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愛在瀚海八百里(散文)

      2024-12-31 00:00:00周小小
      青海湖 2024年12期
      關鍵詞:柴達木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赤壁賦》

      一、我是盤古的那份愛

      當盤古把自己的身軀化為山川萬物、表達他對這個世界全部的愛的時候,他也許不曾想到,這山川萬物并非永恒。在時光亙古不變的流淌中,變遷一刻也不曾停歇:大陸在漂移、在隆起、在俯沖、在斷裂,海底在蠕動、在抬升、在沉降、在碰撞,在億萬年的時光緯度上,不停地消亡,又不斷地再生,如一塊永不停息旋轉(zhuǎn)的魔方。

      億萬年前,這個藍色星球上的一片汪洋古海,它也曾溫暖濕潤、植物繁茂,萬羽飛舞長空、百獸呼嘯山林、魚蝦嬉戲清澗。而當它歷經(jīng)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荏苒的地質(zhì)紀年中,漸漸悄悄地改變了它往日的模樣。古海一天天退去,變?yōu)闇\海、變?yōu)闉┩俊⒆優(yōu)樯皆?、變?yōu)椴粩嗦∩母咴?。一條3公里長的貝殼梁上20多米厚的貝殼堆積層,那是遠古大海告別時留下的禮物。千億個混合著鹽堿土的貝殼,還在大漠風沙中回味億萬年前古海的記憶,在天地之間無言地訴說著它的前世今生。

      那已經(jīng)化為山川萬物的盤古,原來也是有知的,經(jīng)歷再多的巨變,他也不能與這片古海割舍。他用撼動星球的洪荒之力,隆起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蒙古高原,在柴達木的南側(cè)挺起巍巍昆侖,北側(cè)挺起阿爾金山和祁連山,用綿綿密密的山系,把八百里瀚海緊緊擁入懷中,猶如抱著一口如大海般模樣的巨大天盆。

      盤古這毅然決然深情的一抱,把他最深沉的愛緊緊擁入懷中,周邊高山的眾多河流順勢流淌,源源不斷地向盆地匯聚、再匯聚,盆地中也曾有過巨湖浩渺、水天一色的壯美。但他也許沒有想到,他高高隆起的有力的臂膀,卻也擋住了源自北方的冷空氣,擋住了印度洋北上的暖濕氣流。這片遼遠無際的天空,由此越來越多萬里晴空、高照的艷陽,越來越少高天上流云的際會、水汽的凝結(jié),一天天告別了曾經(jīng)的濕潤。這片土地上,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只有17毫米,而蒸發(fā)量最高的地方達到3500毫米。就像盤古小心翼翼淺淺的吸氣,從天地之間得到的水那么少;又像盤古豪情萬丈的呼氣,讓環(huán)流不息的大氣帶走的水卻那么多。

      在億萬年的地質(zhì)時間軸上,“滄?!焙汀吧L铩彼坪醪]有轟轟烈烈,而是無聲無息,在不經(jīng)意之間已經(jīng)完成了切換。

      切換永不停歇。印度板塊當前仍在以每年44~50毫米的速度向北擠壓,大碰撞的力量不斷累積,昆侖山、汶川、玉樹、積石山的大地震,時刻提醒我們滄海桑田的變遷正在繼續(xù)。

      遠古的大海早已干枯了千萬年,曾經(jīng)萬頃碧波的汪洋,早已蒸騰了無數(shù)個輪回;曾經(jīng)鎮(zhèn)守海底的巨石,如今早已分解成碎片、風化為沙粒,密密地鋪陳在戈壁荒漠之上,間或被強勁的狂風卷起,形成沙塵暴肆虐大地,并沿著青藏高原北緣向東不停跋涉,飄落在太行之西、秦嶺之北,以億萬年的累積形成了土層厚達400米的黃土高原。海的枯、石的爛,本來也就只像是云卷云舒,既那么驚心動魄,又如此稀松平常。

      我們眼前的世界,并非永恒不變。

      當時只道是尋常。

      二、我是地殼的那味咸

      被三大山系緊緊擁抱的盆地,如今有了一個樸實無華的名字——柴達木!

      “柴達木”,蒙古語,恰如其分地把這塊土地命名為“鹽澤的世界”。取名的人是智慧的。古海的巨浪,濃縮為鑲嵌在柴達木的一汪又一汪星羅棋布的鹽湖。在柴達木盆地東西800多公里、南北300多公里的蒼茫大地上,分布著33座鹽湖,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鹽湖資源儲量在4000億噸以上。陽光普照下的鹽湖晶瑩剔透、天地同頻互動,“天空之鏡”中,讓人恍若“莊周夢蝶”,分不清天上地下,不知道仙境還是人間。

      海干枯了,但海的夢沒有干枯,依然在這片大地上熠熠生輝。

      柴達木把兒時曾經(jīng)碧波萬頃、水光接天、浪花喧囂的回憶,結(jié)晶為姿態(tài)萬千的一朵朵鹽花,讓風和水雕刻成波濤親吻過的痕跡,在水里,它把遠古的回憶向水訴說,水咸了;在風里,它將浪花的夢境向風訴說,風也咸了。

      這里的察爾汗鹽湖,5856平方公里的遼闊面積,是我國香港面積的5倍還多,青藏鐵路、青藏公路從堅硬的鹽蓋之上踏踏實實地通過,“萬丈鹽橋”其名不虛。湖中的鹽類總儲量550多億噸,是美國大鹽湖的9倍,僅僅這一個湖里的鹽,就足夠全球70億人吃2000多年。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人需要吃鹽,糧食也需要“吃鹽”。柴達木鹽湖中生產(chǎn)出來的鉀肥,正是糧食的“糧食”,有了它,農(nóng)作物就能更加健康成長,就能有更高的產(chǎn)量、更優(yōu)的品質(zhì)。柴達木坐擁10億噸的鉀鹽資源,占到全國儲量的81%,每年700多萬噸的鉀肥生產(chǎn)能力,供應支撐了全國一半的農(nóng)耕用肥,把來自大地的能量轉(zhuǎn)化為碧波萬頃的滾滾麥浪。億萬農(nóng)民撒下中國自己的種子,精心呵護、春耕夏耘。金秋時節(jié),看祖國廣袤大地之上,希望的田野彌漫著豐收的氣息,一座座充實的倉廩,散溢著沁人的稻花香,讓我們自信滿滿地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鹽的世界遠遠不是柴達木蘊涵的全部。柴達木是豐富的、是慷慨的、是無私的。這咸咸的鹽里,還蘊藏著450萬噸純堿的年產(chǎn)能,被譽為中國的“堿都”。這咸咸的鹽里,鎂資源儲量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鋰資源儲量占全國總量的80%以上。這咸咸的鹽里,還有占全國總儲量63%的石棉礦,占世界儲量70%以上的天青石礦,居全國前十名的鉛鋅礦,可創(chuàng)造潛在經(jīng)濟價值超200億元的大型金礦,以及極其豐富的鉀、鈉、鎂、芒硝、石灰?guī)r礦,儲量都是全國第一……當我們乘坐著飛機暢游世界各個角落、開著新能源車追逐詩和遠方、用手機給親人朋友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用色彩絢爛的煙花慶祝每一個重要時刻的時候,這些礦藏轉(zhuǎn)化成的各種元件要素,正在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支撐起我們和這個無限豐富的大千世界的精彩連接。

      柴達木獨特的地質(zhì)形態(tài)之下,還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即使已經(jīng)經(jīng)過了60多年的勘探和開發(fā),這里的石油天然氣探明的儲量和產(chǎn)量依然處于平穩(wěn)增長階段,70億噸的可利用油氣資源量,勘探開發(fā)形勢依然樂觀。一個甲子的歲月,絲毫不曾蒼老。一座座井架在荒漠中豎起,一根根鉆桿向地殼進發(fā),深藏于遠古地層中的石油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被召喚到地表。

      柴達木的外表,看上去是那么的蒼涼、荒蕪、了無生機。當詩人感慨“青海戍頭空有月,黃沙磧里本無春”的時候,他一定不曾想到,這外表樸素無華的柴達木咸咸的地下,卻又如此的豐饒,人稱“寸土寸金之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的柴達木美在不言、美在內(nèi)涵。蒼天以深沉的別樣的方式,表達著對這片大地的深情和厚愛。

      柴達木,過去是海,如今依然是海,它是地殼上一汪依然保存著咸味的、固態(tài)的海,它是飽含海量礦物元素的海,是支撐祖國建設的資源的海。

      它還有另一個響亮而豪情的名字:祖國聚寶盆!

      三、我是純凈的那抹藍

      在柴達木,那清亮透徹的藍天白云、燦爛絢麗的金色陽光、漫步天地的西風北風,曾經(jīng)是那樣司空見慣、平淡無奇,而如今,這些“無用之用”,早已成為“大用”。

      當西北風豪氣萬丈橫掃完塔里木盆地之后,來到柴達木盆地的北緣,在這里,祁連山張開廣袤的身軀,以冷峻的姿態(tài)把它擋在身后。西北風豪氣不減,像塞倫蓋蒂大草原上長途遷徙的非洲羚羊,雖千難萬險,目標始終不變,它盤旋著、激蕩著,不斷蓄積力量,最終從阿爾金山脈的多個山口,傾泄涌入柴達木盆地。正應了老子那句話:“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每個涌入西北風的山口,都呈現(xiàn)出強烈的狹管效應,“虛而不屈,動而愈出”,風的能量被放大,更加強勁狂暴,茫崖一帶大風日數(shù)每年達到300多天。

      強勁有力的風,不僅刻鑿和雕琢著盆地的地表,形成2萬多平方公里猶如“魔鬼城”“外星世界”的風蝕地貌,而且每年送來3500~5000小時的風能可利用時間,風電理論可開發(fā)量達到8.8億千瓦,使柴達木盆地成為中國發(fā)展風電產(chǎn)業(yè)最理想的區(qū)域之一。六祖惠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人的心動。我想,必是風遵從了大自然的律動,必是風機的翅膀駕馭著高天上流淌的力量,必是人類順應自然法則、運用自然規(guī)律建設美好家園的無窮創(chuàng)造力在澎湃、在涌動。

      太陽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崇拜。柴達木盆地年日照在3500小時以上,年太陽能總輻射量達到每平方米6600~7300兆焦,是太陽能資源開發(fā)利用的一方沃土。

      在“光熱之都”德令哈的50兆瓦光熱電站,矗立著一座200余米高的熔鹽儲熱塔,環(huán)繞四周的2.7萬面定日鏡,精準地把陽光反射到塔尖,讓塔尖像鉆石一般耀眼。在這里,光能被轉(zhuǎn)換成熔鹽的熱能儲存下來,并轉(zhuǎn)換為綠色電能,讓每個白天光芒耀眼的“鉆石之光”點亮每個夜晚的萬家燈火。

      格爾木總裝機容量70萬千瓦的產(chǎn)業(yè)園區(qū),有光伏、有風電、有光熱、有儲能,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年發(fā)電量13億千瓦時,是世界上首個集風光熱儲調(diào)荷于一體的多能互補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為能源革命提供了一個“中國綠發(fā)樣本”。如今,柴達木的清潔能源裝機規(guī)模達到1908萬千瓦,占到幾近全省的半壁江山,而且在綜合效率、發(fā)電時長、儲熱時間等多項指標上,位居全國前列。

      柴達木“追風逐日”,把“風光無限”的清潔電能,經(jīng)過整流、逆變、升壓,實現(xiàn)華麗轉(zhuǎn)身,源源不斷地涌入電網(wǎng),化身為驅(qū)動萬物的能量、助力生機勃勃的煙火人間。

      在這個地球上還有7.33億人無電可用的當下,中國是在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中,第一個也是唯一做到向14億國民全民通電的國家。中國以一國之力,發(fā)出超過全球四分之一的電量,平均每2秒所產(chǎn)生的電量,即可滿足一個中國人一輩子的電力需求。

      當羲和老神仙駕馭著太陽,一絲不茍沿著精準的宇宙軌跡和時間之軸滑過天空的時候,人類就一直在總結(jié)規(guī)律、迸發(fā)出無限的創(chuàng)造偉力。夸父一定會驚嘆后人追逐太陽的方式與他有如此巨大的不同,后羿也許會遐想如果天上仍然有十個太陽,人類又會有怎樣驚天的壯舉。

      行走在廣袤的八百里瀚海,那一道道排列整齊的風電葉片悠悠旋轉(zhuǎn),既是身處大漠的粗獷豪放,又是柔情靈動的輕歌曼舞,給這片風塵中寂靜的土地賦予別樣躍動的生命活力。那些鋪天蓋地的無數(shù)面光伏板,聚合成戈壁灘上一片又一片蔚藍的海洋,把來自1.5億公里之外的太陽的光芒,轉(zhuǎn)換成這個藍色星球上生生不息的無窮能量。

      四、我是輪回的那滴水

      姜根迪如冰川,靜靜地矗立在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zhèn)的各拉丹冬雪山之上。海拔:6621米。

      這里遼闊無垠。格爾木,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管轄著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上轄區(qū)面積最大的城市,比韓國全境還要多出2萬平方公里;下轄的唐古拉山鎮(zhèn),面積4.7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鄉(xiāng)鎮(zhèn),比北歐國家瑞士,比中國的海南省、臺灣省的陸地面積都要多出約1萬平方公里。在各拉丹冬雪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超過20座,分布著104個冰川群。

      長江的第一滴水,從沉睡了千萬年的冰川的一支晶瑩剔透的冰筍上,靜靜悄悄地滑落。它遇到另一滴水、又一滴水,慢慢匯成一汪水洼、成長為一支小溪、壯大為一條河流,宛如神州大地上的血脈,開啟一路高歌、氣象萬千、風雷激蕩的萬里奔流。

      唐古拉山鎮(zhèn)是長江第一鎮(zhèn),自從告別故鄉(xiāng),長江再也沒有從任何一個鄉(xiāng)鎮(zhèn)中間穿過——唐古拉山鎮(zhèn)是當之無愧的“長江唯一鎮(zhèn)”。

      這滴水,幼小的身軀,清澈、純凈、透亮,帶著絲絲清涼?!般印笔撬啄陼r的名字,蜿蜒流經(jīng)被譽為“珍稀野生動物基因庫”的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上天有好生之德,萬物都值得護佑。這里的“高原精靈”藏羚羊,曾經(jīng)被那些金錢蒙蔽了良知的盜獵者瘋狂捕殺,而如今,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可可西里再次煥發(fā)出勃勃生機,藏羚羊群的歡騰跳躍溫情再現(xiàn)。

      這滴水,易名“通天河”時已是少年,寧靜平緩、蓄積熱情。在河邊傳唱過唐僧師徒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的最后一難,把堅毅和執(zhí)著作為通行證,通過最終考驗、修成正果的美麗神話??吹轿某晒鲙е妻缓玫纳袷ナ姑鼜倪@清涼中蹚過,并以文化交融的功績而被奉為綠度母的化身,慈悲天下眾生。見證了玉樹2010年“4·14”強震之后浴血的格?;B強綻放、在祖國大家庭呵護下完成鳳凰涅槃、嶄新的“圣潔玉樹”矗立高原的史詩。

      這滴水,以“金沙江”為名,以青年的姿態(tài)、狂熱的激情,與瀾滄江、怒江肩并肩一起躍入高山間的深谷,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獨有的170多公里“三江并流”的奇觀。它的激情依然不減,又在山峰之間猛烈下切,穿鑿出急流飛瀉、驚濤轟鳴、百獸之王一躍而過的虎跳峽。

      這滴水到了宜賓,已經(jīng)成長成熟、進入盛年,更名“長江”,品一味千年的酒香,唱一曲“酒熟花如錦,誰人共醉狂”,浩浩然一路東去。

      這一去,經(jīng)歷過山城重慶,那里曾被日寇6年10個月無差別野蠻轟炸,含恨沖刷過32829名亡魂的鮮血,看到過重慶較場口防空隧道被炸、致使避難的近萬名民眾窒息推擠踐踏身亡的慘案,更見證了無畏的中國人民“愈炸愈強”的民族精神!

      這一去,聽過李白在歷經(jīng)世間百態(tài)之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豪邁與灑脫、寬恕與釋然。見到一代偉人勾畫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三峽宏圖變成現(xiàn)實,展現(xiàn)著峽江這盛世的安瀾。

      這一去,在八百里洞庭沉吟回憶千年之前“云夢澤”的浩渺煙波,聽慣了江邊回蕩的艄公號子、聞慣了田野中醉人的稻花香、看慣了粉墻黛瓦筆墨紙硯里的人生百味。在岳陽樓前感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赤子之心,在黃鶴樓聽過“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深情吟唱,珞珈山下、東湖之畔醉心于荊楚文化的深深魅力。更印證過無懼艱險、百煉成鋼的“英雄之城”武漢所代表的民族品格。

      這一去,如此悲愴,侵華日軍野蠻入侵南京,30萬無辜同胞慘遭屠殺、南京淪為人間地獄,那一段必須銘記的人類歷史上的黑暗時刻,那一份永世不忘的刻骨銘心的國仇家恨。如此欣慰,排山倒海的“百萬雄師過大江”,徹底結(jié)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侵略掠奪、欺凌奴役的無窮苦難屈辱的歷史。如此欣慰,如今山河無恙,人間皆安,足以告慰無數(shù)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英烈:這盛世中華,如你所愿。

      這滴水,長驅(qū)6300多公里,橫貫中國中部,數(shù)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干流橫貫11個省級行政區(qū),支流伸展到8個省級行政區(qū),最終在上海市崇明島匯入茫茫東海。潤澤著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的長江流域,滋養(yǎng)著萬里神州泱泱華夏三分之一的人口。

      這滴水,從雪山走來、向東海奔去,與遙相守望的另一條母親河黃河一起,揮灑著五千年的深厚文脈,刻畫了壯麗秀美的萬里江山,造就了煙火人間的百味人生,承載了偉大民族的共同記憶,構筑了你我共有的精神家園。這是歷史和現(xiàn)實相互輝映的浪花,給我們傳承下來的答案。

      海拔6621米高的雪山上的一滴水珠,也可以如此跌宕起伏、豪情萬丈、波瀾壯闊,成為零海拔的海平面上沉靜的一片蔚藍!

      在無垠的蔚藍中,這滴水依然熱情地奔騰著、跳躍著,蒸騰為水汽、凝結(jié)為云層,乘著季風的翅膀,看遍藍色星球上的日升月落,閱盡山海江河的氣象萬千,又毅然決然地悠悠回望,來到它依然眷戀的這片高原故土,化為一片雪花,輕輕悄悄地飄落在姜根迪如冰川。

      在故鄉(xiāng)的懷抱中,靜靜入眠,等待下一次的蘇醒。

      五、我是塵世的那段路

      柴達木盆地面積25萬平方公里,比歐洲匈牙利、奧地利、捷克三個國家的面積加起來還要大。單從這到處是沙漠、戈壁的外表來看,柴達木似乎并非人類宜居之地。

      然而,我們從來不可低估人類開拓空間、生存繁衍的信念和力量。從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柴達木一帶就已經(jīng)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有沱沱河沿岸、格爾木三岔口、冷湖、小柴旦的遺跡為證,有地層發(fā)掘的結(jié)果為證,有出土的石器為證,也有延續(xù)到2900年前青銅時代的諾木洪遺址為證。

      有人就有交往,有交往就有路。

      強漢之時,漢武帝派出張騫出使西域。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返回時,經(jīng)新疆、翻越阿爾金山、進入柴達木盆地,最終抵達長安。他用自己的雙腳和青春歲月“鑿空西域”,后人正是沿著他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

      青海是古絲綢之路南線的重要通道,被稱作絲綢之路“青海道”,大致平行于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上最繁榮的干道之一,每當河西走廊被戰(zhàn)亂阻隔時,這里更是必經(jīng)之地。這條路,由今海東市經(jīng)西寧市、日月山一線進入柴達木盆地東緣,再由天峻縣、烏蘭縣、都蘭縣折向新疆,往西直抵西域。

      公元4世紀,鮮卑吐谷渾部從遙遠的遼東,輾轉(zhuǎn)跋涉數(shù)千里來到青藏高原東北部,建立了綿延國祚350年的吐谷渾王國。他們在青海湖畔建起伏俟城(今共和縣石乃亥鄉(xiāng)),在豐美的湖濱草原上培育出有名的“青海驄”,在伏羅川(今都蘭縣)定都作為其統(tǒng)治的腹心地帶,往來開展商貿(mào)活動、打造文化交流的樞紐,使都蘭古城成為絲綢之路南道上的一個重要驛站。他們在絲綢之路上當向?qū)?、作翻譯、押運物資、武裝護送,把中原的絲綢、棉布、瓷器、鐵器、茶葉、紙張等轉(zhuǎn)運到西域各國,又把西域的金銀制品、玻璃器皿、香料及珍禽異獸等從這里輾轉(zhuǎn)運送到中原各地。

      絲綢之路是繁忙的中西交通線,也是富庶的貿(mào)易生命線。洋溢著濃郁異域色彩的東羅馬的金幣、波斯薩珊朝的銀幣、粟特的銀器、品種眾多的絲織品,先后在都蘭縣被發(fā)掘出土。品味這些千年前來自異域的人們的智慧結(jié)晶,我們仿佛能聽到千百年回響不息的駝鈴陣陣,感覺到一支支駝隊鏗鏘有力的腳步帶給大地的震顫,體悟到因物資貿(mào)易、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亞歐大陸因文明互鑒而融合發(fā)展的千年輝煌。

      唐蕃古道,是長安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爾、印度的必經(jīng)之路。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走的就是這條大道。這條古道,為祖國版圖完整、民族團結(jié)、國家統(tǒng)一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49年的中國,持續(xù)了一百多年的紛亂終告平息。為了有充足的力量保衛(wèi)邊防,入藏公路的建設迫在眉睫。慕生忠將軍以“就是死,也要頭朝拉薩!”的英雄大無畏精神,率領1200多名民工和戰(zhàn)士,挺進昆侖山、跨越江河源、爬上唐古拉山、穿過羌塘草原,經(jīng)過7個月零4天的艱苦努力,在“生命禁區(qū)”創(chuàng)造了人類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跡。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建成通車,這條世界屋脊上的人間通途,讓西藏與祖國內(nèi)地緊密相連、血脈貫通。英國BBC倍感驚訝:“青藏公路令人難以置信,共產(chǎn)黨的汽車好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關角山,橫亙在天峻大草原和柴達木盆地之間,平均海拔3800余米,青藏鐵路的必經(jīng)之地。美國人聲稱“有昆侖山在,鐵路就永遠到不了拉薩”。1958年,英勇的鐵道兵開工建設關角山隧道,經(jīng)過二十年的拼搏,在極端氣候條件和極其復雜的地質(zhì)條件下,靠人挖鎬刨、車拉人推,在這座高山山體之上,硬生生挖掘出了一條4000米長的關角山隧道。即便如此,黑色的鐵路也得在這段山谷中回環(huán)往復,列車需要先通過彎彎曲曲的5組展線,在山谷間艱難而曲折地爬升600米,爬完這段“登天的梯子”,才能通過海拔3700米的老關角隧道,再由展線蹣跚而下,僅這一段,需要艱難跋涉兩個小時。

      時光流轉(zhuǎn)到2014年,一條全長32千米的特長隧道貫通關角山,列車僅需20分鐘便可穿過。曾經(jīng)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關角展線群停止使用、逐步拆除,只剩下青黑色的路基,還依舊盤旋在冷峻的山谷之間,成為往日的印記。

      在不久的將來,等格爾木至那曲段完成后,京藏高速也將全程通車,飛馳3700多公里,把北京和拉薩緊緊連接在一起。屆時,青藏公路、京藏高速、青藏鐵路三條世間巨龍并肩前行,成為中國大地上無數(shù)奇跡中,又一個新的奇跡。

      回想一個多世紀以前,孫中山先生曾感嘆:“今日之世界,非鐵道無以立國。”一個多世紀之后的今天,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以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讓無數(shù)條公路鐵路跨越江河峽谷、穿越雄山峻嶺、橫跨沙漠戈壁、串連高原凍土、連接內(nèi)陸海洋、貫通城市鄉(xiāng)村,把華夏大地連接成一個密集而高效的交通網(wǎng)絡。那些曾經(jīng)阻擋人們遠行的高山大河、絕壁深澗,如今都在滾滾的車流兩旁,成為人們沿途欣賞的一路美景。

      在這張高廣度、高密度、高強度、高質(zhì)量連通的交通網(wǎng)絡之上,一個個超級工程,北煤南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diào),讓這個資源分布極不平衡的國家得以大范圍、超規(guī)模、高效順暢地開展全新的資源配置。人群奔向天南海北、貨物送達四面八方,祖國大地由此而更生機無限、活力迸發(fā)。這張網(wǎng)絡,連接了14億各族兒女,連接了民族凝聚力,也連接了現(xiàn)在與未來。

      我們正在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赤子之心和“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博大胸懷,投身共建“一帶一路”,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努力。

      我們還在奮力開拓登陸月球、探索火星、追逐太陽、解密宇宙,邁向未知的蒼茫的未來之路……

      這是用道路書寫的民族復興的歷史。

      六、我是昆侖的那段魂

      昆侖山,浩浩蕩蕩、綿延逶迤2500公里,呈東西向,以雄渾的氣魄,鎮(zhèn)踞在青藏高原之上。它不僅是中國西部的主干,也是支撐在亞洲中部的龐大山系,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玉珠峰、玉虛峰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是莽莽昆侖的組成部分。它的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649米。

      昆侖山在千萬年的成長歷程中,被大自然賜予古老的褶皺山脈、廣袤的粗獷地貌,更是孕育了7600多條冰川。這些冰川的總面積達到1.2萬平方公里,冰儲量1.3萬億立方米。成群的冰川就像披著銀色鎧甲奔騰不息的天馬,伴隨著山間蒸騰翻滾的云影,帶著遠古的狂風的呼嘯,以“千騎卷平岡”之勢,豪情萬丈地滾滾向前。

      昆侖山是西風—季風協(xié)同作用和高原水汽能量的關鍵區(qū),是這個藍色星球上重要的生態(tài)安全屏障。如今,全球氣溫持續(xù)上升、極端天氣頻繁發(fā)生、冰川雪線加速消融、青藏高原變暖變濕,在如此明顯的趨勢之下,昆侖山及青藏高原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決定著“環(huán)球同此涼熱”如何實現(xiàn)。

      在人們眼里,昆侖山從來都不僅是一座山,這“萬山之祖”所具有的獨特而神秘的氣息,足以承載最瑰麗、最大氣的想象,昆侖山由此而更加豐盈飽滿、意義非凡。

      在神話傳說中,昆侖山是眾神的棲居地,是通往天上的天梯,是諸神升降于天地之間的交通要道。盤古、女媧、西王母、大禹都與昆侖山密切相關,他們開辟了天地、創(chuàng)造了人類、治理了水火之患,以神的偉力和人間情懷關注人、救贖人、發(fā)展人、激勵人。這些神話傳說,指引著我們的先民“以百姓心為心”,在面對艱難險阻的時候,始終要有一股子自強不息、昂揚進取、無畏奮斗的精神,始終奔赴團結(jié)和合、天下大同的目標。這是華夏各民族文化共同孕育的精神果實,成為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中華兒女、中華文明帶來深遠影響。

      神話傳說是虛無縹緲的,但昆侖山是真實的,孕育了以昆侖山為標志的各民族融合的文化。文化的多元性、發(fā)散性、包容性,使昆侖文化不斷擴展、延伸、碰撞、融合、認同,展現(xiàn)出多彩多姿的亞文化。

      《山海經(jīng)》《爾雅》《史記》等史籍用“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百神之所在”形容它的雄偉壯美、神秘莫測,用“其神狀皆羊身人面”描寫它孕育的奇珍異獸,用“其山多玉石”記述它出產(chǎn)的豐饒風物,用“赫赫我祖,來自昆侖”尋找自己的血脈根源。古往今來的傳唱中,有屈原“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的無限遐想,有李白“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的激揚情懷,有宋太宗“景物不同人世界,群仙時醉臥花眠”的浪漫想象,有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慷慨悲壯。

      昆侖雪水養(yǎng)育的都蘭縣的大片綠洲,哺育了豐厚的歷史文化。縣境內(nèi)東起夏日哈、西至諾木洪200余公里的沃土之上,星羅棋布地分布著千余座古墓葬、古遺址,形成諾木洪文化的大型聚落,其最早的年代相當于商周時期。赫赫有名的“血渭一號大墓”就在這里被發(fā)現(xiàn),因其結(jié)構獨特、封土雄偉而被譽為“東方金字塔”,更因為在文藝作品中被稱為“九層妖塔”而廣為流傳。而它真正的價值,是出土了“外甥阿柴王”的印章,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是吐谷渾王。其他出土的金銀器以及大量遺物,既有中原漢文化痕跡,又有來自中亞、西亞的文化遺痕,充分展示了多元文化的高頻互動與密切交融?!把家惶枴比脒x“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同年10月,同處一地的都蘭熱水墓群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2024年3月,這里的夏爾雅瑪可布遺址,又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更多的遺址遺跡,還在等待著人們?nèi)グl(fā)現(xiàn)……

      柴達木自古就有蘇毗、黨項、鮮卑、吐谷渾、吐蕃、西夏等數(shù)十個部族活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見證了早期人群的發(fā)展和繁榮,也見證了古代多民族交流融合的恢弘歷程。他們以昆侖山般的博大、包容、聚合,造就了游牧文明、農(nóng)耕文明、中原儒釋道文化、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交相輝映,使這片廣闊的區(qū)域,成為各民族團結(jié)融合、多元一體的重要見證。

      七、我是英雄的那首詩

      八百里瀚海,沉睡了千百年,依然還是她當初的模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賦予柴達木全新的活力。沐浴著新中國的陽光、乘著浩蕩的東風,“開發(fā)柴達木”成為熱血青年追逐的光榮和夢想,他們滿懷激情,從祖國四面八方奔赴瀚海,在遼闊的柴達木盆地擺開戰(zhàn)場,人類大規(guī)模開發(fā)柴達木的征程由此開啟,這片滄桑、寂寥的土地開始沸騰。

      南八仙,一望無際,人們敬而遠之的“魔鬼城”。1955年,8位來自南方的年輕女地質(zhì)隊員,懷著為國家尋找石油的滿腔熱忱,冒險踏入這片無人區(qū),徒步跋涉開展勘探和測量,返回時卻在一場猙獰的沙塵暴中迷失了方向……她們把夏花一樣絢爛的生命獻給了這片土地,把完整的勘測資料獻給了祖國,她們用青春的生命為那塊荒漠命名——“南八仙”。然而,千難萬難,何曾嚇阻得了英雄的柴達木人!1955年油泉子第一口深探井宣告柴達木盆地石油工業(yè)誕生、1956年鉆探發(fā)現(xiàn)5個油氣田、1957年煉出第一批原油產(chǎn)品、1958年地中四井高產(chǎn)油田誕生、1959年披紅戴綠的油罐車拉著第一批原油浩浩蕩蕩開出盆地……每當這個時候,多少開發(fā)建設者為之揾了一把自豪的英雄淚!

      柴達木盆地的33個鹽湖,是柴達木這個大聚寶盆中的一個又一個小聚寶盆。戈壁大漠的先驅(qū)者和拓荒者憋足滿腔的熱血、攢足一身的干勁挺進鹽湖,“一卷行李一口鍋,高舉紅旗戰(zhàn)沙漠,渴了吃把昆侖雪,餓了啃口干饃饃”,在瀚海戈壁上的鹽溝里,手推肩扛、摸爬滾打,用鐵鍬、耙子、鐵鉆、鐵漏勺這“四大件”,在瀚海戈壁上筑起了鹽湖發(fā)展的根基。一代又一代鹽湖人接續(xù)奮進,緊扣時代發(fā)展的脈搏,推動鹽湖工業(yè)不斷由弱到強、穩(wěn)步發(fā)展壯大。當年的帳篷作坊,不斷實現(xiàn)向半機械化、機械化、自動化、數(shù)字化的華麗蝶變。曾經(jīng)寂靜荒蕪的柴達木盆地鉆機轟鳴、井架林立、出產(chǎn)喜人。當絡繹不絕的卡車滿載鉛鋅礦石、鉀鹽、硼砂、石棉等礦產(chǎn),源源不斷地運往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的時候,誰能不說,這是新中國的開拓者們創(chuàng)造的英雄奇跡!

      1949年的柴達木盆地,浩瀚無垠,卻只有1.1萬畝(1畝≈0.067公頃,編者注)耕地。高海拔、干旱少雨、無霜期短,加上土壤中鹽堿度高,大片的土地被“宣判死刑”:不適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但創(chuàng)業(yè)者們何曾會信這個邪。他們搭好一個個地窩子、筑起一排排“干打壘”,用一件件簡陋的農(nóng)具,奮力拯救被宣判的一片片“死地”。1956年進入柴達木的500名河南青年志愿墾荒隊扎根大漠,在全省各地移民返回原籍成風的時候,他們沒有一個人離開。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曾有過小麥平均畝產(chǎn)只有10.45公斤的透心涼,也曾鬧過激情驅(qū)使下頭腦發(fā)熱“放衛(wèi)星”的笑話,但在1978年的香日德農(nóng)場,卻也實實在在地創(chuàng)造了小麥畝產(chǎn)1013公斤的世界高產(chǎn)紀錄。這是農(nóng)墾人靠汗水、淚水,甚至血肉成就的英雄傳奇。

      七十年前,慕生忠奮勇進軍到大漠深處。面對將士們“格爾木到底在哪里”的疑問,他將鐵鍬往腳下的茫茫戈壁猛力一插,說:“這里就是格爾木!”豪情萬丈、鏗鏘有力的一句回答,“格爾木”從此橫空出世、名揚天下。他說:“我更喜歡自己親手建造的城市,我們要在這里建設一座美麗花園!”他們從800公里之外的西寧運來樹苗,堅定而執(zhí)著地種下格爾木第一批樹。如今,格爾木已成為綠樹環(huán)繞、百花競艷的“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在“養(yǎng)活一棵樹,比養(yǎng)活一個孩子還難”的柴達木,一個個最初不起眼的小綠點扎穩(wěn)腳跟、頑強生長,蔭成一汪又一汪綠色的海。風沙漸漸遠去,昔日荒涼蒼茫的不毛之地,如今變成“綠進沙退”的千里沃野,曾經(jīng)風沙滿天的柴達木改變了模樣。

      柴達木這塊燃燒過青春歲月、激越過萬丈豪情的盆地,七十年前那一聲嘹亮的號角,歷經(jīng)浴火鍛造,穿透蒼茫而厚重的歲月,譜寫成柴達木特質(zhì)、柴達木品格、柴達木風范的英雄史詩,結(jié)晶成為青藏公路精神、青藏鐵路精神、石油精神、鹽湖精神、農(nóng)墾精神……最終匯聚為“柴達木精神”——艱苦創(chuàng)業(yè)、無私奉獻、勇于創(chuàng)新、團結(jié)奮斗、科學務實,巍然屹立在八百里瀚海之上,成為聚寶盆里最值得炫耀、最值得銘記、最值得傳承的寶藏,是柴達木盆地貢獻的最大一筆財富。

      英雄的柴達木精神熠熠生輝、燦若星辰,歷久彌新、生生不息,輝映著柴達木創(chuàng)業(yè)者艱難輝煌的歷史,也照亮我們鏗鏘前行的未來。

      八、我是未來的那支歌

      新時代的瀚海大地,已經(jīng)具備了建設世界級鹽湖產(chǎn)業(yè)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高地、國際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nóng)畜產(chǎn)品輸出地的全部要素,這一代柴達木人必將以山河為卷、實干為筆,描繪出更加壯美的圖景。

      鹽湖多姿多彩的一汪汪水,折射出無盡寶藏的光芒。在鹽湖人永不停歇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中,形成“鉀鈉鎂鋰氯”五大產(chǎn)業(yè)集群。全國最大的鉀肥生產(chǎn)基地雄踞昆侖山腳下,“糧食的糧食”鉀肥產(chǎn)量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八成。新能源汽車的“心臟”鋰電池產(chǎn)量占全國十分之一,產(chǎn)品進入特斯拉、比亞迪等國際新能源產(chǎn)業(yè)供應鏈。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逐步提升,綠色、低碳、循環(huán)的底色越來越鮮明。

      日夜奔流的清風、清澈透亮的陽光,使柴達木盆地綠電資源充沛。昔日的沙漠戈壁荒灘,變成藍色光伏板的“海洋”和巨型風機的“森林”,隨處可以感受到清潔能源的強勁脈動。人們創(chuàng)造了同一地區(qū)短期內(nèi)最大太陽能光伏電站安裝量、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站并網(wǎng)系統(tǒng)工程等多個世界之最。世界“光熱之都”“柴達木光伏走廊”,正在建設者們智慧勤勞的雙手中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柴達木盆地成為極致風光的聚集地、令人向往的“詩和遠方”。這里有水上雅丹的碧波與峰林共舞、冷湖星空閃耀著的宇宙級浪漫,翡翠湖的色調(diào)讓梵高和莫奈也無法不艷羨。這里有“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天使的眼淚”和“惡魔的眼睛”的相互凝望,“蒂芙尼藍”和白色鹽晶的唯美閃耀。這里有4%的森林覆蓋率、45%的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見證著大漠到綠洲的深刻變遷。這里有昆侖文化、西部風情、也有為一個人、來一座城、寫一段情的詩人海子,更可感受柴達木精神涌動的激情與力量。

      “世界無公害超凈區(qū)”的美譽,是柴達木綠色有機農(nóng)畜產(chǎn)品的底氣?;哪械摹凹t寶石”柴達木枸杞,入選歐盟保護地理標志。從南美洲飄洋過海遷居柴達木的“洋莊稼”藜麥,五彩斑斕地鋪陳在廣袤的田野中。烏蘭茶卡羊、天峻藏羊、唐古拉牦牛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470多個綠色有機農(nóng)畜產(chǎn)品、800萬公頃有機認證草場、4個國家級出口質(zhì)量安全示范區(qū),向世人奉獻出越來越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的越來越多的天然、綠色、有機農(nóng)畜產(chǎn)品。

      殷殷囑托,言猶在耳。“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毖刂呤攴e淀的奮斗足跡,發(fā)揮柴達木特有的資源稟賦和特殊優(yōu)勢,邁向現(xiàn)代化的必由之路、光明之路、奮進之路,就在腳下。

      目標:正前方!

      猜你喜歡
      柴達木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映畫
      柴達木枸杞化學成分的測定
      中成藥(2017年5期)2017-06-13 13:01:12
      弋阳县| 定结县| 长汀县| 怀宁县| 通道| 阜阳市| 财经| 玉环县| 黔江区| 财经| 西贡区| 巴林右旗| 怀来县| 江川县| 利川市| 锦屏县| 山阳县| 于田县| 宁波市| 长宁区| 马尔康县| 宁陵县| 保山市| 高邮市| 邹城市| 苏尼特左旗| 于田县| 邹城市| 霍城县| 青海省| 稷山县| 临桂县| 武冈市| 辰溪县| 北流市| 湘阴县| 彩票| 龙川县| 阳朔县| 陕西省|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