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哉,天柱山。
擎天為柱,舍我其誰?離天柱山還有百把里時,我們的精神即為天柱山所攝,須知,漢武帝時,“五岳”的排序可不是今天的目次,東岳,西岳,北岳,中岳都不變,惟南岳,那時的南岳正是漢武帝欽命的天柱山!
一行七人,到得山腳,已是下午,仰望天柱,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到過華山,直覺它比華山還要陡峭,大家打起精神從后山起步,因前山的百步云梯和神秘谷,都出名地陡峭,多處險要呈60度的傾角。而后山雖說緩和些,可一到了十字坡口,就被安全員攔下,堅決勸我們返回,說登頂還有1200米,你們都年過六十,不宜攀登主峰。
夏兄年最長,也最持重,說都這年紀了,天柱險絕天下聞,在此遙望,神游夠了。唯我心癢難熬,堅決要上,考慮到我是個“支架哥”,軍人出身的老袁挺身而出護衛(wèi)我,兩人更不搭話,抓緊時間直奔山頂——說“直奔山頂”,一口氣上了五百米,已喘得面無人色,口吐白沫,見有山頂下來的游客,我厚顏叫了聲:戰(zhàn)友的拐78a3eaf3abb26d04016dbce29ef7ab3a杖可否給一根?那人笑笑,說,兩根都給了吧,反正下山用不著。
于是靠著拐杖助力,快黃昏時我們總算上了1426米的主峰天池峰,至此才知,最高的天柱峰是無法登頂?shù)?,它與天池峰緊挨,但見通體石骨,光澤如蠟,危峻奇絕的一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然天池峰頂罡風(fēng)怒號,游客稀少,因為氣溫驟降,我們不敢留連過久,便從原路返回,一路艱難不堪細說,反正與老夏會合時已累得大汗淋漓,瞳孔放大。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登頂,所見所聞仍不如航拍的萬一。
夏兄趕緊扶我找地方歇下,笑吟吟地說:其實我也剛“下山”,和你們一樣飽覽了人間佳景……“等等?!蔽艺f,你不是沒上山嗎?“我說過,我這不神游了嗎?!彼f著打開了天柱山旅游App,得意地說,瞧瞧,十多個視頻!天柱以“雄峰、奇石、秀水、洞幽”四絕著稱,論峰,天柱、天池以及飛來峰,我都跟著航拍的視角上了山頂,一塊塊巉巖,一棵棵青松都看得仔仔細細,你知道那天柱山頂?shù)难卤诳讨陌藗€字?
沒看到呀。他一問我還真傻了?!啊铝⑶嫦?、中天一柱’八個大字,你們沒看到?”他呵呵地笑著說?!昂脚牡膫魉?,比你等現(xiàn)場還清晰,那春夏秋冬四季的絕色,那歷代的摩崖名人石刻——我還到了傳奇的青龍背,青龍背上的云海日落……”罷了罷了,我搖搖手請他暫停。AI時代,航拍時代,親臨式的旅游對年長者來說的確是OUT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登頂,所見所聞仍不如航拍的萬一,唯一的收獲,除了心理上的滿足還有什么呢。
哲學(xué)地看,人對所有美景都只能精神占有,既如此,曷不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