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在醫(yī)學上被稱為“耵聹”,它是由耳道分泌物與灰塵、皮屑等混合形成。對大多數人來說,沒啥必要掏耳朵。通過平常的咀嚼食物、說話、咳嗽等行為,耳屎是可以由內而外慢慢地溜出耳道不會堵住耳道的。
但有些人不明白這些,或習慣性掏耳朵,就可能產生一些意外的后果——
由于外耳道的皮膚比較薄,經常用硬的東西掏耳朵,耳道的皮膚會受到損傷,外耳道的防御機制也會遭到破壞,一些細菌就會趁虛而入,引起外耳道炎。在外耳道反復受到外界刺激和外耳道炎癥不斷修復的過程中,某些細胞可能會產生變異,從而引起臨床上常見的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所以說,如果耳朵沒有不適癥狀,就不需要特意去掏。如果耳朵癢了,可以用手指揉按外耳道的耳庭前壁或外耳道后壁來進行止癢,耳朵癢也有可能是耳朵出現了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濕疹等疾病。所以耳朵發(fā)癢時不建議自己隨意挖耳,應盡早去正規(guī)醫(yī)院查明原因。
(據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