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戰(zhàn)時期,國共兩黨出于維護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對三民主義的話語權展開論戰(zhàn)。蔣介石將三民主義與儒家思想、法西斯思想結合,以三民主義為理論武器打壓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決維護經過孫中山重新闡釋的三民主義,并通過辨析“真假三民主義”“新舊三民主義”,有力地揭穿了蔣介石的虛偽行徑,并以三民主義論戰(zhàn)為契機,創(chuàng)生出“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話語,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
【關鍵詞】國民黨|共產黨|三民主義|新民主主義
1924年國共合作后,經過孫中山重新解釋的“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和共同的革命話語。孫中山去世后,國民黨蔣介石、汪精衛(wèi)叛變革命,中國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立場和態(tài)度有所改變,由指責蔣介石、汪精衛(wèi)“篡改孫中山先生政策”和希望革命的國民黨“進行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政綱”逐漸轉向放棄三民主義,進而獨自探索中國革命道路??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以后,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日益尖銳,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人放下同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仇恨,呼吁國共兩黨實現(xiàn)第二次結合,組成全民族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了團結國民黨抗戰(zhàn),中國共產黨重新舉起三民主義旗幟,這樣國共兩黨再次匯聚到三民主義旗幟下。但是,由于蔣介石始終企圖借三民主義消弭馬克思主義,進而消融中國共產黨,他們或篡改三民主義,或把三民主義同法西斯主義相結合造成獨裁統(tǒng)治。對此,中國共產黨同國民黨就三民主義問題進行了激烈論戰(zhàn)。通過論戰(zhàn),中國共產黨辨析“真假三民主義”“新舊三民主義”,不僅有力地揭穿了蔣介石的虛偽行徑,而且在領導中國革命實踐中創(chuàng)生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話語。
一、國民黨歪曲詮釋的三民主義
抗戰(zhàn)爆發(fā)以后,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力量迅速發(fā)展壯大,這引起了蔣介石的恐慌,也讓他意識到要加強對三民主義的宣揚闡釋。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政治合法性,鞏固自身獨裁專制的地位;另一方面是為了以此為理論武器“清剿”共產黨。作為國民政府的最高領導人,蔣介石自詡為孫中山革命事業(yè)和三民主義理論的后繼者。為了維護他一黨專制的威權統(tǒng)治,他費盡心機去闡釋三民主義。為了將三民主義包裝成他達成極權統(tǒng)治的理論武器,蔣介石先后將三民主義與封建儒學、法西斯主義結合,并大大加強對三民主義的系統(tǒng)闡釋,三民主義逐步扭曲為封建買辦、法西斯式的“蔣氏三民主義”。
(一)三民主義的儒家化
三民主義源自西方近代資產階級文化,蔣介石卻對其閉口不談,反而竭力將儒家思想融入三民主義,宣揚儒學思想是三民主義的思想來源。這是因為儒家文化在千年以來我國的封建社會中是占主導地位的,是為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其要求的“三綱五?!闭闷鹾狭耸Y介石大資產階級維護一黨專政、個人獨裁的政治要求。蔣介石的第一步棋,便是用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歪曲、篡改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1932年5月,在《革命哲學的重要》這份演講中,蔣介石在孫中山“知難行易”的哲學思想的基礎上加入儒家思想中四維八德等理念,形成他所謂的“力行哲學”[1]。在蔣介石的“力行哲學”看來,“古往今來宇宙之間, 只有一個‘行’字才能創(chuàng)造一切”[2],革命也不例外。他認為革命需要原動力,這個原動力,分開來說是智、仁、勇三達德,統(tǒng)一來說就是“誠”?!靶小彪x不開“誠”,誠是行的起點和原動力,是行的基礎。只要以至誠去力行,就能夠篤行。換言之,便是要求全中國的民眾一心一意獻身于國民黨和他的“革命”事業(yè)。如此一來,在這套唯心主義的“力行哲學”的宣揚下,蔣介石便可站于道德制高點,利用民眾的愛國主義精神來維系他的封建法西斯統(tǒng)治。
(二)三民主義的法西斯化
法西斯主義是結合極端民族主義、中央集權的軍國主義、獨裁主義于一身的極右翼主義,它最初于1922年傳入中國,在蔣介石的推崇下,于1931年在中國的傳播達到了高潮。蔣介石之所以極力推崇法西斯主義,也正是因為法西斯極權主義與他希望達成個人獨裁主義的政治目的不謀而合。但蔣介石自居國民黨正統(tǒng)之繼承人,不可能放棄三民主義而公然改用法西斯主義,因此只能引申其中的反動思想為三民主義而用。而三民主義法西斯化的任務,多數(shù)是落到其御用文人的肩上,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葉青。葉青筆下的文章,除了是為蔣介石的獨裁專政打造話語武器,更是為了攻訐共產黨和共產主義。比如,葉青在《法西斯蒂與三民主義》一文中,將三民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關系比作“船”與“舟子”,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1]。言下之意便是說,要想拯救中國,就必須實行三民主義,而要想貫徹三民主義,就必須以法西斯主義的手段來進行。在諸如此類的反動文章的鼓吹下,“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成為了國民政府官方宣傳標語,三民主義逐漸淪為封建買辦的法西斯主義。
1939年5月,蔣介石在《三民主義之體系及其實行程序》一文中,系統(tǒng)論述了他精心包裝的“蔣氏三民主義”。他拿出所謂“三民主義的體系及其實行程序表”,吹噓這張表可以包羅三民主義全部思想,而這篇文章和這張表的發(fā)布也標志著蔣介石封建買辦的中式法西斯“三民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化。
蔣介石一邊鼓吹三民主義為救中國唯一之道路,一邊對共產主義和自由主義進行猛烈抨擊,認為均不合國情。例如,葉青認為共產主義等同于民生主義,因此共產主義只能解決中國的民生問題,而對民族和民權這兩大基本問題,共產主義非但毫無益處,更表現(xiàn)出反對思想。而三民主義“以‘公’字為出發(fā)點,所以能涵蓋一切,無絲毫偏頗之弊”[3],因此,中國只需要三民主義,不需要共產主義。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的相容性問題成為了國民黨借機消融共產主義的話柄,對此,中國共產黨人對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關系作出了系統(tǒng)闡釋,在堅持自身信仰的同時,有力地回擊了國民黨的反共陰謀。
二、共產黨繼承創(chuàng)新的三民主義
早在抗戰(zhàn)之初,中國共產黨就已經承認三民主義為當今中國革命不可或缺的理論,并宣誓信仰三民主義。這不僅僅是為了聯(lián)合國民黨及自由黨派人士共同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抵御外敵,更因為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符合當前中國革命的需要。隨著抗戰(zhàn)形式的變化,國民黨加快了反共的步伐,挑起三民主義論戰(zhàn),以“蔣氏三民主義”為理論武器打壓攻擊共產黨。論戰(zhàn)中,中共創(chuàng)新性地闡明了三民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內在聯(lián)系,并在同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wèi)投降派激烈的論爭中批判性地提出“真假三民主義”“新舊三民主義”的話語,在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斗爭中逐步占據(jù)主導地位。
(一)“真假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區(qū)分
1939年4月,《為開展國民精神總動員告全黨同志書》中,中共中央提出了“真假三民主義”的概念,批判了假三民主義者言行不一虛偽行徑,并號召共產黨員為實行真三民主義而奮斗[4]。5月,區(qū)分真假三民主義的標準被毛澤東詮釋為“和廣大工農群眾的關系如何”[5],真三民主義的內涵得以豐富,也將一部分國民黨頑固分子歸入“假三民主義”之中,號召群眾用革命的真三民主義去批判頑固分子的假三民主義。6月,毛澤東在《反投降提綱》中,進一步明細了真假三民主義問題。報告中將三民主義與國民黨細分為三種。一,“日本人的三民主義與國民黨”,斥責汪精衛(wèi)的三民主義“是假三民主義與假國民黨”;二,“中國人民的三民主義與國民黨”,明確了堅持國民黨一大宣言的三民主義和國民黨“是真三民主義與真國民黨”;三,“中間性的三民主義與國民黨”,實際是對蔣介石三民主義的估量[5]。面對蔣氏集團的攻訐,毛澤東指出這些思想不僅反對共產主義,更違背孫中山的真三民主義,是假三民主義,唯有孫中山重新解釋的包含“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才是共產黨人愿意堅守的真三民主義。
面對日本的誘降,國民黨的反共,共產黨人高度警覺,堅決回擊。中共的理論工作者們響應毛澤東的號召,紛紛發(fā)文論證分析真假三民主義問題,揭穿了假三民主義的面紗,有力批判了國民黨的反共行徑。例如,王稼祥指出:“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蔣介石等的三民主義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6]。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擁護馬克思主義,同情工農大眾,聯(lián)合蘇俄,與蔣介石、葉青等人的資產階級化的三民主義全然相反。他強調要宣揚馬列主義,反對以三民主義溶化共產主義。張聞天發(fā)表的《擁護真三民主義反對假三民主義》一文,詳細分析了國共兩黨認知三民主義差異的實質,并系統(tǒng)總結真正擁護三民主義的基本要求[7]。周恩來則提出,汪精衛(wèi)的假三民主義、戴季陶的修正三民主義和黨內某些人用馬克思主義包裝的三民主義,都不是真正孫中山的三民主義,這些紛繁復雜的思想會讓三民主義混亂化,蒙蔽了其原本的革命思想[8]。共產黨人深入研究三民主義,辨明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關系,在統(tǒng)一戰(zhàn)線中既聯(lián)合又斗爭地堅持三民主義。
(二)“新舊三民主義”:中國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闡釋
1939年12月,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毛澤東將民主主義區(qū)分為新舊兩種,并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也區(qū)分為新舊兩個階段。此外,毛澤東否認之前的“中間三民主義”的說法,認為“只有革命的或反革命的三民主義”[5]。質言之,毛澤東已將葉青、蔣介石等人歪曲解釋的三民主義同汪精衛(wèi)反動的三民主義一起歸為偽三民主義之列。只有包含三大政策在內的新三民主義,才是“中國今日革命之必須”,才是與共產主義政治綱領基本相同的三民主義,才是共產黨愿意信仰并為之奮斗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相容性的問題,是國共兩黨論爭三民主義的重點問題,亦是國民黨借機消融共產黨的主要借口。在共產黨宣誓信仰三民主義之后,國民黨頑固派叫囂既有三民主義,共產黨便應該放棄共產主義,否則所謂宣誓就是假意的。對于這些言論,毛澤東駁斥了這些觀點,指出這“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觀察”[5]。在共產黨人看來,關鍵不在于信仰什么主義,而在于是否能夠為拯救中華民族而合作抗戰(zhàn),只要有共同奮斗目標,不論信仰什么主義,都能在三民主義的基礎之上團結抗戰(zhàn)。隨著共產黨人對三民主義理論認識的逐步深入,中共厘清了三民主義與共產主義的關系,強調了共產黨堅持共產主義的堅定性,同時闡述了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的相容性,有力回擊了國民黨打著三民主義的旗號對共產黨的攻訐。
(三)“新民主主義”:中國共產黨對三民主義的揚棄
抗戰(zhàn)爆發(fā)后,中國為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宣言信仰三民主義。但是,三民主義終歸是反映資產階級利益的理論武器。隨著抗戰(zhàn)形式的變化以及國共兩黨三民主義論戰(zhàn)的交鋒,中國共產黨使用三民主義旗幟的局限性逐漸顯現(xiàn),除了為敵人提供了反共的話柄,共產黨自身的政治訴求也不能通過三民主義得以完全體現(xiàn)。以三民主義論戰(zhàn)為契機,中共意識到了擺脫三民主義話語束縛、樹立新的理論旗幟的緊迫性與必要性。通過對三民主義的揚棄,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生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話語,樹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旗幟。
毛澤東在《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中指出,舊式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過時了,而現(xiàn)階段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5]。新民主主義是繼承“新三民主義”精華發(fā)展而來;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承繼中山先生衣缽,包含“三大政策”在內的革命。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設想,超越國民黨“三民主義共和國”的建國方略。不同于蔣介石官僚資本主義獨裁統(tǒng)治的國家,新民主主義國家是由無產階級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的共和國,是切切實實實行“三大政策”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自此,中共樹立起新民主主義的理論旗幟,并以新民主主義話語代替三民主義話語宣揚自身政治主張。
三、結語
綜上所述,抗戰(zhàn)時期國共兩黨的三民主義話語論戰(zhàn),看似是學術上的交鋒,實質是為各自政治利益服務的。國民黨挑起這場論戰(zhàn),意圖用歪曲化的三民主義消融共產主義,來達成獨裁專制的政治目的。面對國民黨的攻訐,共產黨奮起反擊,以“真假三民主義”“新舊三民主義”的科學論證揭穿了國民黨的虛偽行徑。三民主義論戰(zhàn)的結果是國共雙方各自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論成果:以蔣介石《中國之命運》為代表的封建法西斯式三民主義;以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為代表的新民主主義。以三民主義論戰(zhàn)為契機,中國共產黨建構起新民主主義革命話語,逐步掌握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話語權,鞏固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蔡尚思.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資料簡編·第3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587,694.
[2]蔣介石.行的道理(行的哲學)[A].先總統(tǒng)蔣公全集:第一冊[C].臺北: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4:1248.
[3]蔡尚思.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資料簡編·第4卷[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329.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1921—1949):第16 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84.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67,214-220,687,689-694,367,647.
[6]王稼祥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213.
[7]洛甫(張聞天).擁護真三民主義反對假三民主義[J].延安:解放,1939:81.
[8]中共中央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統(tǒng)一戰(zhàn)線文選[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抗戰(zhàn)時期黨的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項目編號:12BKS024)】
(作者簡介:肖航,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