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風
- 季 風
魏靖季風,是由冬季、夏季海洋和陸地溫度差異導致的。在夏季,大陸增溫比海洋快,海洋上空形成高壓,大陸上空形成低壓,氣流由海洋往大陸方向吹。到了冬季則相反,氣流由大陸往海洋方向吹。季風現(xiàn)象,早在古代就已經(jīng)引起人們的廣泛注意。季風,在我國古代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信風、黃雀風、落梅風。在沿海地區(qū)又叫舶趠風,所謂舶趠風即夏季從東南洋面吹至我國的東南季風。由于古代海船航行主要依靠風力,冬季的偏北季風不利于從南方來的船舶駛向大陸,只有夏季的偏南季風才能使它們到達中國海岸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3年9期2023-09-14
- 半命題作文“季風吹過______”素材運用指導
考作文備考金題】季風,地理學術語,指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范圍的、風向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改變的風。季風,曾在大地、田野等自然景物間吹過,曾在四季、晝夜、你我的童年等時光中吹過,季風又或許也曾在我們的心中吹過,留下過痕跡。季風給生命帶來生機,給生命帶來凋零,也給我們帶來思考……季風吹過,總有故事。請結合你的經(jīng)歷、思考和感悟,以“季風吹過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請補全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圍繞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表達真實的生活體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 2023年11期2023-07-13
- 軌道尺度下東亞夏季風降水的北方主導演變模態(tài)
10061東亞夏季風(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EASM)是東亞地區(qū)降水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主控環(huán)流系統(tǒng)(An et al,2000)。20世紀中期以來現(xiàn)代觀測記錄的分析表明:東亞夏季風降水的量值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圖1a),同時其隨時間的變幅也近似正比于降水的氣候態(tài)量值,呈現(xiàn)類似的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的分布特征(圖1b)。我國北方半干旱地區(qū),作為東亞夏季風的北邊緣區(qū)域,其降水的量值小,同時其在器測時段的隨時間變幅也小。古氣候記錄的分析
地球環(huán)境學報 2022年5期2022-11-15
- 全球各主要季風年際變化主周期在20世紀90年代前后差異的對比
江 524088季風降雨可以被比喻為季風區(qū)農(nóng)業(yè)活動的“血脈”,季風降雨的變異和異常會對農(nóng)業(yè)活動產(chǎn)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研究季風的變異規(guī)律可以為季風區(qū)廣泛分布的農(nóng)業(yè)活動提供有益的信息。季風會呈現(xiàn)顯著的年際變化(2~7年周期),具體又可以細分為準2年周期和準4年周期。準2年(2~3年)周期是季風的一個重要的變異周期,在亞洲—澳洲季風系統(tǒng)和北美—南美季風系統(tǒng)都可以存在準2年周期的變化[1-4]。季風系統(tǒng)在20世紀90年代發(fā)生的年代際變異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經(jīng)受到了廣泛的
農(nóng)業(yè)災害研究 2022年8期2022-10-01
- 兩類季風槽特征及海南島的強降水機制
0203)西南夏季風影響期間,南海通常存在一條東西向氣壓較低的地帶,被稱為南海季風槽。由于季風槽是一個低壓槽,所以低層大氣向這個地帶輻合, 進而產(chǎn)生降水, 因此也是降雨區(qū)所在之處[1]。潘靜等[2]通過研究指出,亞洲夏季風槽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配置特征很容易使低層的對流和上升運動得以建立和加強,因此季風槽成為除了熱帶氣旋外汛期影響海南島及南海的主要降水系統(tǒng),影響頻繁,往往帶來大范圍的降水天氣,其中不乏暴雨,甚至大暴雨以上量級的降水。我國對南海季風槽的研究多
熱帶生物學報 2022年4期2022-08-01
- 藏北高原地表熱通量的求解與特征分析
(GCM)對亞洲季風甚至對全球天氣和氣候預報效果的關鍵[6]有著更進一步的理解。高原大氣的各種熱力和動力效應都是通過其下墊面和邊界層影響其自由大氣的[4-13],所以對高原大氣邊界層的研究,尤其是影響對高原邊界層的生成和發(fā)展的地表熱通量的觀測分析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在夏季由于高原受到季風的影響,其地表的熱通量較為活躍,所以對高原地表熱通量的研究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也有學者研究了藏北高原的熱通量的分布及變化特征,李國平等[14]初步的建立利用常規(guī)氣象站的地面觀測資
西藏科技 2021年12期2022-01-17
- 東亞—西北太平洋地區(qū)初夏副熱帶季風季內緯向變化的主要特征分析
度環(huán)流系統(tǒng)與東亞季風研究開放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062;3.長白山氣象與氣候變化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吉林長春 130062)1 引言季風是由于海陸熱力特征差異引起的,干旱、洪澇等災害天氣與季風活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我國屬于季風氣候,因此對我國的旱澇影響也有所不同[1-3]。關于東亞夏季副熱帶季風的研究已成為一個研究熱點,尤其是東亞夏季副熱帶季風的季內變化。陳隆勛等[4]發(fā)現(xiàn)東亞季風系統(tǒng)在整個亞洲季風區(qū)爆發(fā)最早,它有自己獨立的冷熱源驅動,并產(chǎn)生獨特的降水型;
氣象災害防御 2021年4期2022-01-14
- 臺網(wǎng)短劇制播新探索 臺網(wǎng)短劇場“芒果季風”5·24上線
月18日,“芒果季風”劇場概念宣傳片發(fā)布,標志著由湖南衛(wèi)視與芒果TV共同布局的國內首個臺網(wǎng)聯(lián)動周播劇新樣態(tài)正式亮相?!懊⒐?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季風”劇場于5月24日播出,劇場以短劇作為主發(fā)力方向,以短篇幅涵蓋高能劇情;在內容上著重考量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引領正能量價值。在制播方式上,“芒果季風”劇場還將開啟臺網(wǎng)融合新模式:芒果TV主導創(chuàng)制、湖南衛(wèi)視特別開辟22:00“季風時段”、臺網(wǎng)雙平臺聯(lián)合播出。此外,芒果TV將在該劇場應用4D觀影特效新技術,在某些特殊情節(jié)片段實現(xiàn)振動、屏幕閃
綜藝報 2021年10期2021-09-05
- 高原季風強弱對高原渦的影響
。除此之外,高原季風與高原渦也為眾多氣象學者關心。高原季風是由于熱力差異而形成的,反映在600 hPa高度距平圖上表現(xiàn)最為明顯[3-5]。湯懋蒼等[6]發(fā)現(xiàn)在美國西部高原也存在與青藏高原相仿的高原季風現(xiàn)象。1984年,湯懋蒼等[7]利用600 hPa逐月高度距平差值場定義了傳統(tǒng)高原季風指數(shù)PMI。華維等[8]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高原季風指數(shù)在1958—2010年這一長段時間的趨勢是呈增長的狀態(tài)。陳悅等[9]采用小波功率譜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原季風的季節(jié)內振蕩特征,表明高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1年4期2021-09-01
- 淺析季風對多聯(lián)機空調機房設計的影響
行論證修正,綜合季風及諸多因素,優(yōu)化設計方案,從而使得機組可靠運行,保證冬夏兩季良好的使用效果?!娟P鍵詞】多聯(lián)機;空調機房;高層建筑;季風【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18.1、導言由于多聯(lián)機使用的便捷性,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選擇這種空調系統(tǒng)。但在實際使用中,一些高層建筑無法滿足多聯(lián)機室外機與室內機層高差的要求,所以只能在避難層或平層單獨設置空調機房,保證系統(tǒng)的可靠性。尤其在超高層建筑中,這樣的案例越來越多。但在一些
中國房地產(chǎn)業(yè)·下旬 2021年6期2021-08-11
- 不同氣候下海峽兩岸建筑抗風標準之基本風速比較
極值風速;臺風;季風;混合氣候;臺灣海峽;重現(xiàn)期中圖文分類號:TU312.1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Comparative Study of Basic Wind Speeds under DifferentClimatic Conditions at Both Sides of Taiwan StraitDONG Rui1,2?,LI Diqin1,LUO Yuanlong2,LIU Guomai3(1. Co
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05-17
- 1980—2017年南海季風爆發(fā)前后華南前汛期降水統(tǒng)計特征對比分析
9)。隨著東亞夏季風環(huán)流和降水的季節(jié)性進動,華南的汛期被分為前汛期和后汛期兩個階段。華南前汛期(4—6月)(Yuan et al.,2010)降水受到熱帶和中高緯天氣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影響(Luo,2017),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一半左右。華南前汛期降水常發(fā)生在鋒面附近(稱“鋒面降水”),以及沒有鋒面或者距離鋒面幾百公里以外的地面斜壓波氣旋暖區(qū)內(稱“暖區(qū)降水”)(Huang et al.,1986;Ding,1994)。鋒面降水通常影響華南內陸地區(qū)(Li
暴雨災害 2021年2期2021-04-02
- 印度“季風會議”或提前結束
前結束本輪議會“季風會議”。本輪會議于9月14日召開,原定于10月1日結束。與會人員已同意在9月24日閉會。報道稱,提前結束的主要原因是在會議過程中,又有參會人員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包括兩名政府部長——公路交通和運輸部長加德卡里、旅游部長帕特爾,以及印度人民黨議員薩哈斯拉布德。薩哈斯拉布德表示,在會議前的檢測中,他的結果呈陰性,但在17日出現(xiàn)癥狀后,他又被檢測出陽性。在本輪議會會議舉行前,已有30名議員檢測結果呈陽性,這些議員均被隔離,并未參加會議。印度
環(huán)球時報 2020-09-212020-09-21
- 日照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站海域表層海水鹽度的變化特征
呈周期性波動;受季風影響,表層海水鹽度呈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特征,即冬、春季高,而夏季最低;降水量對表層海水鹽度的影響有明顯的滯后性;冬季表層海水鹽度有升高趨勢。關鍵詞:鹽度;降水;季風;海洋水文;海水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P731.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9857(2020)02-0063-03Abstract:Seawater salin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ine physical
海洋開發(fā)與管理 2020年2期2020-09-10
- 2018年8月深圳一次連續(xù)暴雨過程初步分析
510641)季風低壓是華南后汛期降水系統(tǒng)之一,是指與西南季風有密切聯(lián)系的低壓擾動。梁必騏等[1-3]對南海季風低壓的活動特點、結構特點和發(fā)生發(fā)展機制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指出南海季風低壓垂直伸展范圍可達400 hPa,中心軸線隨高度近于垂直,強降水區(qū)位于低壓中心附近。在對2005年夏季華南季風低壓大暴雨過程的分析中,蔣建瑩等[4]發(fā)現(xiàn)明顯的氣旋性環(huán)流存在于對流層中低層,但在300 hPa以上無反映,低壓中心軸線向東南傾斜,對流云帶主要位于季風低壓南側。在季
廣東氣象 2020年2期2020-05-12
- 川西南地區(qū)干旱時空變化特征分析*
山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該區(qū)全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四季氣溫變化不明顯。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度降水量分布極不均勻,干濕季分明,全年降水量的80%~90%集中在季風期(5月-10月),而在非季風期(11月-翌年4月)降水量較少,因此,本文從季風期和非季風期分別對川西南地區(qū)干旱情況進行研究。本文選取區(qū)內7個代表氣象站點,氣象數(shù)據(jù)來源于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包括各站點1961-2015年的逐日降水量資料,數(shù)據(jù)的空間代表性好、資料年限長、
四川水利 2019年6期2020-01-13
- 春風為何不度玉門關?
這個時候受到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的影響,因此春風指的可能是這兩股季風。東南季風從太平洋吹向中國東南部,而西南季風則從印度洋吹來。這兩股季風從3月左右分別從中國東南和西南進入,之后一路向北,7月左右到達黃河以北地區(qū),9月開始撤退。季風從海洋帶來大量的水分,為所到之處帶去豐沛的降雨,長江流域的梅雨季節(jié)就是因為東南季風的影響出現(xiàn)的。但是玉門關位于西北邊陲(如今的甘肅西北部),四周都遠離海洋,它南面的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來自東面的東南季風經(jīng)過長途跋涉
大科技·百科新說 2019年9期2019-10-16
- 全球季風區(qū)的定義與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所有環(huán)流系統(tǒng)中,季風表現(xiàn)出最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作為全球氣候系統(tǒng)的一個中心組成部分,其作用大到可以影響整個氣候系統(tǒng)[1]。季風的相應變化具有重大的科學和社會意義,它影響著全世界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2]。因此,季風研究一直都是氣候變化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課題。要客觀地表示季風的時空變化,就必須要定義一個季風指數(shù)來表征季風的強弱[3],前人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郭其蘊[4]使用110°~160°E與10°~50°N之間的海陸氣壓差來指示東亞夏季風的強弱,施能等[5-
亞熱帶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 2019年1期2019-03-25
- 青藏高原隆升對我國西南地區(qū)氣候的影響
——從季風角度研究
藏高原隆升對東亞季風的屏蔽及促成冬季風強勁進而導致植被荒漠化;湯懋蒼和劉曉東(1995)、劉曉東(1999)認為近地層風速增大為黃土搬運提供了良好的動力條件,并且隨著青藏高原的隆升,黃土正在向南侵蝕(李吉均等,1983)。我國西南地區(qū)因緊鄰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因此其氣候也呈現(xiàn)出獨特性。西南地區(qū)氣候主要是受到南亞季風(夏季風為印度洋西南季風)、東亞季風(夏季風為東南季風)和高原季風三個亞洲季風子系統(tǒng)的共同影響(李吉均,1999;齊冬梅和李躍清,2007;
地球環(huán)境學報 2018年5期2018-11-05
- 成都,琥珀里的風
來川大附近吃飯。季風和說,他喜歡這所學校。每次他這樣說,我都會笑著看向他的眼睛,告訴他:“我也喜歡。”他喜歡這里的底蘊,喜歡長橋上的情詩,喜歡明亮的圖書館……而我只喜歡這里的風。我怎么對風那樣癡迷,我自己也一度困惑,找不到答案。填報高考志愿的那天晚上,我才恍然大悟,是因為他的名字里,正好有一個“風”字。我也終于承認,好多次風穿過我們并肩的距離,吹得我心癢癢的,那就是喜歡。后來流行一段話,“我喜歡你,像風走了八萬里,不問歸期?!倍鴮ξ襾碚f,每一陣風都像他,只
故事林 2018年14期2018-07-20
- 基于衛(wèi)星和Argo觀測的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鹽度季節(jié)和年際變化
高,并在夏季西南季風的成熟階段達到最高.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鹽度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與季風風場引起的大量蒸發(fā)和平流輸送相關.夏季風期間,Ras al Hadd急流將來自阿曼灣的高鹽水向東向南輸送到阿拉伯海中北部海域,使海表鹽度升高并達到最高值;冬季風期間,冬季風環(huán)流系統(tǒng)在印度半島西側海域形成向北的低鹽水輸送,造成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鹽度降低.該低鹽水平流在冬季風后期能夠影響到阿曼海.阿拉伯海中北部海表鹽度年際變化主要與季風驅動的季風環(huán)流系統(tǒng)的變化相關,尤其是冬季風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 2018年3期2018-05-30
- 季風對亞洲熱帶植物分布格局的影響
赤道最遠,同時其季風氣候為全球范圍內最典型的部分。通過分析季風對于熱帶植物遷移和進化的影響規(guī)律,能夠促進人們對于東亞植被分布以及生物多樣性形成與維護機制的認識。在夏季,亞洲地區(qū)季風為東亞、南亞及西北太平洋季風。歷史角度而言,早期被子植物在華夏古陸以及東南亞群島的起源時間和季風盛行基本處于同一時間段,所以可以認為季風的存在,提升了被子植物的分散速度與范圍。熱帶植物之所以能夠擴散到我國的雅魯藏布江河谷以及滇黔桂的交界處區(qū)域,其根本原因是季風所致,正因為季風,形
環(huán)球市場信息導報 2018年6期2018-05-23
- Wind r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pper tropospheric monsoon over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平洋區(qū)域上對流層季風是否具有和經(jīng)典季風同樣的風向變化特征,我們引入一種風向角的研究方法——有向轉角法,該方法不僅可以刻畫風向變化的角度大小,而且包含風矢量如何轉變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利用該方法并將其適當推廣,本文研究了赤道中東太平洋區(qū)域上對流層季風的演變過程,結果證實了該區(qū)域上對流層季風具有和經(jīng)典季風同樣的四種轉變特征,并進一步給出了隨季節(jié)轉換不同時期內的風向演變結果,發(fā)現(xiàn)上對流層季風相對經(jīng)典季風具有爆發(fā)時間較早并結束較晚的特點。本文結果是對全球季風系統(tǒng)理
- 植物也可預知天氣
莎草,能預測印度季風的到來,在季風到來前,它們會展開葉片。印度季風是全球最強大且最復雜的季風,在季風到來時從印度洋往東北方向吹,帶來大量降雨,但是每年季風的抵達時間和停留時間都不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教授羅天祥帶領的小組分析了青藏高原五個科學監(jiān)測站20多年來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他們還在西藏當雄縣一個偏遠的山坡地區(qū)進行了長達七年的實驗。他們研究的一個重點是看溫度的驟增是否會影響植物的生物鐘。如果真是這樣,那人們關于氣候變化將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產(chǎn)生不良影響的擔心就得到了證實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 2016年10期2016-07-27
- 全新世早期弱夏季風事件的精確定位及機制探討
——以湖南蓮花洞LHD5石筍為例
?全新世早期弱夏季風事件的精確定位及機制探討 ——以湖南蓮花洞LHD5石筍為例張華生1,2殷建軍2程海3,4RLawrence Edwards4林玉石2唐偉2楊會2涂林玲2王 華2潘謀成2吳夏2(1.西南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重慶 400715;2.國土資源部/廣西巖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國際巖溶研究中心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 桂林 541004;3.西安交通大學全球環(huán)境變化研究院 西安 710054;4.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
沉積學報 2016年2期2016-07-15
- 風浪流耦合的浙江沿海二維水沙輸移數(shù)學模型初步研究
化研究。關鍵詞:季風;波浪;潮流;水沙輸移;數(shù)值模擬1問題的提出浙江省瀕臨東海,海域遼闊,港灣、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漫長,在海岸水流、風浪等動力條件作用下,來自徑流和大陸架大量的泥沙,在近海形成以堆積地貌為主的海岸灘地,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灘涂資源,已成為土地再生性補充的最主要來源之一。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自然條件的變化,浙江省灘涂資源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不僅面臨著灘涂圍墾規(guī)模和需求日益增長、對接國家海洋經(jīng)濟戰(zhàn)略等新形勢的要求,同時還面臨長江等各大河流入海泥沙銳減和
浙江水利科技 2016年2期2016-07-06
- 人與書,在此不期而遇
于淼季風書園成立于1997年,至今有盛有衰18年。盛時是上海的一座充盈著文化氣息的文化地標;衰時是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下注定被淘汰的一塊雞肋。其實這種盛衰的判斷,一方面是從商業(yè)經(jīng)營角度得出的階段性結論,一方面是媒體隨波逐流的一種表述。而獨獨從實體書店做為文化空間所蘊含的價值角度來說,卻少有人議論,而這正是我們的堅守。我們一直認為,實體書店所具備的職能不只是賣書,更是人與書、人與人、思想與思想的一種不期而遇。這種相遇可以活躍文化交流的氛圍,可以帶給人思想的進步和心靈
出版參考 2015年16期2016-01-19
- 2013年7月廣西一次罕見季風槽暴雨分析
7月廣西一次罕見季風槽暴雨分析劉曉梅,陳見,高安寧,趙金彪,周云霞(廣西氣象臺,南寧 530022)利用常規(guī)觀測、雷達探測和自動站等資料對2013年7月26-27日發(fā)生在廣西的一次罕見的季風槽暴雨過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1)此次暴雨過程具有持續(xù)時間長,短歷時降雨強,過程雨量非常之大,災害十分嚴重等特點。(2)此次暴雨過程是非常典型的暖區(qū)暴雨。是在副熱帶高壓發(fā)展較強、亞洲季風槽非?;钴S的背景下,由南海季風槽發(fā)展而成的特殊罕見的深厚季風渦旋移入廣西造成。季風
氣象研究與應用 2015年2期2015-10-29
- 青藏高原東亞大氣環(huán)流及全球氣候的影響
青藏高原對東亞的季風環(huán)流乃至全球氣候的影響。關鍵詞:青藏高原;季風;大氣環(huán)流;全球氣候一、青藏高原對東亞大氣環(huán)流的影響(一)青藏高原對對流層下層風場的動力作用冬季,北半球的西風帶南移,控制我國廣大地區(qū)的上空。由于高大的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得西風氣流因地理因素產(chǎn)生南北分支。南支氣流通常會在青藏高原西南部形成強勁的高原西北氣流,使得南亞地區(qū)西北部氣候比較干燥,而這股氣流經(jīng)過高原南側時,又會變成西南氣流,西南氣流又會繼續(xù)向東北方向運動,進而影響我國云貴高原和長江中
環(huán)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5年6期2015-08-04
- 全球季風動力學與氣候變化
55455)全球季風動力學與氣候變化安芷生1,3,吳國雄2,李建平2,4,孫有斌1,劉屹岷2,周衛(wèi)健1,蔡演軍1,段安民2,李 力1,毛江玉2,程 海3,5,石正國1,譚亮成1,晏 宏1,敖 紅1,常 宏1,馮 娟2(1.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 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安710061;2.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shù)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29;3. 西安交通大學 全球環(huán)境變化研究院,西安710049;4.
地球環(huán)境學報 2015年6期2015-03-28
- 基于耦合氣候模式的始新世全球季風數(shù)值模擬
都610059)季風是全球氣候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大氣能量和水汽循環(huán)最顯著和最重要的區(qū)域,全球超過一半人口生活在季風區(qū)[1]。季風是國際“氣候變異與可預報性研究(CLIVAR)”計劃、“全球能量和水循環(huán)(GEWEX)”計劃和“世界氣候研究(WCRP)”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氣候研究領域最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當前,全球變暖是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CO2排放量的持續(xù)增加,地球可能進入溫室氣候時期。在溫室氣候條件下,全球季風會有哪些顯著變化成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年5期2015-01-04
- 季風渦旋影響西北太平洋臺風生成初步分析
210044)季風渦旋影響西北太平洋臺風生成初步分析李肖雅,吳立廣,宗慧君(氣象災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 南京 210044)西北太平洋對流層低層大尺度低頻環(huán)流季風渦旋與臺風生成有密切的關系。利用時間濾波方法將季風渦旋和臺風環(huán)流從逐日臺風風場中分離出來,對兩次季風渦旋活動個例分析發(fā)現(xiàn),氣旋初始擾動都首先出現(xiàn)在季風渦旋中心東部,一次季風渦旋活動可以伴隨著一個或幾個熱帶氣旋的生成。通過進一步分析2000—2009年季風渦旋活動與
大氣科學學報 2014年5期2014-09-11
- 過去千年西北季風邊緣區(qū)干濕變化的重建及分析
3)過去千年西北季風邊緣區(qū)干濕變化的重建及分析楊煜達,韓健夫,成賽男(復旦大學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上海 200433)利用歷史文獻中的旱澇災害記載,成功建立了西北季風邊緣區(qū)AD 1000—1949的逐年濕潤指數(shù),能比較好地指代這一區(qū)域的干濕變化情況。在過去千年中,西北季風邊緣區(qū)有一次大的由干變濕的轉折,發(fā)生在AD 1550后。同時存在較明顯的60~70 a周期和110 a左右的周期。通過與樹輪重建的非季風區(qū)的干濕變化及與石筍重建的夏季風強弱變化相比較,發(fā)
地球環(huán)境學報 2014年6期2014-07-02
- 季風進退和轉換對中國褐飛虱遷飛的影響
100081)季風進退和轉換對中國褐飛虱遷飛的影響包云軒1,2,*,黃金穎1,2,謝曉金1,2,陸明紅3(1. 江蘇省農(nóng)業(yè)氣象重點實驗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2. 教育部陸地碳水循環(huán)與氣候變化創(chuàng)新團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 210044; 3. 農(nóng)業(yè)部全國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北京 100081)利用近30年NCEP/NCAR 逐日氣象再分析資料及中國褐飛虱逐候燈誘數(shù)據(jù),分析季風指數(shù)與褐飛虱遷入量的時空關系,以探明季風進退和轉換對我國
生態(tài)學報 2013年16期2013-12-08
- 孟加拉灣西南季風與南海熱帶季風的氣候特征比較
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季風區(qū)[1],季風對于人們的影響不言而喻.亞洲夏季風是全球季風最活躍和最重要的成員,其變化不僅受到季風經(jīng)典定義中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還受到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之間熱力差異的影響,這也正是其復雜之處.近幾十年來對季風的研究[2]表明,亞洲夏季風可分為兩個獨立的子系統(tǒng),即東亞夏季風和印度夏季風(或稱為南亞夏季風),兩者存在諸多差異,如琚建華等[3]指出東亞夏季風的熱源在南海和西太平洋,而印度夏季風的熱源則在青藏高原和孟加拉灣.Wu等[4]和 Li
地球物理學報 2013年1期2013-06-26
- 海邊的風是海陸風還是季風
的風是海陸風還是季風青島市城陽第一高級中學(266108) 錢大偉“我們青島市南區(qū)海邊幾乎每天都有風,這里的風是海陸風還是季風?”每當學習了大氣熱力環(huán)流的知識后,學生總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昂_叺娘L較大”“海邊一年四季都有風”這是實際情況,在他們看來,海陸風與季風都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好象是一回事。針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可以對海陸風與季風做如下分析:一、細究成因有差異雖然海陸風和季風都是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造成的,但是如果從其形成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過
地理教學 2013年4期2013-03-27
- 季風的故事
撰文/癡魚季風的故事撰文/癡魚在海邊生活或到海邊旅行過的人,都有沐浴海風的經(jīng)驗。但很少有人會思考,這些濕潤的海風除了帶給我們美好愜意的感受,對于我們的生活到底有多少意義?其實,平日熟悉的海風有很多不同的名字,季風、信風、舶風以及略帶詩意的黃雀風和落梅風……中國從唐朝開始,與周邊國家的交流日益頻繁,而其中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海上航路。那時的人們已經(jīng)非常懂得利用季風航行,著名的鑒真東渡就借助了季風。公元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鑒真東渡,鑒真即率僧人
海洋世界 2012年10期2012-05-03
- “季風”教學設計
馬旭丹 劉 寧“季風”教學設計上海市民立中學(200041) 馬旭丹 劉 寧“季風”是“大氣圈”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學習行星風系與氣候之間關系后,進一步認識特殊氣候季風的成因,符合從一般到特殊的認識規(guī)律?!?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季風”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達到(上海)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在上海市學業(yè)考試中的要求是理解“東亞和南亞季風的形成、冬夏季盛行風向及對氣候的影響”,綜合應用“聯(lián)系實際評價季風對我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的利弊”,對于“季風”教學的內
地理教學 2012年24期2012-03-21
- 探索東亞季風奧秘的人——記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何金海教授
王 輝探索東亞季風奧秘的人 ——記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何金海教授本刊記者 王 輝“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此為唐代詩人李嶠所題,無一字言“風”,卻寫盡風意。換個角度來說,吹落“三秋葉”、帶來人間蕭瑟的自然是風向偏北;而催開“二月花”時,風向已開始回南。這也可以說是以詩意窺東亞季風氣候之一斑?!皷|亞季風是亞洲季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移動和變化影響著中國的天氣和氣候。東亞季風從成因上看是由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夏季陸地溫度較
科學中國人 2011年24期2011-11-06
- 亞洲季風 原因、歷史與效應
lift等著亞洲季風是今日地球一個最有趣味的氣候現(xiàn)象,并具有許多環(huán)視效應。然而季風為何存在?它的駕馭因素是什么?它如何影響亞洲氣候和地質?它如何度過漫長的地質時間?本書主要回答這些問題。本書共分6章,分別為:1.季風氣象學。季風環(huán)流是熱帶大氣中的主要特色,由夏半年多雨潮濕和冬半年少雨干燥,伴以相反不同風向所組成;2.在大地構造時間尺度內,對亞洲季風的控制:主要因素為西藏高原的上升和南、東海洋的構通,形成亞洲-印度洋-澳大利亞季風系統(tǒng);其中對西藏古高度的提升
國外科技新書評介 2009年2期2009-04-02
- 亞洲與季風博弈數(shù)千年
旱,究其原因,與季風“作怪”有很大關系。在人口眾多,農(nóng)業(yè)要靠精細耕作的中國,風調雨順是人們自古以來最樸實的一種訴求。當遇到旱澇災害時,過去連皇帝老子都要率眾祈天。但現(xiàn)在,中國人早已學會用科學手段來應對天災。與海洋性氣候對歐美發(fā)達地區(qū)的影響不同,中國連同東亞、南亞、東南亞等受季風影響嚴重的亞洲國家,數(shù)千年來既享受著季風“正?!睍r施予的恩惠,也承受著季風“異?!睍r強加的災難。連美國著名歷史和地理學者都感嘆“季風亞洲”創(chuàng)造了領先于歐洲的文明史以及亞洲地區(qū)獨特的文
環(huán)球時報 2009-02-11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