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假裝專家,低空觀察
元旦了,這個冬天,我還沒穿上羽絨服,相反,兩三件搖粒絨衛(wèi)衣成了我冬天的“戰(zhàn)衣”。室內(nèi)穿,室外穿,上班穿,跑步也穿。家里穿,不像睡衣那樣邋遢;出門穿上色彩高飽和度的搖粒絨,還算精神、體面。關(guān)鍵是搖粒絨皮實,洗碗不怕濺水,干活不怕沾灰,公園的椅子想靠就靠,辦公室里隨便一扔也不用打理,不像羽絨服要擔(dān)心鉆絨,不像羊絨大衣那樣生怕沾了一點油跡。
搖粒絨成了這個冬天的主宰,是很多人的共識,它被稱為“素貂兒”“打工人的戰(zhàn)衣”。
冬天的御寒穿著是一部人類發(fā)展史。早期,冬天富人穿裘皮,窮人就很慘,穿勉強能夠保溫的麻葈。直到元末明初之際,上海的黃道婆改良了棉花加工技術(shù),棉花被廣泛應(yīng)用,絮著棉花的老棉襖成了過冬必備,統(tǒng)治中國整整600年。但哪怕是棉襖、棉袍依然是一件相對昂貴的物什,以至窮得走投無路時還要在夏天當?shù)裘夼蹞Q出錢來度日。我小時候穿著一件媽媽做的錦緞面小棉襖,鄰居們直夸——“小地主來了”,你細品里面的味道。
多年前,棉襖退出了歷史舞臺,上海過冬裝變成了保暖內(nèi)衣+羊毛衫+呢子大衣或者羊毛大衣;然后大家又嫌大衣過于笨重,羽絨服華麗麗登場(其實羽絨服還是個新鮮詞,上海話更順溜的名字叫“滑雪衫”),里面穿的春秋的薄衣,外面罩一件羽絨服就可以過冬了。
最近,羽絨服因為各種原因被人diss。很多人覺得羽絨服的性價比太低了,特別是前陣子爆出不少羽絨服造假的新聞;還有某名牌羽絨服,700塊錢的絨褲里面居然只有3克絨,大家都讀出了“智商稅”的味道。網(wǎng)上已經(jīng)有攻略,消費者可以在網(wǎng)上買鵝絨自己充羽絨服,價格更便宜。去年軍大衣還在大學(xué)里“文藝復(fù)興”了一場,矛bUFL2JV1z+aC0BGB3+AOKQ==頭直指“羽絨服刺客”。
卑微的出身并沒有妨礙它之后的大殺四方。
現(xiàn)在,搖粒絨站到了舞臺中央C位。1985年美國Patagonia推出世界第一款搖粒絨服裝——snap-T Neck,震驚了世界,被評為20世紀百大發(fā)明。之后日本的優(yōu)衣庫抓住機會把搖粒絨打造成了廉價服飾。搖粒絨作為化纖織物,最先被設(shè)計出來是做馬桶墊圈材料的,卑微的出身并沒有妨礙它之后的大殺四方。首先成為運動功能服飾,然后轉(zhuǎn)成為了潮流服飾,如今成為打工人的日常穿搭服飾。
從裘皮到棉襖、到羊絨大衣、到羽絨服,再到現(xiàn)在的搖粒絨,大的趨勢就是南方人的冬裝越來越便宜,越來越輕便,冬天穿衣服的“恩格爾系數(shù)”也越來越低,冬衣不再是一項重要的支出。而且冬衣越來越回歸保暖、舒適的本質(zhì),不再有“炫富”“保值”的功能。
過往,品位女士必須穿一件貂,才能彰顯老公的愛;后來需要一件價值不菲的“加拿大鵝”彰顯品位,如今一件搖粒絨面前“眾生平等”。從這個角度來說,搖粒絨解構(gòu)了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