīng)濟學家)以及工程院院士錢易(環(huán)境工程專家)。這五位院士,再加上國學大師錢穆,故而七房橋錢氏有“一門六院士”之說。
在錢家故宅中的懷海堂左右墻上,掛著吳越武肅王錢镠的訓示“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正前方則是錢令希院士所書的傳家之寶《錢氏家訓》。錢偉長也曾手書“祖德是繩”,懸掛在惠山錢王祠堂內(nèi)。錢偉長曾回憶,錢家最為重視的事便是祭祖,祭祖時向家人宣講解釋家訓。某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燒毀了素書堂,父親竟沖進老屋,只為搶出載有《錢氏家訓》的錢氏家譜。
錢氏后人從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層面,形象地實踐了錢氏家族的家訓家風。
一部好的家訓,不只是家族本身的精神食糧,也是整個民族,乃至整個國家的共同財富,它帶我們回溯歷史,讓我們牢記為何出發(fā);它帶我們觀照現(xiàn)在,踏實走好腳下的路;它帶我們展望未來,鼓勵我們延續(xù)民族文化血脈,繼續(xù)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