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內鏡息肉冷圈套切除術(CSP)結合識別問題 - 確定選項 - 評估并選擇最佳選項 - 行動 - 檢驗有效性(IDEAS)護理模式訪視應用于結直腸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并分析對患者疼痛因子的影響,為提高該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增城院區(qū)收治的112例結直腸息肉患者進行前瞻性研究,根據(jù)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A組
[56例,IDEAS護理模式訪視+內鏡息肉熱圈套切除術(HSP)]和B組(56例,IDEAS護理模式訪視+CSP),術后隨訪6個月。比較兩組患者息肉切除情況,術前和術后3 d的疼痛因子指標及血清血栓素B2(TXB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水平,以及息肉完整切除率和術后6個月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結果 B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A組;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TXB2、VEGF、bFGF水平均升高,但B組均低于A組;血清P物質(SP)水平均降低,且B組低于A組(均Plt;0.05)。兩組患者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息肉直徑、息肉切除數(shù)量、息肉完整切除率及術后6個月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結論 CSP結合IDEAS護理模式訪視應用于結直腸息肉患者的治療可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患者術后疼痛較輕,有利于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疾病轉歸。
【關鍵詞】結直腸息肉 ; 內鏡息肉冷切除術 ; 熱圈套切除術 ; IDEAS護理模式訪視 ; 疼痛因子
【中圖分類號】R6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5.0131.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5.043
結直腸息肉病是指結腸內發(fā)生大小不一、數(shù)量不等的隆起性病變。目前臨床常采用的結直腸息肉切除方法為內鏡息肉熱圈套切除術(HSP)和內鏡息肉冷圈套切除術(CSP),但HSP切除過程中需使用高頻電,其產(chǎn)生的熱輻射可能會引發(fā)動脈損傷,術后并發(fā)癥較多[1]。CSP可使用冷切刀片直接切下腸息肉的底部,防止深部腸黏膜熱損傷,安全性較高[2]。識別問題 - 確定選項 - 評估并選擇最佳選項 - 行動 - 檢驗有效性(IDEAS)護理模式訪視是一種術前訪視模式,可針對性地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的護理,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術前焦慮,進而提高治療依從性,促進疾病轉歸[3]。本研究旨在探討CSP結合IDEAS護理模式訪視應用于結直腸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增城院區(qū)收治的112例結直腸息肉患者,根據(jù)不同的手術方式分為A組和B組,各56例。A組患者年齡20~67歲,平均(52.13±4.48)歲;男性32例,女性24例;單發(fā)16例,多發(fā)40例;息肉部位:結腸43例,直腸13例。B組患者年齡21~68歲,平均(51.89±4.22)歲;男性33例,女性23例;單發(fā)17例,多發(fā)39例;息肉部位:結腸45例,直腸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⑴符合《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tǒng)疾病分冊》 [4]中結直腸息肉的診斷標準,且經(jīng)腸鏡檢查確診;⑵符合內鏡切除手術適應證;⑶高質量腸道準備等。排除標準:⑴術前1周內服用抗凝藥物;⑵側向發(fā)育型、淺表凹陷型、淺表平坦型息肉;⑶合并直腸癌或炎性腸病。本研究經(jīng)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增城院區(qū)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方法 ⑴術前評估。所有患者均進行血常規(guī)、心電圖及凝血項目常規(guī)術前檢查。⑵術前準備。腸鏡檢查前1 d進行流質飲食,術前12 h禁食,手術當天在檢查前4~6 h指導患者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Ⅱ)(深圳萬和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827,規(guī)格:68.56 g/袋)導瀉,排出清水樣便說明腸道準備充分。術前使用丙泊酚中/長鏈脂肪乳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04,規(guī)格:100 mL∶1.0 g/支)靜脈麻醉,術中監(jiān)測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⑶內鏡操作準備。采用電子結腸鏡(杭州先奧科技有限公司,浙械注準20212060580,型號:XD-130A)對兩組患者進行腸鏡檢查并進行X線攝片,明確息肉情況。⑷術中:A組患者采用內鏡HSP,經(jīng)活檢孔道送入熱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江蘇康進醫(yī)療器材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63010140,型號:SD-T-2416-25),固定息肉后逐漸收緊,將息肉輕輕拉離腸壁,再使用高頻電凝手術器械(杭州鼎勝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械注準20193010428,型號:DS-HZH-01)切除息肉組織,將病理組織送檢。B組患者采用內鏡CSP,采用冷一次性使用電圈套器套取息肉組織及其外緣1~2 mm正常組織,再逐漸收緊圈套,切除病變組織后,將病理組織送檢。⑸術后處理:切除息肉后仔細觀察創(chuàng)面,觀察是否存在持續(xù)滲血,用生理鹽水沖洗。術后絕對臥床休息,禁食24 h,兩組患者術后均隨訪
6個月。
1.2.2 護理方法 ⑴成立護理小組。選擇有2年及以上臨床工作經(jīng)驗的2名醫(yī)師、1名麻醉醫(yī)師、4名護士組建IDEAS護理模式訪視小組。⑵制定干預方案。小組成員討論并確定方案具體實施計劃,明確各項職責,經(jīng)組長審核合格后開始實施。⑶方案實施:①問題識別階段: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病情及患者對于手術的了解情況。②確定選項:為患者講解兩種內鏡息肉切除術治療方案的優(yōu)缺點,明確患者的實際需求,緩解患者術前焦慮情緒。③評估并選擇最佳選項:邀請患者參與健康宣教活動,為患者講解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并分析術后早期開展功能鍛煉的利弊,與患者共同溝通探討出最佳治療方案。④行動階段:術前1 d護理小組應再次主動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關于焦慮管理、并發(fā)癥預防、疼痛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支持,指導其采取聽音樂、看書等方式來緩解心理壓力。⑤檢驗有效性:手術結束后,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觀察并記錄息肉切除情況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1.3 觀察指標 ⑴息肉切除情況。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手術時間、息肉直徑及息肉切除數(shù)量。⑵疼痛因子指標。分別于術前和術后3 d抽取兩組患者肘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速率離心10 min,取上層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前列腺素E2(PGE2)、P物質(SP)、神經(jīng)生長因子(NGF)水平。⑶血清血栓素B2(TXB2)、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水平。與⑵同樣的方法采集血液并提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術前與術后3 d兩組患者的血清TXB2、VEGF、bFGF水平。⑷息肉完整切除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通過觀察創(chuàng)面大小、出血情況及病理檢查結果評估兩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記錄兩組患者術后6個月出血、腹痛、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各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之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經(jīng)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息肉切除情況比較 B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內鏡操作時間、息肉切除時間、息肉直徑及息肉切除數(shù)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疼痛因子指標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PGE2、NGF水平均升高,但B組均低于A組,兩組患者血清SP水平均降低,且B組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血清TXB2、VEGF、bFGF水平比較 與術前比,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TXB2、VEGF、bFGF均升高,但B組均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息肉完整切除率及術后6個月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gt;0.05),見表4。
3 討論
結直腸息肉若未及時切除,可能會發(fā)展為結直腸癌,盡早切除息肉可有效降低癌前病變風險,促進疾病轉歸。目前,臨床多采用內鏡下HSP切除結直腸息肉,利用高頻電裝置產(chǎn)熱,使切割部位細胞或組織變性,但該項術式具有較高的遲發(fā)性出血風險[5]。內鏡下CSP手術使用冷切除,可避免使用熱能器械,有利于降低動脈損傷、潰瘍等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安全性更高[6]。IDEAS護理模式訪視可為患者進行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有利于減少患者的焦慮情緒,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7]。本研究中,B組患者手術時間短于A組,這提示CSP結合IDEAS護理模式訪視治療結直腸息肉可縮短手術時間。CSP使用冷圈套器在冷凍后切除息肉,在保證息肉完整切除率的同時,操作也更為簡便,免去電凝操作,有助于縮短手術時間[8]。
PGE2、NGF是臨床常見的疼痛刺激因子,其表達降低可增高人體疼痛閾值,減輕患者疼痛程度;SP是一種痛覺神經(jīng)遞質,參與脊髓水平的痛覺傳導和調制。TXB2有極強的縮血管和抗凝效果,從而減少了黏膜組織血流量以及氧氣、營養(yǎng)物質的供應,VEGF、bFGF能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及遷移,以及血管的重建和黏膜細胞的再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B組患者血清PGE2、NGF、SP、TXB2、VEGF、bFGF水平均低于A組,這提示與HSP干預相比,CSP結合IDEAS護理模式訪視治療結直腸息肉對機體造成的損傷更小,術后疼痛更輕。CSP可一次性快速切割,有效避免高頻電灼傷引起的疼痛刺激,防止深部腸黏膜熱損傷,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較小,有利于減輕術后應激反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術后疼痛[9-10]。此外,IDEAS護理模式訪視可對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讓患者對病情和手術的了解更為深入,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減輕術后疼痛。
綜上,CSP結合IDEAS護理模式訪視應用于結直腸息肉患者的治療可顯著縮短手術時間,患者術后疼痛較輕,有利于減輕機體炎癥反應,促進疾病轉歸,值得臨床
推廣。
參考文獻
夏超, 劉有理, 黃志剛, 等. 內鏡息肉冷切除術治療結直腸小息肉的臨床效果[J]. 中國內鏡雜志, 2023, 29(6): 58-64.
徐威, 胡學軍, 姚平, 等. 內鏡黏膜冷切除術和熱切除術在結直腸6~10 mm無蒂息肉治療中的療效對比[J]. 中國臨床醫(yī)學, 2020, 27(6): 1002-1006.
林娟, 劉秀玲, 肖晗, 等. 術前IDEAS模式訪視在腹腔鏡下子宮內膜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癌癥進展, 2022, 20(18): 1887-1891.
中華醫(yī)學會. 臨床診療指南:消化系統(tǒng)疾病分冊[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5: 132-146.
孟玉此. 結直腸息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與冷圈套切除術對炎癥因子表達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yī)學, 2024, 25(1): 19-22.
梁丁保, 蔡和利, 戴結, 等. 冷圈套切除術在結腸息肉治療中的應用[J]. 國際消化病雜志, 2021, 41(5): 325-329.
王若蕙,冉桃菁, 周春華, 等. 圈套器冷切除術在結直腸息肉內鏡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 中華消化內鏡雜志, 2023, 40(2): 152-156.
楊雯, 陳玥, 鐘藝馨, 等. IDEAS模式訪視干預在結腸息肉內窺鏡下黏膜切除術患者的應用效果[J]. 中國臨床研究, 2024, 37 (1): 156-160.
曹婷婷, 陶國全, 楊曉鐘, 等. 冷圈套切除術治療≤ 1.0 cm結直腸息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中國內鏡雜志, 2021, 27(5): 1-6.
黃啟俠, 溫興禹, 姜樹娟. 內鏡下冷圈套與熱圈套切除術切除結腸較大息肉的效果比較[J].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 2023, 57(2): 164-168.
1 作者簡介:李抗抗,大學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內鏡臨床護理。
通信作者:黃麗芳,博士研究生,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消化道疾病的診療。E-mail:266603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