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在小說的閱讀和鑒賞中,學會概括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guān)鍵,也是高中小說鑒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隨著新課程標準將整本書閱讀正式納入必修課程中,整本書閱讀能力和素養(yǎng)成為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關(guān)鍵能力,而大部頭文本的卷帙浩繁和人物形象的復雜多樣對學生的人物形象概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學生在閱讀大文本小說時往往陷入對人物認識不得法的困境,需要教授給學生一種有效且可操作性強的人物形象概括方法。結(jié)果:用制作人物卡片的方式輔助閱讀,可以強化閱讀的目標意識,再以為人物撰寫小傳的表現(xiàn)性任務進行輸出,可以有效評估學生的閱讀完成情況。結(jié)論:“人物卡片-人物小傳”卡片式人物形象概括法符合“元認知”學習理論和“逆向教學設計”理念,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能夠幫助學生準確認識人物,落實整本書閱讀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
關(guān)鍵詞:整本書閱讀;小說;人物形象概括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1-0-03
0 引言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列為18個學習任務群之首,貫穿于必修課程、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中[1],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廣大學者和一線教師對整本書閱讀教學進行了大量研究。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整本書閱讀教學大多集中于從教師的角度進行整體教學策略和教學設計的研究,而在具體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會遇到不少具體問題,需要及時有效地予以解決。本文立足于教學實踐,針對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jié)經(jīng)驗方法,為整本書閱讀教學尤其是小說整本書閱讀教學提供參考。
1 中學生在小說整本書閱讀中面臨的困境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具體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一些大部頭小說時遇到了不少困難,特別是對人物形象的認識不準確、不全面,會極大地影響整本書閱讀效果,甚至復雜多樣的人物可能讓學生覺得眼花繚亂,進而放棄閱讀,挫傷學生的閱讀興趣。
從近些年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閱讀大文本的整本小說時面臨的困境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囫圇吞棗,缺乏目標意識。學生在閱讀一些有點難度的小說時,容易走馬觀花、囫圇吞棗,流于形式,只求完成任務,而忽略閱讀的目的,結(jié)果是“過目即忘”,整本書讀完了,對書中人物的認識仍模糊不清。究其原因,在于不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本沒有概括人物形象的意識。閱讀一些篇幅較小的單篇小說時,這或許不是很大的問題,可以回過頭來多讀幾遍,但在大部頭的小說閱讀中是一個必須先解決的問題,否則學生極有可能因?qū)W習時間的緊迫和閱讀獲得感不足而放棄對整本書的深入閱讀,甚至產(chǎn)生閱讀障礙,導致閱讀半途而廢。這樣就無法達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和學習目標,阻礙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二是認識片面,不得其法。在閱讀一些小文本的短篇小說或節(jié)選的小說文本時,教師稍加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不難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點。但對諸如《紅樓夢》《百年孤獨》這樣的長篇巨制,學生在閱讀時很容易迷失在復雜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繁多的人物名稱和錯雜的人物關(guān)系中。即便能概括人物形象,往往也比較片面,難以對人物產(chǎn)生全面而深刻的認識;或者即便心有所感,但在口頭或書面表達時容易失之片面和無序。因此,在概括小說人物形象時,既要考慮情節(jié)、次要人物、環(huán)境等方面,又要懂得抓大放小、化繁為簡,不要因為瑣碎的分析而消解書本的整體性存在,使閱讀變成做題,這與課標要求及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背道而馳。
2 整本書閱讀視角下小說人物形象概括法——以《紅樓夢》人物形象概括為例
人物是小說最核心的要素。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作者往往通過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來表現(xiàn)生活、表達思考,因而在小說閱讀中,學會概括人物形象是讀懂小說的關(guān)鍵,這也是高中小說鑒賞教學中的一個重點。隨著新課程標準將整本書閱讀正式納入必修課程中,文本的卷帙浩繁和人物形象的復雜多樣對學生的人物形象概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在閱讀整本書時快速且有效地概括人物形象、全面認識人物呢?經(jīng)過幾年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摸索,筆者認為,通過制作人物卡片為人物撰寫小傳的“人物卡片-人物小傳”卡片式人物形象概括法,是一種可操作性強且極具遷移價值的方法。
下面以《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分析人物卡片的制作方法及其對學生認識人物、概括人物形象的作用。
《紅樓夢》是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獨列于第七單元的必讀書目。從課標要求和教材提供的6個核心學習任務來看,《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絕不能停留于表面,而應要求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全面理解和整體把握。然而,對許多學生而言,這是一項難度極大的學習任務。其一,這是一本近百萬字的鴻篇巨制,所需閱讀時間長;其二,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式、包羅萬象的世情小說,規(guī)模大,人物多,情節(jié)復雜,既寫兒女情長,又寫家族興衰,還寫世態(tài)習俗、經(jīng)濟生產(chǎn)以及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內(nèi)容非常駁雜;其三,這是一本古典白話小說,語言雖然不像文言文那樣艱澀,但語言表達與現(xiàn)在相比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陷入學生讀不下去、教學任務難以落實而進退維谷的艱難處境。若采取卡片式人物形象概括法,使學生在閱讀時對主要人物形成清晰的認識,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強閱讀的獲得感和自信心,那么整本書閱讀就會容易很多。
2.1 強化目標意識,繁中取要,制作人物卡片
制作人物卡片主要可以從五個方面來抓取信息:一是標記涉及該人物的主要章節(jié)內(nèi)容,二是了解人物的身份,三是關(guān)注人物的外貌,四是根據(jù)與人物相關(guān)的典型事件概括其主要性情特征,五是梳理人物的命運結(jié)局。這五個方面的信息可以邊閱讀邊隨手記錄,在閱讀完整本書后,就能形成清晰的人物畫像。例如,可以為林黛玉制作一張人物卡片(見表1)。
2.2 注重輸出,整合信息,撰寫人物小傳
人物卡片制作完成之后,根據(jù)卡片收集到的信息,在表達上稍加修飾連綴,就可以是一篇簡單的人物小傳了。例如:
林黛玉小傳
林黛玉是賈寶玉姑母賈敏與林如海的女兒,出身于書香門第的勛爵家庭。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賈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yǎng)。她貌比西子,風華絕代;她才華橫溢,聰穎異常。寄人籬下的她敏感脆弱,多愁善感,自哀自憐;自尊心強的她有時言語刺人,惹人非議,被稱“小性兒”;她天真率直,體貼善良,耐心教香菱學詩,視丫頭紫鵑為姐妹;她俏皮風趣,惹人憐愛,將劉姥姥比作“母蝗蟲”引發(fā)一系列“笑果”,湘云笑得連人帶椅差點摔倒在地。她孤高自持,蔑視功名,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從不勸寶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珍視感情,追求純潔,向往心意相通、性情相投的愛情婚姻。她和寶玉有著共同的理想和志趣,真心相愛,但這一愛情被王夫人等封建家長殘忍扼殺,最終寶玉他娶,林黛玉淚盡而逝。
按照從人物卡片到人物小傳這樣簡單易行且目標清晰、重點突出的人物形象概括方法,學生可以在閱讀完后概括書中其他主要人物形象。特別是對學生來說很容易混淆的群組式人物,一張簡單的人物卡片可以深化學生對人物特征及人物間關(guān)系的認識。如“金陵十二釵”,她們性情不一、風采各異而又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利用人物卡片將她們有效區(qū)別開來,使她們呈現(xiàn)出各自的形象特征。又如賈府的幾代男丁,名字相近且人多,不好區(qū)分,輔以人物卡片則容易區(qū)分得多。
3 實踐思考
日本知名的教育改革實踐家藤原和博在他的著作《如何有效閱讀》一書中提出:“只是一個勁讀書,把書中的知識輸入大腦,可能還是沒辦法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以知識的輸出為前提的輸入,在中途我們就會變得懈怠,比其他的任何事情都容易令人厭煩。最后很容易變成你自以為是在讀書,實際上不過是眼睛在無意識地盯著文字看而已?!保?]確實,閱讀如果只是知識的輸入,而沒有知識的輸出,就容易產(chǎn)生閱讀疲勞、厭倦,當然也不容易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閱讀不能光靠讀,對于大文本的整本書閱讀更是如此。然而,對許多沒有形成閱讀習慣、語文素養(yǎng)不高的學生來說,輸出本來就是一件難事,何談以輸出促進閱讀?“人物卡片-人物小傳”卡片式小說人物形象概括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從輸入到輸出的思維框架,依托這個框架,學生可以輕松概括出人物形象,建構(gòu)起撰寫人物小傳、概括人物形象的思維方法,從而提升閱讀的有效性。
人物卡片的制作和使用過程也是學生“元認知”學習策略的實施過程。弗拉維爾的“元認知”學習理論認為,若學生能有效監(jiān)控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jié)果,則能極大提升學習的有效性[3]。在閱讀整本書之前,預制空白的人物卡片,其實就是“元認知”策略中的“計劃策略”的實施過程,而邊閱讀邊記錄、填充完善卡片的過程就是“監(jiān)控策略(注意策略)和調(diào)節(jié)策略”的實施過程。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行為就有具體的目標導向,實現(xiàn)由無意識向有意識轉(zhuǎn)變,使閱讀變得更為主動且有效。
制作人物卡片的學習活動符合逆向教學設計理念。逆向教學設計來源于美國的格蘭特·威金斯和杰伊·麥克泰格所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強調(diào)以目標為起點和歸宿,從預期結(jié)果開始思考教學,根據(jù)目標確定學習證據(jù)和用以協(xié)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活動來組織教學。評價證據(jù)設計優(yōu)先于教學活動設計,將評價任務嵌入教學活動中,實現(xiàn)目標、評價與教學一致[4]?!叭宋锟ㄆ?人物小傳”卡片式小說人物形象概括法恰是如此。制作人物卡片可以強化學生的目標意識,使學生邊閱讀邊注意收集相關(guān)信息,形成對書中主要人物的清晰認識,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增強閱讀的獲得感和自信心。同時,將制作人物小傳張貼畫作為評價依據(jù)和一種表現(xiàn)性任務,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又可以直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評估教學目標落實情況,實現(xiàn)目標、評價與教學的一致性。
4 結(jié)語
“人物卡片-人物小傳”卡片式小說人物形象概括法是一種遵循學習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是與小說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相向而行的,即根據(jù)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路徑概括人物形象,因而這一方法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閱讀任何以塑造人物為中心任務表情達意的文本都可以此為閱讀的輔助工具,幫助學生快速有效地提取信息,為人物精準畫像,從而在認識和讀懂人物的基礎上讀懂全文,有效完成學習任務,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與學科素養(yǎng)的生成。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9.
[2] 藤原和博.如何有效閱讀[M].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有限公司,2019:185.
[3] 羅伯特·斯萊文.教育心理學[M]. 10版.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160-161.
[4] 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 2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19-2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深圳市龍崗區(qū)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逆向教學設計的《紅樓夢》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0516022
作者簡介:雷艷蘋 (1987—),女,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