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我與作文的故事,可真是“滿腹辛酸淚”?;仡檶懽鳉v程,我先是從作文“困難戶”到“暴發(fā)戶”,再到現(xiàn)在腳踏實地的“精修匠”,這一路可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作文“困難戶”
剛開始學寫作時的情景,那真是麻繩提豆腐—沒法提。為了湊夠作文字數(shù),我搜腸刮肚地捕捉詞語,可它們卻像跟我捉迷藏一樣,一會兒鉆進我的筆里,急得我不停地晃動筆桿,才勉強“倒”出幾個;一會兒又藏進我的頭發(fā)里,我狠狠薅斷幾根頭發(fā),又“抖”出幾個。半個小時過去了,開頭還沒寫好;一個小時過去了,字數(shù)不到一半;半天過去了,作文依舊沒能收尾。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為一篇作文“薅”光頭。
見我寫作如此艱難,爸爸建議我寫點有趣的事,比如上次我識字鬧的笑話。我想起來了—那天爸爸洗澡時他的手機響了,我跑去瞄了屏幕一眼—褚波?!斑??這兩個字我好像沒學過,沒事,憑感覺念就行了……”等爸爸洗完澡出來,我趕忙告訴他:“爸爸,有個叫‘豬皮’的人給你打了電話?!痹捯魟偮洌瑡寢屝Φ弥辈黄鹧?,爸爸則撓了撓頭。我瞬間意識到自己識字鬧笑話了,恨不得找條地縫鉆進去。根據(jù)這段經(jīng)歷,我寫了篇《我的“識字”笑話》。沒想到,這篇作文很快就發(fā)表了。
作文“暴發(fā)戶”
正是《我的“識字”笑話》這篇作文,讓我“開竅”了:多想有趣的事、印象深的事,作文就好寫了。于是,我乘勝追擊,一發(fā)而不可收。為了讓我多點可寫的東西,每個周末,爸爸都會帶我外出游覽,感受季節(jié)變化。我看到春天細密而又輕柔的雨,聽到夏天迅疾而又猛烈的雷,觸摸到秋天涼爽而又愜意的風,迎接冬天潔白而又飄逸的雪。閑暇之余,我還會去博物館研學,去科技館探秘,去美術館參觀。豐富的閱歷讓我積累了素材,我在寫作時終于有了酣暢淋漓的感覺,輕輕松松完成六七百字的作文。我的作文在短時間內(nèi)源源不斷地發(fā)表或獲獎,讓我在班里一舉成名,從作文“困難戶”搖身一變,成了作文“暴發(fā)戶”。
作文“精修匠”
一下子成了“暴發(fā)戶”,我開始驕傲自滿了,甚至認為只要我參加比賽,就一定能獲獎。一次征文比賽,我信心滿滿地將稿件投出,就開始幻想自己站在臺上領獎的時刻。沒想到,稿件投出后杳無音訊,獲獎名單公布后,我找了幾遍,都沒有看到自己的名字。讀了獲獎習作后,我才知道自己與獲獎者之間的差距,才明白:寫作的“量”很重要,但“質(zhì)”更重要。
爸爸趁熱打鐵,對我說:“你知道嗎?寫作同樣需要謙卑細致的工匠精神,好的文章往往是獨具匠心的。你目前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一小步,后面的學習之路可能更漫長?!蔽沂芤娣藴\,決心做個作文“精修匠”:文題要引人入勝,結構要層次分明,語言要鮮活生動,標點符號要準確,遣詞造句要精益求精。那種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的改稿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賈島“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艱辛。
在寫作道路上,很少有一帆風順的時候。成功往往與坎坷艱辛相伴。只有品嘗過坎坷艱辛的苦澀,才能享受到成功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