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貴寺公社簡村大隊簡中生產(chǎn)隊社員一提起樊有山,都稱贊他是大公無私辦事公道的“紅色記工員”。
十八歲的共青團員、回鄉(xiāng)知識青年、貧農(nóng)的兒子樊有山,自從被社員選為記工員以后,經(jīng)常勉勵自己:記工分是體現(xiàn)黨的多勞多得的分配政策,事情雖小,責任重大,一定要認真執(zhí)行。一九六三年夏天,一個姓王的社員給隊里喂了一頭小牛,當時規(guī)定每天喂飼草八十斤;每十斤飼草記一分工,草多就多記工分。這個社員私心重,為了多得工分,每次稱草前,總偷偷地在草籮頭里放上石頭,增加草的重量,不到十天就喂草一千三百多斤,多記了五十個工分。有山覺得這事很可疑。開始注意起來。一天晚上,有山給他稱草,一籮頭草就稱了五十一斤。他想:為啥這么重,里面可能有鬼。于是當場讓姓王的社員倒草。草倒完了,一塊大石頭壓在籮底,有山一稱剛好二十五斤。他立刻向隊長反映,作了適當處理。社員們說有山有革命志氣,值得大家學習。
這年秋天,有山的父親和社員們在地里鋤玉米,天快黑了,有山開始檢查干活質(zhì)量,并記工分。發(fā)現(xiàn)他父親負責鋤的那塊地,草鋤得不凈,坷垃打得不碎,不符合規(guī)定質(zhì)量。他當時就讓父親返工。有些社只替他父親講情說:“訂制度時,你爹不知道,這是頭一次,原諒點吧!”有山一點也不遷就,他嚴肅地說:“制度是大伙訂出來的,什么人都不能違犯。我決不能對己寬,對人嚴,壞了規(guī)矩?!碑斕煜挛缟鐔T們的工分都記上了,只有他父親的工分沒記,一直到返工符合規(guī)格后,他才給記上。這件事對社員教育很大。打這以后,大家不論干什么活都更細致更認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