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980年第12期,總第21期-海外書訊

      1980-07-15 05:54益民
      讀書 1980年12期
      關(guān)鍵詞:布萊希特意識流文章

      益民 梅

      《馬克思與亞細亞——對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論爭的批判》,小谷汪之著,日本青木書店一九七九年出版,223頁。

      此書是探討馬克思關(guān)于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理論以及有關(guān)論爭的學術(shù)著作。關(guān)于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問題,早在二十年代后半葉結(jié)合中國革命的性質(zhì)問題在蘇聯(lián)、德國、日本等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界展開了學術(shù)討論,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后又重新討論,歷時也有十余年。但本書作者認為,這場論爭脫離了亞細亞社會的具體情況而走向概念化的歧途,于實際并無多大意義。他還認為,這種論爭本身的概念化傾向發(fā)萌于馬克思本人對“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抽象觀點。

      馬克思在《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和《資本論》等著作中所講的“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具體指有別于西歐古代土地所有制和日耳曼土地所有制的另一種土地所有制,即在亞細亞社會中常見的農(nóng)村公社的土地公有制以及在此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專制統(tǒng)治。全國的土地都歸君主所有,沒有私有土地;王權(quán)是絕對的,又是世襲的,因此農(nóng)民或農(nóng)奴的利益得不到保證,生產(chǎn)處于落后狀態(tài),社會的發(fā)展極其緩慢,幾百年、上千年依然如故。十九世紀的歐洲人把它稱為“野蠻的亞細亞專制主義”,看作與西歐社會對立的另一種社會或生產(chǎn)方式。作者認為,馬克思就是根據(jù)這種歐洲人的普遍觀念提出“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的概念,具體根據(jù)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所作的社會調(diào)查資料提出來的。這里所講的“亞細亞”并非專指亞洲,而包括除西歐以外的廣泛的后進國家與地區(qū)。

      作者在書中繼續(xù)論證,馬克思的提法是片面的,即把印度社會的柴明達爾等制度推而廣之,加以普遍化,卻忽視了各國歷史發(fā)展的多樣性,而且用靜止的觀點觀察“亞細亞社會”,缺乏具體分析,看不到近代亞細亞村社土地公有制的瓦解、農(nóng)民階層的分化以及資本主義在亞細亞社會中的萌芽等情況。在這方面,列寧則前進了一步,對俄國農(nóng)村的情況作了具體分析,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作者最后指出,我們要研究和克服的“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及其落后性不是歐洲人強加于亞細亞社會的抽象概念,而應該是象列寧那樣經(jīng)過具體研究而掌握的各國歷史的特殊性,只有這樣才能談得上從這種落后性獲得解放的問題。

      本書作者是千葉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有《帝國主義與民族》、《近代的亞細亞社會》、《帝國主義在亞洲的形成》等著作。書中的觀點代表一派之言,可作參考。(益民)《沃爾特·李普曼和美國的世紀》(Watler Lippmannand theAmericanCentury),羅納德·斯梯爾著,美國大西洋出版公司,1980年,669頁,19.95美元。

      這本書是當代美國影響很大的新聞記者和國際問題自由撰稿人李普曼的傳記。西方知識界一般認為李普曼與當今其他新聞記者不同之處在于他的文章注入了哲理思想,可使讀者從中汲取智慧,而不單純是報道。他已于1974年逝世,數(shù)十年來他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文章都為西方公眾所矚目,認為是表達了美國仁人智士對國際問題的最終看法。

      李普曼出生在紐約一個富有的德國—猶太人家庭里,1906年入哈佛大學,受業(yè)于桑達耶納、厄爾溫·巴比特、威廉·杰姆斯等名教授門下。他鉆研過社會主義學說,讀肖伯納、威爾斯和馬克思的書。最初他在《人人》雜志社寫些報道企業(yè)界的新聞文章,1914年任《新共和》雜志編輯,不再寫揭露丑聞的文章,開始推崇西奧多·羅斯??偨y(tǒng),后者也贊揚他寫的最初兩本著作:《一篇政治序言》和《漂浮和控制》。他不再相信美國社會病態(tài)應歸因于工業(yè)集中,也不再相信社會主義運動;他的新的座右銘是“在現(xiàn)存制度下進行社會改革”。

      第一次大戰(zhàn)期間,他撰文促使威爾遜總統(tǒng)相信“協(xié)約國的事業(yè)有一部分就是我們的事業(yè)”,德國對“大西洋共同體”(1917年他就創(chuàng)造了這個辭匯)的任何威脅就是對美國安全的威脅。他一生曾和美國十二位總統(tǒng)打過交道,晚年是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tǒng)執(zhí)政期間的白宮顧問,為之出謀獻策。直到約翰遜使越南戰(zhàn)爭升級,他才與華府告別,并領(lǐng)悟到“長期在新聞界工作使我最終確信一名新聞記者和國家元首之間應有一個很大的空

      間相隔距離。我倒寧愿全國報界俱樂部的大門上刻上‘請勿信任君主這句話。只有極少數(shù)的君主能容忍一點批評,而他們很少有幾個能忍受人們對他的諂媚奉承的片刻中斷。”

      作者在寫此書時參考了耶魯大學收藏的李普曼全部私人文件,并在李普曼生前同他進行過多次談話。書中包括了李普曼六十多年的新聞生涯,從他19歲入報界起,經(jīng)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作隨,軍宣傳人員,后在紐約《世界報》社寫了九年社論文章,1931年轉(zhuǎn)到《先驅(qū)論壇報》社開辟國際問題專欄,直到1967年5月為《今日與明日》專欄寫了最后一篇文章之后退休為止。

      作者在書中也寫了李普曼不光彩的一面,諸如他向強者諂媚,他有英雄崇拜心理,他把好友海密爾頓·阿姆斯特朗的妻子奪過來作為他的第二任老婆,他對薩科—萬賽蒂一案態(tài)度暖昧不明,他幾次做出了政治上的錯誤估計,他對希特勒的集中營堅持緘默,以及他對自己的猶太種族的嫌惡等等。

      (梅)《現(xiàn)代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TheStreamofConsciousnessTechniquein theModernNovel),厄爾溫·R·斯泰因貝格編選,美國肯尼凱特出版社,1979年,198頁,12.50美元。

      西方意識流小說是現(xiàn)代外國文學中頗有影響的流派,但往往容易叫人看不懂,于是就會遭到諸如“排斥理性”、“反對現(xiàn)實主義”、“不注重故事情節(jié)”、“下意識和頹廢、色情的意識活動”、“故弄玄虛”等等的斥責??墒且庾R流手法畢竟在西方文學中流行了很久而至今不衰,這是什么道理呢?看來很有必要對它進行一番研究再作斷語。

      美國學者斯泰因貝格最近編選了一本論文集,題名為《現(xiàn)代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似可作為參考。

      全書以霍爾曼·海巴德和斯瑞爾對意識流這一術(shù)語所下的定義開始,接著是蘇瓦格和斯泰因貝格的兩篇論文探討了意識流的歷史背景,并附威廉·杰姆斯、弗洛伊德和貝格遜的文章加以論證。另一組是從維琴尼亞·吳爾芙、陶樂賽·里查遜和“意識流小說”的鼻祖之一的法國小說家馬賽爾·普魯斯特的文章、日記和序言中摘錄的選文,外加阿瑟·鮑惠爾回憶他同當代意識流小說的先驅(qū)、英國作家詹姆斯·喬依斯的談話等。然后是三篇早期對意識流小說所做出反映的評論文章,和幾篇后來的評論家試圖對探討這種實驗性小說的各種理論和術(shù)語作出更精確解釋和剖析的文章。結(jié)尾是羅勃特·亨弗里的一篇有關(guān)意識流手法對現(xiàn)代小說主流所產(chǎn)生的影響的評論文章。

      書中還包括了哈佛大學知名的威廉·杰姆斯教授對意識流所下的定義,以及梅·辛克萊首次在文學評論中使用這個術(shù)語的情況。遺憾的是編者所選的論文僅到六十年代末,而且也遺漏了另外兩位大作家亨利·杰姆斯和尤瑟夫·康拉德使用這種手法的作品片斷以及他們有關(guān)談論這方面的文章。

      但是,總的說來,這部評論集可以幫助不熟悉這種實驗性小說的讀者了解它的歷史背景和種種技巧。我國文壇最近對某些作家運用了意識流手法也產(chǎn)生了爭議,這部文選似可有助于我們弄清它的來龍去脈、真正的涵義以及孰優(yōu)孰劣。

      (梅)《布萊希特在美國》(Bertolt Bre-chtin America),杰姆斯·K·里昂著,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80年,428頁,25美元。

      貝托爾特·布萊希特(1898—1956)是德國著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所創(chuàng)立的“史詩劇”理論和表演體系,越來越引起世界戲劇界的注意。

      1933年,希特勒攫取政權(quán)之后,布萊希特這位反法西斯戰(zhàn)士被迫離開德國,開始了十五年的流亡生活。他先后到過歐洲許多國家,最后途經(jīng)蘇聯(lián)去美國,從1941年到1947年一直在美國進行創(chuàng)作,著名的劇本《伽利略傳》就是在那里重新改寫的。近十幾年來,西方研究他的著作甚多,但有關(guān)他在美流亡那段期間的情況談得不多。最近出版的這本《布萊希特在美國》在這方面作了有益的彌補。作者是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文學系主任兼德國文學教授,他為寫此書足足花了八年時間進行調(diào)查研究。

      作者參考了許多最近才發(fā)現(xiàn)而尚未出版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布萊希特那幾年的信札,一些過去認為散失的作品(幾部電影故事和一首詩),他的著作出版合同,他與出版家打交道的信件,以及美國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解密的那部分檔案。他還訪問了當時與布萊希特一起呆在美國的后嗣,他在好萊塢的同事,他的作品翻譯者,他的《伽利略傳》等劇本在美國上演時的導演和演員,他1947年在非美活動調(diào)查委員會上受傳訊時的一些見證人和為他辯護的律師,以及其他許多朋友,搜集的情況是相當全面的。

      書中還敘述了布氏當時同托馬斯·曼等德國流亡作家的來往,同卓別林、查爾斯·勞頓、奧代茲等美國文藝界朋友的友誼,以及同奧登、伊希伍德等英國左翼作家和評論家探討文藝的情況等。總之,作者詳盡地記述了布氏當時作為一位好萊塢電影劇本作家、一位意欲征服百老匯舞臺的戲劇家、一位政治評論家和一位社會觀察家等多方面的活動,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布氏的形象。

      布萊希特在私生活中,也象他在作品中所表達的那樣不過分流露感情,比較冷靜理智。他認為一個人如果心理過分敏感,就會導致多愁善感,從而使理性思考變得麻木。本書作者也本著這種精神寫作,沒有使用西方流行的大量心理學辭匯來剖析布氏這段流亡生活,因此全書讀來頗似小說,而又是一部資料豐富的學術(shù)性傳記。

      (梅)

      猜你喜歡
      布萊希特意識流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論張愛玲《金鎖記》的思想藝術(shù)
      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與莫言《歡樂》意識流技巧比較研究
      《喧嘩與騷動》中首章非線性敘事分析
      妓女的兩面人生
      布萊希特陌生化理論淺析
      最精彩的發(fā)言
      論意識流在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作用
      小排經(jīng)“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九龙城区| 滁州市| 宁夏| 区。| 怀仁县| 嘉义市| 衡阳县| 丹凤县| 卓尼县| 青阳县| 龙井市| 北流市| 吴桥县| 得荣县| 奎屯市| 赣州市| 吉首市| 化隆| 正镶白旗| 泌阳县| 东至县| 广河县| 靖边县| 福鼎市| 甘孜县| 本溪市| 晋州市| 吉林省| 平谷区| 区。| 祁东县| 友谊县| 武山县| 科技| 米泉市| 怀安县| 丁青县| 武乡县| 岳阳市| 稻城县| 富锦市|